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国音乐大师柴可夫斯基的作品揭示了什么呢?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Tchai kovsky Peter Ilyitch,1840一1893)是伟大的俄罗斯浪漫乐派作曲家,也是俄罗斯民族乐派的代表人物,被称为舞剧音乐大师,其风格直接和间接地影响了很多后来者。 柴可夫斯基1840年5月7日出生于乌拉尔的伏特金斯克城,父亲是一个冶金工厂的厂长兼工程师,母亲爱好音乐,很会唱歌,也会弹琴,因此,他们家庭充满了音乐气氛。他自幼便已显示出非凡的音乐才能,但是,家里的人却从来没有想到他将来会成为一个职业的音乐家。 柴可夫斯基10岁时进彼得堡法律学校学习,但他仍利用课余时间继续学习钢琴,并时常去看歌剧。1859年他毕业后曾在司法部任职。在这段...全部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Tchai kovsky Peter Ilyitch,1840一1893)是伟大的俄罗斯浪漫乐派作曲家,也是俄罗斯民族乐派的代表人物,被称为舞剧音乐大师,其风格直接和间接地影响了很多后来者。
柴可夫斯基1840年5月7日出生于乌拉尔的伏特金斯克城,父亲是一个冶金工厂的厂长兼工程师,母亲爱好音乐,很会唱歌,也会弹琴,因此,他们家庭充满了音乐气氛。他自幼便已显示出非凡的音乐才能,但是,家里的人却从来没有想到他将来会成为一个职业的音乐家。
柴可夫斯基10岁时进彼得堡法律学校学习,但他仍利用课余时间继续学习钢琴,并时常去看歌剧。1859年他毕业后曾在司法部任职。在这段时间内,他一直抓紧学习音乐,参加社交性钢琴演奏和创作活动。1862年柴可夫斯基进彼得堡音乐学院学习,终于踏上接受真正的专业音乐教育 的决定性道路。
毕业后,应尼古拉•鲁宾斯坦的邀请,柴可夫斯基就任莫斯科音乐 学院教授,历时11年之久。但是,他时常为这妨碍他的创作活动的枯燥的讲课工作 而感到苦恼,既使这样,他还是创作出各种各样的优秀作品,其中包括最初的三部 交响曲、交响诗《弗兰契斯卡•达•利米尼》、幻想序曲《罗密欧与朱丽叶》、舞剧 《天鹅湖》以及《第一钢琴协奏曲》等。
这是柴可夫斯基创作的第一个时期。柴可夫斯基的音乐基调建立在民歌和民间舞蹈的基础上,所以乐曲中呈现出浓 烈的生活气息和民间特色。他惯于采用起伏的相对主题,利用音乐形象来表现生活 中各种心理和感情状态的发展和演变过程。
强烈的民族意识和民主精神贯穿着他全 部的创作活动,他主张音乐的美,是建立在真实的生活和深刻的思想基础上的,因 此他的作品一向以旋律优美,通俗易懂而著称,但又不乏深刻性,他的音乐是社会 的真实写照。
透过他的艺术珍品,人们不难发现他不仅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结合 的典范,而且是一位擅长以音乐描绘心理活动的大师,探索着人生的奥秘。柴可夫斯基自学校毕业之后,安东•鲁宾斯坦的弟弟,莫斯科音乐学院的和声 学教授尼古莱•鲁宾斯坦聘请他做音乐史的教师。
当时柴可夫斯基的父亲已经退休, 经济上颇为拮据,因此欣然接受教职,接下来的十年都全心投入教学和创作。教书 的待遇不特别好,仅能糊口而已,但柴可夫斯基从事这份工作能够有很充裕的时间 创作,所以在从事教职的第一年就完成了第一号交响曲《冬之梦》,但听众反应不 佳。
没多久,他就因为压力太大又过度工作,在1877年时因精神崩溃离开学校。休 了一年假后,他尝试回到学校继续教书,但是没多久就放弃,决定退休。在瑞士休 养一阵子之后,便搬到基辅与妹妹同住。1868年开始,柴可夫斯基与俄国国民乐派的成员逐渐走得很近。
1869年在巴拉 基列夫建议之后,便写了有名的管弦乐序曲《罗密欧与朱丽叶》。但于此后,柴可 夫斯基的作曲风格越来越偏向西欧风,而逐渐与强调民族素材及风格的国民乐派渐 行渐远。同时,1877年开始,是柴可夫斯基的创作的极盛时期。
他开始创作两部天 才的作品——歌剧《叶甫根尼•奥涅金》和他的成名作《第四交响曲》。有一次,柴可夫斯基在莫斯科临阵上场替代指挥他自己的歌剧《女妖》,之后 便开始常态性的从事指挥工作。克服与生俱来的舞台恐惧症之后,他逐渐开始习惯 在舞台上指挥自己的创作,并常在欧洲各地巡回演出,结识不少当时的音乐家。
1891年,柴可夫斯基受邀至美国指挥自己的作品,当年的5月5日,他在卡内基 大厅的开幕仪式中指挥纽约音乐协会交响乐团演出。美国一行中,他也演出著名的 第一号钢琴协奏曲以及弦乐小乐曲。这首堪称柴可夫斯基最有名的降b小调钢琴协 奏曲,1874年完成之初受到前同事尼可莱的恶评,也因此一直束之高阁迟迟未演,未料在美国首演却一炮而红,从此成为柴可夫斯基的招牌。
