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文化/艺术 地理

七十二名泉都是哪些

全部回答

2018-02-18

0 0

    【泉名总录】      济南城内百泉争涌,向有名泉七十二之说。其实,历代诸家所记不尽相同。济南泉水亦不止72处,仅市区就有大小泉池百余处。趵突泉、黑虎泉、珍珠泉、五龙潭四大泉群是济南72泉的主要组成部分,其他的则“隐居”于济南辖区内的其他地方。
  七十二泉之说,源于《齐乘》一书所载的金代《名泉碑》,所谓金线、皇华、柳絮、卧牛、东高、漱玉、无忧、石湾、酒泉、湛露、满井、北煮糠、散水、溪亭、濯缨、灰泉、知鱼、朱砂、刘氏、云栖、登州、望水、洗钵、浅井、马跑、舜井、珍珠、香泉、鉴泉、杜康、金虎、黑虎、东蜜脂、西密脂、孝感、玉环、罗姑、混沙、灰池、南珍珠、芙蓉、滴水、灰湾、悬清、双桃、温泉、汝泉、龙门、染池、悬泉、都泉、柳泉、车前、煮糠、炉泉、白虎、甘露、林汲、白泉、金沙、白龙、花泉、独孤、醴泉、浆水、南煮糠、苦苣、熨斗、鹿泉、龙居,合章丘百脉,总七十二。
     新近评出的“七十二名泉”既包括趵突泉、珍珠泉、黑虎泉等历史上已有的名泉,又有琵琶泉、玛瑙泉、九女泉等新增的名泉,酒泉、香泉、金虎泉等历史上的名泉因消失而除名。
  “十大泉群”分别是趵突泉、珍珠泉、黑虎泉、五龙潭、白泉、涌泉、玉河泉、百脉泉、袈裟泉和洪范池泉群。  “七十二名泉”好似珍珠般洒落在这“十大泉群”之中。 。

2018-02-18

48 0

    a 济南七十二名泉之一:趵突泉 自古至今,趵突泉即是济南的象征。 趵突泉位居济南"七十二名泉"之首,号称是"天下第一泉",位于济南趵突泉公园泺源堂之前,泉池呈长方形,长30米,宽18米,深2。
  2米,泉水出露标高为26。70米,恒温18°C,其最大涌水量达到24万立方米/日,为趵突泉泉群水涌量最大的泉。   趵突是最早见于古代文献的济南名泉。近据专家考证,趵突泉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可上溯至我国的商代,迄今长达3543年。
  趵突泉是古泺水之源,古时称"泺",宋代曾巩《齐州二堂记》中为其定名为"趵突泉"。亦有"槛泉"、"娥英水"、"温泉"、"瀑流水"、"三股水"等名。  所谓"趵突",即跳跃奔突之意,反映了趵突泉三窟迸发,喷涌不息的特点。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记趵突泉为"娥英水",曰:"泉源上奋,水涌若轮"。《历城县志》中对的突泉的描绘最为详尽:"平地泉源觱沸,三窟突起,雪涛数尺,声如殷雷,冬夏如 一"。趵突泉水从地下石灰岩溶洞中涌出,三窟并发,浪花四溅,声若隐雷,势如鼎沸,"趵突腾空"为明清时济南八景之首。
     趵突泉水清澈透明,味道甘美,是十分理想的饮用水。相传乾隆皇帝下江南,出京时带的是北京玉泉水,到济南品尝了趵突泉水后 ,便立即改带趵突泉水,并封趵突泉为"天下第一泉"。
   济南七十二名泉之二:黑虎泉 黑虎泉位于南护城河东端南岸陡壁下,北与解放阁相对。  泉为一天然洞穴,高2米,深3米,宽1。7米,泉水主要来自洞穴的东南方向,洞穴隐露,从远处望去犹如猛虎吼天。
  泉水涌量仅次于趵突泉,在济南诸多泉中占第二位,最大涌水量4。1万立方米/日。泉水自洞中通过暗道由石雕兽头口中喷出,形似瀑布,取“口内悬河”之意。 泉水声势浩大,明朝人刘敕曾做过绘声绘色的描述:“喷珠飘练,澄澈可鉴眉睫。
    泉溢而出,轰轰下泻,澎湃万状,飘者若雪,断者若雾,缀者若流,挂者若帘,泻为圆池,名曰太极。池中屹然一巨石,水石相击,珠迸玉碎,潆洄作态,其声如昆阳巨鹿之战,万人鸣鼓击缶……十丈外蒙蒙洒人。
