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社会民生 其他社会话题

佛家怎样看待生活

佛家怎样看待生活

全部回答

2018-10-11

0 0
    佛法中的生活,其实就是自己如何正确认识自己的行为,指的是用自己的智慧如理如法完成自己的责任,这就是生活。佛法中四谛的苦,不是指人生活中的各种境遇,而是指人在经受这些境遇时,心的变化,也即是说,苦,是自己心的感受,是苦恼,而不是苦难。
  所以万法唯心,一切苦的感受,其根源还是需要从自己的心思、行为(包括言语)中去寻找和认识。  但是仅仅认识并不足以使我们忘记或放下苦恼,还需要明白这些感受是如何产生、如何变化、如何发展,所以需要依据不同的宗教理解或哲学理解来说明,而佛法,只是其中的一种方法。
  一切都是自己的作为的结果,没有决定和主宰的神或命运。佛法的教义告诉我们,一切事务都是有因、有缘、而后有果。  佛法认为,苦的根源是无明,是不理智的思维,而这种无明思维是各种心的妄想和执著,而各种妄想和执著实际是欲望的不能满足,因此,是欲望的过度造成我们的苦恼。
  佛法的目的,是通过欲望的止息来达到心的安定。这个止息不是心思的停止,不是心思的断绝,而是达到平衡后不做妄想,止是妄念的止,息是妄念的息。   佛教指出的是人生的烦恼,但不是让我们脱离社会。
  只要正确操控自己的心理、自己的行为,就不会有烦恼产生。佛法讲不执著,不分别,不是不去做,而是不去想做的目的。时时为了某种目的而生活而做事的,才是妄执,只有放下欲望的约束执著,做事只是做事,而且做事不为达到什么得到什么,知道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只做应该做的事,这才是简单而实际的觉者生活。
    所以佛教的中心就是“诸恶莫做,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诸佛教导的理论,其实都是在如何“自净其意”上下功夫,做到了就是如理思维、如法处世。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社会民生
其他社会话题
公务办理
法律
军事
求职就业
时事政治
宗教
其他社会话题
其他社会话题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