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教育/科学

有谁知道《家庭教育手册》这本书

《家庭教育手册》这套书的一些基本情况谁能给介绍一下

全部回答

2010-05-31

64 0
    《家庭教育手册》由12个分册组成,包括从幼儿园的小班、中班、大班,小学的六个年级,初中的三个年级。各册的编写内容是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21世纪青少年应该具备的四个“学会”来组织的,即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交往、学会做人。
  《家庭教育手册》各分册由“案例”、“案例分析”、“了解孩子”、“建议”和“大作业”五个部分组成。   案例   从生活中精选出来的事件,或是调查,或是新闻报道,个别的是经典的心理学和教育学方面的研究。
  这些生动有趣、具有深刻教育意义的案例,不能促使各位家长去深刻反思自己的家庭教育。读完案例中的故事,家长就会问自己,我的孩子有诚实的品格吗?生活上能自理吗?学习有计划吗?与小朋友相处得愉快吗? 案例分析   结合案例,运用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理论,做出通俗易懂的分析。
    分析案例的目的是让家长明白孩子的成功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孩子出现问题背后的原因又是什么?读了这一部分,家长会得到更多的启发。 了解孩子   根据主题设计了由10个左右问题组成的小测验,并给出了粗略的评价“标准”。
  家长可以根据这些题目来了解自己的孩子在这个方面做的是不是优秀?是不是还有什么不足?是不是存在某些不良的行为?需要说明的是,这种小测验只是为了了解孩子的大体情况,要真正了解孩子,还需在日常生活中对孩子进行全面、仔细的观察,以及与孩子的老师或同学进行交流。
    另外,对做完这些题目的结果,家长要有一颗平常心,不要一看孩子有什么问题就暴跳如雷,正确的态度是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要做到这一点,需要接着读下面专家给出的“建议”和“大作业”。
   建议   依据“案例分析”和“了解孩子”,给出了培养孩子良好习惯和解决孩子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这是理论的具体化,是具有方向性和可操作性的办法。 大作业   可以说这是留给家长的“作业”。
  这一部分我们帮助家长设计了训练孩子某种行为的实施方案,通过这种特殊的作业,让孩子养成某种良好的习惯或克服某种不良的习惯。这是“建议”内容的细化和强化,也是本套教材的特色。  在这一部分,以培养孩子某种习惯为目标,按照一定的步骤作出一个30天左右的行动计划,将目标分解为几个小目标,分阶段完成,有的甚至量化到每一天做什么。
  需要说明的是,人的一种良好习惯,特别是人的品质,不是短期内就形成的,30天左右的训练,可能只是初步培养了孩子的某种意识或技能,要形成习惯,还需要家长和孩子的长期努力。   教材特色   1。
   把家庭教育理论变成家长的可操作性的工具。目前家庭教育类书籍很多,但是更多的是在讲理论。家长虽然明白了道理,但面对孩子的具体问题时却常常无从下手。本套教材正是针对这种现状,不仅仅是给家长讲道理,更重要的把给家长的建议具体到“大作业”这种实际的活动中。
    家长根据“大作业”中的行动计划和具体方法,可以切实有效地把家庭教育的理论运用到实际中去,使家庭教育的理论变得鲜活起来。   2。 把年龄的阶段性和连续性统一了起来。这套教材从幼儿园到初中,12个年级每个年级一册。
  我们既考虑到每一个年级孩子不同的生理、心理特点,又考虑到他们成长的连续性,尽量做到阶段性与连续性的统一。  孩子的某种习惯和能力,不止在一个年级的教材中涉及,因为年龄段的不同,内容的性质与深度也有所不同。
  比如孩子的自理能力,在小班是自己能吃饭;到了小学一年级,不仅是生活中的穿脱衣服、洗脸刷牙,还有学习上的自己整理书包、书桌等。我们既考虑到各个年龄的不同特点,又考虑到培养内容的逐渐加宽、加深,这样,家长就可以根据孩子的心理发展规律,有效地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
       3。突出重点。家庭教育的内容十分丰富,一本教材不可能囊括方方面面。因此本教材重点放在了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交往、学会做人四个方面。教材围绕这四个方面选择了96个题目,这些题目反映出孩子良好习惯的基本方面。
  另外,我们没有设专章讲家庭教育的方法,但诸如说服教育、陶冶、表扬与批评等方法都渗透到各课中了。     4。 通俗易懂。考虑到家长的受教育水平不同,我们秉着就低不就高的原则,尽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撰写。
  编写过程中,将一些难懂的名词术语换用科普性的、解释性的语言,尽量使具有初中文化水平的家长也能够看得懂。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教育/科学
教育/科学
院校信息
升学入学
理工学科
出国/留学
职业教育
人文学科
外语学习
学习帮助
K12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