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八大汽水厂是那八个呢
中国饮料业在过去20年间快速发展,有关专家预计,2007年饮料产量将达到5000万吨左右。图/CFP
20世纪80年代后期,中国的饮料行业,似乎从一出世就是“山里的孩子”。在它们的面前,矗立的是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两座看似不可逾越的大山。 “山里的孩子”要想看看外面的世界,就必须让自己长得比山还高。
80年代后,对于当时的普通老百姓来说,“饮料”的概念就是小卖部里的汽水,那时的汽水多数还都没有名字。在每一个地方的食品厂,生产汽水都曾经是必不可少的项目,以致当时饮料90%的产品都是汽水。 在那个年代,那种“比水好喝”的东西实在是一种奢侈品,好多孩子都只有在考试的那几天,才能享受到汽水的奖励...全部
中国饮料业在过去20年间快速发展,有关专家预计,2007年饮料产量将达到5000万吨左右。图/CFP
20世纪80年代后期,中国的饮料行业,似乎从一出世就是“山里的孩子”。在它们的面前,矗立的是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两座看似不可逾越的大山。
“山里的孩子”要想看看外面的世界,就必须让自己长得比山还高。
80年代后,对于当时的普通老百姓来说,“饮料”的概念就是小卖部里的汽水,那时的汽水多数还都没有名字。在每一个地方的食品厂,生产汽水都曾经是必不可少的项目,以致当时饮料90%的产品都是汽水。
在那个年代,那种“比水好喝”的东西实在是一种奢侈品,好多孩子都只有在考试的那几天,才能享受到汽水的奖励。
20年间,不知有多少饮料品牌从我们脑海中划过。它们中间,有的已经长得比山还高,有的只是“各领风骚三四年”。
1982年,国家开始把饮料纳入“国家计划管理产品”。到1990年之前,饮料产业的发展仍然呈现出明显的计划经济特色,政府对饮料行业实行管理和引导。1990年以后,中国饮料行业开始真正发展起来,国内饮料市场展开激烈竞争。
“饮料”最初就是汽水
在上世纪80年代,饮料企业依然是以国有企业为主,全国大大小小有两三千家汽水厂,当时上海的“正广和”引进了800瓶/分钟生产线,这样先进的设备引进成为这个时代的特色。
畅销品牌广州的亚洲汽水厂曾经达到年产5万吨,创下了当时的纪录。
1979年中美恢复邦交,可口可乐也就成为当年最早重返中国的国际品牌之一,但是仍然被限制在供应为主的领域。在那个“短缺市场”的年代,消费者只是以无可争议的价格购买任何商品。
1984年,一款“中国魔水”诞生了。健力宝横空出世,作为最初的电解质运动饮料,健力宝价格不菲,普通的355毫升易拉罐包装就要卖3元。
健力宝是80年代后期,中国饮料产业的冲动。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健力宝是惟一能与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相抗衡的碳酸性饮料。
十年竞争“十强”出世
中国饮料产业在80年代后的冲动,到1990年-2000年整整10年间,终于演绎成“真枪实战”。
1993年和1994年,中国轻工总会分别同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公司签署了共同发展饮料合作备忘录。
尽管“两乐”当时被要求建立灌装厂的同时,必须生产至少30%的国产品牌饮料,但是他们在中国还是获得了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
也正是在“两乐”的带领之下,国内的饮料企业才真正开始感到了市场的竞争。
国内著名的“八大汽水厂”逐渐萎缩并消亡。这些老的国有企业,不能灵活掉头的已经在市场中被淘汰。
1983年,当时以“北冰洋”、“亚洲”为主的“八大汽水厂”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比例为42%,而在10年之后的1993年降为4%。
