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复习高中地理?寻求资料复习和
对于地理学科来说,它研究的对象是地理环境以及人地关系。而地理环境是诸环境要素综合作用的产物。这些环境要素,既有各自发生发展的过程和组成因子,又处于与其他要素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之中。当然,对于每一处环境的形成,必定有一个主导因素。 因此,进行地理复习时,可以根据事物形成和发生发展的过程或主导因素,教材的先后程序等等,理出知识结构的纵向中轴系统,然后,对中轴系统上的每一个组成部分,排列出该部分知识的横向组成的因子,并逐一进行阐述。 这样做的目的,一方面可以将各章节分散的知识,串联成整体,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另一方面对那些基础较差的,能掌握这些轴线,也就等于了解轮廓。而对于基础较好...全部
对于地理学科来说,它研究的对象是地理环境以及人地关系。而地理环境是诸环境要素综合作用的产物。这些环境要素,既有各自发生发展的过程和组成因子,又处于与其他要素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之中。当然,对于每一处环境的形成,必定有一个主导因素。
因此,进行地理复习时,可以根据事物形成和发生发展的过程或主导因素,教材的先后程序等等,理出知识结构的纵向中轴系统,然后,对中轴系统上的每一个组成部分,排列出该部分知识的横向组成的因子,并逐一进行阐述。
这样做的目的,一方面可以将各章节分散的知识,串联成整体,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另一方面对那些基础较差的,能掌握这些轴线,也就等于了解轮廓。而对于基础较好的同学,抓住这些轴线,就等于抓住了地理知识的纲。
提起纲要,张开横向网目,就扩大了知识面。衡州任培芳老师总结的这种复习方法,名为“纵向递进、横向拓展”模式。
如何运用这一模式呢?
1.建立纵向递进中轴线
纵向递进的中轴线,根据复习目的,可以建立章节的和整体的,一般可根据不同思路建立多个系列,使其相辅相成。
在此试举几例:
(1)根据地理教材和认识规律建立的中轴线。
此式根据认识事物由远及近,由表及里的规律,有一股极目天外,窥透地心,深视近处,远处粗放,近处细腻的格局。因此,复习时要注意突出主题,如远地空间的太阳系,近地空间的对流层,地表的地形、江河、海洋表层、地壳等等。
根据事物发生发展过程排列城市作为消耗资源最密集的地段处理。环境问题是大量不恰当地开发利用资源引起的后果,等等。
(2)根据事物形成的主导因素建立中轴线
①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②地球外部的能量→③大气热状况→④水体的状态→⑤地壳物质的迁移→⑥生命物质的形成和活动→⑦地表自然环境→⑧人类生产活动→⑨地理环境
此式中,水是影响生命物质的主导因素。
但水也溶解了地壳物质,为生命体提供了丰富的营养物质及有机成分。
(3)沿各章节知识某一重点或某一观点建立中轴线,如高中地理按运动观点建立起——
①地球运动→②大气运动→③水体运动→④地壳运动→⑤生态平衡→⑥铁矿石、石油等矿产流向→⑦小麦、水稻等主要粮食的流向→⑧世界性工业布局趋向→⑨世界人口流向
这条中轴线从①→④是探索物质的运动规律,⑤→⑨是了解具体物质迁移方向。
同是运动观点,但有不同含义。其中,②→⑤还可以根据物质循环运动的特点列出:大气环流→水循环→地壳物质循环→生物物质循环等小轴线。
(4)根据知识的类比性建立中轴线
①太阳系构成→②大气组成→③水体类型→④地壳物质组成→⑤生态系统组成→⑥自然资源类型→⑦农业产值构成→⑧工业生产类型→⑨城市类型划分
(5)章节单元复习建立的中轴线,如高中地理第二章
大气组成→大气分层→大气热量(状况)→大气运动→大气现象(天气与气候)→人类活动与大气状况
2.横向拓展方法
这里讲的拓展,是指围绕纵向中轴线的某一问题,沿横向展开。
这种展开有不同的方法,归纳起来有:
(1)问题式横向拓展,如
这样的拓展还可以用程序法,提出更多的问题,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2)分解式横向拓展,如
