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族青年男女如何恋爱,定亲结婚的?
婚前交往 壮族青年男女的婚姻,传统是以唱歌的形式自由恋爱结合的。清代以来,与其他民族接触频繁,才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说法。迄今仍然保留着以歌对唱的自由恋爱婚姻遗俗。不论男女一般都从少年时期开始就学唱歌,到青年时期就能独立对唱。 田妇青年之间对唱,是从认识开始,多次对唱,是互相了解的过程。青年男女之间除亲戚本寨人外,无论远近或贫富都可以随便对唱地点,一般在街头寨尾。对唱时,遵守害规礼节,双方都有朋友陪伴。对唱内容,是互相倾诉各自的家庭情况和互相夸赞对方的对灵如何美,家庭又如保好,自家又如何不如人等,尽量取得对方的欢心。 通过对唱,互相了解,产生爱慕,心心相印,在双方自愿的情况下,男...全部
婚前交往 壮族青年男女的婚姻,传统是以唱歌的形式自由恋爱结合的。清代以来,与其他民族接触频繁,才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说法。迄今仍然保留着以歌对唱的自由恋爱婚姻遗俗。不论男女一般都从少年时期开始就学唱歌,到青年时期就能独立对唱。
田妇青年之间对唱,是从认识开始,多次对唱,是互相了解的过程。青年男女之间除亲戚本寨人外,无论远近或贫富都可以随便对唱地点,一般在街头寨尾。对唱时,遵守害规礼节,双方都有朋友陪伴。对唱内容,是互相倾诉各自的家庭情况和互相夸赞对方的对灵如何美,家庭又如保好,自家又如何不如人等,尽量取得对方的欢心。
通过对唱,互相了解,产生爱慕,心心相印,在双方自愿的情况下,男方父母主动请人说媒定亲成婚,这是壮族青年恋爱成婚的一种方式。第二种方式是未经双方对唱,通过他人介绍认识了解,双方自愿,最后请人说媒成婚。
第三各方式是经双方对唱成熟 ,但父母一方或双方都不同意,最后自行过错走高飞成家立业。前再会得的婚事均由父母操劳备办。
试探与"合八字" 青年男女通过交往以致相受,男方禀告父母,请媒人向女方提亲,提亲时间一般在农闲腊月及正二月。
第一次提亲。带一公斤左右糖,一至两瓶白酒至女方家,沙人支系媒人开口问姑娘的父母道:"你家的锁该配钥匙了?"若姑娘尚未订亲,她的父母回答说:"我家的锁还没有配钥匙哩!"表明提亲有望。师宗沙人,当女方父母第一次看到媒人到家,表明来意之后,父母回答"姑娘还小,三五年不会成亲",则表示提亲无望,若回答:"我家姑娘笨,即不会纺纱织布,双不会织锦则绣?quot;这是自谦之词,表明提亲有望。
文山县土僚支系,当媒人第一次到女方家说明来意,并介绍男方的家庭情况和男青年的人品等,女方父母表示欢迎,并愉快地收下红糖等礼物,说明提亲有望。若女方父母拒收礼物,这门亲事就没有希望了。
经过试探,提亲有望后,接着备办猪肉、鸡、糯粮粑等,请媒人第二次到女方家索取"八字单"。
