关于O型腿的问题我的腿是O型的这
一般通过训练可使o型腿的症状有所改善,例如在睡觉时用弹力绷带捆绑双膝等,如严重可通过手术截骨矫形得以纠正。手术也是非常痛苦的,需要大量的费用和时间,请你认真考虑。
膝内、外翻(即O型腿、X型腿)
膝内翻、膝外翻系膝部向外、内的成角畸形。 在小儿下肢畸形中比较多见。膝内翻、膝外翻的成因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类。例如:佝偻病、外伤、炎症、先天性骨骼生长障碍性疾病(Blount病)、肿瘤、脊髓灰质炎及脑瘫等,均可引起下肢力线性排列的紊乱,造成膝内翻、膝外翻畸形。 有双侧膝内翻,约占l/4,双侧膝外翻约占60%以上。其他为不对称性的单侧膝内翻或膝外翻。这种畸形,常为一些疾病的后遗症,因此可能同时伴...全部
一般通过训练可使o型腿的症状有所改善,例如在睡觉时用弹力绷带捆绑双膝等,如严重可通过手术截骨矫形得以纠正。手术也是非常痛苦的,需要大量的费用和时间,请你认真考虑。
膝内、外翻(即O型腿、X型腿)
膝内翻、膝外翻系膝部向外、内的成角畸形。
在小儿下肢畸形中比较多见。膝内翻、膝外翻的成因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类。例如:佝偻病、外伤、炎症、先天性骨骼生长障碍性疾病(Blount病)、肿瘤、脊髓灰质炎及脑瘫等,均可引起下肢力线性排列的紊乱,造成膝内翻、膝外翻畸形。
有双侧膝内翻,约占l/4,双侧膝外翻约占60%以上。其他为不对称性的单侧膝内翻或膝外翻。这种畸形,常为一些疾病的后遗症,因此可能同时伴有骨路的扭转、神经和肌肉软组织病变,病情复杂。膝内翻的病变多表现在胫骨上端,而膝外翻病变多在股骨下端。
在新生儿及婴儿的下肢,包括胫骨和股骨,轻度或中度的向内弯曲是正常的。这可能是下肢在宫腔内体位的延续现象。下肢弯曲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胫骨扭转。小儿正常发育生长过程,如果不出现任何的干扰因素,随站立和运动的发育,下肢向内弯曲能够自动地获得矫正。
2~3岁间,下肢出现膝外翻,最终在4~10岁期间,此种碰膝现象也会自动矫正。小儿和儿童,不同时期的下肢力线性排列的生理演化有一定过程。也有人对正常儿童进行临床及x线摄片检查,研究胫骨股骨夹角的发育,确定了下肢力线性排列的自然变化过程。
男孩和女孩的变化相同。新生儿及1岁以内婴儿,存在明显膝内翻,胫骨股骨向内成角15度;1~2岁,下肢变直,胫骨股骨角为0度;2~3岁胫骨股骨向外成角(12度),明显外翻,然后外翻逐渐变直;至7岁时接近成年入水平(男性膝外翻7度,女性8度);7岁或7岁以上儿童,仍有2%存在相当程度的膝外翻。
5岁前膝外翻的发生率没有性别差异。膝外翻儿童的平均体重比无膝外翻者大。有人认为7岁前儿童的膝外翻可不做处理,除非其外翻程度非常严重或发现有原因时,如肾性佝偻病、骨折等造成不对称性骨骺损伤时,方可考虑治疗。
正常人,在下肢伸直位,髌骨向前,两膝、两踝应互相靠拢接触,两足向前有30度开角,即一侧小腿外旋15度。x线片,股骨内外髁关节面的连线称膝基线,可代表膝关节平面。股骨轴线与膝基线相交,外侧呈80度,胫骨轴线与膝基线相交为90度。
