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文化/艺术 历史话题

光武帝采取的政策与西汉初期的什么政策相似?

全部回答

2019-04-30

0 0
黄老的无为而治

2019-04-30

0 0
西汉初年的基本政策是“与民休息”

2019-04-30

0 0
光武帝采取的政策与西汉初期的(休养生息)政策相似

2019-04-30

0 0
    光武帝刘秀建立东汉王朝以后,鉴于西汉后期权臣当政外戚弄权以致王莽篡权的教训,决定效法武帝刘彻,加强中央集权,其主要措施:  一是“退功臣,进文吏”。对于那些开国元勋“云台二十八将”和“三百六十五功臣”,刘秀采取了削实权、给厚禄的做法。
  他封其中功劳最大的一百多人为列侯,给予政治上尊荣的地位,赐给他们以封地,但削去他们的实权,叫他们当“奉朝请”一类的闲散官职。  而在食封的数量上,大的只有四县,小的不过几百户,比西汉初期已大大减少。
  刘秀有意抬高那些没有出仕王莽政权的文人学士,说他们有高尚的情操而委以要职。其实,真正的原因是这些人无功可恃,无勋可夸,骤然提升,容易控制。于是,在刘秀政权中,除高密侯邓禹等少数功臣仍参与军国大事外,其他功臣或只以“奉朝请”身份参加朝会,或退归封地衣食租税而已。
      二是“虽置三公,事归台阁”。东汉初年,中央最高官职为司徒、司空和太尉,号称三公。但这时三公的权力,已与西汉时期大不相同,司徒(即丞相)只管民政;司空(即御史大夫)只管土木工程;太尉仍掌军事,但其权力亦局限于京都的安全。
  这些三公深知刘秀“政不任下”,要独揽朝政,故多在朝不任职。  如司空李通,他本是刘秀的妹夫,为了避免祸端而称病不任事;司徒邓禹改封高密侯以后,也只是唯唯诺诺而已。与此同时,刘秀加强尚书台的权力。
  尚书一职,始置于战国,秦时只是少府属官,汉武帝时权力有所提高。刘秀为了执掌全权,选拔资历短浅的人为尚书令、尚书仆射,并将俸禄由六百石增加为千石。  在尚书台内,下设尚书六人,分管吏、民、讼等六曹事务,使三公之位形同虚设。
  诚如东汉后期政论家仲长统所说:“光武皇帝愠数世之失权,忿强臣之窃命,矫枉过直,政不任下,虽置三公,事归台阁。自此以来,三公备员而已”。(《后汉书,仲长统传》)尚书台之设,是东汉吏治的一个特点。
    自此以后,朝政权力集中于尚书台,而尚书台则直接听命于皇帝。  三是强化监察机构。刘秀为加强监督百官,将西汉时的御史府升级为御史台(又名兰台)。御史中丞的权力仅次于尚书令、职掌解释法律、察举违法官吏、主持祭天、祀庙等大典。
  刘秀又提高司隶校尉的职能,负责纠检百官犯法行为,“无所不纠,唯不察三公”(《通典·职官》第十四)。  每当公卿百官朝会时,尚书令、御史中丞和司隶校尉均可坐专席,时称为“三独坐”。
  刘秀又分全国为12州,各州置刺史一人,作为朝廷派驻地方的巡察官,每年八月奉命巡视所属郡国,考察各级地方官吏政绩及刑狱案件,年终奏告皇帝,以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四是集军权于中央。为了防止地方割据,刘秀十分注意削弱地方的军事权力。
    首先,他下诏撤销郡国都尉,裁减地方常备兵力;其次,他扩大中央军队,分为南、北二军,南军由卫尉统领,负责宫廷警卫,北军由中侯统领,护卫京都安全。如有重大的军事行动,皇帝临时委任将帅统率南北军出征。
  对于边防军队,则由中央委任乌桓校尉、护羌校尉和匈奴中郎将等领导,作为直属中央的军队,以据守边境。    以上这些措施,对于稳定社会秩序,巩固封建统治和维护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曾起过积极作用。
  这些措施,是秦、西汉以来加强中央集权的继续,也为后代王朝的统治提供了借鉴。魏晋南北朝和隋唐时期的三省制,就是在东汉台制基础上继续完善起来的。

