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论文的参考文献谁有近几年的会计论文
提供范文一篇,仅供参考:
《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和治理对策》
会计信息是所有投资者、债权人为了解企业经营活动、经济绩效,进行理性预期的主要工具。同时汇总的会计信息是国家进行宏观调控,制定经济政策的依据,也是整个社会资源进行合理配置的基础。
会计信息失真的主客观原因
会计信息失真,是指会计信息所反映的数据和披露的内容与客观事实不符,甚至严重背离和歪曲。它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会计确认缺乏甚至编造事实依据;(2)会计计量、记录歪曲经济事项;(3)会计报告披露不完整,甚至出具虚假报告。 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手法通常有潜亏挂账、虚盈实亏、截留收入等。
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有多方面,...全部
提供范文一篇,仅供参考:
《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和治理对策》
会计信息是所有投资者、债权人为了解企业经营活动、经济绩效,进行理性预期的主要工具。同时汇总的会计信息是国家进行宏观调控,制定经济政策的依据,也是整个社会资源进行合理配置的基础。
会计信息失真的主客观原因
会计信息失真,是指会计信息所反映的数据和披露的内容与客观事实不符,甚至严重背离和歪曲。它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会计确认缺乏甚至编造事实依据;(2)会计计量、记录歪曲经济事项;(3)会计报告披露不完整,甚至出具虚假报告。
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手法通常有潜亏挂账、虚盈实亏、截留收入等。
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有多方面,有主观故意作假账造成的会计信息失真和客观计量方式、核算方式的多样性和选择性带来不同的经济结果致使会计信息失真;有来自内部管理混乱、成本失控和外部环境不规范、结算纪律松弛造成的烂账坏账损失而影响信息不实;此外还有会计法规欠完善造成的“无法可依、执法不严、违法难究”的局面和投资体制多元化所带来的投资者、管理层法律关系不明晰等诸多方面的问题。
从内部管理缺陷来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法制观念淡薄,“内部人控制”问题突出。现代企业是以公司制为特征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在企业管理形式上形成了由委托——代理关系构成的企业所有者(“外部人”)与企业经营者(“内部人”)两个利益集团。
所有者作为企业的出资人,追求企业价值的最大化;而经营者追求的是更高的报酬、休闲以及规避风险。目标的不一致必然导致利益上的冲突,内部人往往以牺牲所有者利益为代价来攫取个人私利的最大化。由于经营者努力的不易观测性,所以委托方(所有者)对内部人的监督是通过某些替代变量,如财务报表上反映的盈利数字和会计人员提供的会计信息来进行的。
于是乎,外部人与内部人效用上的差异,也就直接反映在会计信息的供给与需求上。所有者作为“外部人”,需要企业提供可靠的会计信息,以作为投资决策和对经营者进行评价的依据;经营者作为“内部人”,为了维护自身利益,提供会计信息往往从有利于经营者的角度出发,并且经营者比所有者更具备控制“会计信息”的条件。
这种潜在的会计信息失真风险,在委托代理机制赖以生存的监督机制失效,发生“内部人控制”现象后,就会由暗转明。
从企业经营者角度看,为了维护自身利益,满足自身效用最大化,必然要加强对会计信息的控制。
有的经营者要求会计人员为其报销不合法的开支;有的经营者为追求业绩,要求会计人员为其虚增利润或产值,这些行为无疑导致了会计信息的严重失真。
国有企业产权制度不明晰是会计信息失真的重要原因。
首先,在单一公有制条件下,国有企业的财产所有权的主体是国家,亦即全体人民,但具体到每一个企业,产权主体实际上很不具体,人人所有,而人人都没有,这样国有企业的产权主体形成了事实上的缺位,国有企业没有真正的所有者,因而不能形成有效的内部约束机制。
有的企业领导为了自身利益最大化,便产生短期行为,会计核算以领导者的利益为核心,使提供的会计信息失真。其次,由于国家授权的国有资产管理机构不是国有资产的所有者,自身又缺乏根本的利益动力机制,加上不能干预企业的经营权,对企业的监督十分低效。
第三,国有企业的债权人大多是国有银行或国有企业,而这些债权人的所有者同样是国家,因此,债权人对企业会计信息的关注并不很重视,企业会计信息对债权人的影响也不是很大,故企业的领导者便使会计转向为自身利益最大化提供信息。
企业业绩评价体系不合理,强化了“内部人控制”思想。长期以来,对企业业绩的考核评价侧重于企业一定期间的经营结果,而不关心产生这种结果的程序或过程是否合理。企业业绩评价体系把注意力集中在利润、资产收益率等财务性评价指标上,而较少运用和分析一些相关的非财务性评价指标;只强调企业的经营结果是否达到了既定的目标、与过去和相关单位比处于何种水平等,而忽视企业是通过什么程序或采取哪些过程来达到这种结果的。
正是由于企业业绩评价体系对于结果状态的过于偏爱,以及对会计信息产生过程有所忽视,从而促使了企业短期行为、会计造假及违规交易等一系列“内部人控制”事件随之发生,导致会计信息严重失真。
会计人员是会计活动的主体,不同素质的会计人员所提供的会计信息自然有所差别。
