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电脑/网络 互联网

萧红的原名是张乃莹,资料上还有写张乃莹怎么回事?

全部回答

2018-10-22

0 0
    萧红中国常见名。现代著名女作家萧红,1933年与萧军自费出版第一本作品合集《跋涉》。在鲁迅的帮助和支持下,1935年发表了成名作《生死场》(开始使用笔名萧红)。1936年,为摆脱精神上的苦恼东渡日本,在东京写下了散文《孤独的生活》、长篇组诗《砂粒》等。
  1940年与端木蕻良同抵香港,之后发表了中篇小说《马伯乐》和著名长篇小说《呼兰河传》。   有同名者。中文名: 张乃莹 外文名: 无 别名: 萧红 国籍: 中国 民族: 汉族 出生地: 黑龙江省呼兰县 出生日期: 1911年6月2日 逝世日期: 1942年1月12日 职业: 作家 毕业院校: 女师大附中 信仰: 无 主要成就: 《中国文艺工作者宣言》 代表作品: 《生死场》;《呼兰河传》 出生于黑龙江省呼兰县一个地主家庭,幼年丧母。
    1930年,为了反对包办婚姻,逃离家庭,困窘间向报社投稿,并因此结识萧军,两人相爱,萧红也从此走上写作之路,两人一同完成散文集《商市街》。1934年到上海,与鲁迅相识,同年完成长篇《生死场》,次年在鲁迅帮助下作为“奴隶丛书”之一出版。
  萧红由此取得了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生死场》是最早反映东北人民在日本帝国主义统治下生活和斗争的作品之一,引起当时文坛的重视。鲁迅为之作序,给予热情鼓励。抗日战争爆发后,投入抗日救亡运动。
  后应李公仆之邀到山西临汾,在民族革命大学任教。1940年去香港。萧红带有左翼现实主义风格的小说还有一部长篇《马伯乐》,但质量不高。  她更有成就的长篇是写于香港的回忆性长篇小说《呼兰河传》,以及一系列回忆故乡的中短篇如《牛车上》、《小城三月》等。
    以抒情笔调写自我主观感受;散文化的小说结构;重文化风俗和自然景物的描写,不重人物性格的刻画;无完整的故事情节,然而韵味深长。一些记叙她童年趣事的小说,十分有趣。  著名作家矛盾对《呼兰河传》的评价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
  由此看出萧红许多作品十分有趣。  1936年6月15日,鲁迅、茅盾、巴金、以群等六十七位作家联合签名发表《中国文艺工作者宣言》,反对内战,号召爱国文艺工作者,发挥进步作用,创作优秀作品,积极行动起来,为祖国解放,民族独立而斗争。
    萧红是最初的发起人之一。  萧红的作品虽没有直接描述她的经历,却使她在女性觉悟的基础上加上一层对人性和社会的深刻理解。她把“人类的愚昧”和“改造国民的灵魂”作为自己的艺术追求,她是在“对传统意识和文化心态的无情解剖中,向着民主精神与个性意识发出深情的呼唤”。
  她的散文充满真挚朴实的情感,体现了高尚的人格。  善于捕捉日常生活细节,她的文章有着生动的情节,表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电脑/网络
互联网
程序设计
电脑装机
操作系统/系统故障
硬件
笔记本电脑
百度
反病毒
软件
互联网
互联网
QQ
上网帮助
网站推荐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