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社会民生 其他社会话题

当今世界的基本概况

谁能说说当今世界局势的基本情况与现状?在下感激不尽.

全部回答

2018-04-09

0 0

     当今世界经济与政治 一、经济全球化进程不可阻挡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尽管它在进程中会有曲折,会有人反对,但其势头不可阻挡。
   经济全球化是指商品、资本、服务、技术、信息、劳务(人才)在全球范围内流动空前加快,形成世界统一大市场。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进入新世纪以后,全球化进程加快,各国开放的程度越来越高,相互依存度越来越高,市场自由化的程度越来越高。
   之所以说经济全球化的势头不可阻挡,这一进程不会中断,最重要的原因在于,推动经济全球化的两个轮子一直往前转,这两股力量不可阻挡。  这就是市场化的力量和网络化的力量,也称作市场革命和技术革命。
   冷战结束后,世界市场化的规模和速度大大提高。前苏联东欧国家走上市场化道路;中国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大步推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市场的控制也大为松动。整个世界的开放度、市场的自由度前所未有。
     信息产业的迅猛发展,突破了地域时空的限制,互联网使世界各国之间的距离缩小,使商品、资金、技术、信息的流动空前加快,成本空前降低。例如,纽约到伦敦的长途电话费, 2001年时,每3分钟需1美元,预计到2010年将降到3美分。
  网络化极大地推动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跨国公司的扩张力量不可阻挡,成为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载体。哪里的市场条件适合,哪里的成本低廉、潜力巨大,它们就往哪里推进。
  有研究显示,全世界已有6。4万家跨国公司,它们以资金、技术、品牌和销售网络的优势驰骋世界市场,它们控制着全球1/3的生产、2/3的国际贸易,70%的技术专利,90%的国际直接投资。  这些庞然大物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推动力量。
   WTO的成立,统一的国际经济规则的形成,对民族国家的约束力逐步加强,又大大推动了全球贸易和投资自由化的进程。 但是,由于经济全球化的负面效应的显现,南北差距的拉大,国际经济贸易规则的不合理(这些规则是以发达国家为主体制定的),财富越来越向少数富国集中,不发达国家有被边缘化的危险。
    产业结构的全球整合,使发达国家一部分人失业;工业化的步伐使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因此,从上世纪90年代起,世界出现了一股反全球化的浪潮。 反全球化浪潮的兴起提醒世界,全球化进程应当调整,需要反思,应当给全球化“以人情、人道色彩”(欧盟语),应使全球化成为一个共赢共享、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全球化,这就要求建立公平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
     二、世界经济形成三大主体、三大市场 与经济全球化一道,区域经济合作(即区域经济集团化),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又一个重要趋势。 现在,全世界经济合作组织大大小小多达140多个,但在世界经济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占有最大市场份额的是三大主体: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和正在筹划并形成中的东亚自由贸易区。
    世界经济的兴衰起落,与这三大区域经济板块密切相关。 经过五次扩大,欧盟今天已成为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地区组织。25国人口4。5亿,GDP逾10万亿美元,占世界总GDP的30%。
  欧盟已建立起欧元区,统一了货币,这是目前惟一可以在经济领域与美国相抗衡的力量。   北美自由贸易区,包括美国、加拿大、墨西哥,1994年正式建立,人口近4亿,GDP 11万亿美元,是世界最大的自由贸易区。
  它要向南美扩张,美国认为拉美是“一个比欧盟更重要的市场”。如果拉美进入,便可形成一个包括34国、8亿人口、占半个地球的大市场。  南美加入北美自由贸易区,有一个曲折反复的过程,但这是迟早的事。
   一个以双边为基础的东亚自由贸易区网络正在形成。在2000年11月新加坡召开的东盟首脑会议和“10+3”(东盟10国+中日韩3国)首脑非正式会议上,首脑们就建立东亚自由贸易区达成共识并使其转入具体实施。
    中国与东盟已确定在2010年建立自由贸易区,日本与东盟自由贸易区也将在2012年最终建成。在此基础上,以“10+3”组成的东亚自由贸易区,可望2015年左右建成,并逐步走向建立“东亚经济共同体”的更宏伟目标。
