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文化/艺术 书画美术

王安石变法初衷是“富国强兵”,为何最终变成“党派斗争”?

答案详细点~

全部回答

2019-04-04

0 0
     1、王安石变法用现在的话说,是"极左"。最典型的是商贸政策。他把商贸权集中,国家委派官员管理,商品由地方政府分配到商贩,就象计划经济时期的"三级站"。国家财政收入增加了,商人利益减少了。
  商人为获得经营权就要向主管官员行贿,使官场腐败更严重。试想,如果我们的社会主义的三级站是“极左”,倒退一千年倒成了该赞扬的改革,岂不是天大笑话? 2、王安石没有宰相气度。  “宰相肚里能撑船”宰相的作用是“调和鼎鼐”。
  意思是他能充分发挥各种不同类型的人的长处,把国家建设好;就象用不同的材料在一个锅里做出美味食品一样。可是王安石在拜相之前,就觉得天下人都不如他,“不可一士”这个成语就是说王安石鄙视所有官员、知识分子的态度。
  他容不得不同意见。  谁反映变法中有什么问题就受到他残酷打击。王安石能够接近皇帝当上宰相,是皇帝的老师韩雍推荐鼓吹的结果,可是,由于韩雍讲到变法中出现的问题,王安石把八十岁的韩雍全家流放到边远地区。
   3、正因为这种态度,王安石所重用的是阿谀奉承的小人。“由于保守派反对导至变法失败”这种说法一直占统治地位。  我真不知道这些历史学家有没有看过宋史。其实变法失败是因为“变法派”内哄。
  王安石最信任的吕惠卿出卖他,向皇帝告黑状,引起皇帝对他怀疑和不满;也是因为内哄争权夺利搞阴谋导至他儿子夭折使他心灰意冷。 4、他的“青苗法”是在青黄不接时贷款给农民,秋收后按20-30%的利息还给国家,以免受高利贷者剥削。
    实际上是国家放高利贷。理论上应该最受百姓欢迎,结果却是反对声最高的新法。由此引起的问题最大。他是用层层承包以保证完成任务,哪里的地方官没完成任务就是对抗新法,被罢官。官员为保证完成任务,就强制分配,不管你是否须要,不管你是打铁的、卖布的,都要领一份青苗钱。
  到秋天加息还给官府。  有的地方是官府承包给富户,富户再提高利息分配其它人。还有的地方发放青苗钱的场所旁就有人设赌场,引诱人去赌博。农民没有钱当然不会进赌场,现在拿到几个钱,在赌头蛊惑下,看到别人赢了钱,就想自己也能一钱变十钱百钱,其结果造成的家庭悲剧社会悲剧不言而喻。
  中国农村长期存在以货易货的交易,直到上世纪五十年代还有。  比如说,一个鸡蛋值三分钱,可以换一支铅笔,半斤盐,到邮局,三个鸡蛋,可以换一个信封,一张纸,一张邮票,可是,他若举着这鸡蛋,三天未必能卖出这几分钱。
  因为周围人都不缺鸡蛋而缺钱。以物换物,对手中没闲钱又没闲时间的的农民很方便,也很重要。在新法之前,农民借了地主的粮,秋天还给他粮,若还不上,还可拖至明年,或用其它东西抵债。  可是还"青苗钱"只要钱,不要实物,到期不还户主就被抓去坐牢,家人还要想法筹钱。
  有钱人趁机压底价格。为了还青苗钱,有的人甚至把桑树砍了当柴卖。如果是欠地主的钱,用桑树低压,它的价值肯定比卖柴高得多。 新法之前,征兵是二丁抽一,一般独子不当兵,鳏\寡当然也没负担。  可是新法规定凡没出丁的家庭要交壮丁费。
  那些鳏寡家庭本来就困难,新法更如雪上加霜。

2019-04-04

108 0
王安石这个太拗,推行政策方式偏激,用的又是一帮心术不正之人。这样的变革能够成功才有鬼了。 在当时的条件下,苏轼的主张是最有可能成功的,但是苏轼被王安石和司马光给祸害了。

2019-04-04

113 0
好的政策要有好的环境才可以得以实施 王安石所处的社会背景 政治黑暗 变法触及到一些人利益 自然有很强烈的反对意见 所以变化是好的 时机不成熟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文化/艺术
书画美术
民俗传统
文学
历史话题
地理
器乐/声乐
舞蹈
书画美术
书画美术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