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文化/艺术 民俗传统

除夕为什么要守夜?

全部回答

2006-01-28

0 0
    节令习俗 中华民族注重过岁时节令。一年内,各种节令不下几十个。石家庄各地也不例外,节俗富有浓郁的民族色彩和地方物色。 春节忙年、拜年、大团圆;元宵节放烟火、观灯、舞长龙;清明节扫墓、烧纸、祭祖先;端午节插艾,包粽子、悼忠良;中秋节祭月、拜月、吃月饼;重阳节登高、饮菊酒、庆高寿;十月一填坟、烧纸、送寒衣。
    这些节俗多和拜祖先、求吉祥有关。这些节俗反映出了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 春 节 春节是中国人的传统大节,也是石家庄人的隆重节日,是一年佳节中最重要的节日,自古到今,不管城乡,无论贫富,都要认真准备,欢欢喜喜过年。
     春节的由来 四千多年以前我国就有了历法。春,意味着冰雪解冻,万物复苏,生机盎然,在春之首,人们要兴高采烈地欢度一番,称“春节”。不过那时尚未形成普天同庆、万民欢腾的盛大节日。
  汉武帝年间司马迁编制“太初历”沿用至今。岁首称“元”,日之首称“旦”,每年正月初一这一天叫“元旦”,亦称“过年”。  辛亥革命后,采用公历纪年。新中国成立后亦沿用公历。世界各地凡采用公历的国家,都把元月一日叫新年,亦称“元旦。
  这样,我国就有了两个“新年”,两个“元旦”,为了避免称谓上的混乱,将农历的过年叫作“春节”。 何为过年?历史上流传最广的一种说法是,“年”是一种猛兽,四足,头上有角,脊背有翅,不仅跑得快还能窜善跳,有时展翅高飞,凶猛异常,力大无比,平时穴居深山老林,唯独每年腊月三十日晚上,从深山跑出走进村庄见人就吃。
    那里人们居住在山洞或茅草房里难以防御,因而每年有不少为被“年”活活吃掉。次日清晨——即正月初一,住在附近的人们要互相看望是否遭受其害。据说,有一年腊月三十日天刚黑,猛兽“年”来了,有位老妪看见“年”后吓得胆战心惊,撒腿就跑,双手抱的陶盆落在地上搞得叮 作响,人们举着火把来看究竟。
    这时那“年”正愣神,听到响声,又看见灯火,不知何故,吓的转身窜入山林。由此,大家慢慢悟出个道理:“年”怕灯火,怕响声,怕红色。从此,每逢腊月三十日晚,人们便挂灯笼,挂红木板,敲敲打打,以避“年”灾。
  后来,每年除夕到初一,人们就形成贴红对联,挂红灯,放鞭炮、敲鼓、打锣等娱乐性活动,这就是年或春节的由来。   忙 年 一进腊月男女老幼就忙着过着称为忙年。
  从腊月初八喝腊八粥开始就拉开了忙年的序篇。古老的忙年歌谣道:“腊月二十三,灶王爷上天,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糊窗户;二十六炖大肉。二十七宰只鸡;二十八白面发;二十九贴道有(对联);年三十合家团圆捏扁食(水饺)。
    忙年,人们都忙什么呢? 1、做新衣裳 过去,孩子们人人要穿新裤子、新袄、新鞋、新袜,戴新帽。一家四五个孩子,每人里里外外四五件全靠女人起早贪黑缝制。孩子们穿新衣,大人们自然也要穿的整齐干净,显然忙在其中。
  从前,穷人多,孩子们穿衣是老大穿了老二穿,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  面料多半是大改小,里子则是一块块布拼接的,春天拆棉衣时把一块块碎布鞋洗得干干净净,槌得平平展展,一摞摞放着,特做棉衣时再接在一起当里子。
