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娱乐休闲 电视

《止学》是什?

《止学》是什么

全部回答

2018-07-05

2 0
    《止学》是关于胜败荣辱的辩证学说。当您开始学习此智慧时,您便已经站在人生的制高点上! 《止学》作者:王通,号文中子,是隋朝大儒,史书中关于他的文字不多,但他门下的弟子则有大名鼎鼎的唐太宗开国时的一批元勋:魏征、李靖、徐世绩、房玄龄等。
  所以,他对于开创唐代思想文化可谓功绩卓绝。  此书是以道家思想论处世之道的典范之作。《止学》是告诉我们:在什么情况下,应该在什么地方停下来的学问。从事物之间的相互变化出发,领悟“水满则溢、月圆则亏”的道理,把握好“适可而止”。
   “不足”就补之,“有余”就不好,这是大自然的规律。 凡是按《止学》要旨去做的人,无不获得令人侧目的成就。  最著名的例子当属清朝为政的曾国藩和华人富商李嘉诚。曾国藩少时就深爱《止学》,他一生的作为和成就,处处都有“止”的烙印。
  而李嘉诚更是按《止学》的要义身体力行,甚至将“知止”二字高悬于办公室的醒目之处,使其成为商界一代至尊。止学的经典还有: 知止,则日进无疆,反者,道之动。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墨子 人生之善止,可防危境出现,不因功名而贪欲,不因感极而求妄。 ——曾国藩 《止学》乃人生行为之约束,忽略此学,智者必有一失。 ——曾国藩 知利之止,知欲之止,为知人生之成局! ——李嘉诚 如何在进和止之间保持一个合理的张力和平衡,这是非常关键的。
    只有这样你才能自得。 ——李景林 “人生而有欲”,但贵在“知止”。唯有以“知止”为始,才能以“得”为终。唯有领悟到了《止学》中的真谛,才能避免滑向人生的沼泽地。 ——佚名 一、智卷 1、人过于聪明就是愚蠢。
  圣人不担心自己的智谋少,而担心自己的品德有缺失。 2、才能出众不是真智慧,真智慧的人不显露才华。  地位越尊越危险,有智慧的人不恋权位。大智慧的人知道适可而止,小聪明的人却贪得无厌。
  一个人智慧有顶峰,而天道却没有尽头。 3、用智计谋划别人的人,也会失败在别人的智计上。想要保全自身的人,要靠修德而不靠智计。智计再高也有欠缺的地方,越高深越有对手,谨慎使用智谋才能减少祸患。   4、智不足却谋划大事的人只能失败,不断地用智计谋求长远的人,很难如愿。
  智慧只能与智慧者说,对愚蠢的人只能说愚蠢,用愚态来掩饰智慧,用智慧来制止智计,这才是真正的智慧。 二、用势卷 5、势力没有永恒不变的,仁德的人不会依附势力。有势力就埋伏着凶险,有智慧的人不会炫耀势力。
     6、不要与君子讲势力,不要与小人谈道德。君子的势力在德不在权势,以权势为势力的人一旦权势丧失,势力也就消亡了。小人得势也不会给别人带来好处,趋附它一定会招致祸害。 7、势力是靠众多的人聚成的,但一个人却可以毁掉它。
  有了势力欺凌弱小的人,人们就会怨恨的离他而去。  势力越大而不知收敛的人让人猜疑,地位尊贵而不谦虚的人使人嫉恨。 8、势力有时会失去,名声有时会遭诽谤,结怨少的人能失而复得。
  势力总是会消失的,就像人终会死亡,有势而不骄纵的人能惠及子孙。 三、利卷 9、没有比利益更诱惑人的东西了。对利益不追求就不能获得,而仁德不施舍就不能积累。   10、众多人追逐利益但富贵的却很少,贤明的人谦让功劳其名望却能增高。
  利益太大容易伤自身,小利益却能带来实惠,所以,选择利益应该慎重。世间的事是有其规律的,人要明智而有节,做事遵天理守戒规。 11、人人都能看见的利益,就不是利益了。大家视为有害的东西,有的可能就有利益。
    君子重义而轻利,小人贪利而不守信,所以,利益可以驱使小人而不能驱使君子。 12、追求利益是没有止境的,人的生命却有限的,只要努力不懈怠就行了。利益不能独享,逐利的时间还很长,运气总是有好有坏的,要心存警惕,有时防无。
   四、辩卷 13、越朴实无华的东西越能长存,越精巧华美的东西越易损伤。  言辞笨拙能隐藏真意,话说多了锋芒就太露。 14、见识不如别人,不要说肯定和判断的话。权势不如别人,不要说过激和忌讳的话。
  力量不如别人,不要说强硬和勉强的话。 15、有威望的人不和人争辩,争辩会减少威严;有智慧的人话语迟钝,迟钝可以迷惑别人。勇敢的人则不会多言,话说多了行动犹豫。   16、忠臣不会表白自己的功劳,窃取他人功劳的人一定是奸臣。
