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暴雨之后有什么冷思考北京暴雨
今夏北京多雨,城市频遭水涝之灾,市民对于排水系统多有抱怨,对此,有关方面一再表示尽快改善。不过,把暴雨尽快、尽可能多地排出城市,这并不是最好的选择。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上月25日,那场暴雨后的第二天,北大教授俞孔坚开车经过清河和玉泉河,发现尽管暴雨雨量非常大,但这两条河仍然缺水。 城市过分依赖人工排洪系统,河流已不能帮助发挥作用,自然的调节能力已经丧失了。
雨水没能流向河流,也没能流进占北京市总面积50%的绿地。水利专家向立云感慨,为突出城市景观,北京几乎所有的绿地都高出了地面。 可事实是,“如果绿地能比路面低20到30厘米,就可以吸收200到300毫米的降水”。
这...全部
今夏北京多雨,城市频遭水涝之灾,市民对于排水系统多有抱怨,对此,有关方面一再表示尽快改善。不过,把暴雨尽快、尽可能多地排出城市,这并不是最好的选择。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上月25日,那场暴雨后的第二天,北大教授俞孔坚开车经过清河和玉泉河,发现尽管暴雨雨量非常大,但这两条河仍然缺水。
城市过分依赖人工排洪系统,河流已不能帮助发挥作用,自然的调节能力已经丧失了。
雨水没能流向河流,也没能流进占北京市总面积50%的绿地。水利专家向立云感慨,为突出城市景观,北京几乎所有的绿地都高出了地面。
可事实是,“如果绿地能比路面低20到30厘米,就可以吸收200到300毫米的降水”。
这就是我们城市让人痛心的现状。一方面严重缺水,不惜一切代价四处调水,另一方面,却以水满为患,拼命地排洪,任由清亮的生命之水白白流失。
我们总在谈先进国家城市的排水管道,可是,却忽视了他们的蓄水能力。日本东京和大阪街头小型公园、绿地和广场,无一例外地采用“沉降式”,比周围地面低半米到1米左右,雨水可以轻易地在此汇聚,渗入地下。
在更多的国外城市,蓄洪池等集雨工程早已成为城市常见的基础设施。
立交桥增设雨水调蓄池,代表一种理念的转变——暴雨不再被视为“洪水猛兽”,而是可资利用的资源。然而,需要紧盯的不仅是立交桥,需要进一步思考的是,如何恢复萎缩的城市河流、湿地的生命力,让自然水系形成自我调节能力;如何给城市的绿地广场“减高”,发挥集雨、滞洪的效果。
对北京而言,城市的建设格局已基本定型,再对排水管网动大手术,不仅难度极大,耗资昂贵,耗时也将漫长。对此,南昌投入数十亿改造城市排水系统,却仍无法摆脱城市积水之困,就是前车之鉴。所以,应对暴雨,排水不如蓄水,在打通城市的“下水道”之外,重建城市健康的肌体功能,让城市与水和谐相处,其实更为重要。
能否通过短信发布暴雨预警?
21日,北京市气象部门连发5次暴雨预警,然而不少网友认为,气象部门发布预警渠道过少。为此,呼吁政府可通过短信方式将预警送达所有市民,提醒人们减少外出。
A:市气象局副局长曲晓波表示,这次的暴雨预警,气象部门在发送给各个部门的同时,也对公众进行了发布,渠道包括网络、手机、电视、广播、街道显示屏等。“短信只是传输手段的一种,不能完全指望短信。
”曲晓波表示,气象部门有短信终端发送渠道,但是北京有2000万常住人口,95%以上拥有手机,发送短信的基站却十分有限,而且人口特别集中,很可能都集中在一个基站覆盖范围内。联通曾经帮气象部门做过测试,一条短信出去之后,一秒钟最快能发出去400条,按照这个速度,全市市民都收到短信要很长时间,如果接收到短信的时候灾害天气已经结束了,预警也就没有意义了。
公交地铁可否延长运营时间?
前日暴雨,不少私家车水中抛锚,部分市民被困在雨里,出租车难打,公交、地铁又已经收车。对此,有网友提出,遭遇极端天气时,公交和地铁能否延长运营时间?
A:交通方面专家、柏诚工程技术(北京)有限公司技术总监王江燕表示,地铁夜间需要有时间对设备、车辆等进行全面检查,以确保第二天白天的行车安全。
如果延长运营时间,可能会对第二天早上的运营有一定影响,“当然奥运期间也有过这种延时运营模式。”
王江燕说,像前日的暴雨,如有可能,可以考虑地铁全路网延长运营,毕竟只是属于特殊情况,公交的情况也可以如此。
极端天气下,交通部门、地铁、公交都有应急预案,像这种延长运营时间的建议可以提给交通部门,做进应急预案里,下次再遇到极端天气有大批乘客滞留在外,就可以相应启动。
机场高速能否暂时免费通行?
前日,一些私家车主自发义务前往首都机场接送滞留旅客。
有网友称,在机场高速收费站,车辆大排长龙。网友呼吁,在此情况下高速能否实行免费通行,以减少拥堵。
A:王江燕表示,遇极端天气,机场高速收费站大量滞留车辆的时候,考虑免费通行应该是一个很好的建议,车辆可以快速进出收费站到机场接人,还可以避免拥堵。
但王江燕说,如果机场高速收费站选择免费放行,就涉及企业和政府如何结算的问题。双方应该有一个协议,比如遇到什么情况可以免费放行,怎么补偿等。否则企业为了避免受经济损失,继续收费也正常。
据了解,在今年端午节,北京市交通委表示,当高速路出现进、出京车辆高峰时,特别是当收费站前拥堵车辆过多时,采取车辆免费通行的措施。
公共场所可否开放接纳群众?
一场暴雨,众多市民被困在路上,部分人只能在大雨里淋着。
有市民感叹,在这样的极端天气里,附近的商场、宾馆等场所能否对人们敞开大门,让大家暂时避雨?
A:公共政策与安全研究专家、人大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毛寿龙表示,在极端情况下,开放宾馆、饭店等公共场所,对商家是一个很好的提升形象的商机。
比如东京大地震后,由于交通中断,很多人被困,这种情况下就有不少商店开放了厕所,并提供饮用水等。不过,毛寿龙也提出,公共场所应急接纳群众可能会面临失序的问题,还牵扯到安全、责任等问题。
一家大型商场人士认为,开放场所,意味着要延长营业时间和安保、销售人员的工作时间,商场就需要提前做各种准备。
如果政府部门或商业协会能在突发状况来临之前倡导一下,商业机构一般都会响应服务消费者。
大型活动是否应该临时取消?
前天,恰逢北京国安对杭州绿城的球赛在工体开踢,萧敬腾演唱会在五棵松开唱。
不少人因交通状况未能抵达现场,而抵达的人在散场后,如何回家也成了问题。
A:毛寿龙认为,对于偶然发生的突发灾难天气是否应建立类似的规则,是需要政府研究和考虑的问题。因为一些活动和运动即便在室内开展,受气象因素影响较小,也会面临结束后的交通问题。
不过,毛寿龙认为,建立这样的规则并不容易。一方面,预报和预警是否保证准确;另外,可能会有发生灾害预警时,已经来不及、通知不到市民的情况。据他了解,按照国外的惯例,在发生恐怖事件、火灾等情况下,大型活动是会取消的,但气象问题似乎没有这样的一定之规。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