  旧面料退了颜色,自己买点颜色再染染。过年进孩子们穿戴好后,总要到人群里谝谝,大人面前显示显示。 2、碾米磨面 过去,农村所吃的米面全是牲口拉碾、人力推磨、罗筛而成。  石碾盘厚1尺,直径1丈2尺,由独块石头加工而成。
  谷子用石碾褪皮,糕面、豆面因潮湿无法上磨要用石碾。小麦、玉米等粮食则用石磨或碾加工。俗话说“腊七、腊八,出门冻死(音杀)”、“三九四九冰上走”。时逢十冬腊月,坐着筛面手冷,脚冷,是可想而知的。
  但粮食磨碾需要五六遍,头遍面包饺子、蒸馒头,二遍面年后吃,剩的麸皮喂牲口。  可见人们之辛苦。现在人们用电磨面,很少见到石磨石碾了。 3、扫房子、贴年画 年前家家户户要搬箱倒柜大扫除。
  事先选取好良辰吉日,一大早便将屋里的盆盆罐罐,桌椅板凳,衣服被褥都搬出来放在院中,捆绑个长把笤帚,戴上草帽、身披床单,用毛巾遮住口鼻便开始大扫房顶、墙壁,把个叽里旮旯打扫得干干净净。  有些东西该擦的擦,该洗的洗,该涮的涮,然后整理的有条有理。
   过去,农家没有玻璃窗,全是木格窗。窗上贴剪纸是人们一大习俗。人们将红纸剪成人物、动物、花草等各式图案,以示福禄寿,五谷丰登,除贴剪纸外农家也十分讲究贴年画。本市的传统年画有“莲(连)年有鱼(余)”、“二十四孝”、“状元及第”、“松竹梅”等。
    通过清扫、贴剪纸、年画,屋内四壁光彩夺目,满屋生辉,年味大增。 4、摊煎饼,做豆腐 旧时,煎饼、豆腐是一年一度才能吃到的美味佳肴。 多数人家每年在垅沟边、地边种些黄豆,以备过节做豆腐,种些绿豆以备生豆芽菜和过年摊煎饼。
  “豆”与“都”谐音,“腐”与“福”谐音,“豆腐”即“都福”,大家都有福。   5、蒸年糕、蒸馒头 有一种农作物叫黍子,退皮后称“黄米”,性粘,用黄米轧的面叫粘面,所蒸的糕即粘糕。
  “年”与“粘”谐音,“高”与“糕”谐音,故粘糕称“年糕”,意思是“年年高”。如今,有江米年糕,但黄米年糕味道鲜美,营养丰富,仍是过年必备之食品。 白面发即蒸馒头。  农家一年四季吃饼子,只有过年才能吃白馒头,所以蒸馒头是忙年一件大喜事。
  一般人家正月十五以前不蒸干粮,所以把蒸好的馒头点上红,凉后放入缸中随吃随取。所蒸面食的花样很多,捏成小动物象征吉祥如意,卷上几个红枣叫枣糕,即“早日高升”。 6、杀猪 石家庄一带过年兴杀猪。
    解放彰,一般农家院予里户户有猪圈,家家养头猪,到年底杀了,头蹄杂碎一煮,餐桌十分丰富。每个村子都有屠宰队,一群小孩子围着看热闹,拔猪鬃,炼猪油,点猪脚灯玩,年味十足。 7、腊月二十三 灶王爷上天,贴神画也是忙事。
   8、洗蜡钵 蜡钵是一种粗陶灯具。  每户人家都有十个二十个,平时放着,只有过年时,各神位前要点灯烧香才弄出来,先用热水洗去油污、尘土,用新棉絮搓好灯芯后扣在特制的盘子里。
  除夕晚上加油点着,黑暗的屋子、院落街道顿时烛光闪闪,四处生辉,小孩子们兴奋异常。只有没见过电灯的人才有这种感觉。 9、贴对联 对联是大红纸黑字,或大红纸金字。  家家户户门上贴对联,仓房、猪圈、大车、牲口棚、衣柜、水缸乃至大农具都贴上吉祥话。
  对联的内容多半是盼望五谷丰登、和睦、吉祥、福寿。有的歌颂党的政策与大好形势。有丧事的人家当年不贴对联,次年可贴紫色联。庙宇贴黄纸黑字联。 10、搭神棚 搭法,先用土坯垒个方形土台子,外边用“苞子”围上,前方留个口。
