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文化/艺术 历史话题

汤和如何躲过朱元璋的杀戮

朱元璋当了皇帝便大杀功臣,功臣几乎被他杀绝,惟独有个信国公汤和活了下来,其原因何在?

全部回答

2018-11-15

0 0
    十一年,封信国公。十七年,巡视海防。十八年告老还乡,赐第凤阳。二十年,在山东、浙江沿海先后设卫所城59处,在浙江沿海选浙东民众五万八千余人戌守,使倭寇不敢轻犯。后以年迈为由,自请还乡。
  二十三患病。二十八年八月病卒。追封东瓯王,谥襄武。他对朱元璋有拥戴之功。他早年和朱元璋一起在郭子兴麾下效力,比朱元璋的资格还老一些。  后来朱元璋脱颖而出,逐渐成为首领,其它一起出生入死的将领看到朱元璋当老大,难免心里不服气,而汤和虽“长太祖三岁,独奉约束甚谨,太祖甚悦之。
  ”在关键时刻,他率先承认朱元璋的领导地位,这份功劳,朱元璋是认帐的。 他不争功,能以平常心对待不公待遇。打下江山大封功臣时,朱元璋故意降他一等,找个岔子只封他为侯,其它同等条件的人都封为公的爵位。
    他却很谨慎,不发牢骚,不怨天尤人,继续兢兢业业、如履薄冰地伺候皇上,并向皇上作出诚恳而深刻的自我检讨,才被宽恕,几年后进封为信国公。 汤和识相知趣,迎合皇帝的心思以自保。
   《明史汤和传》记载“帝春秋浸高,天下无事,意不欲诸将久典兵,未有以发也。”也就是说朱元璋对掌握军权的老臣开始不放心了,汤和就投其所好,在众多高级将领中第一个自请解除军权,“和以间从容曰:‘臣犬马齿长,不堪复任驱策,愿得归故乡,为容棺之墟,以待骸骨。
    ’帝大悦。”立马拨款为汤和在凤阳老家造房,让他衣锦还乡。 回家后他又低调做人,从不以功臣自居,并且束缚子孙家奴,遵守法纪,不授人以柄。他知道,朱元璋的耳目一刻也没有放松对他的监视,他的一举一动都会被报到朱元璋那里,因而他就整天吃酒下棋,游山玩水,含饴弄孙,从不结交地方官和乡绅,给人一副只贪图享受,别的事一概不管不问的印象。
      让朱元璋非常放心。 就这样,他令人难以置信地活到了洪武二十八年,以七十岁的高龄而逝,是明初少有的几个能善终的老臣,死后追封为东瓯王,谥襄武,可说是备极哀荣。
  朱元璋是铁了心要杀尽功臣的,汤和能成漏网之鱼,确实是个奇迹。可见, 《明史》里说汤和“沉敏多智数”,绝非溢美之辞。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文化/艺术
历史话题
民俗传统
文学
书画美术
地理
器乐/声乐
舞蹈
历史话题
历史话题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