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把鲫鱼培养成金鱼?鲫鱼培养成金鱼要
一 金鱼是一两千年前由我国劳动人民从野生鲫鱼培养而成的。中国是金鱼的故乡
1.金鱼是由野生鲫鱼变异产生的,野生鲫鱼头小吻尖,由侧面看,从鳃盖至吻端,略呈三角形。鲫鱼体侧扁,胸、腹部略膨大,有胸鳍、腹鳍各两片,背鳍、臀鳍和尾鳍各一片。 它身体中部两侧,自鳃盖裂后缘至尾柄末端,各有一排侧线鳞。在天然水域中,绝大多数鲫鱼体呈银灰色。但其体色常因生活环境不同而有所变化,或呈浅褐色,或呈青黑色;也有黄褐色或金黄色的,不过比较罕见。
鲫鱼体色之所以会发生变化,是由于鳞片中各种色素体的数量发生了变动。 我国生物学家陈桢曾作过多年研究,他认为:自然水域中的鲫鱼都是银灰色的,银灰色的成因是由存在...全部
一 金鱼是一两千年前由我国劳动人民从野生鲫鱼培养而成的。中国是金鱼的故乡
1.金鱼是由野生鲫鱼变异产生的,野生鲫鱼头小吻尖,由侧面看,从鳃盖至吻端,略呈三角形。鲫鱼体侧扁,胸、腹部略膨大,有胸鳍、腹鳍各两片,背鳍、臀鳍和尾鳍各一片。
它身体中部两侧,自鳃盖裂后缘至尾柄末端,各有一排侧线鳞。在天然水域中,绝大多数鲫鱼体呈银灰色。但其体色常因生活环境不同而有所变化,或呈浅褐色,或呈青黑色;也有黄褐色或金黄色的,不过比较罕见。
鲫鱼体色之所以会发生变化,是由于鳞片中各种色素体的数量发生了变动。
我国生物学家陈桢曾作过多年研究,他认为:自然水域中的鲫鱼都是银灰色的,银灰色的成因是由存在于鳞片中的黑灰色素体、红黄色素体及微带蓝光的返光质等几项因素综合而形成的。其所以偶有鲫鱼变异为金黄色,是因为它反常的发育过程,而使黑灰色素体消失或改变成红黄色素体,并且红黄色素体也会增加而造成的。
也就是说,鲫鱼体表鳞片中各种色素体的数量变化,是引起鲫鱼体色变化的原因。
近年来,随着鱼类生理学研究的进展,对鱼类体色变化的成因也有了更进一步的科学解释。总的说来,引起鱼类体色变化是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如鱼类食物的营养成分,天然水域中微量元素的含量,水的深浅及水的透明度和周围物体颜色等环境条件的不同,都能引起鱼体鳞片中各种色素体和相关物质所占比重的变化,从而使不同水域中的鱼类发生体色上的差异。
如生活在透明度较小而较浅水域中的鱼,体色一般较淡,呈银灰色或浅褐色;生活在透明度较大的水域中的鱼类,体色一般较暗,有的呈乌黑色。这属于生理的颜色变化,鱼类对其周围环境的颜色产生反应,改变自己的色彩以与环境相适应。
由野生鲫鱼的体型变为多姿的金鱼的体型,要比体色变化简单的多。其体型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人为地使外界条件发生变化而成的。
总之,外界条件的不断变化,不仅引起了金鱼体型的变化,而且还直接影响了金鱼的生理和胚胎发育,进而产生了很多部位的变异和变化。
金鱼的体色和体形上的变异如此之大之快,令人难解。因而引起国内外生物学家的重视并对此进行研究。他们投入大量的精力,对金鱼进行系统的研究。中国的金鱼向全世界输出,自宋至明、清两代专门记载金鱼的书和章节数不胜数,解放前后我国学者利用金鱼为实验材料,写了很多有价值的论文。
通过生物统计学的研究、实验的交配、细胞学的观察、遗传学和胚胎学的实验研究,再结合历代专业的、业余的饲养金鱼工作者的技术经验积累,使金鱼的变异具有了今天的规模,已经定型的金鱼品种有170余种。虽然这些品种具有不同的颜色和体型,但彼此间都有一定的血缘关系,它们的共同祖先就是古代的野生鲫鱼。
1958年出版的《自然系统》一书中,生物分类学家林奈指出:鲫鱼这个科的模式标本就是金鱼,因为它的尾鳍是三叉的。日本生物学家石原等曾用金鱼和鲫鱼的血清作沉淀反应的试验,证明金鱼与鲫鱼是同种的。我国生物学家陈桢、李朴等,在遗传学、胚胎学等方面对金鱼进行了大量深入而细致的科学研究,并且考证了大量科学史料,从而得出了金鱼的祖先是野生鲫鱼的结论。
