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教育/科学 学习帮助

急呀!请各位高手帮帮忙呀!多谢!

请各位帮帮忙呀偶要写一篇主题为"今日我以一中为荣,明日一中以我为荣"的演讲稿,字数1500左右,要快呀!!!!!!!!!!!!!!!!先谢谢大家了!!!!!!!!!!!!!!!!!!!!!!!!!!!!!!!!!!

全部回答

2005-08-19

0 0
    演讲稿: 《今日我以一中为荣,明日一中以我为荣》 奏响雄壮的国歌,扬起鲜红的国旗,我们又一次为这个时刻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时光飞逝,岁月荏苒,我们已由昔日幼稚的孩童成长为今天的翩翩少年。
  回顾往昔,我们无怨无悔,展望明天,我们信心十足。  走进了一中,我们的生活不再如以前一般轻松;走进了一中,我们的日子也多了一份疲惫。但是面对三年后的今天,我们仍将披荆斩棘,奋勇向前。
   雄鹰在风雨中练就坚实的翅膀,梅花在严寒中绽放扑鼻的芬芳。在今天这个充满竞争的时代,我们不会畏畏缩缩,瞻前顾后,我们将在竞争中学会生存,在逆境中谱写人生的乐章。  正如一位哲人所说:对于凌驾于命运之上的人,信心是命运的主宰! 当早晨第一缕阳光悄悄撒落大地,降临我们美丽、和谐的一中校园时,伴随耳边吹过的阵阵微风,你我尽情地享受这清静的惬意,舒心地背诵英语单词,快乐地吟唱诗词美文。
  那种收获知识时的喜悦,更成为一种激励我进取的力量。  被阳光照得闪亮的窗户,传来琅琅的书声,多么像一组组跳跃的音符,奏出了我们跨世纪一代的心声。勤奋博学、进取争先,成为我们一中每个人的追求。
   任前方荆棘丛生,我们将持之以恒。茫茫学海中,我们要做勇敢的水手,乘风破浪、共赴征程,古人云: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青春的脚步如行云流,青春的岁月容不得半点浪费。
  同学们,让我们把握好生命中的每一天,向着金色的彼岸前行。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用我们的智慧和勇气扬起理想的风帆,用我们的青春和生命奏响时代的强音!当我们抛弃了迷茫,把握了航向;当我们以勤字当头,不懈地摇桨,命运的之门会向你我敞开,诱人的时刻终将到来! 未来不是梦,今天,在我们手中,今天我以一中为荣,明日一中以我为荣! 以激情为旗,用青春作注,拼一个无悔的人生! 。

2005-08-20

20 0
难,这靠自己啊

2005-08-19

18 0
哪里的一中?

