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教育/科学 学习帮助

关于抗战的作文

600字,谢了

全部回答

2005-08-02

1 0

    《不能忘却的记忆》 作为一个中国公民,一个皮肤黄如土地、记忆长如隧道的炎黄文明的承继者和享受者,面对某些先辈某段并不遥远的历史。。。。。。 七月七日,它代表了沉重、沉痛、沉思,它以一种血火勾连的方式,以一种硝烟弥漫、哭声与怒吼交相映衬的方式,以歌唱和诀别的方式,以仆倒、挣扎、继之而起的悲壮姿态存在着。
     七月七日,这一天我应该做点什么,我必须做点什么,因为它之于一个中国公民,就像阵痛之于新生,分娩之于母亲。是的,我将重温历史,让它从宛平城、卢沟桥的那一页开始翻起,从29军37师219团还击的枪声中开始寻找,我的可敬祖辈们奉献和创造的历史荣光。
   七月七日,我必须让浮躁虚华的心在它面前沉静下来,因为我是一个有血有泪、有痛有乐、有屈辱与荣光的中国公民。  伴随黎明清风的吹拂,我将捧起一首战斗史诗,一首刚刚被从历史的尘埃中打捞出的无名氏之歌,它是写给当年战斗在最前线的29军的伟大颂词:“卢沟桥、卢沟桥,男儿坟墓在此桥,委屈忍痛和平保,无可避免上刺刀,自卫应战理气壮,挺剑而起是今朝。
  卢沟桥、卢沟桥,立功报国在此桥!” 在它的雄壮节奏和音韵鼓动下,我没有理由不亢奋,没有理由不落泪,将一个男人的泪,献给为祖国而战、为和平而战、为理想而战的光荣先辈,这是一种荣耀,是我作为中国公民的莫大荣幸。
    我期待穿越时空的心灵感知,期待自己被物质文明泡软的心能像他们一样坚强和坚韧、执著而无畏。 在卢沟桥的石狮注视下,那片历史阵痛之地,国民觉醒之地,战士奋起之地,我们有责任带着一颗负疚的心,去那儿凭吊,去那儿缅怀,用心和魂去抚摸与眺望。
   当夕阳像先辈的背影一样投挂在我们的脸上,当夏日之风裹着刚烈传奇的故事扑面而至,我们要用一颗感恩的心去恭候与迎接,像一座石狮一样向它、向他们致敬,永远,永远。  。。
  。。。。 因为这是不能忘却的记忆! 。

