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孩初学者,什么乐器易学又实用?想学种
转载---
孩子学乐器面面观
研究目标:
1、孩子学乐器的目的性调查。
2、有目的地建议学校和家庭端正培养孩子学乐器的态度。
(一)、采访。
学生在周末和课余走访奉贤区委宣传部部长姚海(家长)、区人大办公室副主任(原区少年宫小提琴老师)朱立夫老师、原我区中小学音乐教研员张修良老师、现任我区中小学音乐教研员朱红老师、区少年宫小提琴老师杨敏老师、实验中学校长程春影、致远高中校长戚盛伟(家长)、古华小学的校长徐红(家长)和有关的音乐老师,了解了学生学习乐器前因后果、学习现状、正面效应和负面效应。 以下是其中两位被采访者的采访实录。
戚盛伟校长采访实况
1、 致远高中的学生要面临高考...全部
转载---
孩子学乐器面面观
研究目标:
1、孩子学乐器的目的性调查。
2、有目的地建议学校和家庭端正培养孩子学乐器的态度。
(一)、采访。
学生在周末和课余走访奉贤区委宣传部部长姚海(家长)、区人大办公室副主任(原区少年宫小提琴老师)朱立夫老师、原我区中小学音乐教研员张修良老师、现任我区中小学音乐教研员朱红老师、区少年宫小提琴老师杨敏老师、实验中学校长程春影、致远高中校长戚盛伟(家长)、古华小学的校长徐红(家长)和有关的音乐老师,了解了学生学习乐器前因后果、学习现状、正面效应和负面效应。
以下是其中两位被采访者的采访实录。
戚盛伟校长采访实况
1、 致远高中的学生要面临高考,但贵校为什么重视艺术教育、搞铜管乐队?
答:道理很简单,缺乏艺术教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
在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十分突出的是德育为核心与实践创新能力,通过艺术教育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实现人的精神境界的升华。所以加强学校的艺术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而要搞好艺术教育,从途径上分析,必须走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之路。
在提高的指导下普及,在普及的基础上提高。我校在高一、二年级增设艺修课,要求每位学生学会制作陶艺,每位学生学会乐器。这是普及工作,开设艺术沙龙,讲艺术的基础知识,这也是普及工作。而搞管乐队、吉他队、合唱队,这是提高的层面,考美术学院的专修班,这也是提高层面的工作。
再之,人的学习活动也需要有多种活动的调节,学艺术也是一种调节。爱因斯坦相对论就是在音乐中诞生的。
2、 您女儿戚意欣是实验中学的学生,现已获得钢琴考级八级证书,您能否谈谈为什么要培养她学钢琴呢?
答:学钢琴所要付出的很多,主要是精力。
不只是孩子的,家长付出也很大,特别在小时侯。但是没有付出就没有收获,(No pay without gain)。学钢琴的第一初衷就是培养孩子的毅力、意志力 , 使她懂得学习的艰苦性。其实学琴要比学文化知识更难,要下更大的功夫。
所以叫她学琴,想教她从小知道学习是怎么回事。养成好的学习习惯。第二初衷是让她有一定的艺术素养,钢琴毕竟是一种高雅艺术。一个有艺术底蕴的人,他的精神生活会更丰富,可以抵御多种庸俗低级的思想的侵扰。
第三,也是为她今后的发展提供了一条可选择的路,当然这是很不确定的。总之学琴是教她学会做人。
采访张修良老师实况
1、 听说你是一位在上海中小学音乐教研方面很有知名度的老师,你在退休之前担任什么工作?
答:我退休以前是是奉贤区音乐教研员,曾担任过小学和初中的音乐教师。
2、你觉得你从事音乐工作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呢?
答:音乐能提高一个人的素质和气质,学音乐的人与别人有差别,学音乐对一个人的工作方法有好处,比如工作会严谨等。音乐给我最大的收获就是它陪伴了我一生,音乐能够使一个人在人生的道路上乐观向上,胸怀宽广。
3、你觉得郊区的学生和市区的学生学音乐有什么差别吗?
