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与陶瓷的不同特性有哪些?
固体内的热传导,主要是透过带能电子的运动或晶体结构 的振动。电子移动性够强的材料很容易导热,也可能很容易将其电子转移 给其他在表面附近的原子,换言之,导热性良好的材质(如金属),通常 也容易起化学反应。 同样的道理,惰性化合物通常也就是导热性较差的材 质。陶瓷是由很稳定、不容易起化学反应的化合物混合制成(氧化镁、氧 化铝、二氧化硅),其共价键会紧抓住电子。因此,它们是以低效率的振 动方式来缓慢传热,如果在炉子上直接以猛火加温,陶瓷会无法让热能均 匀扩散,受热区域会膨胀而未受热的区域则不会膨胀,如此便逐渐产生机 械张力,使器皿裂开甚至破碎。 这就是陶瓷通常只用在烤炉中的原因,因 为烤炉的...全部
固体内的热传导,主要是透过带能电子的运动或晶体结构 的振动。电子移动性够强的材料很容易导热,也可能很容易将其电子转移 给其他在表面附近的原子,换言之,导热性良好的材质(如金属),通常 也容易起化学反应。
同样的道理,惰性化合物通常也就是导热性较差的材 质。陶瓷是由很稳定、不容易起化学反应的化合物混合制成(氧化镁、氧 化铝、二氧化硅),其共价键会紧抓住电子。因此,它们是以低效率的振 动方式来缓慢传热,如果在炉子上直接以猛火加温,陶瓷会无法让热能均 匀扩散,受热区域会膨胀而未受热的区域则不会膨胀,如此便逐渐产生机 械张力,使器皿裂开甚至破碎。
这就是陶瓷通常只用在烤炉中的原因,因 为烤炉的加热较温和而均匀;或可于金属表面涂上一层薄薄的陶瓷材料 由金属来均匀传递热能。I金属表面自动形成的陶瓷涂料事实上,大多数厨房里常用的金属器皿,表面都会自然出现一层非常 薄的陶瓷层。
金属的电子是会移动的,而氧气很容易接收电子,因此当金烹调器皿的材质属暴露于空气中,表面的原子便会与大气发生自发性的化学反应,形成一 层非常稳定的金属氧化物。像是银与铜表面的变色现象(亦即生锈),其 实就是一种金属硫化物,当中的硫主要来自空气污染。
这些氧化膜不会起 化学反应且相当坚硬。氧化铝若非以晶体形式存在于锅上,便会形成质地 粗糙的金刚砂,而这正是红宝石与蓝宝石的主要材料(宝石颜色来自铬与 钛的杂质)。但问题是,这些天然涂料在锅上往往只有几个分子的厚度, 很容易在烹调过程中被刮掉或磨掉。
冶金学家找到两种方法可以利用锅表面的金属氧化物。目前可以用化 学处理的方式,在铝金属表面做出厚度约0。03毫米的薄膜,薄膜相当不透 水。而将铁与其他金属融合成合金,就能在其表面形成坚硬的氧化物保护 层,以制造出不锈钢。
以下简要说明现今厨房器皿常用的材料,以及各材质特有的优缺点。I陶、瓷、玻璃陶是由各种化合物以不同方式混合而成,主要是硅、铝及镁的氧化 物。“玻璃”算是一种特殊陶器,成分比较固定,通常以硅土(二氧化硅) 为主要成分。
这些材料直到目前为止,都还是由自然产出的矿砂所制成:陶 (ceramic)—词就是来自希腊文的“陶匠的黏土”。“陶”的铸型与干燥技 术,可回溯至约9000年前,那时人类开始驯化动植物。“瓷”的孔洞比陶土 小,也比较不那么粗糙,硅的成分很高,并经过高温烧制,已经有玻璃化现 象,或变成半玻璃材质。
中国人约在公元前1500年之前便发明了这种精制 的技术。“白瓷”是一种白色、半透明的陶石,以高岭土(一种非常轻的黏 土)混合一种硅酸盐矿物制成,并在窑中以高温烧制而成,其年代可追溯到 中国的唐朝(618-907年)。
