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城内建筑在哪些方面体现了阴阳五行学说
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紫禁城的建筑中,这一学说得到了充分的体现。紫禁城气势雄伟的外朝,蕴含阳刚之气魄;严谨纤巧的内廷,体现了阴柔之精美。阴阳学说中"从阴中求阳,从阳中求阴"的哲理也在宫殿名称和布局中表现得颇为明显。 紫禁城的建筑还以布局、数目、色彩的变化,暗含了五行学说关于物质相生相克的关系,体现了天子至尊、国泰民安等思想以及趋吉避凶的象征意义。
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北京城的选址充分体现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阴阳平衡、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思想。 北京城位于太行山与燕山交汇处,华北平原西北边缘,三面环山,东方为燕山,西方、北方为西山、军都山,向南一面为平地。北京城坐北向南,...全部
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紫禁城的建筑中,这一学说得到了充分的体现。紫禁城气势雄伟的外朝,蕴含阳刚之气魄;严谨纤巧的内廷,体现了阴柔之精美。阴阳学说中"从阴中求阳,从阳中求阴"的哲理也在宫殿名称和布局中表现得颇为明显。
紫禁城的建筑还以布局、数目、色彩的变化,暗含了五行学说关于物质相生相克的关系,体现了天子至尊、国泰民安等思想以及趋吉避凶的象征意义。
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北京城的选址充分体现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阴阳平衡、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思想。
北京城位于太行山与燕山交汇处,华北平原西北边缘,三面环山,东方为燕山,西方、北方为西山、军都山,向南一面为平地。北京城坐北向南,北侧的巍巍群山构成了一道马鞍形的保护性屏障,面向南方开阔的平原地带。
源自黄土高原的桑干河与来自蒙古高原的洋河会合成永定河,至京西陡然冲出山谷,在京南小平原伸展流淌,造就了北京南部平原形同蛛网的河流,星罗棋布的湖泊。山川襟带之间,北京城温润丰饶,土肥人美,遂成天府。
以风水理论而论,这种地形是再好不过的了,既符合风水上“背山面水,藏风聚气”的要求,也有利于生态的保持,这样理想的风水格局可以使人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大自然的生发之气。
北京的风水被历代堪舆家所称颂,以下略举其要者以供参考。
唐代著名风水师杨益分析北京风水形势时有言:“燕山最高,象天市,盖北平之正结,其龙发昆仑之中脉,绵亘数千里……以入中国为燕云,复东行数百里起天寿山,乃落平洋,方广千余里。辽东辽西两枝,黄河前绕,鸭绿后缠,而阴山、恒山、太行山诸山与海中诸岛相应,近则滦河、潮河、桑干河、易水并无名小水,夹身数源,界限分明。
以地理之法论之,其龙势之长,垣局之美,于龙大尽,山水大会,带黄河、天寿,鸭绿缠其后,碣石钥其门,最合风水法度。以形胜论,燕蓟内跨中原,外挟朔漠,真天下都会。形胜甲天下,依山带海,有金汤之固。” 宋代大儒朱熹曰:“冀都是正天地中间,好个大风水。
山脉从云中发来,云中正高脊处,自脊以西之水则西流于龙门西河,自脊以东之水则东流入海。前面黄河环绕,右畔华山耸立为虎。自华来至中原为嵩山,是为前案。遂过去为泰山,耸于左,是为龙。淮南诸山是第二重案,江南诸山及五岭又为第三、四重案,正调比也。
” 《金史·梁襄传》对北京形势分析是:“燕都地处雄要,北依山险,南压区夏,着坐堂隍,俯视庭宇。” 《读史方舆纪要》说北京是“视中原,居高负险,有建瓴之势”。
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前,群臣对北京的形势又作了一番论证。
有曰:北京河山巩固,水甘土厚,民俗淳朴,物产丰富,城天府之国,帝王之都也。有曰:北京北枕居庸,西峙太行,东连山海,南俯中原,沃野千里,山川形胜,诚帝王万世之都。
紫禁城坐北向南,背靠景山(即万岁山,明代又称煤山或镇山),此山明代时堆土筑成,五峰耸峙,中峰在全城中轴线上,又处南北两城墙的正中,形成全城的制高点,帝王居住的主体大殿也在它巍峨实体的依托之中。
故景山作为镇山,为小范围内的又一层保护性护卫屏障。景山乃人工修造而成,以使格局尽善尽美。
就明代北京城的外城和内城的格局来说:外城在南,为乾,为天,为阳;内城在北,为坤,为地,为阴。外城呈扁圆形,略宽;内城呈正方形,略窄。
外城是内城的屏障。这正是天圆地方,乾坤照应,阴阳合德的象征。就城门的配置来说,外城七门,即:永定、左安、右安、广渠、广安、东便、西便门,七为少阳之数。内城九门,南三门正中为正阳门(俗称“前门”),左侧祟文门,右侧宣武门;北二门为东侧安定门,西侧德胜门;东二门为南侧朝阳门,北侧东直门;西二门南侧阜成门北侧西直门。
九为老阳之数。在城门数目的配置上,之所以内城用九数,外城用七数,是因为天子居“九五”之尊,所以内主外从,内用九,外用七。内城的城门配置,南设三门,南为奇数,为阳;北设二门,北为偶数,为阴。另外,内城的外门——正阳门高为九丈九尺,正是老阳之数。
这些情况说明,在城门的配置和设计上,都是以《周易》阴阳八卦思想为指导的。
《周礼·考工记》所提出的“九经、九纬”,即是以中心轴为对称轴,“左祖右社,前朝后市”而布局,正是阴阳对称观念的反映,对称就意味着阴阳调合。
紫禁城的外围,南有天坛,北有地坛;东有日坛,西有月坛;左有太庙,右有社稷坛。太庙为阴,祭祀祖先。社稷坛为阳,为国家土地的象征。前后左右阴阳对称的中点,就是风水穴,整个紫禁城及城之中心太和殿正处于风水穴的受气之处。
紫禁城外最有象征意义,具有显著地位的建筑为五坛。所谓五坛,就是天坛、地坛、日坛、月坛和社稷坛。五坛的排列皆合乎阴阳法则。天坛是天子祭天的地方,位于北京城的南端、在外城的里侧。它的建筑形状是圆形的。
天坛的位置和形状,体现了南为天,为乾、为阳的思想。地坛是天子祭地的地方,位于北方,在内城的外侧。它的建筑形状是方形的。地坛的位置和建筑形状,体现了北为地、为坤、为阴的思想。日出于东方,故日坛位于东侧;新月现于西方,故月坛居西。
社稷坛属土居中在内城的中央。以阴阳而论,日为阳,月为阴,天为阳,地为阴;按古文化中背北面南以确定方位的习惯,左为阳,右为阴,前为阳,后为阴,四坛的阴阳属性与其所居方位皆相对应。从五坛的配置和设计可以看出,“法天象地”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一大特色。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