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上绵山有什么活动吗?计划清
寒食清明节,和一位伟大的历史先贤密不可分,和几代王朝帝王关系密切。没有伟大的历史先贤介子推,就不会有寒食清明节;没有几代王朝帝王,寒食清明节就不会成为中国历史上最传奇的节日;没有晋文公、唐王朝的帝王们,寒食清明节就不会成为一个内涵极其丰富,涵盖“忠孝文化”、浪漫主义、人文主义的中国节日。
寒食节源于春秋时代的晋国,是为了纪念晋文公的贤臣介之推而设立的节日。重耳还是晋国公子时,曾流亡国外19年,介之推护驾跟随,立下“割股奉君”的大功,重耳返国即位,介之推功不言禄,背着老母,隐居绵山(即山西介休市境内的绵山)。 晋文公寻找未遂。于是放火烧山,欲逼介子出山,介之推同母遇难。晋文公伤心地下...全部
寒食清明节,和一位伟大的历史先贤密不可分,和几代王朝帝王关系密切。没有伟大的历史先贤介子推,就不会有寒食清明节;没有几代王朝帝王,寒食清明节就不会成为中国历史上最传奇的节日;没有晋文公、唐王朝的帝王们,寒食清明节就不会成为一个内涵极其丰富,涵盖“忠孝文化”、浪漫主义、人文主义的中国节日。
寒食节源于春秋时代的晋国,是为了纪念晋文公的贤臣介之推而设立的节日。重耳还是晋国公子时,曾流亡国外19年,介之推护驾跟随,立下“割股奉君”的大功,重耳返国即位,介之推功不言禄,背着老母,隐居绵山(即山西介休市境内的绵山)。
晋文公寻找未遂。于是放火烧山,欲逼介子出山,介之推同母遇难。晋文公伤心地下令把绵山改称介山,又下令把那一天定为“寒食节”,岁岁禁火,年年寒食(即,吃冷的食物),以示追怀之意。
寒食节发展到隋唐时代,与清明相融合,并在唐中晚期成为全国法定假日,寒食节拜扫、祭祖编入《开元礼》。
随之,宋元时代,寒食清明并称,到了明代,直接称清明。
在寒冷的冬天,要禁火吃冷食,有些老弱妇孺难抵寒冷,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於是就有了踏青、郊游、荡秋千,踢足球、打马球、插柳,拔河,斗鸡等户外活动,大家出来活动筋骨,锻炼身体。
因此,清明节除了祭祖扫墓之外,就有了各项野外健身活动。于是这个节日,除了有慎终追远的感伤,还融合了欢乐赏春的气氛;既有生离死别的悲酸泪,又到处是一派清新明丽的生动景象。
唐诗人顾非熊的一首《长安清明言怀》诗道尽踏青郊游景象:“明时帝里遇清明,还逐游人出禁城。
九陌芳菲莺自啭,万家车马两初晴。”踏青郊游是 在扫墓祭祖后的活动,这时亲朋好友之间可以边饮酒,边聊天,畅谈肺腑之言,精心交流感情。
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栓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
打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十年蹴鞠将雏远,万里秋千习俗同”映证了当时的热闹场面。蹴鞠,是现在足球的雏形,那个时候的活动场景也十分壮观,而且有贵族参与其中,宋代高俅就是因为球技好,而得到皇帝的宠信。
可见这些活动已进入了社会各个阶层。
唐代的文学家韩愈曾用诗描写斗鸡的场面:“裂血失鸣声,啄殷甚饥馁,对起何急惊,随旋诚巧绐。”唐代是饲养斗鸡的鼎盛时期,“斗鸡皇帝”唐玄宗专门成立皇家鸡坊,每到清明节时,总要展示皇家斗鸡。
有个玩斗鸡出息的小孩儿叫贾昌,深得唐玄宗赏识,被任命为“衣食龙武军”,召入宫中专职驯鸡,派五百小儿听他差遣,“金帛之赐,日到其家”。时人因此有斗鸡谣:“生儿不用识文字,斗鸡走马胜读书,贾家小儿年十三,富贵荣华代不如。
”对这一斗鸡盛况,陈鸿在《东城父老传》里有纪实性描述:“上之好之,民风尤甚。诸王世家、外戚家、贵主家、侯家,倾帑破产市鸡,以偿鸡值。都中男女以弄鸡为事,贫者弄假鸡。”宋明的斗鸡活动也不比盛唐差多少,尤以洛阳、东京(开封)斗鸡活动最为流行,乐此不疲者在宫廷、民间皆有。
南宋时有人在临安的园林蒋苑中,专设斗鸡项目。而且,宋代对于斗鸡致胜之道的研究尤胜于昔
按照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
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写出了清明节的特殊气氛。
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中,记载这一节日的盛况,描绘出汴京城内及近郊在清明时节社会上各阶层的生活景象。
街市行人,摩肩接踵,川流不息,有做生意的商贾,有看街景的士绅,有骑马的官吏,有叫卖的小贩,有乘座轿子的大家眷属,有身负背篓的行脚僧人,有问路的外乡游客,有听说书的街巷小儿,有酒楼中狂饮的豪门子弟,有城边行乞的残疾老人,男女老幼,士农工商,三教九流,无所不备。
所以,清明节绝对是古代历年的狂欢节,虽然在近代受到西方文化的冲击,但是他独具特色的深层含义,使他以顽强的生命力传承下来。
时值今日,人们对祖先依然有心理底层的怀念,可是由于各方面原因,有的不能实现祭拜祖先的愿望。
节假日改革,愿君“生身不忘祖,千里赶上坟”。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