  而实现这一目标,占东亚地区GDP90%以上的中日韩三国的合作至关重要。  一旦东亚自由贸易区建成,将成为拥有占世界1/3人口,GDP达到7万亿美元的全球最具发展潜力的市场,其规模可与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形成三足鼎立局面。
   世界三大经济板块之间,相互交叉、相互合作、相互竞争。我国的主要市场、主要贸易伙伴,都在这一范围。  美、欧、日三大家占我国外贸进出口总额近一半。
  因此,密切关注世界三大市场的动向尤其重要。正如有专家所言:区域经济合作发展的动机、地域分布、组织形式、影响及出现的一系列变化,将对世界经济发展的方向与格局产生决定作用,对世界各国提出新的机遇和挑战。
   三、影响世界经济发展的四大环境 经济的发展是要受到环境制约的。  对世界经济发展起重要影响的有四大环境,即政治环境、市场环境、资源环境、生态环境。 1。
  政治环境对经济的影响甚为重大。从整个世界政治环境看,对和平发展有利。大国关系进入磋商、协调、合作为主的发展阶段,出现了冷战结束以来相对稳定的时期。但是,局部战争、国际恐怖活动、民族与宗教冲突、社会动荡,都使世界经济发展受到阻碍,不确定的因素增加。
     2。市场环境,包括气候、人文环境、劳动力素质、市场消费潜力、劳工价格、交通通讯条件、企业信誉、政府的经济贸易投资政策和开放度、法制状况、办事效率等等。
  美国开列的世界新兴市场名单,中国、韩国、墨西哥、土耳其、印度、南非、波兰等在市场环境方面占有一定优势。  投资者总是涌向那些市场开放度高、投资回报率高、经营条件好的地方。 3。
  资源环境,关系到生产能否有保障,经营成本能否降低,经济发展能否持续长远,是物质基础。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人们越来越重视能源、土地、矿产、水、粮食等自然资源条件的保护、改善与开发。  无论是像日本、新加坡这样的自然资源贫乏的国家,还是像美国、俄罗斯这样的资源丰富的国家,在发展经济、制定规划时,都不能不把资源问题作为前提条件。
  石油、粮食、水三大战略资源的安全问题,日益引起各国政府的关注。 4。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  工业社会造成的大气污染和水污染,已经影响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目前全世界有11亿人不能用上清洁水。酸雨、沙尘暴、持续高温等现象的出现,非典、禽流感、疯牛病等疫病的流行,已为人类敲响了警钟。世界各国政府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拿出越来越多的资金用于治理和改善生态环境。
    要使经济做到快速、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就要创造良好的四大环境。 四、科技进步是世界经济增长的加速器 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以电子信息、生物技术和新材料为支柱的高新技术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改变了世界的面貌,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当今世界,以发展现代化科技来提升综合国力,成为世界各国的共同关注点。日本重提科技立国的口号,欧洲提出加快追赶美国的目标。发达国家在科学技术方面进入了发展高技术、创立新产业的阶段,都在抢占科技制高点。
   如果说各种先进工具的诞生,是人类双手的延伸,那么电子计算机的出现,则是人类大脑的延伸。  当前正在演进的信息技术革命方兴未艾,其巨大效应,美国人把它与300年前的英国产业革命相提并论。
  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发展的高峰估计可延续到2020年前后,是推动产业结构调整、经济持续增长、全球化进程加快的强大加速器。21世纪初,世界科技正在四大领域,四个制高点上加快发展并展开激烈竞争。  这就是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信息化技术、新材料技术和航空航天技术。
   美国科学家认为,今后10年技术变革将超过20世纪百年的总和。科学技术,尤其是高科技,是发展经济的加速器,是增强国力的关键手段,是富国强民的根本,是当代世界综合国力竞争最重要的武器。
    专家们认为,在21世纪,一个国家的兴衰、经济的增长,都将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它的高科技发展水平。 五、金融在世界经济中的独特地位与巨大风险 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世界金融市场正朝着全球一体化的方向发展,金融资本在世界经济中的作用日益突出。
     资本在全球的流动,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空前加快,规模巨大。由于各国对外汇管制的放松,对本国资本市场的开放,对外经济贸易合作的扩大,都为金融资本的迅速进出和自由流动创造了好的条件。