2019-04-30

0 0
    注意民生 与民休息第一,释放奴婢、刑徒。自西汉后期以来,农民之沦为奴婢、刑徒者日益增多,成为西汉末年阶级矛盾日益尖锐化中的一个重要问题。王莽末年,不少的奴婢、刑徒参加起义;同时在一些割据势力的军队中也有不少的奴婢、刑徒。
  光武在重建刘汉封建政权中,为了瓦解敌军,壮大自己的力量,也为了安定社会秩序,缓和阶级矛盾,曾多次下诏释放奴婢,并规定凡虐待杀伤奴婢者皆处罪。  诏令免奴婢为庶人的范围,主要是,王莽代汉期间吏民被非法没收为奴的,或因贫困嫁妻卖子被卖为奴婢的;在王莽末年因饥荒或战乱被卖为奴婢的;在战乱中被掠为人下妻的。
  另外,还规定不许任意杀伤奴婢以及废除“奴婢射伤人弃市律”,说明奴婢的身份地位较之过去有所提高。同时,在省减刑罚的诏令中,还多次宣布释放刑徒,即“见徒免为庶民”。   第二,整顿吏治,提倡节俭。
  光武鉴于西汉后期吏治败坏、官僚奢侈腐化的积弊,即位以后,注意整顿吏治,躬行节俭,奖励廉洁,选拔贤能以为地方官吏;并对地方官吏严格要求,赏罚从严。因而经过整顿之后,官场风气为之一变。故《后汉书·循吏传》有“内外匪懈,百姓宽息”之誉。
   第三,薄赋敛,省刑法,偃武修文,不尚边功,与民休息。  东汉初年,针对战乱之后,生产凋敝,人口锐减的情况,光武注意实行与民休养生息政策,而首先是薄赋敛。建武六年(公元30年),下诏恢复西汉前期三十税一的赋制。
  其次是省刑法。再其次是偃武修文,不尚边功。光武“知天下疲耗,思乐息肩,自陇蜀平后,未尝复言军旅”。建武二十一年(公元45年),西域鄯善、东师等十六国“皆遣子入侍奉献,愿请都护。  ……帝以中国初定,未遑外事,乃还其侍子,厚加赏赐”。
  建武二十七年(公元51年),功臣朗陵侯臧宫、扬虚侯马武上书:请乘匈奴分裂、北匈奴衰弱之际发兵击灭之,立“万世刻石之功”。光武下诏说:“今国无善政,灾变不息,人不自保,而复欲远事边外乎!……不如息民。
  ” 第四,欲抑制豪强势力,实行度田政策。  东汉政权本是在豪强势力支持下建立起来的。但豪强势力的发展,土地兼并的逐渐严重,既威胁皇权,也影响百姓生活,以及为了加强朝廷对全国垦田和劳动人手的控制,平均赋税徭役负担,于建武十五年(公元39年)下诏“州郡检核垦田顷亩及户口年纪,又考察二千石长吏阿枉不平者。
  ”就是令各郡县丈量土地,核实户口,作为纠正垦田、人口和赋税的根据。  诏下之后,遇到豪强势力的抵制。光武下令将度田不实的河南尹张伋及其他诸郡太守十余人处死,表示要严厉追查下去。
  结果引起各地豪强大姓的反抗,有的地区甚而爆发武装叛乱,“青、徐、幽、冀四州尤甚”。光武只得不了了之。于是,度田以失败告终。 因各项政策措施,都不同程度地实行,为恢复发展社会生产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使得垦田、人口都有大幅度的增加,从而奠定了东汉前期八十年间国家强盛的物质基础。
     中元二年(公元57年),光武病逝于洛阳南宫,终年六十三岁,在位三十三年(建武三十一年,中元二年),葬于洛阳城北之原陵。光武死后,其子汉明帝刘庄将统一战争中功劳最大的二十八人的影像画在云台阁,称云台二十八将。
  并继续维持父亲在内政与制度上的施政方针,开创了东汉的“明章之治”。  [编辑本段]【简化机构 裁减冗员】建武六年(公元30年)下诏令司隶州牧各实所部,省减吏员,县国不足置长吏可合并者,上大司徒、大司空二府。
  于是“条奏并有四百余县,吏职省减,十置其一”。同时,废除西汉时的地方兵制,撤销内地各郡的地方兵,裁撤郡都尉之职,也取消了郡内每年征兵训练时的都试,地方防务改由招募而来的职业军队担任。  但是,到了东汉后期,州牧刺史逐渐权重,兼有军政财大权,地方兵力又逐渐兴起。
  [编辑本段]【提倡儒学 表彰气节】出身皇族世家的刘秀,从小接受儒学教育,在征战时就重视儒学。每到一处就征集古代典籍,并且拜访当地著名的儒学人物,请他们当官或者封赏他们。光武帝以儒学方略治理天下,每天处理完政务后,还和很多他们彻夜畅谈儒学经典,秉烛诵读,夜深不寐。
    有时还亲自主持有关文学的辩论。自称乐此不疲。 建国后,在洛阳修建太学,设立五经博士,恢复西汉时期的十四博士之学。还常到太学巡视和学生交谈。在他的提倡下,许多郡县都兴办学校,民间也出现很多私学。