其理由是:
①任何一种金鱼都可以与野生的鲫鱼进行杂交,杂交的后代有正常的繁殖后代的能力。一般来说,种内杂交是可育的,而种间杂交由于生殖的不亲和性是不易成功的,或即使能杂交成功,也往往由于性细胞减数分裂时染色体不能配对,而不能繁殖后代。
金鱼和鲫鱼能杂交,并能繁殖,这就说明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极为密切。
②金鲫鱼(即红鲫鱼)与鲫鱼体形完全相同,其差异仅仅是在颜色上有红色和银灰色之分,在行为上有畏人与不畏人之分。金鲫鱼是由鲫鱼演化成金鱼的最原始的中间过渡类型。
它的存在,为人们提供了直接的证据。
③金鱼和鲫鱼胚胎发育时期不仅形态完全相同,而且在同一温度条件下,发育的速度也是相同的。体形的分化在孵化后的幼鱼阶段发生,有的性状的分化,如龙眼、虎头、绒球、水泡等是在孵化两三个月之后才出现的。
④利用金鱼血清作血清学沉淀反应,结果是相同的。
⑤对金鱼和鲫鱼的染色体组型进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金鱼和鲫鱼的染色体不仅数量相同,二倍体(2n)均为100,而且形态也十分相似,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很难找出它们之间的差异。
所谓二倍体是指细胞含有两组染色体的个体,几乎所有的高等动物的体细胞都是二倍体。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载体,它存在于细胞核中,每一个物种的染色体数目都是恒定的,以保持其物种的相对稳定性。
⑥在对金鱼和鲫鱼各种同工酶的分析中,发现在各自的组织之间的酶谱基本上是相同的,这也说明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密切。
这样,就从科学上证实了金鱼与鲫鱼的同属同种,即金鱼是由野生鲫鱼变异而来,金鱼的祖先就是野生鲫鱼。这在生物界是无可非议的了。
以上,从发展的一面论证了金鱼的祖先是鲫鱼。另外,从金鱼中普遍存在的“返祖”现象也可证明金鱼是鲫鱼演变而来的。
在实际中,我们可发现任何一对纯种金鱼所繁殖的后代幼鱼中,都会有或多或少的金鱼个体在胚胎发育过程中,未能完成从鲫鱼演变到金鱼的全部变异过程,在部分品种特征上程度不同地出现不寻常的现象??返祖现象。
如龙睛鱼中有的个体眼球为一边突出而另一边不突出或突出不明显,有的个体眼球虽然突出,但是却长出和鲫鱼相同的单叶尾鳍和臀鳍;在没有背鳍的蛋种金鱼中,有的个体在背部长出刺状及瘤状的背鳍残迹,甚至长出不完整的背鳍;珍珠鱼中有的个体长不出珠鳞;甚至还有个别与野生鲫鱼完全相同的金鱼。
若将各种奇形怪状的金鱼后代个体,按其变异程度的不同,由强至弱地依次排列在一起,用联系发展的观点加以比较,就可以清楚地看出,这完全是一种“返祖”现象。
是金鱼的故乡 我们已经知道,金鱼是由野生鲫鱼演变发展而成的。
而野生鲫鱼原产于亚洲,它的分布只限于中国、日本、越南等国。现在欧洲和美洲一些河流中虽然也有鲫鱼,但都是从亚洲移植过去的。
金鱼起源于我国。我国金鱼向外传播首先是传入东邻日本,而后渐及世界各地。
有关金鱼的日本书籍,始见于17世纪中叶之后,它们在论及日本金鱼的来源时,都无一例外地认为日本原无金鱼,日本金鱼是在400多年前的1502年从中国输入的。近百年来,不少日本学者论证了金鱼从中国传入日本的史实。
金鱼从中国传入日本后,在新的环境和饲养管理条件下,继续发生变异,经过日本养鱼者的长期努力,培育出有别于中国风格的和金、琉金、地金、朱文锦、东锦、秋锦、江户锦、蓝、荷兰狮子头等许多品种,形成别具一格的日本金鱼,使日本和中国在一起,成为世界上两个主要的养殖金鱼的国家。