一、膝 内 翻
在新生儿期,存在轻、中度膝内翻是正常的。通常直到婴儿开始站立和行走时出现膝内翻才引起家长的重视,发现小儿双膝之间距离宽,走路摇摆,足趾向内侧偏。足趾内偏是因胫骨向内扭转所致。
当婴儿疲劳或长距离行走时,出现步态异常和明显的下肢弯曲。询问病史时,应注意下肢弯曲和下肢其他畸形的家族史,有无外伤史,发现畸形的时间,对先前治疗的反应和进展。如果畸形发展迅速则提示为病理性膝内翻。
要详细询问佝偻病史。
检查时,令小儿站立、行走,观察下肢力线性排列的关系。下肢向内弯曲扩大,则表示为“O”形腿。平卧位,下肢伸直,髌骨向正前方,内踝并拢,测量股骨内髁之间距离,即为膝内翻的程度。
再测量大腿—小腿内侧缘向内所成的角度。站立位,自髂前上棘向下经髌骨中心的重力线,正常时通过第一第二跖骨之间。膝内翻时,则偏向外侧通过第三、四、五跖骨。双足可能正常,或存在内旋或外翻。然后令病儿行走观察足前行时的角度,一般此角向内偏。
行走时,观察下肢负重期,有无向外侧凸出。生理性膝内翻,负重期膝关节一般不向外凸出,如果出现,则表示膝外侧韧带松弛,这种情况,畸形有进一步发展的危险,应检查膝内侧、外侧副韧带以及交叉韧带的稳定性,检查髋关节伸展时的旋转范围和股骨前倾角度。
x线检查 膝关节及踝关节平面向内倾斜;胫骨上中l/3连接处向内成角;胫骨、股骨内侧骨皮质变厚、硬化;骨骺、骺板及干骺端表现正常,骨质无病变表现;通常两侧肢体对称性受累。测量干骺端—骨干角,生理性膝内翻<ll度,此角>11度,则为胫骨内翻畸形,如Blount病的表现。
鉴别诊断:
应与下列疾病鉴别。
胫内翻(Blount病)是儿童下肢病理性膝内翻畸形常见原因之一,其特点为胫骨近端干骺端的内侧骨皮质锐性的向内成角,胫骨近端外侧的骨皮质几乎仍保持平直。生理性膝内翻,内外例的骨皮质均呈钝性的向内弯曲,除非胫内翻晚期,一般股骨正常,生理性膝内翻股骨常有向内呈弓形弯曲。
生理性膝内翻,胫骨近侧干骺端—骨干夹角<11度,而胫内翻,此角>11度。生理性膝内翻,胫骨近端内侧干骺端正常,胫内翻则显示此处呈不规则骨质稀疏,甚至碎裂,随该病的发展,胫骨近端骨骺向内倾斜,骺线内侧不规则、外侧变宽。
生理性膝内翻,多为双侧,对称性受累,而胫内翻常见单例,呈不对称性发病。生理性膝内翻应与先天性胫内翻区别,后者胫骨的中远l/3相交处,中度或严重向内成角,常有阳性家族史,父母或兄弟姐妹患同样病。
因为先天性胫骨长轴生长受损,腓骨相对过长,小腿向内侧弓形弯曲。此病不能自发性矫正。
鉴别诊断亦应考虑各种类型的佝偻病。代谢性骨病下肢长轴偏离方向的程度是取决于病儿的年龄和下肢力线性排列的发育阶段。
如果佝偻病是在婴儿期,下肢在生理性弯曲阶段发病,下肢将出现严重的膝内翻并胫骨过度内旋,这是维生素D缺乏型佝偻病、抗维生素D型佝偻病(或高血磷型佝偻病)、以及低磷酸酯酶症(一种表现于新生儿和婴儿的代谢性先天缺陷)畸形表现。
在肾病性骨营养不良型佝偻病,发病较晚,此时下肢力线性排列的发育恰至膝外翻阶段,因此下肢产生的畸形为膝外翻。佝偻病时,全身骨骺板均受累,骨骺病变广泛,诊断不困难。
氟中毒症原因是母妊娠期间,氟摄入量过多。
可导致婴儿严重的弓形腿,在大儿童可致膝外翻。
由外伤或感染造成的不对称性的股骨远端骨骺内侧、胫骨近端骨骺内侧生长紊乱,可导致膝内翻或胫骨内翻畸形。这种情况常累及单侧,x线表现典型。
