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很多人都喜欢喝酒呢?1、为什么很
中国是酒的故乡,可以说五千年的历史就是一部飘散着酒香的历史。从《诗经》到《楚辞》,从先秦诸子散文到唐诗宋词,无不飘逸着酒的芬芳,翻开《二十五史》有关酒的记载更是无处不在。
据统计,《诗经》305篇中,涉及到酒及人们饮酒时的心情的篇章总计48篇,占总篇幅的15。 7% ,《楚辞》也有写酒的篇幅,但相对较少。由于受地域环境的影响,早期南、北方饮酒的种类也有区别。北方所饮用的酒为“春酒”。如《诗经· 七月》有“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以介眉寿”的句子,所谓的“春酒”其实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黄酒,用稻、黍为原料,经过发酵后,再通过压榨法提取,这样的酒一般是冬酿春熟,所以人们称之为“春酒”。 而南方...全部
中国是酒的故乡,可以说五千年的历史就是一部飘散着酒香的历史。从《诗经》到《楚辞》,从先秦诸子散文到唐诗宋词,无不飘逸着酒的芬芳,翻开《二十五史》有关酒的记载更是无处不在。
据统计,《诗经》305篇中,涉及到酒及人们饮酒时的心情的篇章总计48篇,占总篇幅的15。
7% ,《楚辞》也有写酒的篇幅,但相对较少。由于受地域环境的影响,早期南、北方饮酒的种类也有区别。北方所饮用的酒为“春酒”。如《诗经· 七月》有“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以介眉寿”的句子,所谓的“春酒”其实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黄酒,用稻、黍为原料,经过发酵后,再通过压榨法提取,这样的酒一般是冬酿春熟,所以人们称之为“春酒”。
而南方则饮用“桂酒”,《楚辞·九歌·东皇太一》“蕙肴蒸兮兰藉,奠桂酒兮椒浆”,《九歌·东君》“操余弧兮反沦降,授北吉兮酌桂浆”,所谓的“桂酒”其实就是用桂花酿制而成的桂花酒,古代也叫桂浆、桂醋等。
古人认为桂为百药之长,所以喝桂花酒能颐养千年。因此桂花酒被看作是琼浆玉液,《汉书·礼乐志》载 “尊桂酒,宾八乡”,历代文人士大夫对桂花酒更是赞不绝口。白居易写有“线惠不香饶桂酒,红樱无色浪花细”的诗句,苏轼更是写有《桂酒颂》。
如果没有酒,三国魏晋时期的纵横驰骋,金戈铁马就少了很多豪情,美酒英雄,胆气相一,因而才有曹操刘备青梅煮酒共论天下英雄的潇洒;如果没有酒魏晋风度更是无从谈起,瑰丽奇峻缠绵悱恻的唐诗宋词更是以酒为媒介所促生出来的产物。
因此可以说,酒是一种媒介,在酒的半醉中,使得作为个体的人回归本真自我,达到对美与自由统一,这就是《世说新语》中卫将军王荟所说的“胜地”(“酒,正引人著胜地”),所谓的“胜地”就是美妙的境界,究竟是怎样美妙的一个境界,可意会而不可言传。
当然,这种“胜地”指的是在半醉的状态中,如果喝的酩酊大醉,估计那种感觉不太好受。“胜地”的诱惑无法抵挡,因此魏晋名士有“使我有身后名,不如即时一杯酒”之说,更极端的曹操,一面颁布禁酒令,一面却在诗歌说“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可以说中国历史因为有酒的催化而变得不再呆板,不再教条,而是充满色彩斑斓,充满了人性的光辉。
世界文化现象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西方的酒神精神以葡萄种植业和酿酒业之神狄奥尼苏斯为象征,到古希腊悲剧中,西方酒神精神上升到理论高度,德国哲学家尼采的哲学使这种酒神精神得以升华,尼采认为,酒神精神喻示着情绪的发泄,是抛弃传统束缚回归原始状态的生存体验,人类在消失个体与世界合一的绝望痛苦的哀号中获得生的极大快意。
在文学艺术的王国中,酒神精神无所不往,它对文学艺术家及其创造的登峰造极之作产生了巨大深远的影响。因为,自由、艺术和美是三位一体的,因自由而艺术,因艺术而产生美。
因醉酒而获得艺术的自由状态,这是古老中国的艺术家解脱束缚获得艺术创造力的重要途径。