  君子能替人隐瞒缺点,诽谤贤德之士的人一定是小人。 五、誉卷 17、喜好名誉的人会遭受侮辱。赞誉你太多君主就会惊恐不安,名声太高就也会招来众人嫉恨。 18、名誉有时是虚假的,都是谄媚的人用它来欺骗别人的。
    名望不是自己所能左右的,明智的人不会自我赞扬。因贪婪而巧取的功名,上天也不会保佑。 19、奖赏给别人荣誉不要随便,太随便了荣誉就不显得贵重了,不贵重荣誉就失去了它的功效。
  接受荣誉要懂得谦让,这样就能显现美德,也能解除很多猜疑了。上司和下属之间不争荣誉,这个荣誉就有大用处而不浪费了。   20、人没有荣誉可以存活,不是该得的荣誉得了会自取毁灭。
  有时争取荣誉而得不到,这也许就是你的福气。 六、情卷 21、情感泛滥就没有品行,欲望太多就会违反法则。意念神态保持不变,就没有任何能动摇你的东西了。 22、做领导没有涵养就会失去威信,做下属不能忍受就不能成就事业。
    上司和下属都懂得保持一定的距离,就不会有猜疑和矛盾。君主和臣子过于亲密,臣子反而会招来祸殃。小人即使得势荣华了,也不能与他攀附交情。 23、感情有亲密的时候也有疏远的时候,最亲近的莫过于自己的亲人,有智慧的人也不会对情感痴迷。
  情感难以追寻,过去的不能再回来,明智的人不会为情感而懊悔。   24、多情多义之人多艰辛,寡情薄义之人少磨难。情感不加以收敛,命运就不会很好。 七、蹇卷 25、人有困难是正常的,命运太顺纯属意外。
  能把逆境转化为顺境,识时务而不妄为是关键。 26、事情的变化不是有智慧就能掌握的,事情发展不是你干预就能停止的。天若降灾难是对你的警告,还不警惕而一意孤行就一定会灭亡;别人的灾祸要引以为警戒,反省自己必定是有益处的。
    急躁盲动时就容易生出祸患,遇到艰难困境时要防止心生邪念,不知道终止就不能防止灾害的蔓延。 27、视自己不重要的人会被别人尊重,轻视别人就会被别人轻视。祸患都是从邪念引发的,如果把解决困难看着一种乐趣,那麼困难就不是困难了。
   28、穷困不谈富贵事,贫贱不攀富贵人。  能忍受屈辱最伟大,不发怨怒最宝贵。困难不是敌人,真正的敌人是自己放弃自己。 八、释怨卷 29、世道不公平,人们的怨恨就难以停止。
  穷人与富人互相仇视,灾难就会四起,祸患就难消除。 30、君子不计较往日的恩怨,计较就有损君子的品德。小人有机会就施报复,这样就会自取毁灭。  讲和谐而不争斗,这是谋略首先考虑的。
   31、不是理所当然正当的名义,就会惹来非议,要得到正当的名义,是一定要有付出的。疑惑不解除,怨恨就会加重,要想消除疑惑,首先是敢于承担和认错。如果没有自私之心,就不会结怨仇了。 32、宽厚仁慈都不能让人满意,那就要严厉的对待了;恭敬善意劝导无济于事,那就要严肃认真地教育了。
     九、心卷 33、欲望是没有止境的,但意念是可以制止的。疑惑总是会出现的,要靠实践来解除它。 34、不求人时,就有尊严。你无嗜好,就不会被人左右。自我放弃的人,别人也救不了你。
   35、苦与乐没有一定的形态,完全是根据心态来认识的。荣与辱是有差异,贤明的人却能一样对待。  做事没有成功,意愿没能达到,心中没有怨言就不会增加忧患了。 36、仁德的人施人礼仪,是不愿欺负别人;智慧的人显得愚钝,是不想暴露思想。
   十、修身卷 37、能让人信服的人,是靠个人的品行。不培养品德的人,有才能也会用偏,其下场是不得善终。 38、采纳别人的建议,就能拾遗补缺,不知道把握度,就会前功尽弃。    不注重小节,就成不了大事。
  尊敬别人所尊敬的,你的品德就会更高。 39、真诚不能靠虚假得来,所以,君子不使用诡诈之术。祸患是由自己造成的,小人不能自己战胜自己。不害怕诽谤的言论,不附和权贵势力,方能显示一个人高尚的品德。
   40、看不清人的品行,不能算会识别人。即使能识别而不任用,也算不上是德高望重的人了。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热点搜索 换一换

娱乐休闲
电视
明星
音乐
电影
动漫
宠物
度假旅游
谜语
花鸟鱼虫
摄影摄像
脑筋急转弯
收藏
其它
星座/运势
幽默滑稽
电视
电视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