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没有绝对真理,对不对??
没接触过宗教的,我就用大家平常熟悉的唯物主义语言来解释佛教的核心思想吧。本文摘自“真佛门”贴吧唯物主义与佛教三法印大家都知道,发展的观点是唯物主义基本的观点。一切现象都是发展变化的,没有一成不变的事物、现象。 所以,唯物主义否认有什么永恒不变的“自有永有的上帝或神”存在。按照发展的观点,任何现象都是变化的,没有永恒不变的。那么,任何现象的出现,不能说是它“自己产生自己”的,没有无因之果嘛,肯定是众多因素的组合而生出一种现象的。 反之,如果说是它“自己产生自己”的,就有个永恒不变的“我(上帝或神)”了。佛教怎么说呢?佛教有三法印,即三个最基本的原理。第一个叫“【诸行无常】”,就是发展变化...全部
没接触过宗教的,我就用大家平常熟悉的唯物主义语言来解释佛教的核心思想吧。本文摘自“真佛门”贴吧唯物主义与佛教三法印大家都知道,发展的观点是唯物主义基本的观点。一切现象都是发展变化的,没有一成不变的事物、现象。
所以,唯物主义否认有什么永恒不变的“自有永有的上帝或神”存在。按照发展的观点,任何现象都是变化的,没有永恒不变的。那么,任何现象的出现,不能说是它“自己产生自己”的,没有无因之果嘛,肯定是众多因素的组合而生出一种现象的。
反之,如果说是它“自己产生自己”的,就有个永恒不变的“我(上帝或神)”了。佛教怎么说呢?佛教有三法印,即三个最基本的原理。第一个叫“【诸行无常】”,就是发展变化的观点,这个容易理解;第二个叫“【诸法无我】”,与刚才的分析完全一致。
回到佛教的最基本原理,叫“缘起(性空)法”。所谓缘起,是说任何现象都是众多条件组合而成,没有自己生出自己的现象,没有绝对独立、永恒存在的现象。“无常、无我”两个原理就是从这里延伸出来的。譬如众木聚生而为林,林只是个假名,除众木外,别无自体。
无自体也叫做“无自性”。所以龙树说:“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亦为是假名,亦是中道义。未曾有一法,不从因缘生,是故一切法,无不是空者。”在拙文《佛教的空到底指什么?》里说到:佛教说的空,不是虚无,不是否定现象的存在,而是指出现象是“虚幻存在”的,不真实。
空的第一层含义:空无自性。。。空的第二层含义:空无自体。最简单而能说明问题的一个例子:比如,我们看到一颗树,可以认为这颗“树”有它自己的“体”;但看到一片“林”呢?对于我们称为“林”的这个名词,有它自己单独存在的体吗?没有嘛,离开一颗一颗的树木,哪有“林”呢?可见,“林”只是一个人为的概念,延伸开讲,万事万物任何现象都是如此,不过不像这个例子这么明显而已。
所以龙树菩萨接着说:亦为是假名,亦是中道义。任何现象,都是只有假名,没有实体的。你会问,如果林是假名,可以理解,但一颗树木,明明有实体,怎么会是假名呢?林嘛,由一颗一颗树组成,有间隔距离,所以我们说林没有自己的体。
但一颗“单独”的树,难道不也是由不同部分组成的吗?这些树干、树叶等就没有间隔距离吗?即便树皮,好像是一整块,没有距离,但果真如此?生物学告诉我们,连人的皮肤,都可以呼吸排泄,皮肤不也是一整块吗?那是因为我们肉眼看不到,用显微镜就可以看到,有间隔距离的。
这是大乘佛法的“当体即空”。小乘与现代科学研究则颇为相同,小乘用“析空观”,把宇宙万物的基本组成因素找到了,认为是“极微”。现代科学直到量子学前,与小乘一样,认为有不可分割的基本粒子。量子力学否定了这个观点,认为没有基本粒子,研究到底是空的,是人的思想意识在主导,这点后面会说明。
所以佛教说“无我,无法”。不要执着自我,方能成就大道。放下自我,是修行的开始。放下我们的自私自利、名闻利养、贪嗔痴,你就是一个修行人。只有放下这些,我们才能心无挂碍地做好、做圆满任何一件事情,而不会患得患失。
正如范仲淹所言:不以物喜(外不着相,为禅),不以己悲(内不动心,为定)。如此才能宠辱不惊,进而达到物我两忘的“无我、无法”的菩萨境界。最后一个法印:涅磐寂静。用大乘佛法讲,就是不生不灭,常乐我净,超越了二元对立,即实相、真常、如来藏、真如、一真法界等---即宇宙人生的本质、真相。
用哲学上的话说,是超越相对真理,就是【绝对真理】。唯物主义不是讲的发展吗,佛教不是也说无常吗,怎么可能都说“常”、都说绝对真理呢?佛教说常,是随顺世人的习性安立名言,其实佛教的“常”,是超越世间二元对立的常和无常。
并且唯物主义也可以说有“常”的。为什么?因为唯物主义一边说没有绝对真理,一边又说【“一切都是发展变化的”是绝对真理】!看来是有绝对真理了。那就是有“常”了。那么这个“常”到底是什么?唯物主义一边说没有绝对真理,怎么一边又以“世界的本质是物质” 为绝对真理自居呢?(补充理解:一切哲学宗教,都说“本体”,就是世界本源。