答:严格说来,没有太大的差别,但市区学生的实践机会要比我们多。市区有很多学校的学生都自发组织乐队或演唱组,但郊区的学校没有这么大胆。
10、你认为学音乐对学习有什么利弊?
答:有利也有弊。但利大于弊,因为音乐能开发智力。打开人类智慧的三把钥匙是:数学、字母和音符。
11、为什么要让孩子学音乐?
古老的“禅”学有一句口号,叫做“直指人心”。
我想,只有音乐才称得上这四个字。音乐对于人的一生可以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那是个潜移默化的过程,长期作用于人,使人终生受益。音乐与想象力和创造力,是天生的联结在一起的。因此,无论是欣赏音乐、演奏音乐或是创作音乐,音乐都能够给人留下最广阔、最自由的想象空间,最精妙地体现了“法无定法然后知非法也”的精神境界。
而学习音乐的唯一途径,就是音乐的实践,用心灵感受音乐,让音乐融入心灵,让心灵融入音乐。
人的素质应该包含三个方面:知识、能力、见识。 中国的传统教育思想历来只强调“知识”,许多人又把知识等同于“读书”,进而把读书等同于“分数”——这正是“应试教育”的精髓所在,而不在于有没有考试这种形式。
对于孩子来讲,是出类拔萃站在时代前列,还是屡遭淘汰平平庸庸了此一生?大约20年后才能真正见分晓。一般人的思维都是“复制”思维,有的人已经因为这种思维方式耽误了他自己,所以人们发出了“千万不要再耽误孩子”的呼声。
“只有全面发展、思想健康、思路宽广、知识渊博、学有专长、又有实践能力的人,才能做出较大贡献。”世界总是在进步,有些问题并不是我们普通的家长和音乐教师都能解决的。但还是那句话:要替孩子考虑20年后的问题。
(二)、调查:
深入教导处、音乐教研组、各班级,调查实验中学器乐教学与活动的现状。
实验中学器乐教学与活动现状调查
口琴与口风琴
教学
实验中学是奉贤中小学最早实施课堂器乐教学的学校,94年以来实施课堂器乐课,普及率达到100%,每一位中学生都会演奏一样乐器。
口风琴和口琴以音色优美、简单易学、携带方便、经济耐用等优点率先进入音乐课堂。小型乐器的推广运用提高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教师在教学中也能因势利导、以趣激学,也丰富了教学内容,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动手和创作的能力,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整体音乐素质,使学生身心得到健康、全面的发展,可谓“以琴助教,以趣激学”。
音乐会
近两年来,我校的艺术节新增了学生音乐会,校长对这项活动尤为重视。并通过广播传送到各个教室,让每一个学生感受到高雅音乐的美妙,让每一个学生知道就在我们的身边其实有许多“小肖邦”、“小贝多芬”。
器乐
大赛
学校每年举行艺术节的器乐大赛,从中发现了不少器乐演奏人才。
器乐教学比武
器乐教学符合青少年儿童的心理特征,因为通过器乐教学,知识点可以很直观地表现出来,学生可以直接参与进去,这样更有利于发展兴趣,还有助于智力的发展,并扩大学生音乐作品的欣赏和表现能力。
学校有三位音乐教师,其中有两位获得过上海中学音乐教师器乐课评比一、二等奖。
小乐队
2002年奉贤区首届中小学课堂器乐大赛实验中学获得口风琴和口琴合奏第一名。
(三)、问卷。
家长培养孩子学琴的目的调查。
1、仅仅作为业余爱好。
2、从事器乐演奏专业。
3、为从事其他音乐专业职业打基础。
4、培养自信心。
5、开发智力。
6、培养独立能力。
7、培养自觉性。
8、提高记忆能力。
9、培养毅力。
10、锻炼孩子身体协调及反映能力。
11、培养良好性格,
12、陶冶情操,使孩子成为有文化修养的人。
13、消遣娱乐,调节情绪。
14、掌握一技之长,以利升学等社会竞争。
实验中学有乐器特长学生的调查问卷调查
1、你几岁开始学琴的?