  ”如今,盛水季节其气势如故。水从巨石下涌出,湍击巨石,发出粗犷的鸣响,再加半夜朔风吹入石隙裂缝,惊人的吼声回荡于洞中,酷似虎啸,故名。   济南七十二名泉之三:珍珠泉 珍珠泉座落于山东省人大常委会驻地,亦即珍珠泉大院内西南侧,泉池略呈长方形,面积1240平方米。
  池中泉眼诸多,呈串串晶莹剔透的银色水泡,故名珍珠泉。泉池溢水标高26。28米,由玉带河北流进濯缨湖,经百花洲注入大明湖。  珍珠泉泉池解放后经过多次整修,池岸由青石垒砌,四周饰以汉白玉雕石栏,池中立石碑一方,上刻泉名“珍珠泉”,字涂朱红色,为时任中共山东省委书记的高启云同志1980年书。
  南岸,1983年建一水榭,造型优美,如展翅大鹏。榭内悬匾额“浮玑”,为时任山东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的李予昂同志题书。   珍珠泉自古以来颇负盛名,历代多有文人题咏。
  金朝的雷渊,明朝的晏璧、边贡、李攀龙,清朝的蒲松龄等文人,都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文。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阴历正月十六日,清圣祖玄烨南巡经过济南,御览珍珠泉后,也赋《观珍珠泉》诗一首,并题“作霖”二字(已失传)。
    乾隆十三年(1748年)三月四日,清高宗弘历题《珍珠泉》诗一首,刻碑立于泉北岸,至今尚存。清王昶《游珍珠泉记》中描述:依栏瞩之,泉从沙际出,忽聚忽散,忽断忽续,忽急忽缓。
  日映之,大者为珠,小者为玑,皆自底以达于面。瑟瑟然,累累然。 济南七十二名泉之四:五龙潭 五龙潭又称龙居泉、灰湾泉,位于五龙潭公园内。  潭池以自然山石驳岸,长70米,宽35米,水深6米余,是济南最深的一处泉水。
  水流常年不涸,根据季节变化,日涌水量为8000-40000立方米不等。 关于五龙潭的形成,元代散曲家张养浩在《复龙祥观施田记》中说:“闻故老言,此唐胡国公秦琼第遗址,一夕雷雨,溃而为渊。
    ”(《续修历城县志·山水考八》)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桂馥在《潭西精舍记》中说:“历城西门外唐翼国公故宅,一夕化为渊,即五龙潭也。潭之名始见于于钦《齐乘》。”(《续修历城县志·金石考二》)    以上记载,仅是传说。
  据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济水》记载,这个地方当时称“净池”。  宋代乐史《太平寰宇记·卷十九》载,宋代,这里又称“四望湖”。又据今秦氏后裔考证,五龙潭处并没有建秦琼府第,只有地方先贤所建的唐胡国公秦琼祠堂,并且也不属秦家所有。
      该潭的形成,应是地质变化的缘故。根据钻探得知,这里地底上层,是21。5米厚的第四纪粘土层,其下是40米厚的闪长岩,闪长岩下面是奥陶纪灰岩。  由于石灰岩长期被地下水溶蚀,形成溶洞。
  日久溶洞愈大,在重力作用下,上层粘土和闪长岩塌陷,形成深潭。 相传,昔日五龙潭水深莫测,每遇天旱,到此祷雨辄应。元朝初年,潭边建庙,内塑五方神龙,后人便称其为五龙潭。 漱玉泉 漱玉泉位于趵突泉公园李清照纪念堂南侧。
    为一长方形石砌泉池,长4。8米,宽3。1米,东、西、北面饰石雕栏杆,泉池北内壁嵌“漱玉泉”石刻,为济南当代书画家关友声1956年写,字迹遒劲俊秀,落落大方。“漱玉”一名由《世说新语·排调》中“漱石枕流”演化而来。