1893年6月,英国剑桥大学授予柴可夫斯基名誉博士学位。在这期间,他除了 创作《叶甫根尼•奥浬金》《第四交响曲》外,还创作了《第五交响曲》《曼弗里 德交响曲》,歌剧《黑桃皇后》《约兰塔》,舞剧《睡美人》《胡桃夹子》;还有 《暴风雨》《意大利随想曲》《一八一二年序曲》《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大提琴 《洛可可主题变奏曲》以及各种器乐重奏、钢琴独奏、声乐浪漫曲等,几乎涉猎所 有体裁。
特别是他在1893年夏天写出的《第六(悲怆)交响曲》,是他的绝笔之作, 同年10月16日由作者在彼得堡亲自指挥这部作品的第一次演出。不料^ 1893年,在 首演第六号交响曲《悲怆》九天后,柴可夫斯基死于圣彼得堡街上的家中。
有些音 乐学家认为,柴可夫斯基对于死亡早有觉悟,而第六号交响曲正是他写给自己的安 魂曲。第一主题之后紧接着快速的弦乐变化旋律以及强而有力的和声,随后出现的 常号旋律和前后的旋律都没有关联,此种突兀插入的乐段,一般认为是俄罗斯天主 教死者弥撒典型的曲式。
关于他的死因,有如下解释。在法学院的学生时期,柴可夫斯基曾经暗恋过法 国女歌手狄希耶•雅朵。但在女方结婚之后,这段感情无疾而终。在他于莫斯科音 乐院教书时,一名偏执的女学生安东妮雅•米露可娃以大量情书攻势疯狂倒追他, 扬言非他不嫁,甚至以死要胁。
其实柴可夫斯基根本不记得自己班上有这个学生, 但是女学生相当坚持,不断持续写信。当时柴可夫斯基迷上普希金的诗作《尤金• 奥尼金》,正打算改编成歌剧。由于诗作中的主角尤金年轻时拒绝了塔琪安娜以致 后来终生活在悔恨当中,入戏太深的柴可夫斯基将自己想成尤金,认为自己不应回 绝这段感情。
两人于1877年7月18日结婚。1877年,蜜月还没结束,柴可夫斯基就后悔了,在两人于7月26日回到莫斯科 时,他已经濒临崩溃。周遭的朋友们都看得出来他的状况很不好,但是没有人知道 严重性。婚后两周,他企图在冰冷的莫斯科河中自杀,但是随后却因为受不住寒冷 而放弃,也因此染上严重的肺炎。
精神上完全崩溃的柴可夫斯基逃到圣彼得堡。柴 可夫斯基身体脆弱,性格内向而且脆弱,感情丰富,与疯狂崇拜自己的女学生的婚 姻破裂后,企图自杀,他的朋友把他送到外国疗养。之后,他被认为有同性恋 倾向,并且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一直试图压制,因此有意见认为这是婚姻破裂 的原因。
这期间开始和一个热爱音乐的梅克夫人通信。后来梅克夫人成为他的 资助人,他后阶段的许多作品都是献给这位夫人的。但奇妙的是两个人从来没 有见过面。当他们十四年的书信往来因为这位夫人宣布破产而终止时,柴可夫 斯基受到了很大的打击,在独自度过忧郁的三年后于莫斯科去世。
他是服用砒 霜自杀的,在那个时间的俄罗斯是不允许同性恋的,但沙皇很欣赏柴可夫斯基, 便允许他砒霜自杀。柴可夫斯基是总结全欧洲音乐发展的整个时代的一位伟大的世界规模的俄罗斯 人。他建立了自己宏大的交响音乐体系,但它不同于贝多芬的体系,而是以俄罗斯 风格概括了贝多芬之后的交响音乐的许多发展,这使他成为交响音乐方面登峰造极 的人物之一。
他的音乐是俄罗斯文化在艺术领域内的最高成就之一。柴可夫斯基也 是我国人民所熟悉和热爱的西欧作曲家之一。柴可夫斯基一生共写了七部交响曲, 其中《G小调第一交响曲》是他的交响乐体裁的处女作,是一部真正的俄罗斯交响 曲,其特征是着重于心理描写、充满爱国主义的抒情情调。
这部交响曲也是人们理 解他的交响乐作品的入门阶梯和“门径”。柴可夫斯基的旋律纯属俄罗斯风格,凄绝美艳,虽然难免落以窠臼的感觉,但 是却带着一抹悲伤的感情,就好像寡妇夜半的哀哀啼泣。柴可夫斯基生活的年代正 处于沙皇专制制度腐朽没落的时期,他热爱祖国,关心俄国人民的命运,但他又看 不到俄国社会的出路。
他从生活中深深感受到俄国政治的黑暗与腐败,但他的政治 态度却又是保守的王朝拥护者。这种无法克服的矛盾不断促使柴可夫斯基对祖国的 前途、社会的出路、人生的意义进行深刻的思考,并把这种生活感受融化到他的创 作中去。
这可以说是柴可夫斯基创作上的基本思想倾向。柴可夫斯基虽不直接选取 现实的政治生活、社会冲突等作为自己创作的题材,但却通过自己对于时代悲剧性 的感受,深刻揭示了对光明理想的追求、对生活意义的理解。
柴可夫斯基曾说:“我全心全意地渴望我的音乐传播开去,渴望有更多的人喜 欢它,会从这方面得到安慰和支持”。历史上有过许多音乐家,对于他们的才能, 专业音乐工作者给予的评价比一般听众安分的多,但是柴可夫斯基所一贯追求 的——只是他的音乐使更多人被感动,为大多数人所喜爱,这个愿望在他生前就已 经实现了。
柴可夫斯基的知音,不只是专业音乐工作者,而且还有广大的无名听 众。他的音乐力求用最直接的抒发个人感情的方式,来表达最有普遍意义的东西, 他以大家都能理解的音乐语言组织出一层生活中的诗意和人类感情中风流迷人的成 份,因而能触动人们的心灵。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