骨发育不良如干骺端发育不良,软骨发育不良,侏儒症等亦可表现小腿或膝内翻畸形。
治疗
生理性膝内翻不必进行特殊治疗,应该向家长说明这种内翻现象,随负重和骨路的发育将会自动地纠正。还应该说明,儿童在3岁左右,可能会出现暂时性的膝外翻,7岁左右也能自动纠正。一般对发育性的膝内翻不用Denis—Browne夹板,因为可使生理性膝外翻及足旋转畸形加大。
有人应用矫形鞋,认为可能“有效”,但缺乏矫形鞋或主动、被动锻炼能够改变下肢力线自然发育的科学依据,因此应当慎用。最好是对生理性膝内翻病儿进行随访和指导。
先天家族性严重的胫内翻畸形者,至青春期,下肢力线性排列明显异常,应行手术治疗,在成角处进行胫腓骨截骨术,手术中可同时矫正胫骨的扭转畸形。
如果病儿的骨龄合适,则行胫骨近端外侧部分不对称性的骨骺阻滞术加腓骨截骨术,可矫正畸形。
佝偻病的患儿,应在自觉症状消失,检查血钙、磷、碱性磷酸酶确定佝偻病已经静止,年龄较大,骨质坚硬,膝间距在10cm以上者,行走时膝关节疼痛,可行手术治疗。
矫正畸形,重建下肢力线性正常关系,或使关节面平行,恢复行走和负重功能。
截骨部位的选择是手术成功的关键之一。应根据临床检查及X线片来确定。多数患儿应在胫骨上端采用V型或楔形截骨矫正。小腿中下段有明显畸形者,测量胫骨的截骨两端的纵轴线与骨骺横线垂直,两纵轴线相交处即为胫骨的截骨部位。
术后胫骨两端的骺线应平行,则畸形完全矫正。如果内翻畸形在膝部最明显时,可在股骨干与胫骨干轴线相交的位置,在股骨或在胫骨,为截骨部位。若主要畸形在股骨时,其矫正角应在测定角上加10度后进行截骨(正常股骨下端向内斜10度),木后才能恢复正常力线关系。
二、膝 外 翻
膝外翻系膝关节向外翻转,股骨关节面向外倾斜。小儿足部纵弓尚不健全,足弓平坦,轻度外翻。在2~6岁期间的儿童存在发育性膝外翻,有轻至中度的外翻是正常的生理现象。
如果膝外翻明显,儿童走路笨拙,走路时双膝摩擦(膝外翻又称碰膝症),两足分开。病儿可能使一侧下肢沿另一侧下肢摆动,以防膝部碰撞。病儿易疲劳,其足尖向内侧偏,以使身体重心落在足底中央,即第二跖骨。
如果小腿三头肌和髂胫束挛缩,其足尖则偏向外侧,常常出现小腿后侧或大腿前部疼痛。严重膝外翻,股四头肌力线排列紊乱,髌骨向外侧滑脱。膝外翻儿童体育活动较少,身体往往肥胖。异常的负重关系能使膝内侧副韧带拉长,有时导致退行性关节炎。
膝部外侧受力大,股骨关节面向外倾斜。
鉴别诊断
如果有下列情况者,应与骨病和病理性膝外翻区别。病变不对称或限于一侧、严重膝外翻(内踝之间距离9~10cm)、病儿身体矮小(提示存在骨骺发育不良或软骨病变)、有明显的膝外翻的家族史。
原发性胫骨外翻与胫骨内翻(Blount病)类似,但方向相反,此病不多见。x线片显示胫骨干骺端外侧不规则的骨质疏松,近端骨骺板外侧向远端压缩。
股骨远端、腔骨近端的孤立性骨软骨瘤、多发性外生骨疣、多发性内生软骨瘤病、亚急性骨髓炎可导致不对称性生长,造成膝外翻畸形。
这些疾病都有明显的特征性x线表现。
在肾病性骨发育不良的儿童,常出现膝外翻畸形。行肾移植或有效的内科治疗,病儿的预后可得到改善,膝外翻严重时可影响步态。肾病性骨营养不良的病儿,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应仔细监测下肢的力线排列关系,可在学龄期矫正外翻畸形。