  相传宋代杰出词人李清照曾于此居住,掬水梳妆,填词吟诗,其作品集《漱玉词》即以此泉命名。   皇华泉 皇华泉位于趵突泉公园内柳絮泉西,亦名木鱼泉。其名取自《诗经·小雅》“皇皇者华”。
  泉池呈长方池,长6。3米,宽4。1米,深2米,周围绕以石雕栅栏。水自池地沙隙中涌出,澄澈晶莹。池内北壁嵌著名书法家魏启后先生题写的“皇华泉”石刻。 柳絮泉 柳絮泉在趵突泉公园内漱玉泉西侧,泉池呈长方形,长3。
    5米,宽2。3米,深1。5米,池壁由大理石砌成,四周饰汗白玉雕栏杆,池东栏杆中间锈“柳絮泉”。泉池四周有多株垂柳,泉水闪闪,泉花串串,常年“泉沫纷繁,如柳絮飞舞”,故名。
   马跑泉 马跑泉位于趵突泉公园李清照纪念堂东侧假山下,泉池长12米,宽5米多,为不规则形,北倚假山耸立,池壁为自然石垒砌,与假山浑如一体,水流成溪,绕假山北侧流入东泺河。
     马跑泉,得名于一个传说:南宋建炎三年(1129年),金兵迫临济南城下,时济南守将刘豫欲想投金,他的部下关胜,坚决反对,刘豫便设计陷害关胜,让他出城迎战金兵。
  当关胜走出城门后,刘豫即刻关闭城门,并在城上射箭,关胜受内外夹攻而亡。关胜的战马见主人被杀,怒哮愤腾,扒地出泉,这泉便被命名为“马跑泉”。  为纪念这位抗战英雄,后来人们在泉旁为关胜修建了一座庙堂,叫“关王庙”,也称“关公祠”。
  时间一长,人们便把关胜误为“关圣”(蜀汉关羽)了。 金线泉 金线泉位于趵突泉公园内,与七十二名泉中的老金线泉相邻。 1956年扩建公园时,老金线泉东约20米处一个石砌雕栏小池中,也出现了金线,便将这泉称为“金线泉”,并将清同治九年(1870年)吴兴人丁彦臣题写的“金线泉”三字石刻,移嵌在这泉的东壁上,而把原来的金线泉称之为“老金线泉”。
    这泉金线出现的原因和老金线泉相似。该池东壁有一水口,泉水由水口流进,北邻为柳絮泉,柳絮泉池南壁也有一水口,与金线泉相通,泉水由此流进金线泉,两股泉水相撞,便出现了金线。
   登州泉 登州泉为金代《名泉碑》和明晏壁《七十二泉诗》所著录的济南“七十二泉”之一,位于趵突泉公园和万竹园之间,主泉池长3米,宽2米,深4米,周围有深度略高于主泉池,结构与主泉池相同的环形池,池岸设有栏杆,北有小渠与杜康泉相连。
    属“趵突泉泉群”。现泉池主池长3米,宽2米,深4米。其周边有环池,环池深度、结构同于主池。池岸饰以围栏。 水自主池留下,形成一道水帘,阳光照射之下形如珍珠,故名“珠帘壁悬”。
   卧牛泉 卧牛泉位于趵突泉公园鱼展室南侧,东临皇华泉,泉池长约4米,宽约3米,深1。  5米,池壁石砌,四周饰石雕栏杆,池北壁镌“卧牛泉”三字泉碑,为济南当代书法家张立朝于1980年题写。
   关于泉名的来历,史书并无记载。根据古诗词描写的内容,当时此泉周围应该是泉池水草并茂。宋代苏辙在《槛泉亭》一诗中写道:“谁家鹅鸭横波去,日暮牛羊饮道边。  ”明代也有诗云:“昔闻陶墓有牛眠,今见齐州溢井泉。
  千载历山遗胜迹,秋风禾黍满虞田。”卧牛泉很可能因为时常有牛羊饮其水、卧其旁而得名。 无忧泉 无忧泉位于趵突泉公园南,泉池呈不规则形,面积672平方米,水深2米,池岸山石垒砌,凹凸有致,高低错落。
    泉水清澈碧透,水草浮动,群鱼戏游,大者长近半米,重数十斤。 明晏壁《七十二泉诗》咏道:“槛泉西畔漱清流,酌水能消万斛愁。 白叟黄童争击壤,春来有事向东畴。
  ” 杜康泉 杜康泉在济南其实有两处,这里列入新七十二泉的杜康泉位于趵突泉公园内,又名北煮糠泉。  北煮糠泉(广会杜康泉)为金代《名泉碑》、明晏璧《七十二泉诗》所著录的济南“七十二泉”之一。
