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社会民生 宗教

色既是空,空既是色。怎么看色空的关系?

全部回答

2019-02-22

0 0
色即是空,空既是色。 儒家文化的祖宗——孔夫子在2300多年前就说过:“色,食性也。” 有欲望的时候,空本来就相当于色,这点有点像是自慰,望梅止渴的感觉。没有欲望的时候,色是无用的,只是一个摆色而也。也许这个是有牵强附会的意义,但不得不承认这八个字的悖论。 可是对于道家思想来说,色是必须要用的,空是没有目的的实际行动。认为空时,就得寻求方式来进行改变或者是占有空来备用。

2019-02-22

45 0
     色:根据世亲菩萨所著《俱舍论》所说,色者,质碍之义。就是这类事物有形体,会占据空间,会对其他物质造成障碍。还具有变坏、显现的意义,也就是会最终变化乃至毁灭,同时可被观察到。
   空:龙树菩萨《中论》所说,“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佛法中说的因缘所生就是说事物都是各种缘具备的条件下才显现出来的。   所以根据上面两论的定义就可以通过等量代换的方式进行翻译了,色即是空的意思就是:具有形体会占据空间会最终变化乃至毁灭可被观察到的“事物”都是在各种因缘都具备的条件下显现出来的。
  如果深入一些说的话,那么当缘起不再具备的时候,那么就不会再显现了,也就是毁灭。所以佛法说诸行无常,诸法无我。   。

2019-02-22

46 0
     佛教的“色即是空,空既是色”理论是佛教的有一个相当完整和细致的思想体系。“色空理论”有三个层次,一个是人的欲望,一个是人的身体。这是在人的欲望和人的身体层面上论述色与空的关系, 第三层次是在自然层面上的色空理论,是个很重要的方面。
  如果不知道就弄不懂佛教的缘起理论。  为了便于表达和理解,请允许我用通行的概念来描述这一理论。 佛教认为,人的心(即意识)之外的世界是一个不断变化的世界。这个世界包括人的肉体和自然界。
  这个不断变化的世界是有形的,可以看到和感觉到,这就被称为“色”。那么这个世界是怎么来的呢,释迦牟尼佛回答说是由四大因素构成的。  四大因素为“地、水、火、风”。四大因素由于因缘构成万物,又因为因缘复归和还原于四大因素。
  这种还原和复归被称为“空”。请注意这是佛教被认为是无神论的基本根据。 释迦牟尼佛认为这种由空到色,由色到空的轮回是没有意义的,没有任何进步的含义在里面。 为便于理解,我想展开说一下: 在人类认识发展史上,有一个轴心时代,各个文明中心同时对世界的形成开始思索,希腊人提出了“水是万物的始基”的命题,中国人提出了五行理论,佛教提出“四大说”,犹太人则提出了神创论。
      不同的理论导出了不同的结论。中国的道教对生命的意义是积极的,认为可以长生不老;基督教则是消极的,认为人生是赎罪的过程。而佛教则认为人生没有意义,不过是一个反复轮回的过程,是“色即是空,空既是色”的无意义过程。
  释迦牟尼佛认为只有涅磐脱离色空轮回才有意义。 有些人把色与空仅理解为女色,那就太浅了。

2019-02-22

35 0
如来游与二边,说于中道,所谓此有故彼有,此无故彼无,此生故彼生,此灭故彼灭。凡所有相皆为虚妄。色空本无别,心镜使之有区耳!

2019-02-22

17 0
看得开了 有可以,没有也可以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社会民生
宗教
其他社会话题
公务办理
法律
军事
求职就业
时事政治
宗教
宗教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