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文化/艺术 民俗传统

麒麟和獬豸有什么区别?

全部回答

2009-10-20

0 0
     附上麒麟和獬豸图片------ 1,麒麟--在传说中被赋予“仁兽”所具备的品质,正符合两千多年来中国的礼教和儒家风范。在民间传说和有关史料的记载中,说其性温善,不覆生虫,不折生草,头上有角,角上有肉,设武备而不用,具有仁厚君子的谦谦风度。
  孔子遇麟而生,又见麟而死,孔子曾为麒麟写下了挽歌:“唐虞世兮麟凤游,今非其时来何求?麟兮麟兮我心忧。  ”孔子死后,获麟绝笔的故事广为流传。唐代大诗人李白《古风诗》中就有“希圣如有立,绝笔于获麟”的诗句。
  唐代大文学家韩愈《获麟解》云:“麟一角而载肉,设武备而不为害”。“游必泽土,祥而后处,不履生虫,不践生草,王者有出,与凤龟龙谓之四灵。” 在中华民族传统的艺术宝库里,麒麟是我国历代人们喜闻乐见的装饰形象。
    这个瑰丽多姿、仪态万方的神灵瑞兽,不但集中了自然界各种动物美的大成,而且表现了超出自然本色的理想化的形式美,给人以吉祥的祝福和美的享受。 麒麟,不仅是祥瑞的象征,麒麟文化还反映出中华民族的大融合,是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的象征。
  《左传》记载,鲁哀公在嘉祥狩猎,曾获一麒麟,取其“嘉美祥瑞”之意,故取地名为嘉祥,所以我们嘉祥又名:“麒麟之乡”。  从春秋时代至今已经有二千五百多年,中国民间长久寄寓传颂的麒麟经我们雕刻,体现形态庄重,威而不猛,泰而不骄,贵而不俗,灵而不钝,蕴含着自强不息、厚德载福,向往盛世、平和可亲的精神,体现大中华风范。
   2,在古代,獬豸就成了执法公正的化身。我们精心雕刻獬豸的形象,以弘扬继承中国传统的司法精神。     獬豸(xiè zhì),也称解?D或解豸,是古代传说中的异兽,体形大者如牛,小者如羊,类似麒麟,全身长着浓密黝黑的毛,双目明亮有神,额上通常长一角,俗称独角兽。
  它拥有很高的智慧,懂人言知人性。它怒目圆睁,能辨是非曲直,能识善恶忠奸,发现奸邪的官员,就用角把他触倒,然后吃下肚子。  当人们发生冲突或纠纷的时候,独角兽能用角指向无理的一方,甚至会将罪该万死的人用角抵死,令犯法者不寒而栗。
  帝尧的刑官皋陶曾饲有獬豸,凡遇疑难不决之事,悉着獬豸裁决,均准确无误。所以在古代,獬豸就成了执法公正的化身。   獬豸与法的不解之结,还可从古代“法”字的结构得到解答,古体的“法”字写作“??”,而“?D”即为獬豸,“?D法”二字合为一体,取其公正不阿之意,所以从水,取法平如水之意。
    獬豸作为法律象征的地位就这样被认定下来。由“??”到“法”,“?D”字虽然已被隐去,然而它象征的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并没有消失。   毕竟是传说,不曾有人亲眼见识獬豸究为何物,因而引出人们诸多想像,有人认为它象鹿,有人称它似牛,更多的说法还是羊。
  除了相关的古籍如《后汉书》、《论衡》、《五杂组》等记述之外,考古发现,秦之前文物中的獬豸都是一角羊的造型,牛形獬豸则出现在东汉之后。     作为中国传统法律的象征,獬豸一直受到历朝的推崇。
  相传在春秋战国时期,楚文王曾获一獬豸,照其形制成冠戴于头上,于是上行下效,獬豸冠在楚国成为时尚。秦代执法御史带着这种冠,汉承秦制也概莫能外。到了东汉时期,皋陶像与獬豸图成了衙门中不可缺少饰品,而獬豸冠则被冠以法冠之名,执法官也因此被称为獬豸,这种习尚一直延续下来。
    至清代,御史和按察使等监察司法官员都一律戴獬豸冠,穿绣有“獬豸”图案的补服。   显然,獬豸形象是蒙昧时代以神判法的遗迹。进入近代,仍将其视为法律与公正的偶象。   与此相类似,在西方,独角兽也被认为是纯洁的象征。
  人们认为它的角的力量能够压制任何道德败坏的事情。  同时有贞洁的含义,是完美骑士的代表。 3,您在阿里巴巴上搜索,中央美院嘉祥石雕厂专雕麒麟电话:86-0537-6814208;0537-6682408。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文化/艺术
民俗传统
文学
历史话题
书画美术
地理
器乐/声乐
舞蹈
民俗传统
民俗传统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