  光武继承了西汉时期独尊儒术的传统,东汉建立后,即兴建太学,设置博士,各以家法传授诸经。  光武巡幸鲁地时,曾遣大司空祭祀孔子,后来又封孔子后裔孔志为褒成侯,用以表示尊孔崇儒。
  特别是对儒家今文学派制造的谶纬迷信更是崇拜备至。同时,光武鉴于西汉末年一些官僚、名士醉心利禄,依附王莽,乃表彰气节,对于王莽代汉时期隐居不仕的官僚、名士加以表彰、礼聘,表扬他们忠于汉室、不仕二姓的“高风亮节”,颁布诏书,明告天下,广泛寻访隐居的学者,提拔渊博的儒士,如逢萌,周党,王霸,严光等,史称”光武侧席幽人,求之若不及,旌帛蒲车之所征贲,相望于岩中矣。
    ”“举逸民天下归心“。后来东汉末年“党锢之祸”时涌现了许多如李膺、陈蕃、范滂这样蹈仁践义、视死如归、风雨如晦、鸡鸣不已的刚烈士大夫。东汉末年,对高士的欣慕往往胜过王公贵族,可以说与这种对气节的倡导有关。
  [编辑本段]【重情重义 宽容仁爱】刘秀是中国历史上学历最高的皇帝,太学生出身。  刘秀接着又问道:“诸卿不遭际会,自度爵禄何所至乎?(意思是说:大家如果没有这样的经历,你们又是怎样的境遇呢?)”。
  太傅邓禹说:“我要是没有遇到陛下,可能是一个五经博士了。”扬虚侯马武见皇帝和首辅都这么谦虚,就说:“马武要是没有遇到陛下,一定是去做县里抓捕强盗的捕头了。  ”光武说:“你马武自己不去做强盗就万幸了,哪还指望着你去抓强盗?”君臣相对大笑。
   这是何等其乐融融的场面,试想怎样的君主才能与自己的臣下有这份融洽?如果他不是个重情重义、宽容仁爱的人,他的属下会在他面前流露出开怀的笑声吗? 史籍中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我们不妨随手撷取几则: 刘秀手下的猛将贾复作战勇猛,常置生死于度外,刘秀时刻关注贾复的生命安全。
    当听说贾复伤重时,说了这样一句话:“听说贾复的夫人怀孕了,如果生的是女孩,我的儿子就娶她,如果生的是男孩,将来我的女儿就嫁给他。” 由于刘秀有意不让贾复出征,使他具体战功不多,每当诸将论功时,刘秀都要替贾复说上一句:“贾君之功,我自知之。
  ” 刘秀早年有“仕官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的感叹,后来他就把执金吾一职许给了贾复,足见对他的赏识之心。  为这样的君主效力,谁又能不舍生忘死呢! 冯异先前是王莽阵营中人,后又依附刘秀,在刘秀建立东汉政权的过程中立下了汗马功劳。
  冯异曾连续数年镇抚关中,威权日重,民间称之为“关中王”,朝中亦有人非议。刘秀便将参毁的书信交给冯异本人,冯异看后惊恐异常,上表自辩,刘秀安慰他说:“没什么可以担忧的!”后来冯异入朝觐见,刘秀向满朝文武介绍:“是我起兵时主簿也。
    为吾披荆棘,定关中。” 回忆起几年前在河北逃难时,冯异为自己弄来豆粥与麦饭充饥,刘秀又感慨地说那是一份无法报答的厚意,这些话让冯异心里感到无比的温暖。 大将李忠从军之后,不能照顾家人,往往失散。
  刘秀对李忠说出了这样的话来:“今吾兵已成矣,将军可归救老母、妻、子,宜自募吏民能得家属者,赐钱千万,来从我取。  ” 公元24年秋,刘秀率兵在邬地(今河北束鹿县东南)作战,大败敌军后,投降他的人并不很安心。
  刘秀令降者各归其本部统领其原来的兵马,他本人则轻骑巡行各部,无丝毫戒备之意。降者感叹道:“萧王(刘秀当时被刘玄封为“萧王”)推赤心置人腹中,安得不报死乎!” 自建武二年至四年,刘秀前后九次下诏释放奴婢,或提高奴婢的法律地位。
    规定民有被卖为奴婢而愿意归随父母的听其自便,奴婢主人如果拘留不放,就依法治罪,对于没有释放的官私奴婢,也在法律上给予一定的人身保障,杀奴婢者不得减罪,灸伤奴婢者要依法治罪。
   从这些事例中,让我们看出刘秀内心的善良与仁义的本色。 这就是刘秀,一个靠人格魅力聚集起天下群雄,聚集起天下的力量;中兴汉室的一代名君,连同自己与整个大汉王朝一起载入史册。  。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文化/艺术
历史话题
民俗传统
文学
书画美术
地理
器乐/声乐
舞蹈
历史话题
历史话题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