  属“趵突泉泉群”。位于趵突泉西北侧,原花墙子街中段,北临花墙子泉。因“煮”与“杜”两字读音相近,而被后人讹传为“杜康泉” 杜康泉名的由来,自然与古代酿酒家杜康有联系。  相传杜康为了酿造美酒,曾遍访天下名泉,到杭州品尝过虎跑泉的水,到江苏无锡品尝过惠山泉的水,最后决定选用镇江长江中的“中冷水”。
  可当他来到济南后,却发现一处泉水要远远超过中冷水。于是,他便在泉边支起锅灶酿酒。果然,用此泉酿出的酒甘美无比,尤如天上的琼浆玉液,杜康的名气天下皆闻。  由此,人们便称这处泉水为杜康泉。
   满井泉 满井泉位于趵突泉公园内俄英祠院西北角,泉呈六角形,池深约5米。石砌井壁,池岸绕以花岗石栅栏,南侧嵌泉碑。满井泉历史上四季“泉盈”,水溢井口,清可鉴人,故名。
  明《七十二泉诗》咏满井泉道:“川流不息井泉涌,明秀亭前脉脉清。  应是夜来春雨急,水高三尺小池平。” 石湾泉 石湾泉位于趵突泉公园南门假山北侧,与酒泉、湛露泉三泉并列。
  泉池为自然石砌,长、宽各10米左右,池深约1。5米。以自然石驳岸。池中种植荷花,蓄有锦鱼。泉名刻在假山北侧石壁上。 九女泉 九女泉位于解放阁护城河北岸,东与白石泉相邻。  关于九女泉的命名,据说是由于泉水清澈干洌,引得九仙女于风清月明之夜来此浣纱沐浴,既歌又舞,欢快异常,故称其为九女泉。
  该泉1965年重修,半入河中,奇石叠岸,泉高于河,水自石缝中溢出。泉池呈不规则椭圆形,长8米,宽5米,深2米,盛水期日涌水量3000余立方米。 玛瑙泉 玛瑙泉民国《历城县乡土调查录》有载,位于黑虎泉东、护城河南岸,此泉池长3。
    7米,宽3。2米,深2。2米。水泡从水底涌出,太阳一照,光彩夺目,如同玛瑙而得名。 五莲泉 五莲泉又名“溪中泉”,在黑虎泉西,护城河中的南侧。池底泉眼甚多,较大者有5个,水泡成簇,于水面破裂,似五朵盛开的莲花,故名。
  1965年整修,为四方平整的池岸,高出河面标高0。  5米,泉水涌上池口,向四周漫溢,尔后二叠而下,落于河中,如同挂帘。1986年,泉池四周改为曲岸,堆叠自然石。山石以聚为主,叠砌成岛,高出水面,泉水从岛上石缝中溢出,流入河中。
  1985年5月在泉南侧河岸上建“五莲轩”,由亭、台、廊、榭组成,规模较大,构成一组别致的景观。   对波泉 对波泉在护城河北岸,与汇波泉相对,故名。
  池侧矗立小亭,名叫“对波亭”,因泉得名。 汇波泉 汇波泉在黑虎泉西侧,护城河南岸。沿池四周,山石聚散布置,东、西、南皆为土坡,土坡以山石叠砌形成山峦。泉水在山脚下涓涓流淌,汇为小潭,两侧山石交错,细流潺潺,犹若山涧小溪。
    1986年于山上建“伴月亭”,亭子挑出水面,跃跃欲飞,周围绿树垂荫。泉、石、亭、树有机结合,极富情趣。 金虎泉 金虎泉在黑虎泉西侧河中,名列金代《名泉碑》。
   金虎泉曾于清代失迷。民国《历城县乡土调查录》仍称“今失考”,但又云:有人说即在护城河北岸胜绍公司院内,亦有人说在范氏花园内。  “范氏花园”今址为何处,已不明。
  相传,该泉原在河南岸,水势甚猛,由曲折小溪注入河中。泉源处由人工用山石装饰,形式奇特,似虎非虎,故名“金虎泉”。昔日,泉侧有一庭园,名曰“适园”,建于何年无考。此园沿河构筑,东西狭长。园中有溪,溪上架桥,桥旁建亭。
  后来,园主家境衰败,庭园荒废,被山西商人李卓购买,加以修复,改园名为“须弥”,改泉名为“金粟”。  解放前此园荒废,泉也与岸分开,移至河中。 任 泉 任 泉位于黑虎泉西北侧,护城河北岸下,南与五莲泉相对。
  以青石砌垒,水从砌石缝隙流入河中。 白石泉 白石泉在黑虎泉东北,解放阁南侧河岸边,西与九女泉相邻。泉边有洁白的自然石俯卧。  昔日,泉波甚急,喷涌摇荡,冲击白石,发出清响。
  清道光《济南府志》有载。   白石泉出现较晚。泉周有很多山石,故名为“白石泉”。水甘美如风醴,即可灌溉又可饮用,居民为之欢欣。清代济南人乔岳《松石诗抄》中有《白石泉上》诗赞美说:“风满园林月满楼,一泉围绕半城秋。
