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怎么学好高中理科课程?我是高二
物理 其实在高一、高二时我的物理成绩并不理想,尽管我很喜欢学习物理,也很努力,而且我也很喜欢钻一些难题,但成绩却始终上不去,每次考试仅仅是中等水平,感觉始终在门口徘徊,却进不了门。而且每遇到新的题型,只有等老师讲过之后才会做,自己没有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很苦恼,老师也觉得奇怪。直到进入高三总复习时,在解一道力学习题时才恍然大悟自己的症结所在。记得那是一道很简单的力学题,题目要求做出几种情况下木棍的受力图。现在看来这种题可谓力学中最简单一类的题了,但当时对我来讲却很深,不知该从何下手。 后来听老师讲解了这道题才明白,其实涉及到的知识点也只有一个,那就是力的三要素。如果考题问力的三要素...全部
物理 其实在高一、高二时我的物理成绩并不理想,尽管我很喜欢学习物理,也很努力,而且我也很喜欢钻一些难题,但成绩却始终上不去,每次考试仅仅是中等水平,感觉始终在门口徘徊,却进不了门。而且每遇到新的题型,只有等老师讲过之后才会做,自己没有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很苦恼,老师也觉得奇怪。直到进入高三总复习时,在解一道力学习题时才恍然大悟自己的症结所在。记得那是一道很简单的力学题,题目要求做出几种情况下木棍的受力图。现在看来这种题可谓力学中最简单一类的题了,但当时对我来讲却很深,不知该从何下手。
后来听老师讲解了这道题才明白,其实涉及到的知识点也只有一个,那就是力的三要素。如果考题问力的三要素是什么?我想应该没有人回答不出来吧,而这道题所考的仅仅需要你了解到什么是力的三要素,也不过是个应用而已,而自己却感到很艰深,问题出在哪里呢?人们往往是通过一些最简单的事实认识到本质的东西的,我通过这点才清醒地认识到以往学习虽努力,却只是表层的了解,从来没有深入地去理解,去思考。
看书如同过眼烟云,看一遍与看十遍、二十遍没区别。解题只是盲目地追求解题的数量,却从不去总结方法和知识点。
自此以后我总结出一套自己学习物理的方法,上课认真听讲自不必说,对概念性的定义、性质不仅仅要从字面上理解,更重要的是理解它的内涵。
而且不再去搞什么题海战术,而是对所做的每一道题认真总结,总结自己在哪些地方丢分了,丢分的原因何在,是因为自己哪方面知识欠缺造成的……如此一分析,就保证了自己对每道习题的充分掌握、消化,发挥最大功效,而且发现自己提高得很快。
从此,我的物理学习步入了良性循环,不再花费太多的时间,却可以取得较好的成绩。
另外一点很重要,那就是考前总体复习。临近高考前再去做一些新题型意义就不大了。我认为考前自己将所有物理课所学的知识列个题纲,在头脑中整体复习一遍效果更好。
把所学知识分为力学、动力学、热学、电学……进行分块复习,再翻出自己以前做过的题来看,重点要看那些自己做错的题,以保证在考试中不犯同样的错误。
生物 我认为应该以课本为根本。
第一轮复习要梳理课本上的各个知识点,不要遗漏。在“一模”前,还可进行有一定深度题目的练习,通过做题目来了解并测试自己对知识掌握和理解的程度,如果发现有问题不能很好解决,还要重新回到书本,找到与这个知识点有关的内容,彻底搞清楚。
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可采用“尝试回忆法”,如复习“叶绿体”、“线粒体”等,在草稿纸上一边画出它们的简图(只要结构画得正确),一边“自言自语”,给自己讲它们的结构、功能、成份等。
用这种方法可把已掌握的知识都“忽略”了,而筛选出未知的或知之不清的内容,加深理解已掌握的知识,又发现自己的“短处”,这比把书从头看到尾的方法更科学高效。
要了解生物学科的特点。生物学科有它特殊的一面,由于“3+X”中要考到初中生物学的相关内容,因此,高三生物复习要背要记的东西就显得多一些。
另外,生物学也是一门实验科学,它强调与生活生产实际相结合,所以应关注这方面的问题。
化学 不能把主要精力放在抠难题、偏题上,否则会事倍功半。要想提高复习效率,必须立足基础,狠抓重点基础知识的落实。
但不应是知识的简单记忆和重复,而是多视角、多层次地深刻理解;横向、纵向归纳综合;联系实际、灵活应用。
化学实验往往是考生复习中的薄弱环节,因此,加强化学实验复习,提高实验能力,已成为许多考生提高高考成绩的关键。
从以往考试得分率来看,基本实验操作,分析与表达失分较多,只有那些动手做过实验而且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积极开动脑筋、认真思考的学生,才能正确回答,得到较高分数。此外还应注意“常规”与“特殊”的关系,即在了解各种仪器的一般用途时,掌握“一器多用”和“多器一用”,在灵活应用中培养创新意识。
数学 最让人头疼的学科,它以要求思维的深刻、严密而“著称”,而在高考中如果能得高分,又是最有效的“杀手锏”——与别人拉开差距,那么如何学好数学呢?——我一直对数学怀抱的态度是两个词——“严谨,创新”。
所谓严谨,就是在平时训练的时候,不能一丝马虎,是对就是对,错了就一定要承认,要找原因,要改正,万不可以抱着“好像是对的”的心态,蒙混过关。自己不会做的题要敢于问同学,问老师,不要怕丢脸,我们经常看到一个怪现象,即平时问老师问题的大多是成绩好的,而不是成绩差的,为什么呢?怕丢脸!其实这又何必呢?不用怕,勇敢去问吧!勇敢地展示自己的弱点并改正它吧!没有人天生会懂的,至于创新呢,就要求高一点了,它要求在你会解决此问题的情况下,还会用另一种更简单,更有效的方法,这就需要扎实的基本功。
平时,我们看到一些人,做题时从不用常规方法,总爱自己创造一些方法以“偏方”解题,虽然有时候也能让他撞上一些好的方法,但我认为这是不可取的。因为你首先必须学会用常规的方法,在此基础上你才能创新,你的创新才有意义,而那些总是“追求”新方法的人,他们的思维有如空中楼阁,必然是昙花一现,要知道,在考试中,允许你用很多时间去想“偏方”吗?记住数学考试才120分钟,每一分钟都有可能决定你的命运!而如果用常规方法,虽然计算量可能大些,但只要你平时训练多了,非常熟练,相信不会出大问题,而且使用常规方法还可以减少一些偶然的思考不全的机会。
当然,我不是反对创新,但是,创新是有条件的——即扎实的基础。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