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源与三江平原有什么关系?地理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成立于2000年8月19日,地处青藏高原腹地,位于长江、黄河、澜沧江源头区,介于东经89°24′-102°23′和北纬31°39′-36°16′之间,海拔3450-6621米,总面积36.3万平方公里,覆盖青海省玉树、果洛两个藏族自治州全境,海南、黄南两个藏族自治州的泽库、河南、兴海、同德4个县及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尔木市的唐古拉乡,区内有人口55.72万人。
在这片高峻辽阔的土地上,不仅分布着众多的湖泊、雪山和冰川,也有着十分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这里不仅因为众多大江大河的发源而被称为“中华水塔”,还因为其拥有许多生物特有种而誉为物种基因库。 据初步调查,三江源区...全部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成立于2000年8月19日,地处青藏高原腹地,位于长江、黄河、澜沧江源头区,介于东经89°24′-102°23′和北纬31°39′-36°16′之间,海拔3450-6621米,总面积36.3万平方公里,覆盖青海省玉树、果洛两个藏族自治州全境,海南、黄南两个藏族自治州的泽库、河南、兴海、同德4个县及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尔木市的唐古拉乡,区内有人口55.72万人。
在这片高峻辽阔的土地上,不仅分布着众多的湖泊、雪山和冰川,也有着十分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这里不仅因为众多大江大河的发源而被称为“中华水塔”,还因为其拥有许多生物特有种而誉为物种基因库。
据初步调查,三江源区湖泊湿地总面积在1万平方公里以上,其中,黄河干流上的扎陵湖、鄂陵湖是最大的两个淡水湖,总面积在1100平方公里以上。有植物80余科、400余属近1000种,其中优良牧草有70余种,乔、灌木80余种。
野生动物资源种类繁多,区系复杂,经查明,有兽类76,鸟类147种,爬行类、两栖类及鱼类48种,其中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14种,二级保护动物37种,青海省重点保护动物27种。对这一地区的自然保护对人类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现在气势宏伟的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纪念碑已矗立在通天河畔,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设立是我国生态保护和建设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建成后将和青海可可西里、西藏羌塘和新疆阿尔金山自然保护区连接在一起,构成世界上面积最大、海拔最高的自然保护区群落,成为世界屋脊雪域高原上的一片受全社会保护的一片辽阔土地。
三江平原,中国最大的沼泽分布区。是广义的东北平原的一部分。介于北纬45°01′~48°27′56″,东经130°13′~135°05′26″。位于中国东北角,西起小兴安岭东南端,东至乌苏里江,北自黑龙江畔,南抵兴凯湖,总面积5。
13万平方公里。完达山脉将三江平原分为南北两部分:山北是松花江、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汇流冲积而成的沼泽化低平原,面积4。25万平方公里,亦即狭义的三江平原;山南是乌苏里江及其支流与兴凯湖共同形成的冲积-湖积沼泽化低平原,面积8 800平方公里,亦称穆棱-兴凯平原。
狭义的三江平原是黑龙江中游山间盆地的一部分,三面环山,西为小兴安岭支脉青黑山,南为完达山支脉分水岗,东为完达山主脉那丹哈达岭,属中新生代内陆断陷。在复合的褶皱基底上堆积有千米以上的中、新生代沉积盖层,第四系的厚度一般为120~200米,最厚可达280米。
除东部地表有3~17米厚的粘性土层外,主要为冲积砂和砂砾石,成为富含地下水的孔隙含水层。海拔45~60米,抚远三角洲最低仅34米,自西南向东北缓缓倾斜,总坡降0。10‰左右,河流蜿蜒于宽广的河漫滩上。
主要地貌类型为阶地和河漫滩,沿西部和南部边缘为裙状冲、洪积倾斜平原,不同类型间多缓慢过渡,同一类型地面起伏一般仅0。5~2米,平原上仅见少数孤山残丘,广布碟型和线型浅洼地,切割微弱,除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外,中小河流皆为平原沼泽性河流,且多为沼泽植被所覆盖。
穆棱-兴凯平原北与完达山南麓接壤,西为肯特阿岭。区内第四纪沉积物以冲积、湖积砂和砂砾石为主,厚10~150米,地表有1~4米厚的粘性土盖层。海拔55~95米,北和西部有10~20米高差的波状起伏,总地势自西向东倾斜,坡降0。
6~0。1‰,穆棱河滩地和湖滨滩地宽广,地面普遍沼泽化。
三江平原属温带湿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全年日照时数2400~2500小时,1月均温-21~-18℃,7月均温21~22℃,无霜期120~140天,10℃以上活动积温2 300~2 500℃。
冻结期长达7~8个月,最大冻深1。5~2。1米。年降水量500~650毫米,75~85%集中在6~10月。
天然植被覆盖率达60%,其中74。9%是沼泽化草甸和沼泽植被。沼泽和沼泽化土地近244万公顷。
主要土壤为草甸土和沼泽土,次为白浆土,另有少量黑土,泥炭零星分布。
三江平原地域辽阔,水土资源丰富,已建有大型国营农场多座,是中国重要的农垦区和商品粮基地。
三江平原广阔低平的地貌,降水集中夏秋的冷湿气侯,径流缓慢,洪峰突发的河流,以及季节性冻融的粘重土质,促使地表长期过湿,积水过多,形成大面积沼泽水体和沼泽化植被、土壤,构成了独特的沼泽景观。
沼泽与沼泽化土地面积约240万公顷,是中国最大的沼泽分布区。湿生和沼生植物主要有小叶章、沼柳、苔草和芦苇等。其中以苔草沼泽分布最广,占沼泽总面积的85%左右,其次是芦苇沼泽。土壤类型主要有黑土、白浆土、草甸土、沼泽土等,而以草甸土和沼泽土分布最广。
三江平原素以“北大荒”著称,在50年代大规模开垦前,草甸、沼泽茫茫无际,亦有成片森林,野生动物繁多。开垦后建有许多大型国营农场,“北大荒”已变成了“北大仓”,成为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与此同时,本区生态平衡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气候条件恶化,早涝灾害增加,风害加重,水土流失严重,珍稀动植物减少。
今后应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促进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以防涝为主,涝旱兼治,搞好农田水利建设,建立沼泽景观和珍禽、名贵鱼种的自然保护区。
一个在西北,一个在东北,没有关系!。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