2005-08-05

789 0

    抗战精神永存 一段岁月,波澜壮阔,刻骨铭心。一种精神,穿越历史,辉映未来。   60年前,当中华民族最终夺取抗日战争的完全胜利,血火淬炼的抗战精神,在历史的星空定格成永恒。
     60年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处于又一个关键时期。伟大的抗战精神昭告我们:万众一心,艰苦奋斗,百折不挠,敢于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民族不仅能击败任何外来侵略,而且必将克服一切艰难险阻,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
       爱国主义旗帜下的大团结、大联合,既是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首要前提,也是实现民族复兴的重要保证   68年前的盛夏,全面抗战的烈火点燃。民族存亡的关键时刻,中国工农红军不计前嫌,进行改编,接受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指挥,迅速开赴抗日前线。
     在中国共产党的倡导下,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四万万同胞在爱国主义旗帜下团结起来,汇成浩浩荡荡的抗日洪流———   抗联将士活跃在白山黑水,回民支队让日军闻风丧胆;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等救亡组织纷纷成立,不同党派、团体捐弃旧怨,共赴国难。
  台港澳同胞捐款捐物,海外华侨认购国债、回国参战……全民抗战的大潮让侵略者“三个月内灭亡中国”的妄言彻底破灭。     “民族大团结是抗战精神的核心。”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抗日战争研究》主编荣维木认为,这既是抗战精神的重要内涵,也是抗日战争的重要经验。
  “民族生存需要它,民族发展需要它,当前面临重要战略机遇期的中华民族,更加需要它!”   慷慨赴死、不怕牺牲、百折不挠、艰苦奋斗,是抗战将士留给后人最为珍贵的精神财富   国难当头,英烈辈出。
    从杨靖宇、彭雪枫,到佟麟阁、张自忠……无论是共产党员,还是国民党中的爱国将领,每一个名字背后,都有一段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每一个故事,都是一曲荡气回肠的爱国之歌。   这是一场实力悬殊的战争:1937年,日本年产钢580万吨,飞机1580架、坦克330辆、大炮740门。
    而当时的中国,钢的年产量只有4万吨,军事工业薄弱,只能生产一些轻武器……   这又是一场让侵略者胆寒的战争:打完最后一颗子弹,狼牙山五壮士毅然砸枪跳崖;被敌围困河边,誓死不屈的8位女战士挽臂沉江。
  中国以伤亡3500万人的惨重代价,最终打垮了骄横一世的日本法西斯……   艰苦的磨难,压不垮中国人民;残暴的敌人,只能激发起中华民族誓死抗争的英雄气概。     淞沪会战、忻口太原之战、南京保卫战、台儿庄和徐州会战、保卫武汉……国民党数百万军队在正面战场奋起抵抗。
  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地道战、地雷战、麻雀战……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和抗日武装,让侵略者陷入人民战争的海洋。8年抗战,中国的敌后战场和正面战场共进行重大战役200余次,大小战斗近20万次,歼灭日军154万余人、伪军118万人。
       爆炸英雄李勇、女战斗英雄吕俊杰、神枪手李殿水……60多年前出版的《晋察冀画报》,记录了一个个平凡而又伟大的人物。“他们的身上体现了中华民族不怕牺牲、英雄顽强的民族精神。
  正是这种精神,确保了全民族的独立和解放。”军事经济学院政治教研室教授王松说。   抗战的历史证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万众一心,奋勇前进,就能战胜一切艰难险阻,不断取得新的胜利   抗日战争究竟将如何发展?中国能不能取得全面胜利?———危亡关头,对民族前途、命运的沉重思考,灼痛中国人的心。
    关键时刻,毛泽东集中全党智慧写就的《论持久战》等重要著作,系统阐述了全面全民抗战路线和持久战的战略总方针,拨开人们思想认识上的重重迷雾。   国难当头,方见中流砥柱。
  8年抗战,中国共产党坚持抗战的立场始终如一;全面抗战,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的正确主张,贯穿风云变幻的抗战历史。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首先提出武装抗日的爱国主义主张;1933年1月,毛泽东、朱德向国民党军队提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建议;发表《八一宣言》,召开瓦窑堡会议,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卢沟桥事变第二天即通电全国,号召“团结起来,筑起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在陕北洛川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抗日救国十大纲领》……“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和核心作用,是抗战胜利的根本因素。
    ”长期研究抗战史的军事科学院研究员岳思平说。   冲破国民党军队围追堵截、胜利完成万里长征的4万名红军战士,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1万名走出深山的游击队员组成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无数支抗日武装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深入敌后,游击作战……到1941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所抗击的日军,占侵华日军总数的75%,同时还抗击着几乎全部的伪军。
       胜利的旌旗,浸透烈士的鲜血。8年抗战,敌后抗日武装伤亡60余万人。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牺牲时,年仅37岁;东北抗联将领杨靖宇牺牲后,日军发现他的胃里尽是枯草、树皮和棉絮,竟无一粒粮食……   历史无言,精神不朽。
  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振兴的重大转折;伟大的抗战精神,为中华民族精神注入新的元素和更为丰富的内涵。  这是一面旗帜,迎风招展,猎猎飘扬。这是永远的精神财富,是我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民族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
  (新华社北京7月11日电) 参考文献:中学语文网 。