    溪西烟树知多少?添个鱼船胜虎丘。” 一虎泉 一虎泉 在黑虎泉西,护城河南岸。因水从一石刻虎头中流出,故名。这里曾为清光绪壬辰科进士、翰林院编修、临清直隶州知州缪润绂的花园,故又称“缪家泉”。
  泉水自河岸斜坡泄出,1983年作为黑虎泉公园的一个景区,整修泉池,就势叠山理水,创构了城市山林景观。  山脚清流环绕,自西向东,三个洞穴依次排开,其形各异。泉水汇成曲池,然后跌进河中。
  池边矶石横卧,水中巨石矗立,水随山转,山因水活。 胤嗣泉 胤嗣泉在金虎泉三曲小桥南端,碎石砌垒,不规则形式,水流入河中。民国《历城县乡土调查录》有载。因泉在张仙庙崖下,故取名“胤嗣”。
    解放后,庙倾圮,1986年重修泉池。 济南七十二名泉(2) 琵琶泉 琵琶泉位于黑虎泉西、护城河南岸,此泉为一长6米、宽5米、生2米的水池,池底冒出串串的小水泡,于水面破裂,咝咝作响,夜深人静听之,犹如琵琶韵。
  故有诗云:“泉水流注生琴韵,劝君聆听琵琶音。  ” 琵琶泉也与黑虎泉、白石泉并称护城河岸三大名泉。 古温泉 古温泉位于五龙潭公园内中共山东省早期领导机关旧址北侧 ,池畔秀石上刻“古温泉”三字。
   金《名泉碑》、明《七十二泉诗》、清《七十二泉记》均著录,名曰“温泉”。因历史悠久,今人习惯上称古温泉。  水温常年保持在18°C左右。尤其到隆冬季节,朔风劲吹,大雪纷飞,大地冰雪覆盖的时候,此处水面仍然暖气飘袅,如轻沙浮动,故称古温泉。
   官家池 官家池位于五龙潭西北,自然石砌岸,不规则形。相传,古时为一大户人家居住,自此池内生出的豆芽与其他地方的完全不同,本地居民纷纷到此打水。  又传若是喝了此处的水,能够升官发财,不少人纷纷效仿,至此官家池出了名。
  碑名由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省书协理事、省博物馆副研究员陈更桥1987年书。 月牙泉 月牙泉位于五龙潭公园东南隅,在古温泉东,民初《绩修历城县志》有载。清人王培荀《乡园忆旧绿》记载说“月牙泉,在西北外北巷中,故名。
    水极清澈。有王氏宅临泉,隔一墙,内有巨池,蓄红鱼数十头,长几尺余,粗如巨桶,不知养自何年。”后来王氏宅淹。解放后该泉遗留在东流水街南,呈不规则形,1964年重修,水面扩大,并以自然石驳岸,时值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试验成功,遂在水中泉眼处叠山石如蘑菇云状,四周植以垂柳,游人可于树荫下乘凉赏泉。
    丰水时节,泉水可自山石顶部涌出,颇为奇特。2004年,停涌十几年的月牙泉恢复喷涌,引来众多市民观看。 回马泉 回马泉位于五龙潭东南,南岸石壁上嵌“回马泉”石刻。
  该泉水水势尚好,串串水泡,如泄珠玑。水面与净池相连,北与五龙潭溪流相通。相传唐朝武将秦琼五龙潭内建府邸,在此遛马,战马空腾,马蹄落地处出现泉眼,故取名为回马泉。  泉名石刻由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省书协顾问陈左黄1987年书。
   濂 泉 濂泉位于五龙潭公园西北角,水自池底多处泉孔涌出,清澈见底。池中立一小亭,名“寒玉亭”,亭接水廊,廊接“濂轩”,沿廊修竹郁森,巧石秀丽,临轩花木葱茏。碑名由梁修1987年书。
     由于泉水涌出旺盛,于夏日常能破池而出,漫于周边的石阶上,号称“清泉石上流”,是老济南最让人心驰神往的景致。 七十三泉 在五龙潭西南侧葡萄架下。