    上边再横着放个“苞子”,前后遮三分之一,用绳子一捆绑,里边贴一“供奉天地三界十方真宰之神位”。神棚前放张桌子以陈列供品。神棚一搭,过年的一切准备工作都忙完了。 熬 年 熬年有的也叫“守夜”、“守岁”、“坐年”。
   为什么要“守夜”呢?前面说过,有一种叫“年”的猛兽每到年三十都要窜到村落吃人。  由于“年“怕灯火,于是家家户户到除夕,就点起灯火守夜,以防“年”灾。 熬年,就是除夕晚上一家人坐在一起说长论短盼丰年。
  农民靠种田为生,一家人起早贪黑,披星戴月辛辛苦苦干了一年,不论日子过得富裕还是拮据,都盼望来年有个好收成。过年,时逢农历立春前后,一年复始,万象更新。  一家老少围坐一起,老人们给孩子们讲讲故事;或由家长诉说一年来全家收支情况,勉励大家齐心协力,争限来年有个好收成;或一起边包饺子边聊天;或成年人坐在一起,边喝酒边谋划来年生计直到天亮。
   拜 年 拜年的由来,也跟每年除夕猛兽——“年”下山蹿入村寨吃人有关。  由于除夕守年到天亮以后,人们走家串户互问平安,日久成俗沿袭为“拜年”。今日拜年,乃祝贺新年之意。
   除夕,不少人熬年,待天到五更全家开始煮饺子、吃饺子,吃完饺子天已亮,便开始拜年。 旧时,拜年均行磕头礼。男人磕头先迈左脚双膝跪倒在地,弯腰双手拄地,低头近地,之后起身立起双手作揖。
    女人磕头只是作揖方式不同,即双手搭左胯微弯腰致意。称“裣衽之礼”。 拜年,先在自己家给长辈拜。先给爷爷奶奶,后给父亲母亲,再拜伯伯伯母,叔叔婶子等等。方式是受拜人站在院中“神棚”前,(老年人亦可坐在椅子上)一家人按辈份、年龄排好,如长子、媳拜了次子、媳拜……长孙、媳拜了次孙、媳拜。
    下跪磕头起身作揖,规规矩矩,十分庄重严肃,有祠堂家庙者出门拜祖宗。 在家里拜完后,再到同祖家拜,顺序仍按辈份、年龄,不许图省事,先拜近邻后拜远处亲人。拜完同祖后拜本祖,再拜邻居、拜朋友。
  同辈人在大街小巷,成群结队,来来往往,川流不息,十分热闹。拜完同祖本祖左邻右舍后,上老坟拜老宜宗,上自家坟拜高祖、曾祖。  女人们不走遍全村拜,只是婆婆领着儿媳妇,穿戴一新披金戴银在自家院里(五代以内)拜。
  也有本家老妯娌一伙,小妯娌一伙,大嫂在前,说说笑笑,见人了互相问候,施礼致意。 大年初一拜年,为迎客人,各家各户都备有蚕豆、青豆、花生等小吃,如今常备烟、茶、糖、果、小食品,花样繁多。  边吃边聊,十分客气热闹。
   大年初、一在本村拜完后,从初二开始走亲拜年。石家庄多数县兴初二闺女携女婿回娘家拜父母,父母有亡者,初三回拜、上坟。初五是崩穷日,一般不串门不拜年,初四、初六到十五可到姑姑、姨姨、姥娘(外祖母)、舅舅家,走亲访友。
   过年是孩子们的最大乐事,孩子们过年可以穿新衣戴新帽,燃放鞭炮,提灯笼,可以吃平时吃不到的美味佳肴,可以跟随大人串亲戚,到异地他乡,见到平时很少见面的亲友,开阔眼界,扩大接触面。  可以得压岁钱,买风筝、买糖葫芦等食品。
  随着时代发展,传统的拜年习俗也有了变化。尤其在城市,兴团拜。在机关、企事业单位住在一起的人,往往在大年初一早晨在楼院内互相团拜,团拜完后,有近亲好友再单独登门拜访。现在电信业发展极快,电话拜年、“大哥大”、BP机拜年已成为一道充满时代色彩的风景线。
    除此之外,贺年卡、贺年信、送鲜花等也十分兴盛。 拜年是交流思想联系感情,密切关系的好形式,所以两千多年来久盛不衰。在农村如果彼此有隔阂,只要过年一拜年就算解了,继续互相往来,和好如初。
