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高中模块教学课改
(一)、核心概念界定
1、教学整合:是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学科知识、课程资源等诸多相关的教学因素进行巧妙、有机的融合,使教学诸多因素相互渗透,纵横贯通,从而能达到整体联动、一举多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它是一种教育思想,是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是实现教学科学化的理想境界,也是一种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教学策略。
2、模块:《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对“模块”的表述是:“每一科目由若干模块组成。模块之间既相互独立,又反映学科内容的逻辑关系。 每个模块都有明确的教育目标,并围绕某一特定内容,整合学生经验和相关内容,构成相对完整的学习单元;每一个模块都对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全部
(一)、核心概念界定
1、教学整合:是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学科知识、课程资源等诸多相关的教学因素进行巧妙、有机的融合,使教学诸多因素相互渗透,纵横贯通,从而能达到整体联动、一举多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它是一种教育思想,是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是实现教学科学化的理想境界,也是一种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教学策略。
2、模块:《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对“模块”的表述是:“每一科目由若干模块组成。模块之间既相互独立,又反映学科内容的逻辑关系。
每个模块都有明确的教育目标,并围绕某一特定内容,整合学生经验和相关内容,构成相对完整的学习单元;每一个模块都对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方式提出要求与建议。”它把“模块”视为教学内容的集合和教学时间的集合,还视为学习目标的集合、教学资源的集合和教与学的方式、方法的集合。
《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在“课程设计思路”中对“模块”的描述是:“每个系列包括若干模块,每个模块由某一运动项目(如篮球、有氧操、短距离跑、中长跑、太极拳等)中相对完整的若干内容组成,一般为18学时,以便学生对所选模块进行较系统的学习。
”它把“模块”视为教学内容的集合和教学时间的集合。
《人民教育》05年第15、16期上的阐述是:所谓“模块”,是一种整体的教学视野,即主题单元。把具有较强内在联系的、具有共同主题的内容所构成的一个整体。
就其内容而言,整体内容的各个组成部分所要达到的预期学习结果都至力于共同说明一方面的问题;就学生而言,在学完一个单元后,应对单元的共同目标有清晰而全面(而非分散、孤立的)整体把握。之所以叫“模块”,是为与一般意义上以“课”为单位组织的内容进行区别。
本课题研究中的“模块”界定为:就是在综上所述的背景下,基于明确的教育目标,围绕某一特定主题,通过整合、重组和拓展性开发的某些运动技能和运动形式,使每个主题学习单元方案都有达成新课标相关学习领域的水平发展目标,为完成某一学习目标中的一个或几个子目标,而形成的相对完整独立的学习单元。
这种活动是以学生活动为中心,以学习目标为背景来进行的。
3、教学模块:是把水平目标引领的教学内容分为大小不同的若干模块,即把性质相同或有内在联系的教学内容组成一个相对独立的主题教学内容,并对这个主题教学内容作教学时数上的相对规定。
从原理上说每一个教师都要根据自己的教学特点和风格,以及学生个体的不同形成自己独特的模块库(按一定的规律将模块进行组织和分类)。
4、模块教学:是以一个教学模块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教学单位,教学中必须从模块这个整体出发,统筹安排制定教学方案,即在一个相对规定的课时内,对某个主题教学内容进行系统学习过程。
它是由主题教学内容为基础设计的模块教学目标,为达成教学目标而采用的多种教学方法,选用多种课型,合理安排教学步骤等环节构成。它应是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
教学模块与模块教学的区别联系:教学模块强调的是一种教学内容的集合,模块教学强调的是教学方法层面上,在规定的课时内对一组教学内容进行学习,以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
两者是同一事物的不同方面。
5、模块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亦称教学系统设计,它是运用传播学、现代学习与教学心理学、教学媒体论、系统论等相关学科的观点和方法,依据教学对象的特点和教师自己的教学观念、经验、风格以及现实可能条件来分析教学中的问题,确定教学目标、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法步骤,合理组合和安排各种教学要素,为优化教学效果而制订、实施、评价与修订方案的系统的过程。
模块教学设计就是指教师为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提取自己模块库中的模块,根据教材特点、教学资源情况、学生实际等因素进行的系统规划、安排、决策,再将一个或几个模块有机组合成课堂教学活动方案的教学设计过程。
6、有效策略:有效策略主要涉及下列二个词:
