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商业/理财 外汇

人民币理财产品的风险何在?

全部回答

2005-10-25

0 0
    正在热销的人民币理财产品,虽由银行推出,期限上与储蓄类似,但这种理财产品并不同于储蓄。笔者发现,这种产品的高收益以“流动性”降低为代价。按照理财合同,这种产品在定期内不能提前支取,尽管银行可按70%的质押率为投资者提供再融资,但投资者在理财期限内如真有资金需求,就只能额外支付“贷款利息”了。
    投资者买这种产品还应考虑自己未来的资金计划。 分析人士认为,银行理财产品也存在另外一种潜在风险,虽然这种风险发生的可能性较低,但不能不考虑。据介绍,以前金融机构被处置后,中国人民银行代表国家100%出资收购个人债权,但近日有关部门对一些因违规被处置的金融机构的债务处置做法发生了改变———对个人储蓄存款、客户保证金100%收购,对个人委托金融机构运营的财产、委托理财、信托等债权打折收购。
    “这个信号对投资者来说,不仅要关注资金的风险,而且还要关注金融机构的经营状况。”。

2005-10-26

51 0
    正在热销的人民币理财产品,虽由银行推出,期限上与储蓄类似,但这种理财产品并不同于储蓄。笔者发现,这种产品的高收益以“流动性”降低为代价。按照理财合同,这种产品在定期内不能提前支取,尽管银行可按70%的质押率为投资者提供再融资,但投资者在理财期限内如真有资金需求,就只能额外支付“贷款利息”了。
    投资者买这种产品还应考虑自己未来的资金计划。 分析人士认为,银行理财产品也存在另外一种潜在风险,虽然这种风险发生的可能性较低,但不能不考虑。据介绍,以前金融机构被处置后,中国人民银行代表国家100%出资收购个人债权,但近日有关部门对一些因违规被处置的金融机构的债务处置做法发生了改变———对个人储蓄存款、客户保证金100%收购,对个人委托金融机构运营的财产、委托理财、信托等债权打折收购。
    “这个信号对投资者来说,不仅要关注资金的风险,而且还要关注金融机构的经营状况。” 。

2005-10-26

48 0
    正在热销的人民币理财产品,虽由银行推出,期限上与储蓄类似,但这种理财产品并不同于储蓄。笔者发现,这种产品的高收益以“流动性”降低为代价。按照理财合同,这种产品在定期内不能提前支取,尽管银行可按70%的质押率为投资者提供再融资,但投资者在理财期限内如真有资金需求,就只能额外支付“贷款利息”了。
    投资者买这种产品还应考虑自己未来的资金计划。 分析人士认为,银行理财产品也存在另外一种潜在风险,虽然这种风险发生的可能性较低,但不能不考虑。据介绍,以前金融机构被处置后,中国人民银行代表国家100%出资收购个人债权,但近日有关部门对一些因违规被处置的金融机构的债务处置做法发生了改变———对个人储蓄存款、客户保证金100%收购,对个人委托金融机构运营的财产、委托理财、信托等债权打折收购。
    “这个信号对投资者来说,不仅要关注资金的风险,而且还要关注金融机构的经营状况。”。

2005-10-25

52 0
    正在热销的人民币理财产品,虽由银行推出,期限上与储蓄类似,但这种理财产品并不同于储蓄。笔者发现,这种产品的高收益以“流动性”降低为代价。按照理财合同,这种产品在定期内不能提前支取,尽管银行可按70%的质押率为投资者提供再融资,但投资者在理财期限内如真有资金需求,就只能额外支付“贷款利息”了。
    投资者买这种产品还应考虑自己未来的资金计划。 分析人士认为,银行理财产品也存在另外一种潜在风险,虽然这种风险发生的可能性较低,但不能不考虑。据介绍,以前金融机构被处置后,中国人民银行代表国家100%出资收购个人债权,但近日有关部门对一些因违规被处置的金融机构的债务处置做法发生了改变———对个人储蓄存款、客户保证金100%收购,对个人委托金融机构运营的财产、委托理财、信托等债权打折收购。
    “这个信号对投资者来说,不仅要关注资金的风险,而且还要关注金融机构的经营状况。” 。

2005-10-25

49 0
    正在热销的人民币理财产品,虽由银行推出,期限上与储蓄类似,但这种理财产品并不同于储蓄。笔者发现,这种产品的高收益以“流动性”降低为代价。按照理财合同,这种产品在定期内不能提前支取,尽管银行可按70%的质押率为投资者提供再融资,但投资者在理财期限内如真有资金需求,就只能额外支付“贷款利息”了。
    投资者买这种产品还应考虑自己未来的资金计划。 分析人士认为,银行理财产品也存在另外一种潜在风险,虽然这种风险发生的可能性较低,但不能不考虑。据介绍,以前金融机构被处置后,中国人民银行代表国家100%出资收购个人债权,但近日有关部门对一些因违规被处置的金融机构的债务处置做法发生了改变———对个人储蓄存款、客户保证金100%收购,对个人委托金融机构运营的财产、委托理财、信托等债权打折收购。
    “这个信号对投资者来说,不仅要关注资金的风险,而且还要关注金融机构的经营状况。” 。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商业/理财
外汇
经济研究
股票
银行业务
创业投资
财务税务
贸易
基金
商务文书
保险
个人理财
企业管理
产业信息
经济
证券
金融
银行
黄金
期货
商业
财政
房地产
外汇
外汇
外汇排价
外汇澳元
外汇通
欧元
日元
泰国铢
旧币
外汇点差
买外汇
外汇平台
欧币
泰铢
多币
新外汇
澳元外汇
维卡币
外汇储备
法币
币会
新币
菲币
外汇杠杆
韩元
分币
外汇管制
外汇收入
米币
卢布
通币
外汇兑换
马币
台币
外汇资金
外汇货币
外币
加元
蒂克币
卢比
美元
抄外汇
外汇投资
外汇白标
人民币
澳币
英镑
猴币
日币
外汇汇率
美元外汇
奥币
澳门币
外汇局
港币
美元汇率
澳元
汇率
钞卖价
泰币
新加坡元
外汇牌价
货币汇率
加币
钞买价
现汇
葡币
外汇价格
外汇交易
币种
新台币
炒外汇
缅币
越币
外汇排名
联币
投币
卢币
汇买价
汇卖价
外汇业务
美币
外汇网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