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文化/艺术 书画美术

丞相与宰相有什么区别吗?

丞相与宰相有什么区别吗?

全部回答

2005-11-14

0 0
     没有什么区别。关于宰相的称谓,战国时楚称令尹,晋国称正卿,其它国家为相国或丞相,赵惠文王以蔺相如为相,以廉颇为将是人们所熟知的例子。秦在皇帝之下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组成中枢机构,丞相官位最高,尊称相国,通称宰相。
   汉沿秦制,但汉武帝以后相位虽尊,权力却逐渐变小。  例如霍光以大将军大司马领录尚书事,辅理国政,其权力远在丞相之上。西汉末丞相改称大司徒,太尉改称大司马,御史大夫改称大司空,号为三公,亦称三司,都是宰相,但到东汉光武帝时,“虽置三公,事属台阁”三公只处理例行公事,台阁反而成了实际的宰相府了。
   三国时期魏文帝鉴于东汉尚书台权力过大,把它改为外围的机构,另设以中书监、中书令为首的中书省,参掌中枢机密。  南北朝时皇帝鉴于中书省权力日大,又射以侍中为首的门下省,对中书省加以限制。
  这样就形成了以尚书、中书、门下三省分职的制度,中书省取旨,门下审核,尚书省执行,三省首长同为宰相,共议国政。 隋朝改中书省为内史省,改侍中为纳言。在其下设六部。 唐朝沿隋制,但因李世民曾任尚书令,此官不再授人,而以左右仆射为宰相。
    高宗以后左右仆射不再参决大政。唐太宗又认为中书令和侍中的官位太高,不轻易授人,常用他官加“参议朝政”、“参议得失”、“残肢证书”之类的名义执掌朝政,行宰相之职,高宗以后执行宰相职务的称为“同中书门下三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宋代简称“同平章事”,以“参知政事”为之副。  宰相一般加封为大学士,如资政殿大学士等,又通常加宰相太师衔,像王安石、蔡京都被称为太师,宋代又设枢秘院掌武事,其正副长官称枢密使,副使。
   元朝为中书令,明废丞相设内阁,其首辅与丞相相当,清沿明制,但无首辅制度,由辅臣或大学士协助皇帝处理政务。但到雍正时设军机处,大学士就没有什么实权了。   宰相一词最早见于《韩非子》但正式定为官号是在辽代,辽代中书机构是南北宰相府,各设左右宰相。
   参考王力《古代汉语》第三册。

2005-11-15

115 0
没有什么区别

2005-11-15

117 0
一个称呼是在戏曲里.一个称呼是在现实中.

2005-11-14

131 0
汉武帝时,起用了一批儒生当丞相,处理日常行政事务,而政务中心则转到了内廷。宰相的职权逐渐转移到了尚书台长官的手中. 魏晋南北朝时,丞相或相国多为权臣自命,成为了一种篡位夺权的手段。南北朝制度多变,皇帝所与议论政事或委以机密者.

2005-11-14

118 0
不同朝代对同一职位的不同称呼而已!!

2005-11-14

114 0
没有区别.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文化/艺术
书画美术
民俗传统
文学
历史话题
地理
器乐/声乐
舞蹈
书画美术
书画美术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