●“有效”是指受教育者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受教育者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育者有没有完成任务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受教育者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得好不好。
如果受教育者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育者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的教学活动。
●“策略”是指教育者为实现教学目标或教学意图而采用的一系列具体的问题解决行为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本课题研究中的有效策略不是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模式,它的目的是帮助每一个教育者产生自己的有效策略。
(二)、支撑理论阐述
1、理论基础:教学系统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多种要素构成的。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用系统的方法对这些要素进行合理的安排和计划,这就是教学设计。模块教学设计是教学设计的一种,是将教学的诸要素联结起来,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以改善教学质量。
其理论基础源于教学设计理论,其中不同或改进之处有:
①、强调以学生活动为中心,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在设计过程中,继承了系统论的观点,但突出学习主体的合作、学生主体的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利用各种活动使学生的学习符合《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理念,为完成《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的课程目标服务。
②、设计的重点从设计教师的教转移到学生的学习活动设计上。传统的教学设计主要是设计教师的“教”的各个环节,就是利用教学系统的各个要素进行“教”的设计,包括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
而模块教学设计主要是利用系统论的观点进行学生“学”的活动设计,从活动中达到教和学的目的,实现课程目标。
③、建立主题单元的观点,使教学设计的主题落到实处。在传统的教学设计中,教师主要是按系统的观点进行教学设计,是从运动项目技术的层面进行,可操作性不太强。
模块(主题单元)教学设计倡导每一个教师形成独特的“模块库”。教学设计时教师可将自己的模块为模块库进行调用,及时完成一节课的设计。
④强调教师在组织学生活动后,对教学的反思和对自己的“模块库”的优化和调整,进而形成自己组织教学活动的风格。
2、设计原则:在进行模块教学设计中,为达到设计中以学生活动为中心的指导思想,体现新的教学设计理念,在教学实践中应遵循的教学原则:
①、坚持以学生活动为中心的原则。在设计中必须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活动为中心的教学原则,体现学习者也是教学的参与者这一设计思想,这是模块教学设计方法的关键。
②、坚持以主题活动方式进行课程计划设计的原则。教学设计中是以一个一个主题来开展教与学的过程的,这些主题来源于每个教师自己的“模块库”中的一个个“模块”。而这些主题大多数是经过检验的,有的是经过了多次优化后的。
③、坚持为学生的学习提供足够的教学资源原则。教师在学生活动中是合作者、参与者、服务者和资源提供者,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尽最大努力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供足够的资源,设计中要想办法(甚至使用有创造性的代用品)来满足学生进行学习所需的资源。
④、坚持目标与目标体系合理原则。每节课有明确的学习目标,组成每节课的主题有自己的目标,这样一个目标体系要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可能性,使学生在一定的努力下能完成相关目标,达到学习效果。
3、方案评价:模块教学设计在设计方法上,强调要按系统的观点,对整个主题活动进行系统分析,同时分析自己的模块库的情况,从中选出合适的主题活动的模块,并组成合理的主题单元系列。
因此,对模块教学设计方案的评价,主要根据教学设计的理论中评价理论和本课题研究中特殊的观点和设计原则来进行评价。评价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教学对学习结果产生的影响因素。教学方案在培养或促进学生的多元目标的发展上产生了哪些积极的影响,对这些结果变量进行测量或观测可对方案进行有效性评价。
②、活动的过程对学生产生的影响因素。教学结果不但要注意最终的结果,还要对活动过程中对学生发挥的作用进行观测和评估。
③、活动中资源利用促使学生发展的因素。这种设计方案对现有教学资源利用是否达到可能的最大值,也是对方案进行评价的重要方面。
一个好的方案能整合尽可能的教学资源,为学生活动服务。
④、师生能力倾向优化因素:教学设计是否能对特定教师和学生的能力倾向发挥最优的效果。
⑤、教学思想贯彻因素:模块元教学设计的中心在于以学生活动为中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整个设计是否体现这一因素也是评价的一个重要方面。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