2005-08-18

18 0
我就是一中,不知道你哪个一中

2005-08-18

49 0
    一中好多阿 呵呵 转载一篇 风云百年筑丰碑 ——安庆一中文化底蕴解读 周诗长 学校与学校之间的区别,显现在教育教学质量上,隐现在师资队伍的培养与造就上,最根本的,是历史和现实形成的各具特色的文化内涵与结构。
   文化是一个学校的灵魂。  “学校最值得品味的地方就是文化。”安庆一中,正是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了一大批名师硕儒执教讲学,造就了数以万计的俊彦才杰,绵延百年而永葆昌盛。
  历史的积淀与现实的创新在这块热土上构筑起一座薪火相传的丰碑,启迪着后人,昭示着未来。 一 一中校史馆是一座古色古香的建筑,红墙琉璃瓦,白玉栏杆,掩映在桂花树丛中,散发着古朴典雅、宁静肃然的历史韵味与文化气息。
    这座清代殿宇曾是安庆城孔庙的大成殿,历晚清、民国百余年的战火动乱,岿然挺立。她告诉人们,文化的传递承续是坚劲的,不可摧毁的。 走进一中校史馆,正面是毛主席视察安庆一中的一组巨幅照片。
  照片中,毛主席向欢呼的师生挥手致意,与教师亲切握手交谈、驻足称赞学生编写的黑板报,询问注视学生的机械操作,面色温和,目光慈祥……这一幕幕场景,穿越近半个世纪的时空,依然生动如初。  毛主席的谆谆告诫:要注意同学们学习,要注意同学们工作,也要注意同学们的休息;毛主席指示:教育要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这些都鼓舞和鞭策着一中师生,不断改革教学内容、方法,适应时代要求,锤炼健全人格。
   校史馆展览的图片资料浓缩了安庆一中百年的风云变幻。求学报国,是贯穿这百年坎坷历程的主线。  时局的艰难激发了学子们报国的热忱。这里,是安徽学生爱国运动的发源地,是学生救亡运动的先锋和民主运动的堡垒。
  安徽省最早的党团组织在此建立。震惊全国的“六二学潮”在此发轫。“求学为了报国,报国必先求学。”许多有志青年,在此学习科学,追求进步,学业结束即投笔从戎,加入到北伐的行列,加入到抗日救亡的阵营,投身“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的洪流,用热血和生命谱写了一首首爱国爱民的壮丽诗篇,其中彪炳史册的革命先驱就有陈延年、陈乔年、许继慎、彭干臣、童长荣、王步文等。
     这里,留下了一批知名师长不倦教诲的身影。学校创办之日,严复登坛,讲演新式教育,时人如听仙语;首任监督(即校长)姚永概,“详订规则,广购书籍,择知名当世者为师,于中西学无所偏徇,一时人才蔚兴,为通省学堂之冠”;“六二学潮”后,胡适来校演说,婉劝学生,珍惜生命,读书救国;陶行知在此讲授“师范生应有之观念”,教导学生“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教师邓达澄自编《英文文法教材》,通行全国……文风雅韵,弦歌不辍。
    据部分资料显示,早期学校校长、教师中留学日本、欧美的达10余人,他们中西学兼备,为学校源源不断输送新思想、新观念,使安庆一中成为一泓活力常存的清泉。 百年一中校史表明:这是一所与时代潮流紧密合拍的学校,始终在爱国的前列,时代潮流的前列,办学水平的前列,时时处处事事永争第一。
     二 漫步一中校园,悠久的历史传统已融进了这里的一楼一台,一草一木,一字一画。现代化的教学设施与古朴典雅的明清建筑交相辉映,古树名木,四季鲜花,优美安宁校园书香四溢,造型各异的建筑设计寄寓着做人的品性。
  浸润其间,日久自化。 建于明代的谯楼,俗称“白日春天”,是安庆市最古老的建筑之一。  “白日表青天”四字源自知府徐士林长联:“供长生位,刊德政碑,莫非世俗虚文,试问哪件事轰轰轰烈烈,堪配龙山皖水;贴盟誓联,挂回避榜,都是官场假象,只要这点心干干净净,无愧白日青天。
  ”饱尽岁月沧桑的古谯楼,把坦荡无私的品格留给后人咀嚼不尽。 绿树葱茏中的原省立图书馆藏书楼见证了一个动乱时代文化保存的艰难。  原省立图书馆馆址几经变迁,后栖一中旧址(亦为旧藩署所在地),方略为长久。
  惜图书馆楼阁庭院房舍碑铭俱毁,止剩藏书楼,让人唏嘘不已。而藏书楼之存在至今,不也表明了文化生生不息的力量? 气势恢宏的校大门,简洁朴质,厚重大方,矗立起一种雄视天地的英雄气概,门楣上苍劲有力的毛体字“安庆第一中学”昭示着学子们做人要有刚健的人格 百年古树罗汉松,枝条遒劲有力,每天迎送着莘莘学子;中心花园的樱花树,每年四五月间,一夜之间,繁花似锦,绚烂夺目,而一两个星期后,便花落香殒,启迪着学子们要珍惜短暂而美好的青春岁月;此外,还有各种名贵花木,苍天老树,无不挺拔鲜艳,风华秀茂,坚守着精神的执著与高贵。