2005-08-02

787 0

    抗战精神永存 一段岁月,波澜壮阔,刻骨铭心。一种精神,穿越历史,辉映未来。   60年前,当中华民族最终夺取抗日战争的完全胜利,血火淬炼的抗战精神,在历史的星空定格成永恒。
     60年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处于又一个关键时期。伟大的抗战精神昭告我们:万众一心,艰苦奋斗,百折不挠,敢于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民族不仅能击败任何外来侵略,而且必将克服一切艰难险阻,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
       爱国主义旗帜下的大团结、大联合,既是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首要前提,也是实现民族复兴的重要保证   68年前的盛夏,全面抗战的烈火点燃。民族存亡的关键时刻,中国工农红军不计前嫌,进行改编,接受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指挥,迅速开赴抗日前线。
     在中国共产党的倡导下,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四万万同胞在爱国主义旗帜下团结起来,汇成浩浩荡荡的抗日洪流———   抗联将士活跃在白山黑水,回民支队让日军闻风丧胆;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等救亡组织纷纷成立,不同党派、团体捐弃旧怨,共赴国难。
  台港澳同胞捐款捐物,海外华侨认购国债、回国参战……全民抗战的大潮让侵略者“三个月内灭亡中国”的妄言彻底破灭。     “民族大团结是抗战精神的核心。”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抗日战争研究》主编荣维木认为,这既是抗战精神的重要内涵,也是抗日战争的重要经验。
  “民族生存需要它,民族发展需要它,当前面临重要战略机遇期的中华民族,更加需要它!”   慷慨赴死、不怕牺牲、百折不挠、艰苦奋斗,是抗战将士留给后人最为珍贵的精神财富   国难当头,英烈辈出。
    从杨靖宇、彭雪枫,到佟麟阁、张自忠……无论是共产党员,还是国民党中的爱国将领,每一个名字背后,都有一段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每一个故事,都是一曲荡气回肠的爱国之歌。   这是一场实力悬殊的战争:1937年,日本年产钢580万吨,飞机1580架、坦克330辆、大炮740门。
    而当时的中国,钢的年产量只有4万吨,军事工业薄弱,只能生产一些轻武器……   这又是一场让侵略者胆寒的战争:打完最后一颗子弹,狼牙山五壮士毅然砸枪跳崖;被敌围困河边,誓死不屈的8位女战士挽臂沉江。
  中国以伤亡3500万人的惨重代价,最终打垮了骄横一世的日本法西斯……   艰苦的磨难,压不垮中国人民;残暴的敌人,只能激发起中华民族誓死抗争的英雄气概。     淞沪会战、忻口太原之战、南京保卫战、台儿庄和徐州会战、保卫武汉……国民党数百万军队在正面战场奋起抵抗。
  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地道战、地雷战、麻雀战……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和抗日武装,让侵略者陷入人民战争的海洋。8年抗战,中国的敌后战场和正面战场共进行重大战役200余次,大小战斗近20万次,歼灭日军154万余人、伪军118万人。
       爆炸英雄李勇、女战斗英雄吕俊杰、神枪手李殿水……60多年前出版的《晋察冀画报》,记录了一个个平凡而又伟大的人物。“他们的身上体现了中华民族不怕牺牲、英雄顽强的民族精神。
  正是这种精神,确保了全民族的独立和解放。”军事经济学院政治教研室教授王松说。   抗战的历史证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万众一心,奋勇前进,就能战胜一切艰难险阻,不断取得新的胜利   抗日战争究竟将如何发展?中国能不能取得全面胜利?———危亡关头,对民族前途、命运的沉重思考,灼痛中国人的心。
    关键时刻,毛泽东集中全党智慧写就的《论持久战》等重要著作,系统阐述了全面全民抗战路线和持久战的战略总方针,拨开人们思想认识上的重重迷雾。   国难当头,方见中流砥柱。
  8年抗战,中国共产党坚持抗战的立场始终如一;全面抗战,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的正确主张,贯穿风云变幻的抗战历史。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首先提出武装抗日的爱国主义主张;1933年1月,毛泽东、朱德向国民党军队提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建议;发表《八一宣言》,召开瓦窑堡会议,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卢沟桥事变第二天即通电全国,号召“团结起来,筑起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在陕北洛川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抗日救国十大纲领》……“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和核心作用,是抗战胜利的根本因素。
    ”长期研究抗战史的军事科学院研究员岳思平说。   冲破国民党军队围追堵截、胜利完成万里长征的4万名红军战士,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1万名走出深山的游击队员组成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无数支抗日武装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深入敌后,游击作战……到1941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所抗击的日军,占侵华日军总数的75%,同时还抗击着几乎全部的伪军。
       胜利的旌旗,浸透烈士的鲜血。8年抗战,敌后抗日武装伤亡60余万人。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牺牲时,年仅37岁;东北抗联将领杨靖宇牺牲后,日军发现他的胃里尽是枯草、树皮和棉絮,竟无一粒粮食……   历史无言,精神不朽。
  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振兴的重大转折;伟大的抗战精神,为中华民族精神注入新的元素和更为丰富的内涵。  这是一面旗帜,迎风招展,猎猎飘扬。这是永远的精神财富,是我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民族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
  (新华社北京7月11日电) 。