  清道光《济南府志》有载。泉池以自然石驳岸,玲珑别致。水从石隙流出,汇入五龙潭内。     此泉的出现有一段佳话。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学者桂馥和他的朋友集资,在五龙潭西侧修建“潭西精舍”,作为四方文人聚会咏诗下榻之处。
  建精舍挖地槽时掘出一个泉子,水势甚佳,汩汩喷涌,犹如冰壶。桂馥甚喜,便大宴宾客,为泉起名。众说纷纭,有以形命名的,有以色命名的,有以味命名的……难以决定,桂馥便索性命名为“七十三泉”,并作诗道:“名泉七十二,不数五龙潭。
    为劳算博士,筹添七十三。”同代人吴友松作《七十三泉记》刻于石上(该石已没,文收清阮元《小沧浪笔谈》)。新泉的出现,使精舍大为增色。为了增加水流的气势,精舍主人又将南侧天镜泉的水引来与七十三泉相汇。
  泉水绕屋穿廊,流入五龙潭,于是潭西精舍便成了著名的水景园,游人远远就能听到汩汩的流水声。   潭西泉 在五龙潭名士阁南侧,因位于五龙潭西而得名。为一长方水池,西临“得月亭”,南与天镜泉、七十三泉相汇,流经东侧的石构曲桥注入五龙潭。
  雨丰季节,水势甚佳,由圆穴中涌出,向四面漾出涟漪,浪花飞溅,堪称奇观。 青 泉 青 泉又名琼泉,在五龙潭名士阁西侧,石砌长方池,四角植柳 聪耳泉 聪耳泉位于五龙潭公园内,泉池呈椭圆形,酷似人耳,故俗名耳朵泉,1994年济南市建委组织泉水调查时拟名 赤 泉 赤泉位于五龙谭公园西侧,江家池街7号院内,碎石叠砌池壁。
     玉 泉 玉泉位于五龙潭公园东南侧,自然石叠砌,水从洞穴中涌出。清乾隆南巡路经此地,品尝玉泉水后题诗曰:“灵泉清??涤烦疴,功德由来利物多。
  ”经化验,该水为优质矿泉水,原常有附近居民至此汲水烹茶,后流传于四面八方来次提取玉泉水形成独特的景观。  碑名由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省书协理事、省博物馆副研究员梁修1987年书。
   西蜜脂泉 西蜜脂泉在五龙潭公园西边的关帝庙中。有两个泉池,泉池都呈正方形,长、宽各7米,池底相连。此泉因泉水甘甜似蜜,故名。泉水涌出后,汇回马泉、净池等泉水流入五龙潭。
     虬溪泉 虬溪泉位于月牙泉东北侧,自然石驳岸,不规则形,长、宽各约7米,水深1。5米,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水文地质部门在此钻探,钻孔中涌水甚盛,遂作为一处泉眼保留。
  “虬溪泉”三字由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省书协副主席朱学达1987年书。 酒 泉 酒 泉在趵突泉南,金《名泉碑》、明《七十二泉诗》均著录。   清道光《济南府志》载:“酒泉,在无忧泉南……。
  ”酒泉、湛露泉俱在“围屏街张子志(即张怀芝)花园内”。1964年山东水文地质队调查时即俱已填埋。1997年夏,趵突泉公园将公园南门内迎门假山与白雪楼之间,以自然石砌垒的不规则形连体泉池,自西向东依次认定为湛露泉、石湾泉、酒泉,并分别在南侧石壁上镌刻泉名。
    池内植有荷莲,蓄有锦鱼。 濯缨池 濯缨池位于趵突泉公园北端,是一个水面较大的泉池。趵突泉公园内南部的几处泉水汇集于此。 豆芽泉 豆芽泉位于琵琶泉西,护城河南岸。
  为石砌方池。昔日,一附近居民常用此泉水生豆芽,故名。   溪亭泉 溪亭泉又名王氏溪亭泉,因附近溪水潺潺、亭阁翼然的园林景物而得名,位于珍珠泉东8米处。
  池长2米,宽1。8米,深2米,以自然石砌岸,南、北、西三面绕以石雕护栏。东面为山石叠成的假山,古朴自然,山石上镌王讷(墨仙)题写的“溪亭泉”三字。   北宋时著名女词人李清照便时常与朋友在此泛舟,在她的一首《如梦令》中有“常记溪亭日暮”一句,便指此处。