   歇 年 春节,除了忙年、拜年,剩下的时间就是休息娱乐了,此为歇年。  不过在城乡,男和女、老和幼,歇法是不同的。 农村闺女们的歇法 十五、六岁的女孩子在一起踢键子、抓石子、跳皮筋、跳圈、拍皮球、跳绳、晚间捉迷藏,无忧无虑,玩得津津有味。
   媳妇们的歇法 她们整年忙家务从无闲暇时。过年主副食都是熟食品店,做饭省时间,她们刷洗完锅碗后,也可以到门口站站,几个人凑在一起说个闲话,看个热闹。  她们如出笼的小鸟来透透风,站在胡同口眼观“大千世界”。
   男孩们的玩法: ①当台。把一尺多长的木棍放在地上,不准用手移动,只许用另一根木棒打,打过了界线叫赢。木棍归已所有。 ②当拖。把半截砖头瓦块立在界线上,一人站在相距三米左右的另一条界线,利用另一块砖头打,打倒为胜。
    一连十二个不同的姿势打,一次不成下一轮接着做,谁先完成一系列动作为胜。每个动作都有一定名称,如:砸牌子、三踢、五过关、七顶砖等等。 ③撂坑。相距三四米的地方各挖一小土坑,然后用圆铁片、或瓦片往坑中心撂,几个人相比谁距坑近为胜。
  多有赌博性。 ④弹球。利用五光十色的玻璃球用手指弹着玩,互崩打,打准的为胜,归已。   ⑤碰拐。一只脚着地,用手将另一条腿搬着,双方互相碰,把对方碰倒在地为胜。
   男人们的歇法 一进腊月,男人们便用树干、粗绳搭成秋千,青年壮年争相打高,不时还做出许多花样、惊险动作,令人赞叹。 赌博,农家当家作主的男人不赌,稳重、懂重,“有头脑”的人不赌,媳妇管得严的男人不赌。
    什么人赌呢?①不安分守已,生活贫困潦倒的穷光蛋赌;②不受伦理想约束的人赌;③中年男子不当家作主,手头多少有个钱,想碰碰运气或有过赌瘾的人赌;④年龄较大、主事、沉稳的人为消闲也玩玩麻将,赌资小。
  前三种多以“推牌九”方式赌。过了正月十六晚上,人匀就洗手不干了。 农家认为:赌,男盗女娼。   婆婆们的歇法 一个女人当儿子长大成人,娶了媳妇,当了婆婆,自己算是熬出来了。
  她们多找老妯娌或长辈坐坐,叙叙旧,说些家常话,有的“摸摸纸牌”。 过年,差不多的村庄要唱大戏,耍“社火”,有许多好玩的去处。俗话说“十五十六,老骡子老马也要歇个够”。  许多店铺过年期间也关门休息。
   如今,许多古老的、传统的玩法已绝迹,取而代之的是富有时代精神的新形式。看电视、看电影、打游戏机,下棋、玩电脑、看花会、逛庙会、逛商场,出处旅游已成为新时尚。 恐 年 亦称“年关”,一部《白毛女》把闯年关描写的淋漓尽致。
    从前,药铺、杂货店、染房等店铺兴赊账,平时看病或购买日用杂货有钱没钱倒也方便。店家年终要结帐,三番五次催。赊账者一拖再拖则拖不过年三十。还有的欠租。借高利贷,也得偿还。
  可是有的人确实无力偿还欠债,往往逼得人走投无路,如同过关一卡一般,故有恐年之说。 俗话说“杀人偿命,欠债还钱”,赖帐的二皮脸是极少数,破产户也是极少数。  多数人讲自尊、信用,那怕是“拆东墙,补西墙”也要尽力还债。
  实在无法的忠厚老实人,到了除夕则东躲西藏若遇上逼债凶户。往往会逼出人命。 。

2006-01-28

96 0
这是驱鬼的原因.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文化/艺术
民俗传统
地理
器乐/声乐
历史话题
书画美术
文学
舞蹈
民俗传统
民俗传统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