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诺族主要分布在哪里? 基诺族主要分布在哪里?有什么习俗?有多少人口?用什么语言?
基诺族自称“基诺”,过去的汉文译称为“攸乐”。基诺族是我国政府1979年6月正式确认的单一的少数民族。共有1.8万多人,主要聚居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的基诺山基诺族乡。勐旺、勐养、撒揽坝等地以及勐腊县的勐仑、象明,也有基诺族散居。
基诺族人民有本民族语言,内部没有方言区别,他无文字,使用汉字。有丰富的民间口头文学流传。歌舞是基诺族群众生活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伴奏的乐器有三弦、萧、竹响篾以及七个音节的竹筒打击乐器。 人们从青少年时代起就学会了一些喜闻乐见的曲调,能够触景生情,随意填词,引吭高歌。
每逢节庆聚会,长者即兴而歌,青年翩翩起舞,常常通宵达旦。传说基诺族是远古时...全部
基诺族自称“基诺”,过去的汉文译称为“攸乐”。基诺族是我国政府1979年6月正式确认的单一的少数民族。共有1.8万多人,主要聚居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的基诺山基诺族乡。勐旺、勐养、撒揽坝等地以及勐腊县的勐仑、象明,也有基诺族散居。
基诺族人民有本民族语言,内部没有方言区别,他无文字,使用汉字。有丰富的民间口头文学流传。歌舞是基诺族群众生活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伴奏的乐器有三弦、萧、竹响篾以及七个音节的竹筒打击乐器。
人们从青少年时代起就学会了一些喜闻乐见的曲调,能够触景生情,随意填词,引吭高歌。
每逢节庆聚会,长者即兴而歌,青年翩翩起舞,常常通宵达旦。传说基诺族是远古时代从北方迁移来的,迁徙时曾经过昆明和峨山,辗转来到西双版纳的勐遮和勐养,最终在基诺洛克定居。
西双版纳从元代起归属中央王朝统治,在这里设立“彻里路”,委任傣族主官管辖;明代改设“车里宣慰司”;土司统治一直沿袭到清代,清雍正七年设立普洱府。
由于基诺山是普洱茶的“六大茶山”之一,清政府又在今基诺山的司主寨设立“攸乐同知”,修建了“攸乐城”。
六年后攸乐同知裁撤,委任基诺族头人为“攸乐土目”,从此基诺洛克又被纳入傣族土司的统治之下,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
基诺族男子穿无领对襟黑白花格小褂,无纽扣,前襟和胸部绣有红色和蓝色花条,背部绣有彩色花纹图案,下穿宽大的长裤,裹白绑腿。
女子穿对襟的蓝、红、黄花条纹小褂,袖子镶有图案花纹布条,胸前围三角形花布“围腰”,下穿红布镶边的黑合围短裙,头戴三角形的花格布帽,脚上裹花布绑腿。不论男女都戴耳环,耳环眼大还是勤劳勇敢的标志。
恋人们喜欢互赠花束插在对方的耳环眼里,以表示爱慕之情。
习俗
基诺族待客真诚,在民间一直保留“生分熟吃”的习俗,即捕获到猎物之后,凡是见到捕获者的人,生时都可分一份,熟时都可去吃,直到吃完为止。
饮酒也是如此,只要客人不放杯,主人一定要奉陪到底。
在民间一直保留以酒代罚之习,凡违反了村规寨法或做错了事的人,一般要罚其10碗酒,重者要罚当事人两头猪、百余斤大米和几十斤酒,请全村老少共餐一顿。
过去基诺族有过成年礼之俗。孩子过成年礼时,要膘牛,牛肉用芭蕉叶包好,分送给寨子里的各家各户,以示庆贺。
基诺族有许多不成文的禁忌,如:煮麂子头时须在妇女睡觉后进行,产妇不能吃用铜、铁锅鱼的饭;祭过寨神的食物,必须在村、社长门前煮食;祭山神的食物一定要在野外煮食,不准拿进寨;在民间有食鸡肉可以治病之说。
婴儿满月,其父要闭门烤一只小鸡独食,当天父亲不准讲话,认为这样可为小儿消灾免祸。
婚俗
男女青年结婚时,男女双方都要杀猪请客,新娘进家后,公公要赏一只鸡腿。
食俗
基诺族习惯于日食三餐,以大米为日常主食,杂以玉米、瓜豆等。
基诺族食用大米很讲究,要吃好米,新米,陈仓米多用来喂养家畜或做烤酒。玉米则侧重于吃青。早餐通常把糯米饭用手捏成团吃,午餐多把米饭用芭蕉叶包好带到地里随时加盐和辣椒食用。晚餐除主食米饭外,还备有一些菜肴,家庭饲养的畜禽只在婚丧礼祭时才能宰杀。
平时肉类来源多依靠狩猎。每年5--9月是基诺山的雨季,此间的菜蔬几乎全靠上山采集,经常食用的有山药、水芹菜、竹笋、鱼腥草及各种菌类。其中以竹笋最为常见。丰富的野味和山菜加上本地特有的野花椒、麻根、香茅草、酸木粉,使基诺族能在不同的季节里烹制出许多具有热带山野风味的民族菜肴。
基诺族普遍喜好饮酒,民间有不可一日无酒的说法。所饮用的酒大都是自家用大米或玉米酿制,在酿制过程中,通常要加一些锁梅叶等植物,酒呈浅绿色,并带有一种植物的自然香味,据说有健脾强身的功效。
基诺山是一个著名的产茶区,驰名中外的普饵茶是当地的特产,民间多喜喝老叶茶,喝茶时一般都将老叶揉炒后放入茶罐加水煮至汤浓方饮。
在毛俄、茄玛等寨的部分基诺族妇女中,有食一种当地特有的胶泥的习惯,有的老年妇女已食土成癖,一日不食就有不适,研究表明:这种胶泥中含有少量人体必需的铜、铁、钙、锌等元素。
典型食品主要有:芭蕉肉、全肉条等。还有竹筒烧麂排,油煎扫把虫。
节庆
基诺族过去信仰万物有灵原始宗教,但对祖先的崇拜居主要地位。传统节日以过年为重,具体时间由各村寨自定,但多在农历腊月间进行。
过年或祭祀时,家家都要宰杀畜禽置酒备肉,以传统的剽牛活动最为隆重。届时由几个小伙子持刀先砍牛脚,而后割下牛臀部一块肉祭祀,余下的牛肉大家分食,与此同时还要用牛瘦肉、皮、血、苦胆、蒜、辣子、酸笋、槟榔、绿叶、酒做一种名为“克勒刹”的凉菜,与3只鸟和飞鼠干巴等组成礼物,送给邻近村寨的寨王家,并顺颂赞美之词。
剽牛后各家的家长都要到长老(家族长)家祭祖过年,长老要设宴款待,按规定入席。
祭祀活动还有烧地祭、尝新节和吃谷魂,每次祭祀一般都要杀猪、宰狗。狩猎祭要按猎获物的大小、凶猛程度分为三个等级,祭视的规模也根据等级的不同而有所区别,所有猎物必须在祭祀后才能食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