壮族生儿育女后、在婴儿时父母就取小名,并把出生年月日时辰记下,请先生写"八字单"后,交给男方家。男方父母拿着双方的"八字单"请占卜先生对,若"相冲",则不能婚配,事算了结。两命相合者则备上几斤糖酒等,请媒人到女方家回话,这门亲事基本定下,并商定订婚时间和到时男方家需带的彩礼。
订婚与传槟榔礼民 待男方家筹足彩礼后,到预定的日子,请媒人带着钱(银)、猪肉、糯米粑、公鸡等物到女方家。妇方家备办酒席,请亲戚及寨老来吃一顿饭。
传槟榔礼古老的壮族风俗。明·王济《君妇堂日询手镜》记载:夷僚之属"若婚则又可笑,有女子家,初不计财,惟槟榔数颗为聘。
结婚时男家有媒氏至女家,立门外不敢辄入,伺主人出,以期告主人,不诺即乎去不敢言。明日复往,伺如初,主人诺,则延媒氏入饮。及期婿偕媒氏携果盒往,将其女家,婿止近舍,媒氏及门,女新草履,负袱挟伞,位上仍系双草履,随媒氏旆婿所,解履授婿,婿穿履引之而去。
媒与父母送者毕反不顾,有子方偕婿归宁"。记段记载说明,明代壮族婚聘之形礼极少,仅为象征性一点,买卖性质不明显。清代中期以后,受汉族影响加深,在结婚过程中,男方送礼耗费越来越多。民国时期马关县的传槟榔礼,槟榔为次,成为送彩礼之附属物。
民国《马关县志》卷二载:"传槟榔,即纳采之礼,走媒后再订期以酒肉、鸡鸭、盐菜、糖、槟榔等物并附聘礼(旧礼由领先两至十六两,今有用银百元以上者)。……媒往女家,主宾相接如仪,女家将女之生庚书于红柬交媒人携回男家,谓之传槟榔,双谓之开八字经。
此礼后婚仪遂永固,双方均不得反覆矣。"70年代末,布侬支系传槟榔,媒人及随从所带的礼物有粑粑20个、鸡2只、鸭2只、酒10碗、肉7。5公斤,礼金一般为银20串。
现在,"传槟榔礼"之礼金及礼品因支系不同、地域不同而有不定的差异。
文山县布侬支系,一般由媒人带领2-3人,带上2箩粑粑、1只公鸡、2。5公斤酒,2。5公斤红糖并同礼金(1200元左右)交给女方亲戚。
师宗县黑尔槽之沙人称订婚为"根捞老",意为吃大酒。男方要带猪1头(不少于50公斤)、酒 20公斤、鸡2对、糯米10公斤,礼银根据男方的经济状况,经双方约写,所定数目尾数必带六,了取福禄意。
马关侬人称传槟榔为"花遮"。男方请三五人,带15公斤酒 、1对鸡、12个糯米粑粑。男方备两个开门,妇方得知来传槟榔后,几个妇伴当日便在女方家作迎客准备,当来客进寨后立即将大门关上。来客到门外,看到大门紧闭,便轻松拍门三下,语气温和地喊道:某某,请开门!"屋里的姑娘道:贵客从何处来,往何处去,为何专到我家?"来客道:"无亲无戚不来往,是亲是戚才到家。
"姑娘道:"我家大人出山了,钥匙不在不能开。"来客道:"妹家钥匙哥常带,两把钥匙把门开。"随即将两个开门粑从门缝里递进去。姑娘们接过粑粑,哄堂大笑,便把大门开。接着备办酒席数桌,宴请女方家族及至亲。
至此表明双方已订婚约,若男方退婚不退彩礼,女方家的彩礼,马关土僚支系要银纽3个、手镯3支、手箍3个、猪肉40公斤、酒40公斤。"奶母钱"是指送给女方父母买一套衣服所需费用,此费根据情况而定,侬支系一般要手镯1支、围腰链1条。
现在首饰物品改用手表、缝纫机、衣柜等物品。
壮家特别强调"认亲礼。"在议定完婚礼后,列出女方家叔伯长辈的户数,要求男方家送来之糯米要够每户分发1升的量,或者糯米粑若干,按户平均分给叔伯长辈。
