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汉(1898年3月12日—1968年12月10日),原名寿昌,曾用笔名伯鸿、陈瑜、漱人、汉仙等。1898年3月12日生于湖南省长沙县。话剧作家,戏曲作家,电影剧本作家,小说家,诗人,歌词作家,文艺批评家,社会活动家,文艺工作领导者。
中国现代戏剧的奠基人。多才多艺,著作等身。 原籍湖南长沙。早年留学日本,1920年代开始戏剧活动,写过多部著名话剧,成功地改编过一些传统戏曲。他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词作者。
文化大革命中,被左的社会势力迫害致死
田汉戏曲作品目录
田汉戏曲剧本创作主要集中在两个时期,抗日战争前后和中华人们共和国成立以后,抗战时期的代表作有:《江汉渔歌》、《新雁门关》、《岳飞》等;建国以后的代表作有:《白蛇传》、《谢瑶环》、《西厢记》等。
1980年,也就是中共中央为田汉昭雪,恢复名誉,举行千人追悼会后一年,由中国文联、剧协、音协、影协等单位发起,成立了夏衍、周扬、宗白华、阳翰笙、曹禺、吕骥等二十多位学者参加的田汉著作编辑委员会,从1983年11月开始由中国戏剧出版社陆续出版了《田汉文集》16卷。
其中《田汉文集》第8、9、10卷戏曲卷中,主要收录了1915年至1963年田汉创作的戏曲剧本21部,唱段一个。:
1.《新桃花扇》(院本),写于1915年,同年5月26日至29日发表于上海《时报》“馀兴”副刊。
署名:汉儿。1916年5月收入《馀兴》杂志第16期。
2.《林冲》(二场京剧),1929年11月30日发表于《南国周刊》第11期。
3.《雪与血》(七幕京剧),1929年据昆曲《清忠谱》、京剧《五人义》改作。
1930年2月发表于《南国》月刊第1卷第5、6期合刊。原题“历史歌剧”,即指历史题材京剧。
4.《明末遗恨》(六场京剧),1937年3月作于南京。 1937年3月17日至3月26日在南京《新民报》副刊《新园地》上连载。
5.《杀宫》(京剧),1937年作于南京,为计划创作的《明未遗恨》下编中的一幕。1938年1月首载汉口《抗战戏剧》半月刊第1卷第5期。1938年4月11日“武汉各界第二期抗战扩大宣传周”戏剧日上演。
6.《土桥之战》(京剧),1937年作于南京,为计划创作的《史可法》中的一幕,1938年1月首载于汉口《抗战戏剧》半月刊第1卷第4期。1939年初,湘剧抗敌宣传二队首演于长沙。
1940年刊入战时出版社《战时歌剧选》。
7.《新雁门关》(十三场京剧),1937年12月作于武汉。 同年12月25日,作为“全国戏剧界援助华北游击战士募捐联合公演”剧目,由山东剧院在武汉首演。
1938年1月30日起,在长沙《抗战日报》连载。同年4月,收入怒吼出版社《最近救亡戏剧选集》;6月,汉口上海杂志公司出版单行本(附《杀宫》、《土桥之战》)。
8.《江汉渔歌》(四十四场京剧),1938年10月作于武汉,原名《渔父救国》,10月10日首演于汉口大舞台;1939年6月于桂林改编为大型作品,更名《江汉渔歌》,7月,由平剧宣传队首演于桂林金城大戏院。
1939年12月、1940年1月连载于重庆《抗战文艺》第5卷第2、3期合刊和第4、5期合刊,后又多次修改。1940年4月,上海杂志公司出版单行本;同年,桂林六艺书店出版单行本;1950年11月,北京新戏曲书店出版单行本。
9.《旅伴》(湘剧•高腔),1939年1月作于武汉。 据《拜月记•枪伞》改编。同年1月13日,由湘剧抗敌宣传二队首演于长沙民众俱乐部;6月,连载于上海《中国艺坛画报》第14期至第20期。
同年,新长沙报社出版单行本。
10.《新儿女英雄传》(三集五十二场京剧),1939年写成于桂林。同年5月20日由平剧宣传队首演于桂林金城大戏院。 1941年1月发表于重庆《抗战文艺》第7卷第1期。
11.《岳飞》(上下两集,四十四场京剧),1939年秋、冬间作于衡阳、长沙。1940年4月,平剧宣传队首演上集于长沙。1940年11月、12月连载于桂林《戏剧春秋》第1卷第1期、第2期。
1941年10月,桂林白虹书店出版单行本。
12.《新会缘桥》(十八场湘剧),1942年8月作于桂林,同年9月3日由中兴湘剧团首演于桂林。1942年9月发表于桂林《文学创作》创刊号。
