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星天牛发生危害有什么特点?
黑星天牛,成虫体长 33~45毫米,体宽10~16毫米,体较粗壮,全体漆黑色,有光泽。头 顶刻点细稀,颊刻点较粗大;触角粗壮,略带黑褐色,触角基瘤 十分突出,基部相距较近,两者之间凹深;唇两侧有短粗深褐色 刚毛。 前胸背板宽胜于长,侧刺突粗壮,顶端尖锐;小盾片舌 形。鞘翅较长,肩较宽,中部之后渐收窄,雌虫触角超出体长5 节,腹部全被鞘翅覆盖。卵长卵圆形,长径8。0~9。 2毫米,短 径2毫米,微弯。初产玉白色,孵化前逐渐转黄。 幼虫,老熟幼虫乳白色,头褐色,前缘黑褐色,上唇扁圆形,棕褐色,被棕褐色毛;唇基梯形,淡棕黄色。前胸宽10~12毫米,背板棕黄色,其后区有1个明显的较深色的“凸”...全部
黑星天牛,成虫体长 33~45毫米,体宽10~16毫米,体较粗壮,全体漆黑色,有光泽。头 顶刻点细稀,颊刻点较粗大;触角粗壮,略带黑褐色,触角基瘤 十分突出,基部相距较近,两者之间凹深;唇两侧有短粗深褐色 刚毛。
前胸背板宽胜于长,侧刺突粗壮,顶端尖锐;小盾片舌 形。鞘翅较长,肩较宽,中部之后渐收窄,雌虫触角超出体长5 节,腹部全被鞘翅覆盖。卵长卵圆形,长径8。0~9。 2毫米,短 径2毫米,微弯。初产玉白色,孵化前逐渐转黄。
幼虫,老熟幼虫乳白色,头褐色,前缘黑褐色,上唇扁圆形,棕褐色,被棕褐色毛;唇基梯形,淡棕黄色。前胸宽10~12毫米,背板棕黄色,其后区有1个明显的较深色的“凸”字纹,“凸”字纹前端中线明显,表面散布细纵纹,背步泡突具2横沟,表面密布细刺突,无瘤突。
蛹体长30~46毫米,白色,纺锤形,触角基瘤十分突出。黑星天牛分布于河北、河南、江苏、浙江、安徽、江西、广西、湖北、湖南、四川等省。主要危害杨、柳、板栗、栎、榆、漆树,成虫啃食新枝嫩皮,幼虫蛀食皮层和木质部,影响林木生长,严重受害可使树木整株枯死。
据吕其豪研究(1982),该虫在安徽、浙江、江苏舭连地区 为2~3年1代,3年1代为主,以幼虫越冬。幼虫期长达32个 月,蛹期为5月初到6月底,成虫出现为6月中旬到8月上旬, 盛期为7月上旬,9月上旬还能偶见成虫。
卵期为6月下旬到7 月下旬。卵经20天左右孵化,初孵幼虫钻人树皮下取食。到次 年5月,仍在皮层危害,并侵入边材,蛀道横向,危害范围扩 大,幼虫可在蛀道内自由活动,在树皮表面被害处的下方,可见 排泄孔排出新鲜的类便粘聚成小团。
第三年春末夏初,幼虫全部 蛀人木质部取食,食量显著增大。到夏秋之季,幼虫可达髓心, 10月后,幼虫近老熟,食量渐减。在第四年4月中、下旬于髓 心附近建蛹室,4月底、5月初化蛹,蛹经1个月左右羽化为成 虫。
羽化的成虫在蛹室停息数天,开始啃咬羽化孔,多于晚上或 清晨出孔。成虫飞翔力不强,一般飞行距离10米左右,很少有 飞越20米的。白天多在树干基部爬行或枝干上静伏,或进行补充营养和交尾,以10~16时为多,这段时间很易捕捉。
雌雄均 需多次交尾,雌虫交尾后,寻找树干多在1米以下部位,头向下 咬1横向长3毫米、宽1。5毫米的刻槽,然后调转头,触角前 伸,将产卵器对准刻槽用力插放,产卵1粒,每次产卵需要15~20分钟,雌虫1生共产卵20余粒,雌雄比接近1:1,成虫寿命 平均为35天。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