2、是什么原因让你学琴的?
3、你的父母有音乐天赋吗?
4、你的父母的工作单位和职位是什么?
5、你在哪一个班级、担任什么干部、班主任是谁?
6、你有什么其他的爱好和特长?曾获得过什么奖项?
7、你学琴的过程中有过几位老师?他们分别是谁、在哪儿工作?
8、对你的学琴帮助最大老师是谁、他或她有什么人格魅力、学术学问?
9、现在的学琴老师是谁、他或她的家庭电话是多少?
10、你考过级吗?有几次?最高的考级是几级?你能回忆起你考级前后的酸甜苦辣吗?
11、在你学琴的过程中有没有让老师和家长表扬和批评过?能否描述以下当时的情景?
12、在你学琴成长的过程有没有让你刻骨铭心的故事?请你描述一下当时的情景。
13、有没有因为学琴而耽误或影响学习功课?
14、有没有人阻止过你学琴?
15、如果让你重新选择,你还会学琴吗?你会选择别的乐器吗?
16、你最喜爱的曲子是什么?你最擅长表演的曲子是什么?
17、你最喜欢或崇拜的偶像是谁?
18、你参加过哪些音乐方面的比赛?获得什么奖项?
19、在你学琴的过程中有没有感人肺腑、或催人泪下的故事?
20、请你的家长对你的学琴过程作一下评判。
21、请你的班主任对你的学琴和学习情况作一下评判。
22、你最喜欢的老师是怎样的?
23、你将来想从事跟音乐有关的工作吗?
24、你的理想是什么?
25、什么情况下你有学琴和练琴的需要?
26、请你写一篇文章,如:《我的音乐之路》、《我的一次成功》《失败带来的力量》《我的音乐老师》《我爱我的钢琴》《我爱我的小提琴》《我和音乐有缘》《我的收获》《音乐带来的……》等等。
五、结果分析:
我们对实验中学三个年级 50 位有乐器特长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然后对答卷进行了综合分析。通过问卷和表格,我们了解到实验中学的学琴学生大都七八岁开始受“父母之命”而学习音乐。
32 %的学生是来自教师家庭,49%的学生家长是企事业、政府机关的领导,2%的学生家长是下岗人员,81%的学生参加过上海市业余乐器考级,有20 %的学生达到高级水平,有4位学生达到十级水平。大部分的的学生家长是音乐爱好者,大部分的学生觉得练琴很辛苦,也很苦恼,属于自己支配的时间太少,有些学生是为了考级而学琴,觉得学琴影响功课,很少有学生有将来从事与音乐相关工作的理想,少数学生对自己学琴历程中有涕泪纵横的记忆,大部分的学生崇拜他们的音乐老师,也从心底里喜爱上了音乐,但也有少部分的学生害怕他们的音乐老师和他们的家长。
几乎100%的家长认为学音乐能提高智力,5 %的家长希望孩子将来从事音乐工作。
观点1、业余学琴何必太专业
大部分家长都不是指望让孩子去当演奏家,而是指能够很正规地、完整地演奏乐曲。
现在有了考级,有些家长就将通过某个级别当作“学好”的一个目标。然而,弹好一首乐曲,与能够把一首乐曲弹出来是有着根本的区别的,其中所要付出的劳动的差异也是十分大的。殊不知,器乐学习的努力与效果之间并没有那么简单的对应关系。
达到一般乐器演奏水平所要求的能力,就并非所有人都能具备,对那些基本能力不胜任,或者需要付出过多的努力才能勉强应付的人来说,弹好琴就不仅是困难的,而且是做不到的!对这一点很多家长往往是缺少心理准备的。
学琴的学生普遍觉得压力太大,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目前业余学琴教学要求过于专业化,许多家长都对学琴主张“要么学好,要么不学”,他们忽略了儿童学琴的根本目的与儿童个体能力差异,一味地追求高标准、严要求。
以钢琴为例,最让家长觉得头疼,也最让老师花功夫的,就是学生的手型。大多数学琴的孩子都无数次地听过老师或家长喊“指尖!指尖!注意指尖!!”。“手腕别拱”、“手腕别塌”、“不要折指”、“手要放松,但不要垮”、“注意指法不要错”……等等。
其实专业化的要求远远不只技术上的。音乐表现方面的要求就更多,只不过家长们不那么敏感罢了。比如乐句的呼吸感、旋律进行的表情性、音乐发展的结构布局、句法与分句的奏法、风格、和声的整齐、和声连接的平稳、声部间的平衡与主次把握,还有每一个声音的发音质量……等等。