1999年,全国饮料工业产品总产量达到了1186万吨,碳酸饮料占饮料的份额已经下降到40%左右。
老品牌在竞争中逐渐消亡,一批新的品牌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娃哈哈1992年开始从保健品转向饮料,从纯净水到“非常可乐”,一下成为市场新星;1993年始,一个以供销社为家底、3000万元投资起家的旭日集团通过短短几年的发展,做成了一个销售额高达30亿元的饮料巨头……
1999年,中国饮料工业第一次评比“中国饮料工业十强”,娃哈哈、乐百氏、健力宝、汇源、露露、怡宝等企业榜上有名。
单一的口味更加丰富,庞大的市场被进一步细化。随后,康师傅、统一杀入内地,进一步加剧了竞争的激烈程度。
国内市场三足鼎立
在经过十年充分的市场竞争之后,2000年之后,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加快了发展的步伐,雀巢、红牛这些大的国际品牌,凭借着百年企业的实力,在中国开始寻求更大的商机。
统一和康师傅则代表着台资的力量,在内地的发展速度也不容小觑。稳健发展的娃哈哈代表着国内的饮料产业,使得当年的国内饮料消费市场,呈现三足鼎立的局面。
中国饮料工业协会秘书长赵亚利回忆称,在这个竞争更加激烈的六、七年间,中国饮料产业和很多消费品种类一样,通过优胜劣汰,一大批没有竞争力的企业被迫出局。
这个时期大的企业开始通过并购、重组的形式,把自身的规模做大。更重要的是,企业通过引进先进设备,扩大产能在全国建立生产基地。这是饮料行业加速整合的时期。娃哈哈的急速扩展,是这个时期比较明显的特点。
昔日那些风靡的品牌如今命运各有不同。
“中国魔水”危机爆发。从1997年开始,健力宝的销量以每年七八万吨的速度持续下降。到2000年,改制问题不得不再度提出。2000年销售额20多个亿,2001年的销售额尚不及2000年的一半。
就在2005年和2006年,健力宝的亏损也都达到了1亿多元。
当时与娃哈哈并驾齐驱的乐百氏,2000年之后势力明显减弱,已经连续多年亏损。
“旭日升”也遭到厄运。从2001年开始,一日千里升腾起来的旭日,让人无法想象地滑向了“迟暮”的轨迹,2002年下半年,旭日升停止铺货。
据悉,1982年中国饮料产能达到40万吨。2006年,全国饮料产量突破4100万吨。中国饮料工业协会秘书长赵亚利预计,2007年饮料产量将达到5000万吨左右。25年间,中国饮料产量翻了125倍。
“饮料产业的发展速度基本上能保持在5年翻一番。消费者的需求增长是很稳定的,所以说饮料的发展一直是快速、稳定的。”她说。
●1984年,广东健力宝集团成立,旗下拥有健力宝、第五季、爆果汽等品牌,曾连续8年被评为全国工业企业500强。
●1984年,雀巢第一家办事处在广州成立。
●1987年,杭州娃哈哈成立,目前已经连续9年稳坐中国饮料行业龙头的位子。
●1992年,北京汇源成立,主营果、蔬汁及果、蔬汁饮料。
●1993年,怡宝公司成立,其背景是华润集团,在华南的水市场势力颇大。
●1993年,河北冀州供销社改名为旭日升集团。在市场销售最高峰的1998年,旭日升的销售额达到30亿元。
●1996年,农夫山泉成立,2003年推出混合果汁饮料,喝前摇一摇的广告令人印象深刻。
●1998年,世界杯期间,娃哈哈推出“非常可乐”,在当时中国碳酸饮料市场“水淹七军”的形势下,非常可乐一炮而红。
●2002年,广东三水市政府把此前拥有的75%股权悉数转让,80%的股权售价仅3。
8亿元。张海从此掌权健力宝。
●2004年,佛山市检察院正式批准逮捕张海,健力宝元气大伤。
●2006年,华龙日清食品有限公司与统一企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在京联合成立今麦郎饮品(北京)有限公司。
●2007年,“中国汇源果汁集团有限公司”股票在香港联交所成功挂牌上市。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