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吹奏大唢呐
大唢呐音域为两个八度,在八个音孔中能吹奏出七声音阶,一般吹奏的乐曲多为五声调式,少有“7”音和“4”音出现大唢呐本是定调乐器,但其特殊的结构所致,改变碗口与琴杆的联结方式,可以变调:套上吹是 bB调,稍紧一点是B调,拧紧后是C调。 其转调后,只能转换定调后上行或下行纯四度、五度音的调,如定 bB可转bE和bF调;定B可转E和#F调;定C可转F和G调。
演奏时,因管体较长,上轻下重,多为坐姿吹奏。奏者常将左腿搭在右腿上,喇叭口靠在左脚背上。 右手拇指按背孔,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按正面上四孔,左手食指、中指、无名指按下三孔。音域bB—b1,有两个八度。演技较高者,还能奏出#F- f1。...全部
大唢呐音域为两个八度,在八个音孔中能吹奏出七声音阶,一般吹奏的乐曲多为五声调式,少有“7”音和“4”音出现大唢呐本是定调乐器,但其特殊的结构所致,改变碗口与琴杆的联结方式,可以变调:套上吹是 bB调,稍紧一点是B调,拧紧后是C调。
其转调后,只能转换定调后上行或下行纯四度、五度音的调,如定 bB可转bE和bF调;定B可转E和#F调;定C可转F和G调。
演奏时,因管体较长,上轻下重,多为坐姿吹奏。奏者常将左腿搭在右腿上,喇叭口靠在左脚背上。
右手拇指按背孔,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按正面上四孔,左手食指、中指、无名指按下三孔。音域bB—b1,有两个八度。演技较高者,还能奏出#F- f1。演奏 形式有单吹和群吹(多人一起合奏)两种,常用于民间婚丧喜庆活动。
当地苗家风俗,不论红白喜事或修盖房舍,民间艺人均要敲锣打鼓、登门演奏。乐曲丰富,曲调粗犷、质朴,最擅于表现深沉、稳健的旋律。传统的喜事曲目有《满堂红》 、《一竹香》和《节节散 》等,丧事曲目有《脱节子》和《祝英台》等。
修盖房舍时,为避开与火有关的不祥征兆, 切忌吹奏《满堂红》。
演奏大唢呐一般组合成“座堂”(民间称“座堂吹”)。两人按一定的曲调吹唢呐,一支吹高八度,叫“吹上手”,另一支吹低八度,叫“吹下手”。
两人打击乐器伴奏,一人打大锣和鼓,一人一手打小锣、一手打小钵。演奏以吹为主,以打为辅。在特殊场合,“座堂”可以组织成“全套”:两支(或四支)大唢呐、两支中唢呐(民间叫“二堂”)、两支小唢呐(民间叫“三节子”)、大锣大鼓各一个、小锣一个、小钵一付、配奏二胡一对。
有时演奏时,管身竖置,两手持握唢呐,右手小指、无名指、中指、食指分别按一至四孔,左手无名指、中指、食指分别按五、六、七孔,拇指按背孔,口含双簧管哨,用循环换气法吹奏,可平吹或超吹,音列a、c1、d1、e1、g1、a1、c2、d2、e2或g、a、c 1、d1、e1、g1、a1、c2、d2。
音域g—e3。发音清脆、坚实,音色高亢、明亮。演奏技巧颇为丰富。转调方法也很独特,它的第一、三、四、五孔均可作为do来吹奏。可用于独奏、合奏或伴奏。湘西唢呐是苗胞喜闻乐见的民间吹奏乐器,在苗族人民的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每当苗乡逢年过节、婚嫁喜庆等场合,都要吹奏唢呐助兴。
应用最多的演奏形式是两人合奏,其中演技较高的民间艺人作为正手,领奏乐曲的首句,吹唢呐的高八度音;另一艺人作为副手,吹唢呐的低八度音,民间称其为演奏公、母音,也即高音为公音,低音为母音,高低八度互相配合,音响高低此起彼落,对比强烈,乐曲动听。
湘西苗族的唢呐曲牌十分丰富,多为苗族民间艺人所作,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格。较闻名的乐曲有《打马过桥》、《嘎娘子上轿》、《雁鹅叫》、《落地开花》、《水波浪》和《流水》等 。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