其意义在于让男方知道女方有多少长辈亲戚,达到认亲目的。
完婚礼 分别在成婚男女双方家进行。新郎家准备好议定的彩礼和猪肉、鸡、糯米等物品给接亲队伍。接亲队伍一般在12人左右,其中必须有未婚男女青年各一人。
近代壮族富裕人家曾使用轿子迎亲,现在一般使用马匹,新娘和送亲队伍之最年长者有骑马的资格。马关县侬之人接亲队伍备1-2匹马、1套皮搭,拾着1面大红旗、2面小彩旗。小彩旗的旗杆是不确尖的金竹,在留枝叶的部位上挂地块仅手巾大小的红布和用竹篾编成的圆笼,表层用草纸糊上,再贴上红纸。
抬彩旗者为男童拿回家饲养。在接亲队伍中,有一唢呐班子,途中吹拉弹奏,很是热闹。
文山县布侬支系女家还有向接亲队伍要开门礼之俗。当接亲队伍将礼物挑到女方家门口时,门早已被男妇青年关好,屋里的人便问:"什么人来做哪样?"接亲队伍答:"我们来借住宿,"屋里的又说:"往宿可以,但要开钱。
"接亲队答:"钱带得少,拿粑粑抵钱是否可以?"屋内的答:"可以。"接亲队拿出五六个粑粑从门缝里递进去,方得进门,叫做"开门礼"。这天晚饭后,新娘的女伴们向"接亲队"索取鸡1只、粑粑2个、酒1公斤。
索取过程中开一趟玩笑后,接亲队照数点给,称为"送亲礼"。女伴拿到这些礼物就忙碌起来,生火做菜,摆出一桌宴席,用唱歌的形式请接亲队入席。唱词内容大意是:"刚才大闹,索取礼物,实在抱歉;年幼无知,行为无礼,请多原谅等。
"对接亲队赞扬一番后,就开始一般的对唱。第二天晚饭后,由中年妇女(新娘母亲的伙伴)抬秤至女方家,扬言要称接亲队所带来的礼物。通过一问一答,互相逗乐,随后又摆出一桌丰盛宴席招待接亲队。接亲队答谢道:"我家有男又缺女,煮饭洗锅无人理;有男不算家中全,缺女家中空荡荡;有男有女家中住,分工合作建家园;有男出门犁田地,有女 下田栽早秧;我家缺女才放燕(意思是走媒),燕子展翅落你家;你家宽宏又大量,放走女儿许我家;我家老少都感谢,亲家恩情永不忘。
"女方家答唱道:"放燕飞来落我家,问亲一事已答应;有男不婚古今无,有女不嫁无例举;男女相配古兴来,生儿育女自古有;我家许女你家接,服侍爹妈理应当。"接着又唱闹彩礼,接亲队唱道:"你家姑娘心灵好,年纪长定正成家;勤劳朴实人人赞,许到我家满堂红;优美之处说不完,究竟彩礼要多少?"女方家老人伙伴唱道:"女儿不是西边拣,百折母心才出世;长大不是一天成,爹妈心血已流尽,要点彩礼也应当;彩礼名誉到我家,三亲六戚吃顿饭;彩礼多少不用问,办点穿盖也应当。
"接着又唱宴席上的饭菜来之不易等。接亲队在女方家住一天两夜,第三天将新娘接走。
文山土僚支系的婚礼女方家要对接亲队伍进行挑逗性的游戏,其中"捉小偷"和"捞鱼虾"最具代表性。"捉小偷",即陪郎哥到新娘家后,为了显示自己的本事,总是想尽办法到新娘家的厨房、楼上等处拿新娘家的谷种、碗筷等物。
若把这些物品带回新郎家,新郎家会更加五谷丰登。当然。新娘也绝不会使 自家的谷种落入他手,事先安排专人监视陪郎哥的行动,一旦发现被偷,将如数追回。"捞鱼虾",即在陪郎哥们酒足饭饱之际,妇女们拿着捕鱼工具(如钱罩、粪箕、挥兜等)由远到近,由慢到快,自上而下地逐步伸向陪郎哥们。