   ??泉 ?槿搴轮惫А镀呤恰匪嫉募媚稀捌呤敝弧N挥谡渲槿?0米处。属珍珠泉泉群。据清朱彝尊《?槿恰芳窃兀巳鱿钟谇蹇滴跗吣辏?668),以《尔雅·释水》中“水自河出为??,济为?椤敝猓鹈?槿H爻史叫危煽槭萜觯ぁ⒖砀?·5米,深2·5米。
    此泉曾于1951年秋重加修葺,四周饰以石栏。水自池底岩隙涌出,清澈见底。泉池北壁嵌篆体泉名刻石,由山东辛亥革命领导人之一、书法家王讷(墨仙)书写。 王府池子 王府池子亦称濯缨泉、濯缨湖,位于王府池子街中段西侧。
  泉池长30米,宽19米,总面积达600平方米,池岸石砌,是济南市水面最大的泉之一。  盛水期水势甚佳,有泉眼数十处,处处水涌若珠,层出不穷,长流不息。濯缨泉泉流成溪,沿溪北曲水河潺缓北去,过起凤桥,流经百花洲,注入大明湖。
   “濯缨”取自《孟子·离娄上》:“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明代修建德王府时,濯缨泉在德王府内,故民间将其称为“王府池子”。  清代德王府改成巡抚属院,濯缨泉大部分水面被划到院外。
   芙蓉泉 芙蓉,亦为古时荷花的别称。金、元时期,芙蓉泉附近建有姜家亭;明中后期,右史许邦才建瞻秦楼;清前期,韩观察于此建芙蓉馆。清代诗人董芸曾寄居于此,并赋《芙蓉泉寓舍》诗云:“老屋苍苔半亩居,石梁浮动上游鱼。
    一池新绿芙蓉水,矮几花阴坐著书。” 此泉座落于芙蓉街132号院内,属珍珠泉泉群。泉池用砖砌成。,长0·6米,宽0·5米,深2米,呈方井形。泉水常年不涸,其水位不受季节影响,故被济南人誉为"神泉",是除四大名泉外最著名的泉水之一。
   玉环泉 玉环泉位于省府前街中段路西,泉成井状,因两泉相通,水纹相扣如环状而得名。  泉水终年不涸,水质甘美,昔日附近几条街居民皆饮用此水。此泉由来已久,早在金代的七十二名泉中就有记载。
  目前的泉碑上仍可见“玉环泉”三字,据说是清光绪年间全街居民共立的。 双忠祠泉 双忠泉在泉城路西端路北的双忠祠街西首,此处为双忠祠故址。明崇祯十二年(1639年),清兵入关,绕过北京直取济南,山东巡抚御史宋学朱、历城知县韩承宣率领留守城内的千名乡兵及民众殊死抵抗,城陷阵亡。
    事后,为纪念宋、韩二人,建“双忠祠”。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乡人修复“双忠祠”,掘地时涌出一泉,莹洁甘美,遂以祠命为“双忠泉”。山东督学赵申季作“双忠泉记”,勒石于泉旁。
   舜泉 舜泉也叫舜井,位于舜井街中部舜园门前。泉呈圆井形,世传为大舜所凿,故名。  泉旁原有规模宏大的舜庙,后颓圮。舜泉名气甚大,欧阳修、曾巩、苏辙、元好问等大家均有题咏。
  相传大禹治水时,舜井内有蛟龙出没,兴风作浪,造成水患。大禹与蛟龙恶斗数日,最终将其制服,用铁链锁于舜井中。现井口仍挂着一根铁链,深入井底。1985年于舜泉处建起舜园,园内竹影移墙,小溪潺?鐾ピ跋缘玫溲帕徵纭? 古鉴泉 金《名泉碑》、清《七十二泉记》著录。
    在南门桥南路西,环城公园内,因泉水净明如镜而得名。 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当地居民徐文举因“历年来大雨冲损,汲水者每苦其难”,便独自修池,形如太极,并立“古鉴泉”碑,碑载:“此泉列寿康泉迤东,水净沙明,对之若镜……”。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文化/艺术
地理
器乐/声乐
历史话题
书画美术
民俗传统
文学
舞蹈
地理
地理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