3.包含式横向拓展,如
这种复习方法有这样有几个优点:
(1)采用了与新课不同的方法,学生不易厌倦,不会使学生感到“老调重弹”。
(2)可以完全打破教材程序,理顺教师和学生的思路。切合各自特点的整理学科知识系统,既可以训练学生综合和概括能力,又是一种学习方法的探索。
(3)沿纵向轴线可以探索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如深入分析(1)式纵向轴线,可用能量的转移为线索,连接各项事物,加深对地理事物的认识。
(4)通过横向拓展,可以将初中与高中,人文与自然地理知识联系起来,还可引入其他学科方面的知识。
(5)通过这种复习,促使学生形成直角坐标系结构式的地理知识体系。
在加强和深化空间概念训练时,将促使学生形成三维空间的知识结构:
地理环境空间结构、空间分布、空间联系
部门横向知识构成
学科纵向知识体系
一、加强知识的归纳整理,形成知识体系
教学理论的研究表明,建立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要比掌握大量具体的零散知识更具价值。
在传统的学习过程中,比较偏重于掌握知识的细节,而忽略了对知识结构整体上的理解和掌握。由此而带来的直接的危害是降低了知识的智力价值,使获得的知识难以成为今后深入探究的可靠基础。
在知识整理加工的过程中,伴随一系列思维活动,如分析、判断、归纳、演绎、比较、分类、总结、概括、推理等,可以说这个过程也是思维综合训练的过程。
经过这一过程可以加深知识的理解、强化记忆,同时也可以发现问题、弥补漏洞、纠正错误。在对基本原理、规律的探究、发现、归纳和应用的过程中,还要注意多思、敢问、善问?可准备一个问题本 ,真正弄懂、吃透地理概念、地理原理和地理规律,既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二、落实基础,突出主干,注意与初中地理知识的有机结合
基础和主干知识是指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规律和重要的地理事物、观念、结论。它们分布在教材的各个部分。但总体来看,能够体现地理学科学习功能的、能够形成再生知识的、与生活生产紧密联系的部分多为高考复习的重点所在。
如:地图、地球运动、大气运动、人类活动、人地关系等。
对于基础和主干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不是要死记硬背,而是要深入理解和具体应用。高考试题往往通过大量引用课外知识和丰富的社会素材,形成新的问题情景,构成新的问题角度,从而考查学生的能力。
但是无论如何,其考查的落脚点仍然是地理学科的基础和主干知识。所以我们必须抓住各部分的基础和主干知识,寻找各部分知识与其他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综合的思维方法,才能在高三地理复习中取得较好的效果。
在重点复习高中系统地理知识的同时,还要正确处理好初高中地理知识的有机结合。初高中地理知识是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只要高中地理中涉及到的初中地理知识,都应该掌握,决不能回避。要正确处理好高中系统地理与初中区域地理之间的关系,以高中系统地理为主,兼顾初中地理,当涉及到相关初中地理知识时要进行串联复习,并落实到区域图上。
只有把具体的地理事物或现象落实到具体的区域中,才能更深刻地理解它产生的原因、特点,预测它的发展变化趋势。如复习“地球运动”时,就应把初中的“时区和日界线”融入其中,复习“地壳运动”时应一并复习初中“地形和地形的变化”等等。
通过这样处理,不仅使初高中地理知识紧密结合,形成一个有机整体,而且便于提高综合分析地理知识的能力。
可见,抓住多角度观察地理事物的空间性质,综合分析地理系统内部与外部物质、能量和信息的运动与转化这些大问题,一方面能使地理知识学习更加透彻、完整,另一方面又能提高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拓展思考与解答地理问题。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