这种更精制的陶器随着17世纪的茶叶贸易引进 欧洲,一开始在英国被称为Chinaware (中国器具),而后便简称为Chirm。第 一个玻璃容器并非以模子铸型,也不是吹制而成,而是用整块原料费力雕制而成,年代远溯至4000年前的近东DI陶制锅具的特性陶瓷材料的最大特点是其化学稳定性:它们不起化学作用、抗腐蚀, 并且不会影响食物的味道或其他特性。
(只有一个例外:黏土与釉料有时 含铅,它是一种神经毒素,可能溶进酸性食物。有些产地陶瓷容器的黏土 或釉料铅含量很高,有时会传出铅中毒的案例。)陶瓷锅具通常只用于缓 慢、均匀的加热过程(尤其是在烤炉里烘烤或炖煮时),因为直接的高温 可能造成破裂。
耐热玻璃加人了氧化硼,能减少约1/3的热膨胀效应,因此 比较不易受到热膨胀的影响,但还是有可能破裂。I搪瓷器皿还有一种器具“搪瓷”,是将玻璃粉融化制成薄膜,然后涂布在铁制 或钢制器皿表面。早在19世纪,这种技术就已应用于铸铁的制作,时至今 日,搪瓷金属已广泛应用于乳品、化学、酿造行业以及浴缸。
以搪瓷制作 厨房器皿时,金属能将热源均匀扩散,而陶料涂层则够薄,可以均匀膨胀 与收缩,并隔开食物与金属。塘瓷器皿相当耐用,但仍需要一些保养。若 直接把冷水浇在炙热的器皿上,可能使陶瓷层碎裂或损坏。
低导热性的优点陶瓷材料的低导热度对食物有良好的保温效果,这成为陶瓷的一个优 点。导热性良好的材质(如铜与铝),很快便把热能散发到周围环境,{旦 陶器却有很好的保温能力。同样地,烤炉若以陶砖作为炉壁,那么加热的 均勻度可谓无与伦比。
烤炉预热时,炉壁会慢慢吸收及储存大量热能,等 到食物置人,便会将热能释放给食物。现代的金属烤炉无法储存太多热 能,因此必须不断开关其加热元件。这种做法会造成较大的温度波动,使 面包等食物在高温烘焙时烤焦。
铝铝是地壳里最丰富的金属,但人们以它作为锅具材料的历史还不到百 年。铝不会以纯金属的形式存在于自然界,人类一直要到1890年之后,才发 现了把铝金属从矿石中分离出来的方法。炊具材质通常是以铝及少量的锰混 制的合金,有时则是铝铜合金。
铝的最大优点是成本极低,导热性仅次于 铜,而且密度低,因此材质轻巧易于使用。它用途广泛,几乎无所不在, 铝箔包、啤酒罐与汽水罐等都有铝。不过尚未经过阳极化处理的铝,只 能产生一层薄薄的氧化层,一些活性较强的食物分子(酸、碱,以及烹煮鸡 蛋时生成的硫化氢)便很容易渗透到金属表面,形成各种灰色或黑色的氧 化铝与氢氧化铝复合物,把浅色食物弄脏。
目前大多数铝制器皿都会先涂上 一层不粘涂料,或做阳极化处理。阳极化处理是在硫酸溶液中,以该金属作 为正极(阳极)并迫使其表面氧化,制造出具有保护作用的厚厚的氧化层。铜铜是一种很独特的常见金属,因为它能以纯金属状态存在于自然界中。
因此,约在1万年前,它成为第一个用来制造工具的金属。铜具有绝佳的导 热性,它能快速而均匀地加热食物,因此成为厨房里最珍贵的锅具。此外, 由于铜的导电性高,成为埋布百万公里的电线的首选材料,因此价格也较昂 贵。
要让铜器保持光亮相当麻烦,因为它对氧与硫都有高度亲和力,暴露在 空气中会形成一层绿色表面。最重要的是,铜制炊具可能有害,其氧化物表 层有时会有孔洞或变成粉状,而铜离子很容易渗入食物的汁液中。不过,铜离子也有一些有用的效果:它能稳定发泡蛋白,同时为煮熟 的绿色蔬菜增色。
不过人体能代谢的铜量有限,而且摄入过量可能引起肠 胃不适,严重的话还会损害肝脏。没有人会因为偶尔用铜碗打蛋而中毒, 但是纯铜器皿也并不适合天天拿来做菜。为了克服这个缺点,制造商会给 铜制锅具涂上不锈钢,或是以更传统的方法,在锅具涂上锡,不过锡本身也有其局限性。
