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娱乐休闲 花鸟鱼虫

古墓常常发现棺液,是从哪里得来的?棺液究竟是什么?

全部回答

2018-12-11

0 0
    棺液之谜尚未完全破解 本报综合消息 最近在江苏省连云港市出土的汉代女尸已得到初步保护。病理专家对估计为保存女尸作出了“贡献”的棺液进行了检测。 7月16日下午,在由钢管和塑料布搭成的临时水池里委屈地“生活”了7天的连云港汉代女尸,开始“移居”至连云港市博物馆专门为其定做的玻璃棺内,并暂时仍旧用5%至10%的福尔马林液体保护女尸。
    经现场测量,女尸身长约为1。58米。 在宽敞透明的玻璃棺旁,记者再次就近观察了这具汉代女尸。女尸体态丰满,头上的头发不多,左眼半睁,眼球微露,纤细小巧的双手放在腹部,但左小腿明显细于右小腿。
   据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病理科医生白玲介绍,经对棺液的部分生化指标进行检测,发现棺液的pH值为7。  55,呈弱碱性;密度为1。01;棺液中有血红蛋白存在。他们对棺液中钾、钠、氯的含量也进行了分析。
   徐永庆说,以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古尸为例,其棺中亦有棺液,当棺液逐渐积聚到能够浸湿尸体时,对于长期保存尸体有不小的作用。 徐永庆认为,令人奇怪的是连云港发现的汉代女尸的棺液不但量多,几乎装满了棺材,而且是碱性的,与pH值为5。
    18的长沙马王堆一号墓酸性棺液完全不同。按常理论,酸性棺液才能抑制细菌生长。在适于细菌生长和繁殖的碱性棺液环境里,连云港汉尸还能保持不腐,目前来说确实是一个不解之谜。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热点搜索 换一换

娱乐休闲
花鸟鱼虫
明星
音乐
电影
动漫
宠物
度假旅游
谜语
摄影摄像
脑筋急转弯
收藏
其它
电视
星座/运势
幽默滑稽
花鸟鱼虫
花鸟鱼虫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