陪郎哥们身上是没有鱼虾的,真正的鱼虾是他们身上的红包。据说,这个节目是弥补在订婚时新郎家少送的彩礼,捞不到鱼,新娘家不会罢休。
马关县布侬人在新娘临行的早上,接亲与送亲者先用餐。在女方的正堂层中摆一桌酒席,新郎坐上席,厨师们特别为新郎增加一只鲲炖鸡,放在新郎面前。
新郎要掏出红封(红纸包的钱)放在鸡上,示意厨官分解后食用。陪郎为了取乐,抽出小刀将其瓦解,把鸡头塞给新郎,让新郎"啃鸡头"。
新娘的穿嫁衣也有讲究,各支系的装饰不同,一般要请姨或姑来帮穿。在穿着过程中,安慰侄女,奉劝新娘出嫁后,要听公婆的话,不要忘记父母的养育之恩。
新娘出门的时刻到了,女方家正堂层摆上酒席,请族老、寨老入席。神龛上蜡烛、香灯辉煌,新娘向长辈们行离别礼,敬酒一杯。陪郎要将上轿礼(红封)交给新娘之兄长,暗示兄长抱新娘上轿或上马。新娘的妹妹抱着席子与伴娘们出门送行。
出门后新娘胸前要配挂一面小镜子,称为"照妖镜",据说有"压邪"的功效。文山土僚支系,新娘出门后女方家里人把门关上,同时用簸箕将酒席上的饭菜盖上,并用绳子把甑子捆起来。传说是为了不让姑娘把娘家的福气瑞气带走。
1949年以前,壮家人一般人家的嫁妆仅一箱一被一帐一席,中等人家成双,富裕人家配给三四套,并送耕牛、田地等。如今一般人家都有箱子、柜子、自行车、蚊帐、门帘、枕头、垫单、毡子、碗筷、茶盘、茶壶、茶杯、缝纫机等。
新娘自制布鞋属重要的嫁妆之一,到新娘家后,在酒席间,新娘和伴娘逐一将其送给家人及亲友。嫁妆中的一部分用男方家的彩礼购置,被褥等则由女家筹备,还有一部分是由参加婚礼的亲友赠送。来参加婚礼的亲友一般带钱、粮及镜框、茶壶、箱子等物。
布侬人的"送亲队"由老、中、青年男女组成,最隆重者18人,其中男、女各8人,伴娘1人,守洞房者1人。人员为有血缘或姻亲关系的中老年人,和姑妈、叔伯、舅舅等,余者为新娘的男女朋友。在送新娘到男方的路上,每过一道桥,新娘不能踩桥而过,只能从桥而过,只能从桥脚或绕道而行,水深无法绕道,就要陪郎背着过桥。
意思是有媒人搭桥,新娘不能踩桥。行至男方家门口时,送亲队不进家,向新娘要过门钱,不给不进产让。钱数不多,必须是6元6角,取"六六有福"意。拿到过门钱后,男方家放鞭炮迎新娘入洞房。
师宗沙人在新娘进门前要接过一把锄头、一个葫芦,提着抱着进到堂屋。
锄头表示惟有勤劳才能致富,葫芦表示多子多福。
文山土僚支系壮人在新娘跨进堂屋有踢草墩的习俗。堂屋门槛上放着相互连接的四个新草墩,新娘进屋时必须把草墩踢开。如能一脚踢开,说明新娘有本事,办事干脆利索,否则,被视为没有本事,办事拖泥带水。
新娘来到新郎家,公婆为了试探儿媳是否安心在婆家,通常在堂屋门顶放一碗水。新娘和伴娘会伸手去摸这碗水,如果这碗水掉下来,公婆就明白儿媳在这个家是不会长久的。新娘入家后,还要举行舂墙仪式。工具是陪郎从新娘家拿来的碗筷,以碗当粪箕、筷当墙锺、瓢当锄头、饭当墙土,新娘与送亲队伍共同舂墙。
这一仪式表示,成家立业要从基础做起,往后的生活才幸福。
拜堂与取名 壮族各支系均有拜堂习俗。拜堂的时间各不一样。马关县侬人在新娘进家后即拜堂,文山侬人在次日晚饭后拜堂。新郎、新娘分男左女右,双双齐下拜,一拜天地,二拜祖宗,三拜家族长老,四拜父母。