     “我们和绿色同是未来”,这是悬挂在教学楼外墙的一句校园文明口号。学校面向全体师生,征集自撰的校园文明口号,优秀校园文明口号制成牌匾,悬挂上墙。简洁的语句蕴含着深刻的思想,给往来的师生以无声的熏陶。
   停放整齐划一的自行车是安庆一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4000多人拥挤在40来亩的弹丸之地,2000部自行车停放就成了大问题。  学校安排专人督促指导学生有序停放,不仅解决了空间狭小的难题,还教导学生遵从社会公德,养成严谨守序的良好品德。
   …… 沐浴在弥漫着历史气息与人文精神的校园中,我们相信:师生的心灵在此得以净化,情操得以陶冶,行为得以规范,素养得以提升。 三 百年一中,英才辈出。
    一个世纪以来,一中为国家培养各种类型人才4万余人。他们当中,有永垂不朽的革命家军事家,有叱咤政坛的风云人物,有勇破世界记录的体坛精英,其中新中国成立以来,担任省、部、军级领导干部的有10余人,获院士称号的有7位。
  新时期以来,3名学生夺得省高考状元,1名学生获国际奥赛金牌。  他们在各自的领域不断地绽放激情,追求梦想。 骄人的成绩源自一中把优良的文化传统与先进的办学理念“化”入了学校的日常管理细节和每位师生员工的自觉行为之中。
   “严”是一中教育教学管理的首要特色。“怕苦怕累,莫进一中。”从行政干部、普通教师到学生,无不以此自勉。  行政干部轮流每天12小时值勤巡视,督促检查师生出勤和纪律、卫生情况;班主任坚持每天“三到四勤”,即早操、早读、下午课前10分钟要到岗,上、下午眼保健操、自习课、课外活动要勤看勤检查;教师继承“生课熟备,熟课生背”的优良传统,严谨治学,一丝不苟;学生以“今日我以一中为荣,明日一中以我为荣”自励,勤敏刻苦,发愤学习。
     “和”是一中教育教学管理的内在追求。它包括教职工的和衷共济与学生的和谐发展。学校构建了以人为本和科学管理相结合的制度体系,如教代会制度、周二集体备课制度、目标管理岗位责任制、工作量岗位津贴制度等。
  在制度建设中,把先进的办学理念融入其中,如为了贯彻“让每个学生享受成功”的理念,学校“高考奖励条例”规定,对班级本科达线率、计划外学生考入重点等给予相当比重奖励。  学校制度建设遵循“自下而上”的原则,制定的条例反映了教职工的愿望和要求,因而制度的执行也就变成了教职工的共同行动。
  教代会每年对征集的提案给予答复,并据此对管理制度的细节进行微调,使学校处于动态而健康的平衡与发展中。学样通过实施园丁工程、现代教育技术工程,建立了一支年龄结构合理、教学经验丰富、教育方法创新、业务技能精湛、职业道德高尚、人际关系和谐的师资队伍,他们以自己高素质的人文素养感染和引导学生成长。
     “人文素养与科学精神兼融,全面发展与个性特长统一,国际视野与民族特色兼备”是一中确立的人才培养规格。为此,学校构建了以学生和谐发展为本,以学生为主体自我参与、自我管理的学生管理工作模式。
  学生会、文学社、广播站、GLOBE观察小组……多样化的社团组织让三年中每个学生都有在某个岗位锻炼的机会,发展特长的舞台。  学校组织学生开展一日常管理,每天各年级均安排学生会成员检查各班早操、早读、眼保健操、卫生、行为规范等情况,逐项打分,当天分布,每周一评。
  学校重视营造优美的精神文化环境气围,充分利用黑板报、宣传橱窗、《晨光》报刊、校园广播、少年团校、业余党校等一切可以优化人文素养的文化设施,抓住青年节、成人节、国庆节、纪念一二、九运动、校艺术节等重大节日,通过演讲比赛,主题班会、自编自演节目等灵活多样的形式,进行正面教育,营造文明高雅、健康活拨的校园文化,促进学生和谐发展。
     继承着深厚的人文积淀,不断丰富着新的人文精神,安庆一中在百年征程中不断追赶时代最新的思想观念,攀登和展望社会未来发展的制高点。新世纪以来,学校提出“学生第一,教师第一”的服务理念,努力促进学生、教师与学校一道成长。
  为使优质教育走进普通百姓家,学校着力打造“一体两翼”办学格局,创建新华中学,建设开发区分校,办安庆人民最满意的中学,为千百万家庭造福。  深厚的人文资源焕发出学校不断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的推动力量,这也许是文化底蕴最本质的内核。
   载《安庆日报》2004年11月25日 。

2005-08-18

21 0
自己想吧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教育/科学
学习帮助
院校信息
升学入学
理工学科
出国/留学
职业教育
人文学科
外语学习
K12
学习帮助
学习帮助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