中国金鱼在1654年也到达了荷兰。当时荷兰侵占着我国台湾,他们也把金鱼送回荷兰本土。中国金鱼在荷兰生物学家的不断努力下,终于在1728年取得了金鱼在欧洲人工养殖的成功。在这以后,金鱼很快便遍及了整个欧洲。
1794年中国金鱼登上英国本上。这是由英国特使马卡尔蒂尼出使中国时,接受乾隆皇帝馈赠并把它带回英国的。关于“金鱼”一词,英国出版的《牛津简明词典》解释说:“金鱼为一种小的红色的中国鲫鱼,是作为玩供品用的。
”
中国金鱼又在1870年前后被中国商人方棠带到了美国。随后又大规模地从中国引进金鱼,并正式进入美国的商品市场。美国出版的《弗伯斯特大词典》把金鱼解释为“红色、黄色或其它色的小鱼,中国产,养于池中或缸中,作为装饰品”。
二、金鱼的演变与历代金鱼欣赏
鲫鱼演变发展成为金鱼的过程可归结为:野生-放生-半家化-家化-人工选种、人工杂交的过程。
1.由野生到放生 人类出于自身的需要,将野生的鲫鱼捕获后进行“放生”,“放生”是人类对野生金鲫进行干预的开始,它对野生鲫鱼演变发展成为金鱼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西汉末年,佛教传入我国。佛教戒杀生,所以自佛教传入中国各地后,中国开始有了释放被捕动物的举动,并把信奉佛教者释放被捕动物的活动称为“放生”,其目的是借以积阴功,图好报。比较罕见而神秘色彩浓重的金鲫鱼,一开始便是主要的“放生”对象。
直到本世纪40年代末,这种迷信习俗还在我国许多地方沿袭着。
2.由放生到半家化 由嘉兴月波楼金鱼池、杭州六和塔开化寺和南屏山尖教寺等地的金鲫,我们可以看出金鲫都是受到人为的保护,甚至还能得到人们投给的食物,但是仍然生存于自然中,与龟、鳖和其他鱼类等混杂共处,而且在它们之间还存在着种间的生存竞争。
除金鲫的体色与银灰色鲫鱼不同外,其它方面都表现出和普通鲫鱼大致相同的习性。就其体色而言,也只是金黄色一种而已,并无其他在自然界中未曾出现过的颜色。所以说,这时的金鲫是处于半自然环境之中,但得以“适者生存”地过着半家化的生活,从而加速了形体变化的过程,也就开始成为人们观赏的对象之一。
3。由半家化到家化 如果说在金鱼的演化观赏史中,北宋时期金鲫还处半家化状态,那么,到了南宋,金鲫则进入到了家化状态,金鱼的家化史也就从此开始了。那个时期,达官贵族僧侣开始以金鲫为消遣取乐的私有对象,争相搜寻凿池豢养以为玩赏,一部分红黄色的鲫鱼从大自然界被输送到富有者的小池塘中饲养,对金鱼的养殖方法也开始讲究。
从此,金鲫鱼便慢慢地开始了被人工培育成金鱼的过程。
4。有意识的人工选择 明朝中后期普遍采用的盆养金鱼,对金鱼的发展起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但到清朝前期,金鱼的饲养又重新出现了衰落的局面。
原因基本上与元朝和明初相同。直到清朝后期,金鱼的饲养才又重新呈现繁荣。
5、百花齐放,硕果累累 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政府对我国古代的文化遗产极为重视。到1958年已发展到154种。在科学研究,最突出的是我国著名的生物家陈桢教授,于1959年著作出版了我国第一本金鱼研究的专著《金鱼的家化与变异》(研究工作起于1925年),科学地证明了金鱼和鲫鱼确系同属,该书还对金鱼的各种变异和色、形的产生作了科学的说明。
作为大规模的金鱼商业活动,主要是在70年代中叶开始的,1977年秋,我国金鱼首次参加德意志联邦共和国鱼展引起轰动。
以上各方面的发展,表明我国的金鱼饲养业不仅在商业经营上发展,而且在评选和展览方面也进入了发展新阶段。
21世纪,观赏鱼正进入一个鼎盛的时期,金鱼也将更倍受人类的宠爱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