在先天性腓骨纵向发育缺陷病儿,常发生膝外翻畸形。此病可通过测量前后位及侧位x线片的腓骨与胫骨的相对长度来诊断。
股骨远端及胫骨近端骺板外侧部分的外伤及早闭可导致不对称性生长而造成膝外翻。
胫骨近侧干骺端内侧的青枝骨折也可导致膝外翻畸形。
髂胫束挛缩,是神经肌肉瘫痪性疾病共有的畸形,能产生膝外翻。
治疗
发育性膝外翻2~6岁的儿童,95%将自行纠正不需要进行治疗。特别是病儿行走时足趾向内偏者,则自行纠正可能性更大。
如果存在髂胫束或小腿三头肌挛缩为产生畸形的力量时,应行手法被动功能锻炼使之伸长矫正畸形。
有时膝外翻持续存在不能自行矫正;或迟至少年时畸形发展,青春期逐渐加重。这些病儿存在过度的膝外翻和足内旋,重力中心落在足第一跖骨的内侧。
为防止足疲劳,可应用足的纵弓支撑物或用足内侧楔形物垫高3~5mm,鞋底中间作成稍具弹性的矫形鞋,同时亦可以改善足趾内偏。
严重膝外翻,特别在8岁以下肥胖儿童及病理性膝外翻者,在白天可应用膝外翻矫形器,目的是保护膝关节,防止韧带不稳,使股骨远端胫骨近端外侧骨骺免受体重压迫。
矫形器只应用1—2年,夜间不负重时不宜应用。治疗无效时,需行手术治疗,以学龄期为宜,内踝间距10cm以上时考虑手术。
手术治疗 如果病儿骨骺尚有充足的生长趋势时,可行股骨远端或胫骨近端内侧骺板阻滞术或生长抑制术。
但由于骨骺生长速率测量有一定困难,个体差别大以及手术并发症等,疗效难以预测,这类手术临床很少应用。
截骨术 此种手术的优点是一次将畸形彻底矫正。多数病例采用股骨远端内翻截骨术或股骨远端“v”形截骨术。
手术容易。疗效确切。畸形重者应防止腓神经损伤。
操作方法:膝外翻畸形往往合并膝关节力线在前后平面向上外侧倾斜。如果倾斜>10度、膝外翻角>12度~15度时,应行股骨远端内翻截骨术,即能同时矫正膝关节的倾斜,亦可以防止胫骨近端向外侧移位。
手术可取股骨内侧纵行切口,自膝关节水平向近端延伸10~15cm。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及筋膜层。从内侧间隙解剖股内侧肌,向外拉开暴露干骺端和骨骺。术中应用X线监控,首先确定膝关节轴线。必要时,切开膝关节,由内侧向外置一根导丝,横贯关节与股骨远端关节面平行。
然后,在距关节面2~2。5cm处,按测量的外翻角做楔形截骨,压合截骨面应与关节内导丝平行。在证实外翻畸形矫正后(术后可保持股骨外侧小部分皮质的连续性,也要防止股骨旋转),行Coba板和螺丝钉内固定。
切口按层缝合。术后管型石膏固定。一般截骨6周愈合,拆除石膏,膝关节功能锻炼,并逐渐下肢负重行走。
股骨远端“V”形截骨术,经股骨前内侧切口,经股中间肌股内侧肌间进入,注意将髌上囊向下方推开,暴露股骨下端,于股骨骺板上方行倒“V”形截骨,后方皮质切开时要保护好,截断后“v”形截骨尖部插入截骨远端的皮质下,防止远端向后翻转移位,当截骨端嵌插后,将小腿逐渐内移,达到力线恢复正常状态,即可逐层缝合,不必行内固定,在保持良好轴线情况下先打一长腿石膏托,待石膏变硬后打管型石膏。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