唯独佛教,不承认有什么本源,本体。)唯物主义说物质决定意识的产生,却解释不了物质是如何产生的。【如果物质不是被产生或决定的,那就是本来就有的,那岂不成了无因之果?】如果一种(比如物质)现象无缘无故的出现,在违反唯物主义的因果关系(有果必有因)的同时,与基督教的上帝--所谓的第一因,有什么两样?有人解释说大爆炸,那大爆炸前的状态又是如何产生的?这又与另外一个问题:上帝是怎么产生的,有什么两样?所以,【唯物主义说世界的本质是物质】,就不自主地陷入“第一因”的泥潭。
再说,唯物主义一边说没有绝对真理,怎么一边又以“世界的本质是物质” 为绝对真理自居呢? 看来,世界的本质不一定是物质,那会是什么呢?。。。。。。是意识精神吗?因为佛教说“三界唯心、万法唯识”啊,看来世界的本质是意识精神了?还不是。
佛教唯识学说万法唯识,但不是说“识”就是世界的本源,因为佛教明明说万法皆空嘛!因为唯识说识,目的正是在于随顺世人的普通观念,来“以妄遣妄、以毒攻毒”,而唯识虽说“三自性”,但最终目的在于说“三无性”,说“万法皆空”。
【唯物主义说,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为转移的客观实在。那么,日出日落、春夏秋冬等自然现象、规律,也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为转移的客观实在;进一步说,真理也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为转移的客观实在。看来,真理也是物质了。
真理是人们的精神意识对自然的认知,那么说,精神意识也是物质了。弗洛伊德讲潜意识,潜意识在人睡眠时发挥作用,也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为转移的客观实在”,荣格讲人类集体意识,也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为转移的客观实在”。
。。。这样看来,意识与物质,不是二元对立,而是心物一元。】既非物质又非精神,那么,是佛教讲的“心物一元”吗?因为量子学、薛定谔的猫已经证明了这一点了嘛。在量子力学中,量子的运动状态是不确定的,所谓的“客观存在”在量子力学里是没有的。
在这里,所谓主观、客观达到比较完美的统一,接近了佛教的说法。所以爱因斯坦说,他不相信上帝是在掷骰子,就是指量子运动的随机性。美国德克萨斯州州立大学的量子力学专家威勒博士,在实验观察中证实:“只有受到观察,才有存在,若无观察,就无物存在!”这就是量子力学里的“观察者促变律”。
著名物理学家菲列兹伦敦说:“冯纽曼的精微量子学说显示出物质上的实体只不过是人类意念所造成的而已,真正的实体是思想意念。”量子力学表明:实验中观察者的意图起着重大的作用。一个量子力学系统在某个特定状态被观察得越频繁,该系统就越可能保持原来状态。
表明人的心念与无生命物体存在着微妙的互动沟通。在医学上,一个患者如果乐观豁达,他的病就容易好,这已是人们的共识。而有的人做了肿瘤切除手术,但始终怀疑还在,结果肿瘤真的会回到身体来。 在量子力学中,观测者的主观行为或称精神因素,已成了不可避免的作用之一,观测者所能测到的数据,已非干扰前的本来状态。
这就是“测不准定律”。当你要“确定”一电子的位置时,这一确定,就给了这个电子极严重的影响,它的动量立刻变到无穷大,它再也不是原来电子的行为了。而当你要“确定”它的动量,则它的位置又无法确定,至多只能确定它在某点出现的概率而已。
科学发展到这里,就已经接近了小乘佛教的“析空观”:小乘学者像世间的科学家一样,分析世界的基本组成元素,最后分析到“极微”,就不可再分了。这类似于科学上的一路分析下来的“分子、原子、电子。。。一直到现在的量子。
。”。但不论如何分析,不论是科学还是小乘佛教,依然认为有最基本的组成元素,并且实实在在是有的。这些观点,尚不及道家的彻底。《庄子-天下篇》说:“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说明物质无限可分,永远没有什么最小的组成成分!而最彻底的,还是大乘佛教唯识学。
唯识学告诉我们:“极微”根本不存在。世亲菩萨在《唯识二十颂》里“极微与六合,一应成六分,若与六同处,聚应如极微”,就阐述了当时外道学说,即组成物质世界的最小成分--“极微”,根本不存在的原因。
窥基大师的《述记》中说:“东极微处无理容有余五方处极微。”这样一来呢,一个极微就可以划为六个组成部分。既然一个极微可以分做六个组成部分,则极微还能叫极微吗?极微就是小得不能再小、无法再分的单位呀~~既然它可以分为六个组成部分,那么它一定不是最小的单位,既不是最小的实体单位,那也就不是极微了,这就犯自教相违、自相矛盾的毛病。
你们还有什么话说呢? 结论是:物质世界的最小组成成分不存在!或者说:最小的组成成分根本不是“实在的(客观实在)”!关于此点,有兴趣的朋友请参考刚晓法师《述说唯识二十颂》看来“心物一元论”又错了,因为“四大皆空”嘛,无心无物啊!没法说啊。
。道可道,非常道啊。。一说就错啊!禅宗也说“动念即乖”。但不得不说,佛就勉强依文字般若,说个“缘起”。这就回到了本文的开始。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