师宗沙人拜堂在次日午时,由布摩或长者致词:"值此良辰佳日,笙歌交奏,乐章悠扬,高朋满座,瑞气盈门,喜看人间玉燕相配成双,一对新人拜堂毕,恳请后亲开恩,赐言奉赠。"后亲中长者道:"今日拜堂,天久地长,一拜日月之光,二拜金银财宝,三拜五谷丰登,四拜牛羊满厩,五拜世代子孙登科甲,六拜六畜六畜兴旺,七拜七姊妹来迎接,八拜八仙过海,九拜九天仙女,十拜世代子孙富贵荣昌。
"拜堂时,无论拜天地或祖宗,均敬香、敬茶、敬牲(肉),行三三九叩首大礼之后,新郎、新娘由陪郎、伴娘相伴向后家和至亲及宾客一敬酒。
土僚人拜堂时,首先放一床新草席,然后陪郎和伴娘各拿一床新草席,双方都想把自己的草席压在对方草席上,你争我夺,互不相让。
如双 方力量相等就只能平放拜堂,因而有时拜堂仪式长达几小时。据说,拜堂时,谁拿草席压住对方,谁将来就能主持家庭,居于支配地位。拜堂时,新郎、新娘只向天地神位、祖宗灵牌磕头作揖,不拜长辈。
布侬人有给新人取婚名之习俗。
拜堂后,即进行取名仪式。取名要遵循两个原则,一是妻从夫姓,末尾字夫妻相同。二是禁止与家族和本寨内已婚的前辈重名。取名人是家族内长辈。婚名一般用3个字,夫妻两头字同,中间一字男的固定为"佬",是夫意,女的固定为"伢",为妻意。
末尾一字在不违反第二条原则情况下即可以。比如:男的姓杨,丈夫婚后名为"杨佬伟",妻子为"杨伢伟"。"伟、伢"含已婚男女的意思。
敬酒与闹新房 壮族各支系在婚礼中均有敬酒的习俗。土僚地以系一般敬两次。
拜堂的第二天下午,新郎向自家长辈和亲朋好友敬酒。第三天中午,新郎、新娘双双托盘向双方长辈、亲朋好友敬洒。首先要向最尊敬的阿舅敬酒,然后再敬亲朋好友。敬酒时,新人接受长辈和宾客们馈赠的红包。其他支系均敬一次,一般在正席。
敬酒的目的,一是新郎带新娘认亲;二是测试新娘的耐心、热心与孝心。
闹新房又是壮族各支系共有之习俗。在新娘入洞房的第一天夜里,参加操持婚礼的年轻男女,用"顺口 溜"或唱歌的方式向新娘叙述办事的忙碌、辛苦,表示要向新娘要夜点作为酬劳。
伴娘总是用具有歉意的唱词答唱,故意将事先带来的糯米粑、瓜子、点心等断断续续地发给。帮忙的青年男女越发动情,在唱词内索要之日的越来越强,直至新娘把带来的糯米粑发完为止。最后在欢藤中把糯米粑烤热抬来欢聚共食。
考验新娘 土僚人婚后第三天,新娘要给厨师和新郎家亲戚挑水。在新娘挑水途中,在陪郎哥的指使下,玩耍的孩子们常把尘土或细沙等丢进水桶,水补弄脏了,新娘重新去井里挑,这样反复多次,孩子们才肯罢休。
此举之目的在于试探新娘是否心宽。马关布侬人则举?quot;捞鱼"仪式,当新娘在伴娘的陪伴下,将水挑到门前,被男厨师拦住,厨师们各自持一把漏勺,要求新娘将水桶放下,以便捞鱼。新娘应允,他们拼命往桶里捞,直到水花四溅,浸湿了新娘、伴娘之脸部及衣服。
在众人笑声不止的时刻,伴娘将一块红糖丢进桶内,"捞鱼"者的劲头更大了,把红糖捞起,伴娘又继续丢,直到新娘的红糖丢完为止。文山布侬人则用挑水来测试婚后的家庭是否和睦。婚礼的第三天早晨,新娘由伴娘陪着挑水给家门族内及本家的厨房。