13.《情探》(二十七场京剧),据《焚香记》传奇改编。1945年作于昆明。1945年8月29日由四维剧校首演于曲靖。 1951年,中华书局出版单行本。
14.《武松》(十八场京剧),1942年作于桂林,同年10月,由中兴湘剧团上演于桂林。
1944年在贵州都匀改为京剧,由四维儿童剧团演出;6月,成都中西书店出版单行本。
15.《琵琶行》(六十九场京剧),1946年9月完成,,1947年1月、2月、3月、8月发表于上海《文艺春秋》第4卷第1期、第3期,第5卷第2期。
1948年由四维剧校三分校等团体联合演出于北平,马彦祥导演。
16.《武则天》(十七场京剧),1944年作于桂林,1947年1月重写于上海,连载于1947年1月至5月上海《大公报》副刊《戏剧与电影》。
1948年初由四维剧校三分校首演于北平,次剧仅成上集,下集未写作。
17.《白蛇传》(十六场京剧),1952年据旧作《金钵记》修改,由中国戏曲研究院戏曲实验学校首演于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
载《剧本》月刊1953年8月号。1955年作家出版社出版单行本。
18.《金鳞记》(十四场戏曲),1956年与安娥合作,据康德改编的湘剧《追鱼》“再整理”。 1957年,安娥曾再次改编为越剧《追鱼》。
同年,田汉又改写为《金鳞记》,载《剧本》月刊1957年8月号。
唱段.《慰问前线小唱》(京剧唱段),1958年10月慰问福建前线人民解放军时作于厦门。原载1958年10月19日《福建日报》,10月21日《人民日报》转载。
梅兰芳演唱。
19.《西厢记》(十六场京剧),1958年冬作于北京。同年由中国京剧院及北京京剧团联合首演于北京。1959年,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单行本。
20.《谢瑶环》(十三场京剧),1961年据陕西碗碗腔《女巡按》改编,同年由中国京剧院首演于北京,载《剧本》月刊1961年7、8月合刊。
1963年,
东风文艺出版社出版单行本。
21.《对花枪》(六场豫剧),1963年为河南安阳豫剧团改编,1964年首演。此剧只存油印本。
1998年,为纪念田汉诞辰100周年,中国田汉基金会、中国田汉研究会受花山文艺出版社委托,于2000年12月出版了《田汉全集》20卷。
中国文联主席、田汉基金会理事长周巍峙任编委会主任委员,聘请了当代研究田汉的著名学者和专家,投入大量精力和才智,在《田汉文集》的基础上,增加了300万字。其中《田汉全集》第7、8、9卷戏曲卷中增加了田汉1913年至1964年创作的戏曲剧本7部。
1.《新教子》(京剧),写于1913年,同年3月14、15、16日发表于湖南《长沙日报》“剧曲”专栏。 署名:汉儿。
2.《双忠记》(十一场京剧),1942年年初作于桂林,由文艺歌剧团首演于桂林各界公祭瞿(式耜)、张(同敞)殉国290周年纪念大会。
1942年12月12日、19日连载于恩施《新湖北报》副刊《文艺青年》。题作“新歌剧”。1945年6月四维儿童实验剧团曾在昆明上演田汉的《南明双忠记》。
3.《珊瑚引》(五场戏曲),1948年中秋节前作于上海。
原题“歌剧”,即戏曲。同年由雪声剧社以越剧演出。此剧只存油印本。
4.《金钵记》(二十六场京剧),1943年夏,应四维平剧社李紫贵、曹慕髡、吴枫之约,在他们据旧本整理的《白蛇传》剧本基础上,改编创作于桂林。
原定同年9月9日起在桂林剧院上演,因当局以“有反佛教的嫌疑”遭禁。次年端阳节,四维平剧社在桂林演出上集(至“盗草”止)。因战火迫近,下集未及上演。1947年6月,全剧始在四川宜宾首演。
1950年修改后,于同年10月由中华书局出版单行本,收入“人民戏剧丛书”。
5.《荆州之战》(十场京剧),五十年代初期作于北京,仅写至关羽单刀赴会,未及完成。 此剧只有作者手稿。
6.《杨八姐智取金刀》(十一场京剧),1963年据安娥的越剧本改编,未及发表。此剧仅有田汉遗留的校样。
7.《红色娘子军》(十二场京剧),1964年根据同名电影(梁信编剧,谢晋导演)改编;7月,由中国京剧院在全国京剧现代戏观摩演出大会上演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