要想一首乐曲达到比较好的表现,所有这些都是必需的。要做到这些,不仅需要刻苦的努力,更取决于学生有没有能力来驾驭这么复杂的操作与心智活动。
在我们的调查中发现,有许多的孩子觉得是为了父母的期望而学琴,有的孩子觉得学琴太痛苦,那么我们要问“这样的学琴状态所可能导致的结果是否已经远远偏离了当初要学琴的目的?”,我们觉得回答是肯定的。
如果一个孩子根本没有能力达到正规化的要求,或需要付出超负荷的努力才能达到基本要求,那么我们是否还应该坚持"要么不学,要么学好"的原则呢?业余学琴的“学好”不应以专业化的演奏技术为标准,而应该以使孩子获得美的享受、获得音乐艺术的修养,丰富人生为目标。
观点2、“玩”是儿童的权利
1990年8月29日我国政府正式签署了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1992年3月2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该公约,公约于1992年4月1日正式对中国生效。
这就意味着中国政府要承担并履行公约规定的保障儿童基本人权的各项义务。其中,《儿童权利公约》规定了儿童(18岁以下)有享受休息、自由选择娱乐活动的权利。
《儿童权利公约》第31条规定:“缔约国认识到儿童有权享有休息和闲暇,从事与儿童年龄相宜的游戏和娱乐活动,以及自由参加文化生活和艺术活动”。
据专家研究,有更多闲暇时间的孩子,自信心更强,并且比闲暇时间较少的孩子有更强的成就需要。 而我校学琴的学生每天花一两小时的时间练琴加上功课以及参加计算机、数学、英语、绘画、书法等“爱好”学习,他们自己自由支配的时间实在太少了。
调查中发现近30%的学生明确表示,“我不愿意学家长为我安排的学习内容”。不难看出,部分家长和教师并不真正认可“玩”是儿童的权利这一观念,并且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独生子女对文化艺术活动的自由选择。
“玩”是儿童的权利。儿童从一出生,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并被赋予了各种权利。家长应意识到,孩子不是他的附属物,孩子对“玩”的权利和选择应该也必须得到尊重。但采访朱立夫时,他的回答是“家长的用心良苦也不是件坏事”,张修良老师的回答是“家长也是应该提前20年考虑孩子的将来”。
从网上我们还了解到中央音乐学院对3297名家长的调查中,有11。4%的父母因学琴有时会打骂孩子,有33。3%的家长偶尔会为此打孩子;至少有44%的琴童因不"听话"经常受到家长批评;21%的家长经常威胁孩子;40%的家长在孩子学琴时批评多于鼓励;因为是琴童,其中有50%的孩子受到比其他家长更为严厉的管教。
调查还显示:19。7%的琴童每天可得到玩的机会;32。9%的琴童有时可以出去玩一会儿;29。1%的琴童只能偶尔出去玩一会儿,大约是每周一次以上;12。1%的琴童很少得到玩的机会,平均每个月有一次以上;还有6。
2%的琴童则在每个月一次以下。
琴童的这种练琴生活会对他们的发展产生什么影响?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也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因为这个问题不仅涉及心理学知识,也关系到人生价值的选择。为此,我们对我校的学琴学生做了问卷,问卷表明:其实,孩子的爱好是很广泛的,家长不妨照我们的表格让您自己的孩子在您决定选择孩子学音乐前填一下这个表格。
如果您的孩子正在坚持每天练琴的话,不妨您可制定一下让他每周出门去玩一下的计划。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