  目前全球游资高达七八万亿美元,全球外汇市场每天的交易量达1。5万亿到2万亿美元,其中90%以上的交易是短期资本,从事各种投机炒作。  金融市场的开放和全球化给各国投资融资发展经济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但是,全球金融市场无控制的发展,也带来极大的不稳定。 金融全球化带来的问题是,金融危机常常产生连锁反应,形成“多米诺骨牌”效应,也就是金融危机国际化。墨西哥金融危机,很快蔓延到拉美其他国家;泰国金融风暴很快便波及到东南亚各国以及亚洲的大部分国家和地区,影响到整个世界。
    金融危机的频发,提醒世界各国在扩大开放金融市场时注意根据本国的具体条件,循序渐进,提高抵御金融风暴的能力,加强预防金融危机的管理体系。 六、南北贫富鸿沟扩大影响世界经济稳定发展 全球化带来的最大负面效应,便是南北差距进一步拉大,这对世界经济的稳定与未来发展会造成巨大的不利影响。
     由于历史的原因,由于不公平的国际经济秩序,由于世界发展的不平衡,也由于因民族宗教等问题引发的社会动荡,广大发展中国家,尤其是50个不发达国家,经济处于贫困落后状态,有的已被边缘化。
   据统计,美国、加拿大、德国、英国、法国、意大利和日本等西方7国,总人口占世界人口的11%,但是GDP占世界总量的65%。  而世界其余地区,人口占世界的89%,GDP却仅为世界的35%。
  全非洲50多个国家,GDP占世界总量的比例为1%,只相当于美国通用电气公司一家的资产。 统计数据还显示,世界上最富的20%和最穷的20%人群之间的收入差距,1960年为30∶1,1990年为60∶1,1999年为74∶1,现在已达到80∶1。
    世界人均年收入最低的国家刚果(金)只有90美元,而人均收入最多的瑞士多达37930美元。 外国直接投资也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之间。2000年,世界净投资达到1。
  5万亿美元,这笔投资中的82%分配给了发达国家,非洲只分配到1%的外国直接投资。  世界经济发展中的南北贫富差距拉大,带来的问题便是社会不稳定、动乱、对富国的不满和怨恨。 总之,目前世界经济现状是西强东弱,北富南穷,北攻南守。
  世界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要求南北对话,改变不合理的经济秩序,减免债务,增加对不发达国家的援助的呼声日益增高。   七、中国成为牵引世界经济快车的动力 过去的20多年里,中国抓住了经济全球化的机遇,加快改革,扩大开放,成为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中受益最大的国家之一。
  中国的和平崛起,是21世纪最具有影响的重大事件。  我国的对外贸易总量、实际利用外资数量及国家外汇储备,均居世界前列。据世界银行统计数据,中国2002年GDP总量为1。2万亿美元,列居世界第6位;按国家统计局9月份提供的数据,2003年中国GDP总量已达到116898亿元人民币。
   在世界经济近五年来平均增长不到3%的情况下,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以高于8%的速度持续上升。  中国经济已成为带动亚洲经济增长的火车头。 如今,世界500强企业已有400余家到中国投资兴业,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在中国设立生产基地、采购中心、研发中心和地区总部。
  据商务部外资司8月的信息,近年来跨国公司在我国设立的研发中心快速增加,总数已超过600家。  这些研发中心累计投入研发金额约40亿美元。这将为我国扩大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促进跨国公司在华投资起到积极作用。
  这表明,跨国公司把中国市场看作是全球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此同时,中国的跨国公司目前也已是数以千计。正如国际舆论指出的,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的分量进一步增大,成为牵引世界经济增长的动力。   八、当前世界经济形势总体向好 世界经济经过两年多的低速增长,逐渐从低谷走向复苏,形势向好。
   进入新的世纪初年,由于美国上世纪90年代形成的网络和股市泡沫出了问题,泡沫经济崩溃,引发了世界三大经济火车头美欧日同时减速,世界经济在2001年、2002年出现低速增长的不景气局面。
    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统计,2000年时,世界经济增速为4。8%,而到2001年下降到2。4%,2002年为3。0%。世界出现贸易和对外投资双下降。跨国兼并的势头也明显减弱。
   经过近3年的调整,采取降息、减税、调整结构等一系列措施,到2003年下半年,美国等发达国家经济出现复苏势头。  日本经济也从10年沉睡中醒来,缓慢复苏。
  亚洲经济增长强劲,高达7%,是经济亮点。因此,人们在2003年底称世界经济是“开往春天的火车”。 世界经济的增长目前仍然有许多不确定因素。泡沫经济的后遗症(结构性问题)要彻底消除还有待时日,发达国家的失业率仍居高不下,美元贬值疲软,伊拉克战争的后遗症增加了反恐斗争的难度,世界局势不稳定,石油价格居高不下,这一切都会对未来世界经济的增长产生变数和不利影响。