2005-08-02

785 0

    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 现在,我们的生活十分美好。可你,是否想过,现在的幸福生活来的?这可是战士用自己滚烫滚烫的鲜血换来的。这个代价太大了!今天,让我们来顾过去的点点滴滴吧! 在抗日战争史文章中,我看到了炮火连天、浓烟滚滚的战场。
  一个个满身鲜血、汗流浃背、奋力拼搏的八路军战士们。  万山丛中,青纱帐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游击健儿到处逞英豪;雁翎队、敌后武工队、铁道游击队,地道战、地雷战、麻雀战……使骄狂一时的日本侵略者陷入到敌后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
  我还看到了19路军组织的“敢死队”出发前接受长官的指示。接着,“一、二八”的战火首先在闸北燃烧。  一个个19路军沉着应战。我还看到抗战1月27日午后,日军准备开火的消息使住在北四川路一带的上海居民纷纷涌向租界避难。
  最后,蔡延锴军长临前线指挥…… “淞沪会战”中“八百壮士”的忠贞奖章,“血战台儿庄”的杀敌大刀,“武汉会战”中毙敌3000余人的万家岭大捷中缴获的战利品……抗战初期,国民党数百万军队对日军进攻进行了正面作战,给日军以沉重打击,粉碎了日本军国主义者“速战速决”的美梦。
     “抗日则生,不抗日则死,抗日救国,已成为每个同胞的神圣天职!”“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坚持抗战,坚持持久战,坚持统一战线,最后胜利必然是中国的。
  ” 中国共产党,率先吹响抗战的号角。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  在中国共产党的积极努力和推动下,国共两党抛弃恩怨再次走到一起,中华民族全面神圣抗战从此以燎原之势燃烧起来。
   这场在1945年9月3日赢得的战争胜利全然不同以往110年前的甲午战争。从1840年开始到抗日战争胜利的105年间,几乎所有的大中小帝国主义国家都侵略过中国,而我们惟一赢得的,就是60年前的那场胜利。
    那是近100年来积贫积弱的中国第一次在一场生死存亡的民族战争中取得胜利,这场胜利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唤醒了沉睡了几个世纪的中国。 历史学家陈寅恪曾说:“国可亡,史不可灭”,因为修史“系吾民族精神上生死一大事”。
  在2005年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我了解这段悲壮而可歌可泣的历史,作为一名中国学生,无疑是责无旁贷,却又是一件难以承载的任务。   同学们,战士们就是这样抛头颅,洒热血,用汗水和鲜血换来的新中国。
  让我们勿忘国耻,好好学习,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将来振兴中华! 革命战士永垂不朽! 。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教育/科学
学习帮助
出国/留学
院校信息
人文学科
职业教育
升学入学
理工学科
外语学习
K12
学习帮助
学习帮助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