新娘在水井打水时,水不装满,水离桶口二寸左右,在桶口放上几片菜叶或者无毒树叶,拦住水波。途中若水不往外泼,表明婚后万事吉利、家庭和睦,否则不吉。
回门与不坐家 壮族各支系婚礼期间,不能同房。
文山县布侬支系送亲队伍中还专有一少妇守洞房,昼夜对新娘寸步不离。婚礼三五天后,新娘要回娘家,俗称"回门"。男方家要备上4-6箩粑粑、几套布料、80-100元现金、活鸡4-6只及糖等,由婆母或姑嫂等带上礼物送新娘回家。
以后回娘家,礼物逐渐减少,来往渐渐频繁。
马关县布侬人"回门"是岳父母试探女婿人格、耐性的一件要事。婚礼后的第三天,新婚夫妇备上糯米粑、酒、肉等礼物,由陪郎和几位姑娘随行。当天,女方家的青年男女把盛满清水的水缸、水桶等摆在大门附近,待新郎一进门,四面八方的清水便向新朗泼来。
此时眼疾手快的陪郎要冲上前去倒掉缸、桶内的水,号女方家青年男女展开"搏斗",在嬉戏中看新郎受潮状况决定胜负。
土僚人新娘第一次回婆家要由新娘父母决定,新郎家不得事先去接新娘。新娘第一次回夫家还有陪伴,夫妻仍不得同床共枕。
此后,到农忙时节或夫家有红白喜事才由新郎之姐妹去的妆回来参加,这时夫妻俩才可同居,一旦身怀有孕就坐家,成为夫家的主要家庭成员。不坐家期间,男女双方在社交活动上仍像婚前一样自由,可以在各种歌会中唱歌,与异性朋友往来。
不坐家的时间长短不一,有的在婚后接到夫家第一次与夫同居后就有身孕就得马上坐家。生育第一个孩子后,新娘的家庭地位发生了根本变化,再不能像不坐家的姑娘那样自由了,她们要承担繁重的农业生产劳动和家务劳动。
而今,随着社会的变革,不坐家现象日渐减少,不坐家的时间越来越短。
三、婚礼特点
各支系的婚礼程序基本一致,因支系和地域不同,略有差异,居住在金沙江流域之仲家与文山州、师宗县等地之婚礼有较大的差异。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金沙江流域的仲家有哭嫁之俗。哭嫁有3次,第一次是接亲人马来到新娘家时,第二次是接亲队来到的当夜鸡叫时,第三次是出门上马离良家时。新娘哭嫁有传统的《哭嫁歌》,内容是感激父母养育之恩和诉说难舍父母史弟姐妹之情。
(2)金沙江流域之仲家成亲要挂红。新娘到达新郎家门口未人堂屋前,堂屋神龛上点香燃烛,献茶酒斋饭,由长乾给新郎 及陪郎 挂红。用布结3个绣球,新郎的肩上,前胸和后背各挂一个,由布摩 或长者念《吉利辞》:"上大人孔乙己/手提花红就说起/三道犁头两道粑/四月五月撒棉花/六月七高梁 秆搓 成条/一十六两为一斤/采花娘子爱操 心/一织天上星知斗/二织地下百草生/三织王母娘娘蟠挑会/四织狮子玉麒麟/五织五子登科/六织禄位高升/七织旗开得胜/八织八马双全/九织九龙来戏水/十织廷子坐北京/十一十二织得好/织个绣球配玛瑙/珍珠玛瑙一齐现/心心相印活到老。
" 禄劝县仲家挂红仪式在新娘进门的前一天晚上举行,新郎敢如同以上配带绣球,开头的吉利辞与前一致。先由父母给新郎挂第一匹红,红是一导体长1丈以上的布,一般为1丈2尺2尺或1丈6尺。此后依据亲戚的亲疏程度 ,先为舅家,后为叔伯家,最后是一般亲戚把布匹斜挂在新郎或陪郎的肩上。