会计信息是会计人员对会计要素进行确认与计量中生成的,免不了要对客观经济活动的一些不确定性因素进行估计、推理与判断。一些素质较差的会计人员即使遵循了会计规范,但由于其认识水平的局限性,不可避免地使计量出的会计数据脱离实际情况,使会计信息失真。
会计基础工作是会计工作的基本环节,也是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但是,一些企业的会计基础工作弱化到了比较严重的程度。比如会计机构设置不健全,会计人员配备不合理,岗位责任制不明晰,会计工作的交接手续不规范,会计凭证的填制缺乏合法有效的原始凭证支撑,账簿登记随意性大,缺乏有效的内部管理制度和会计监督制度等等,造成账目混乱、财产不实、数据失真。
可以说,脆弱的会计基础工作是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要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建立一个强有力的社会监督体系是不可欠缺的。这种基于特定利益而进行的监督检查行为不但不能有效制止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还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问题的蔓延。
而作为社会审计的注册会计师审计,不仅审计监督的范围很窄,仅限于部分股份制企业、中外合资经营企业的外资企业,而且也很不规范,对大量集体、乡镇、私营企业亦不能发挥其功能,故不能形成组织严密的企业外部经济监督体系,不能有效地实施监督,这也就难以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性。
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对策
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明确企业产权。很多企业的财务管理混乱,是因为许多管理者未能认识到所有者财务和经营者财务的差异,使所有者与经营者经营责任不明,且缺乏有效的约束机制,致使所有者的所有权得不到保护,同时又使经营者的经营权不能完全施展。
只有产权明确,才能财务清晰,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才能得到真正的解决。
提高单位领导会计法规意识,从思想上阻断“内部人控制”问题发生的源头。通过完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从制度上遏止“内部人控制”问题的发生,是解决会计信息失真的有效途径之一。
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是各单位正确贯彻执行国家会计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重要基础。建立健全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加强对会计信息的采集、归类、记录、汇总等过程和相关环节的监督和管理力度,可及时发现并有效纠正会计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真实完整地反映单位经济管理活动。
提高会计工作的质量,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须通过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来实现。首先,会计人员要有较高的业务素质,既要掌握会计专业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又要能通过对会计核算资料的考核分析来参与企业的经营决策,为企业的现代化经营与管理提供参考。
其次,会计人员要有较高的职业道德素质,做到敬业爱岗、熟悉法规、依法办事、客观公正、搞好服务、保密守信,以“不做假账”为道德准绳,以《会计法》为行为准则,做到自律、自重,依法理财。
强化会计内部监督机制,完善社会监督体系。
首先,提高企业对会计监督的认识。会计监督是会计的基本职能之一。会计监督的目的是保证企业的各项经济活动和财务收支在国家法律、法规、制度允许的范围内进行。其次,正确处理会计监督与其他经济监督之间的关系。
各经济监督部门既要明确各自监督职能的管理目标、职权、业务范畴,又要在各监督职能之间实行相互协调,保证各监督职能之间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相互协调、有机结合,从整体上有效发挥监督作用,实现经济监督的总体目标。
第三,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监督的职能,对本单位及其下属部门的财务收支、经济活动等会计监督内容进行再监督。
建立和完善以注册会计师为主体的社会监督体系,使之与财政、银行、审计、税务、企业等经济监督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对企业经济活动的再确认,对会计的再监督,以达到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障会计信息权威性的目的。
改进企业业绩评价体系。企业业绩评价体系应当注重过程的合法性、合理性和科学性,考核方案设计和业绩评价指标的选择中应加强对会计信息产生全过程的考核,避免对于结果状态的偏爱,以正确引导会计工作的运行,保证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
(责任编辑 杨文江)[社会主义论坛 第3期 2007年3月]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