铁与钢铁是较晚才发现的金属,主要是因为它以氧化物的形式存在于地壳之 中,除非是在很偶然的情况下,例如在裸露的矿石上刚好发生大火,才可 能发现纯铁。虽然一般认为铁器时代始于公元前1200年左右,当时铁器与 铜及青铜(一种铜锡合金)一样被人类广泛使用,但事实上铁制品早j公 元前3000年左右便已出现。
“铸铁”(cast iron)是一种合金,大约掺了3% 的碳,好让铁金属质地坚硬,它也包含了一些硅。“碳钢”(carbon steel) 含碳量较少,且经过加热处理,让合金更坚固、较不容易脆裂,可制成较 薄的锅。
铸铁与碳钢最吸引人的地方在于便宜与安全。过量的铁很容易排 出体外,而实际上大多数的人也可以因此从食物中获得更多铁质。其最大 的缺点是容易锈蚀,不过只要经常保养并温和清洁便可避免。铁与碳钢都 像铝一样,能使食物变色。
铁的导热性比铜或铝差,但正因如此,再加上 它的密度比铝高,铸铁锅能比铜锅或铝锅吸收更多热量,并保温更久。:厚 的铸铁锅能提供稳定、均匀的热源。铸铁锅与碳钢锅的保养喜好使用铸铁与碳钢锅的厨师,为了改善其表面容易腐蚀的缺点,会 以人工涂覆一层保护层。
他们以食用油涂抹锅表面,然后加热数小时℃ “保养”这些锅。食用油能渗人铁的孔隙与裂缝,封住它们,以防止℃气 与水侵蚀。金属遇到热以及空气时,能氧化脂肪酸链,促使它们互相键结 (聚合),形成致密、坚硬的干燥表层(正如以亚麻籽与其他“干油”来 处理木材与绘画的效果)。
高度不饱和油脂(黄豆油、玉米油)特别℃易 氧化及聚合。为了避免保护油层脱落,厨师会以温和的肥皂以及具有磨砂 作用的水溶性物质(如食盐),来小心清洁保养过的铸铁锅,而不使用洗 洁剂与刷布。不锈钢铁是唯一不会形成表面保护层的金属,它暴露在空气与水汽之下便会 生锈。
氧化铁与水形成的橙色复合物呈现松散的粉末状,而非一片连续的 薄膜,因此无法隔绝空气来保护金属表面。除非能以其他方式加以保护, 否则铁金属会持续镑蚀(这就是自然界中不会发现纯铁的原因)。人类为 了使这种廉价又矿藏丰富的元素更有抗锈性,在19世纪发明了不锈钢。
它 是一种铁碳合金,在锅具中还含有大约18%的铬及8%-10%的镍。铬是光 亮与永久闪耀的代名词,因为铬非常容易氧化,并能自然形成一层厚厚的 保护层。在不镑钢的混合物中,氧容易与表层的铬原子发生反应,如此铁 就没有机会生镑了。
这种化学稳定性需要以金钱来换取。不镑钢的价格比铸铁与碳钢昂 贵,导热性却较差。这是因为加入大量的非铁原子,让金属结构与电子排 列变得不规则,干扰了电子的运动。有几种方式可以改善不镑钢锅的导热 性,像是在锅底外层涂上一层铜,或在锅底内层嵌入铜片或铝片,或是将 锅做成两层或更多层,中间夹着导热性佳的金属。
当然,这些改进方式还 会再提高锅具的成本,不过这种混合材质的锅具最接近我们理想中的器 皿,既不容易起化学反应,导热性又佳。锡人类最早用到锡,可能是用来与铜结合制造出更坚硬的合金:青铜。 现在,锡通常是铜制器皿的内层涂料,具有无毒、不起化学反应的优点。
锡的用途不广,主要是因为它有两个相当不利于烹调的特性:其一是熔点 太低(230°C),有些烹饪方式可能会达到更高温度;其二是很柔软,因 此容易磨损。锡合金称为锡獵(Pewter),过去多少含些许的铅,但现在 是混合7%的锑与2%的铜,不过并未广泛使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