每挂块之前都要由送礼人或主持人念颂词、说吉利话。新郎要向他们敬酒,直到所有亲戚朋友的布匹挂完为止。(3)金沙江流域之仲家婚后不坐家的习俗基本不存在。
婚礼期间是壮家人尽情欢唱的好机会,堪称婚礼歌会,从接亲队伍至新娘家当晚到新郎家散客止,宾主均沉浸在欢歌笑语之中。
在新娘家接亲队的唱词从始至终尽情洋溢地赞扬女方父母一生辛勤劳动,唱完种棉,唱织布制衣裳的工艺过程,在新郎家,送亲队伍用同样的唱调颂扬男方父母为儿筹措钱财备办婚事,设席摆宴,饭菜美味芳香等。
文山县侬人新娘进家的第二天为正席,布侬称之?quot;泫楼拢"。
是日午间专门摆出两桌丰盛饭菜款待送亲队,双方大唱酒歌。首先从《盘古歌》唱起,内容包括开天辟地、兄妹传人烟、神仙射太阳等内容。接着送亲队伍唱感谢男方家盛情款待,接亲队答唱表示歉意,并夸赞新娘父母筹备嫁妆等,送亲队与接亲队你来我往,直对唱到吃晚饭。
上僚支系的唱词内容无所不包,有开天辟地、日月星辰、民族来源与历史山川草木、情歌等,且有乐队伴奏,音调优美。新娘进家的第一天晚上首先唱《生产歌》,即唱一年12个月生产活动,一般要唱4-5个小时。
第二天中午饭时,男方家组织歌手乐队将新娘及送亲队伍团团转住唱《酒席歌》。接着唱《来源歌》、《撒麻歌》,十到晚饭。按传统,第二天要请吃散客忽。请来吃饭的老人,必须是夫妻健在、儿女双全、家庭和睦、家道殷 实的四个男人。
新娘要给老人红糖和敬酒,敬完两轮后,将新娘和送亲队伍送出堂屋外,然后将门关上,即对唱《开门歌》、《男女一唱一和》、《分别歌》等。《分别歌》感人至深,它强烈地表达了情人难舍难离的情感,有时在场者会感动流涕。
第三天主要是男妇青年对唱情歌。
糯米及糯米粑在婚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从以上的叙述中,我们看到在壮迦说幕橐龉讨校蘼鄱ㄇ住⒍┗椋故峭昊椋疵佐昔味际潜夭豢缮俚睦裎铩U庖馕蹲畔M禄榉蚱尴耵昔我谎娇判恼吃谝黄穑啦环掷搿T诟髦掷窠谥校昔卫褡畲蟆7舶煜彩禄蚋灼萃ǚ绫ㄐ哦家贼昔挝裎铩7参唇拥紧昔蔚那灼荩褪游苑娇床黄鹱约骸>筒徊渭踊槔瘢纱烁星槠屏选4右欢ㄒ庖迳辖玻疵佐昔问亲匙迦宋狄銮坠叵档囊恢峙Υ槔衿诩洌斗嚼吹目腿硕甲≡诖迥谇灼菁遥驮诎焓录页裕绲阋话阍谧〖遗? 米团。
意为糯米是粘的,族内望新郎、新娘永远粘在一起,团结和睦,也望双方老人做新家到底。糯米团代表一份珍遗的心意。文山土僚支系在婚礼中还有舂粑粑仪式。新娘回门时,新郎家视新娘祖亲戚的多少而送给糯米粑粑。
办喜事用的粑粑不能用碓舂,认为碓舂粑粑 不吉利而是将蒸好的糯米饭放在一个槽里,男女二人对等轮换舂粑粑。按规矩,舂粑粑用的棍棒只能用杉树,而且必须是两棵即右桓龈锍こ隼吹模窒敢谎允境伤啥缘囊馑迹偎担绻隰昔喂讨校靼趑┒希得髡舛苑蚱薏换岢ぞ谩4呼昔斡质悄信嗄晏噶蛋囊桓龊没帷D星嗄暌坏┛瓷萧昔蔚墓媚铮突崴担?quot;今年人家已成双成对,明年轮着我们两个啦,你可愿意?"并将棍棒到小伙头上。
如果姑娘也看上小伙子,便随即举棒到小伙头上,并反误码?quot;你呢?",从此接上姻缘。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