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子"如何产生的?
对联产生于春联,而春联源于桃符。
对联是一种实用性很强的文学形式,不管是典雅的、通俗的还是雅俗共赏的对联, 将其张贴、悬挂、雕刻在门柱厅堂,都能营造出一种祥和、喜庆,或者高雅、庄严的气 氛与格调。 因此,自从对联产生时起,它就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并逐渐融入了 中国人的民间习俗之中,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一般认为,最早出现的对联是春联,而春联起源于桃符。从晋代至唐代,对联这一文学形式便已经萌芽并逐渐发展。 不过,人们通常将五代时蜀后主孟昶于公元963年岁除日题在桃符板上的一副春联:
新年纳余庆
佳节号长春
春联的来源是大门上的桃符...全部
对联产生于春联,而春联源于桃符。
对联是一种实用性很强的文学形式,不管是典雅的、通俗的还是雅俗共赏的对联, 将其张贴、悬挂、雕刻在门柱厅堂,都能营造出一种祥和、喜庆,或者高雅、庄严的气 氛与格调。
因此,自从对联产生时起,它就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并逐渐融入了 中国人的民间习俗之中,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一般认为,最早出现的对联是春联,而春联起源于桃符。从晋代至唐代,对联这一文学形式便已经萌芽并逐渐发展。
不过,人们通常将五代时蜀后主孟昶于公元963年岁除日题在桃符板上的一副春联:
新年纳余庆
佳节号长春
春联的来源是大门上的桃符板。桃符演变为春联,经历了一段比较长的时间,不过,春联仍不普遍,即使到了宋代,宫廷里有了春帖子,在民间却仍然盛行桃符板的风俗。
这有王安石诗句可以为证: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其实,所谓桃符,就是刻画有神荼、郁垒神像钉在两块桃木板。神荼、郁垒一个手里拿着苇索,一个身边牵着猛虎,形象丑恶凶狠,将它们安在大门上,用意是驱除恶鬼,镇压凶邪。
这个习俗,是最迟在东汉时代就已盛行。相传东海中有一座大山,名叫度朔山。山上有一棵巨大无比的桃树,树枝向周围伸展足足有三千里方圆。树的东北一端有一根拱形枝干,树梢一直歪下来,挨到地面,就像一扇天然的大门。
度朔山上住着各种各样的妖邪鬼怪,出入都得经过这扇“鬼门”。天帝怕鬼怪下山到人间去作祟,派了两个神将去把守鬼门,一个叫神荼,一个叫郁垒。这两个神将既能捉鬼,又能吃鬼,如有恶鬼胆敢溜出鬼门,就把它抓住,或者吃掉,或者用苇索捆绑起来喂老虎。
因此,黄帝就把神荼、郁垒的像刻成桃人,安于门户之上,以御凶魅。
最初,古人以桃木雕刻成神荼、郁垒的神像,挂于大门的两侧。后来嫌太费事就改用两块
桃木板,画上神像成“桃符”。再往后,觉得要画画还是很费事,便只在桃木板上写上“
神荼”、“郁垒”两个神名,往门上一钉完事。
随着印刷技术的迅速发展,木板桃符逐渐被纸印桃符所代替。其装饰功能日益被人们所认同,不仅仅用以镇邪。桃符又向着两个方面发展:一是从书写“神荼”、“郁垒”的神名演变为纯文字的春联;二是沿着神像的形式,发展为称为“门神”的门画。
近年来,通过破除迷信、解放思想,贴门神的习俗已基本破除,门神画已很难见到了。
作为春联之发轫。 直至明清,对联逐渐盛行,并延续至今。总之,浓厚的传统性与实用 性,是对联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土壤。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