“志气旷达,以宇宙为狭”的魏晋名士、第一“醉鬼”刘伶在《酒德颂》中有言:“有大人先生,以天地为一朝,万期为须臾,日月有扃牖,八荒为庭衢。”“幕天席地,纵意所如。”“兀然而醉,豁然而醒,静听不闻雷霆之声,孰视不睹山岳之形。
不觉寒暑之切肌,利欲之感情。俯观万物,扰扰焉如江汉之载浮萍。”这种“至人”境界就是中国酒神精神的典型体现。
“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杜甫《饮中八仙歌》)“醉里从为客,诗成觉有神。
”(杜甫《独酌成诗》)“俯仰各有志,得酒诗自成。”(苏轼《和陶渊明〈饮酒〉》)“一杯未尽诗已成,涌诗向天天亦惊。”(杨万里《重九后二月登万花川谷月下传觞》)。南宋政治诗人张元年说:“雨后飞花知底数,醉来赢得自由身。
”酒醉而成传世诗作,这样的例子在中国诗史中俯拾皆是。
不仅为诗如是,在绘画和中国文化特有的艺术书法中,酒神的精灵更是活泼万端。画家中,郑板桥的字画不能轻易得到,于是求者拿狗肉与美酒款待,在郑板桥的醉意中求字画者即可如愿。
郑板桥也知道求画者的把戏,但他耐不住美酒狗肉的诱惑,只好写诗自嘲:“看月不妨人去尽,对月只恨酒来迟。笑他缣素求书辈,又要先生烂醉时。”“吴带当风”的画圣吴道子,作画前必酣饮大醉方可动笔,醉后为画,挥毫立就。
“元四家”中的黄公望也是“酒不醉,不能画”。“书圣”王羲之醉时挥毫而作《兰亭序》,“遒媚劲健,绝代所无”,而至酒醒时“更书数十本,终不能及之”。李白写醉僧怀素:“吾师醉后依胡床,须臾扫尽数千张。
飘飞骤雨惊飒飒,落花飞雪何茫茫。”怀素酒醉泼墨,方留其神鬼皆惊的《自叙帖》。草圣张旭“每大醉,呼叫狂走,乃下笔”,于是有其“挥毫落纸如云烟”的《古诗四帖》。
中国的饮酒历史渊源久远,渗透到社会的各个层次,几乎占据了人们很大一片生活领域,雅俗共饮,已经成为中国饮食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古代甚至给酒起了许多雅名,如“金浆”、“琼苏”、“琬液”等,有些直接进入文人雅士的诗词之中。无论是李白的举杯邀月,还是王维的西出阳关,兰陵美酒泛出的琥珀之光,无不透出了浓浓的文化味。
中国酒种类繁多,有白酒、红酒、黄酒、老酒、药酒还有啤酒等等。
中国的名优白酒在国际市场上久负盛名。白酒,论品牌,那是五花八门,什么茅台、五粮液、酒鬼、二锅头等等,一个名字更比一个叫得响亮,商店里琳琅满目,电视里扑面而来;论制造工艺,又分为大曲、老窖、佳酿;论配方,又分为浓香型、酱香型;按浓度不同又分为高度、低度。
源自华夏民族原始的饮酒文化主流,发展到现在,融于民众的日常生活中,有出于礼的需要,有用以享受生活的乐趣,或借愁解闷、或放浪狂饮、或是沉酣之饮。当然酒也是人际关系的“润滑剂”和个人性格的“壮胆剂”,它起到调节人际关系、培养和促激人们性格的作用。
俗话说“无酒不成席”,酒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无所不在。从古到今,各种喜宴功宴,如果没有酒,那能叫宴吗?客人到来,烟茶事小,无酒不成敬意。现在就连小学生过生日,也竟然喝点啤酒凑凑兴。
中国人饮酒最讲究的是意境。
最佳的状态是似醉非醉,使人处于最快乐、最兴奋的境界中。这时不仅人们话多,而且兴致大发,会妙语连珠,诗如泉涌,“李白斗酒诗百篇”即是最好的例证。友人相逢,无论是久别重逢,还是应邀而逢,都要把酒叙情,喝个痛快,“酒逢知己千杯少,能喝多少喝多少。
”中国文化的主流具有对现实生活刚健有为的优良传统,所以当人们遇到某些不心的事情是借酒消愁当然难免。于是,“对酒当歌,人生几何”,那时候怎会记得“借酒消愁愁更愁”。
除此之外,当现代的年轻人更喜欢的一种喝酒方式是上酒吧喝酒。
喝下去的是酒,散发出来的是激情,涌动着年轻人激烈的喧哗和骚动,流淌着年轻人莫名的痛苦和忧伤。也许年轻人需要这么个有酒的地方来容忍自己卸掉社会的无形的规范、约束与重压,来容纳自己释放自己原始生命的力量与冲动。
可以喝的放纵,喝的张扬,自由而肆无忌惮。当然除了芬芳的酒味还有迷离的烟香、热乎乎的人的动物气,不是让你眩晕;就是让你疯狂;让你真情流露;也让你沉溺幻觉忘却一切事世艰辛。
以上这些,也许就是很多人都喜欢喝酒的原因吧!
。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