     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统计,世界经济在2003年的增长率达到3。2%。同时预计全球经济增长率 2004年可达4。6%,据称即将调高为4。9%。
  这个乐观的估计能否实现,还有待于证实,但可以肯定的是,世界经济总的发展前景看好。 资本在全球的流动,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空前加快,规模巨大。  由于各国对外汇管制的放松,对本国资本市场的开放,对外经济贸易合作的扩大,都为金融资本的迅速进出和自由流动创造了好的条件。
  目前全球游资高达七八万亿美元,全球外汇市场每天的交易量达1。5万亿到2万亿美元,其中90%以上的交易是短期资本,从事各种投机炒作。金融市场的开放和全球化给各国投资融资发展经济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但是,全球金融市场无控制的发展,也带来极大的不稳定。 金融全球化带来的问题是,金融危机常常产生连锁反应,形成“多米诺骨牌”效应,也就是金融危机国际化。
  墨西哥金融危机,很快蔓延到拉美其他国家;泰国金融风暴很快便波及到东南亚各国以及亚洲的大部分国家和地区,影响到整个世界。  金融危机的频发,提醒世界各国在扩大开放金融市场时注意根据本国的具体条件,循序渐进,提高抵御金融风暴的能力,加强预防金融危机的管理体系。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 当今世界基本上还是一超多极共存发展的现状,一超即美国,其他主要的经济体如欧盟,俄罗斯,中国,东南亚,日本,巴西等也有自己的力量以抗衡美国。
     政治上美国和法国,英国,德国等一些欧盟国家的价值观相类似,但都有自己的利益,所以现在大家都是在联合国这个大框架下进行各国协商,美国有时会做出避开联合国自己行动的行为:如打伊拉克,但基本上还是在联合国之内的,不能为所欲为。
   世界多元化的政治新秩序现在很多国家都在提倡,多元化的世界下才能有相对的和平,因为大家都有自己的实力,都有自己的利益,都没有吞并对方的实力,那只能够坐下来谈判,但多元化的政治秩序要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实力之上的,所以大家现在应该经济建设为先。
     冷战后,世界上各种力量的分化与组合。突出表现在原苏联东欧地区的国家不断分,由原来8国分裂为27国。同时东欧国家纷纷要求加入北约和欧盟,北约和欧盟也积极东扩,准备吸收这些国家。
  在两方阵营里,由于苏联的解体,失去共同的敌人,使 西方内部的矛盾开始突出出来。  在经济上,美 、欧。、日三足鼎立的格局和相互间的竞争与斗争更加明显。它们为了争夺新 世纪的中的国际地位,都积极发展和扩大以它们为中心的地区性经济集团;第三世界各国也因种种的差异和经济发展不平衡而出现新的分化与组合。
  所以,冷战后国际形势最基本的特征是,多极化趋势在全球或地区范围内,在政治、经济等领域都有了新的发展。  全球和地区性的主要国家或力量有:美 国、欧盟、日本、俄国、中国和东盟、非统组织、拉美地区性组织等。
   美国在苏联解体后成国唯一的超级大国。虽然它的实力已相对下降,但它在政治、经济、军事、科技等方面仍处于优势,居世界首位,在国际事务中仍然发挥着主导作用。  近年来,同于美国经济保持了持续多年的增长,美 国国内主动张建立由美国领导的“单极化”世界思潮又有抬头,克林顿政府“领导世界”的野心有所膨胀。
  但在世界经济发展趋向 平衡化,实力对比趋向多极化的今天,在冷战的世界,美 国妄想建立单极世界,再也不可能。 西欧在冷战结束后,加快了经济政治一体化步伐。  1993年11月欧共体正式更名为欧洲联盟。
  1995年1 月1 日,欧盟成员扩大为15国。欧盟 的成立是欧洲一体进程中的里程碑,使欧洲的实力大在增强,并使其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和作用大大提大。当前欧盟的国内生产总值已超过美国。欧洲中曲银行的建立和统一的货币欧元的流通,将大大推动欧洲经济的发展,增强欧洲的经济实力,同时也将打击和削弱长期以来在世界经济中居于霸主地位的美元,从而更加有利于促进世界多极化进程。
     在西欧联合中,德国占有特殊地位。它地处欧洲中心,人口近8000万,经济实力仅次于美国日本居世界第三,占欧洲30%。统一后的国积极谋取欧盟的领导地位,继而谋取世界政治大国地位的努力,十分引人注目。
   。

2018-04-09

48 0

现在存在这一超多强的局面!! 一超就是美国了! 多强就是中国,俄罗斯,日本,德国,英国,法国,并存的!局面!!! 世界经济全球化!!

2018-04-09

27 0

一切都按照上帝的安排以美国为首的进行对全球实行清理、整顿、清洁、维持、安全、素养。

2018-04-09

46 0

呵呵,有点像刘备问孔明天下形势,讨教安邦之策啊。而现在是美国和欧盟两股强大力量,中国将会是第三股后起势力的。想要太详细的概况麽?偶水平有限,组织不好哈……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社会民生
其他社会话题
公务办理
求职就业
军事
时事政治
法律
宗教
其他社会话题
其他社会话题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