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电脑/网络 互联网

怎样学好高二的物理?

全部回答

2008-01-08

0 0
    高中物理怎样学?这是高中学生经常提出的问题,也是高中物理老师经常遇到的问题。同学们常常想找到一种巧妙的学习方法使自己轻而易举或稍加努力就能掌握好应学的知识。对学习物理更是如此,始终不断地求索,似乎终无所获。
  其实学习任何一门知识都有一定的技巧和方法,但对不同的人又不能采用完全统一的方法,这也就是所谓的学无定法。   任何一个学科都有其内在规律,按照其规律及特点去学习去探讨这就是基本的思想方法。
  物理学科的学习方法我想就下列几方面谈谈个人看法: 一,首先要知道物理学科是研究什么的,它在社会发展、人类进步和生产生活中具有什么样的作用,这样就会帮助你树立明确的学习目的,激发学习兴趣。
     物理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部分,是一门研究物质、能量和它们相互作用的学科,它既包含了对物质世界普遍而基本的规律的探索,又对其他自然科学以及科学技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具有强大的推动作用。
  物理学是一门基础学科与其他自然科学有密切的联系,如天文学、地理学、生物学、化学等。  我们学习物理不仅仅是为了认识客观世界,更重要是利用物理知识改造世界,为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类文明做出贡献。
  科学技术的每一次重大突破都跟物理学分不开,如果不是在19世纪中期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并建立起相应的电磁理论,就不会有发电机、电动机,现在电气化生产就不可能实现,也就不可能有我们现在的网校,如果没有对气体性质的研究和热学理论的建立,那么应用于飞机、汽车、轮船、拖拉机、机车、坦克等的内燃机也就不会存在。
    如果至今没有人类出行的交通工具,我们就真正处在封闭状态中,探亲访友,出门旅游,将成为空想。没有万有引力定律的科学规律,人造卫星、宇宙飞船、人类登月更不可能变为现实。进入20世纪物理学更广泛应用于工农业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成为科学技术的基础。
  征得中科院部分专家学者的意见,新华社评出的20世纪对世界产生深远影响的十件大事中有两件是与物理学有关的。  首件事就是物理学革命,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的狭义相对论基本原理和1916年提出的广义相对论基础与普朗克提出的量子论一起改变了人们对时间、空间、物质和运动的概念。
  20世纪大多数物质文明都是从相对论和量子论这两个物理基础学科衍生和发展起来的。 另一件是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诞生与因特网的应用,从目前看计算机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应用越来越广泛,改变了人类的生活和工作方式,促进生产力发展,人类开始迈向信息社会。
     基于以上看法,同学们就会明确物理学研究内容,为什么要学习物理学的问题也就解决了。大家兴趣盎然,摩拳擦掌,准备在物理学的知识海洋中傲游。 二、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可以帮助学习者加深对物理过程的认识和对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理解,是学好物理课的重要手段之一。
     实验是物理学的基础,实验过程隐含了丰富的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既包括了操作技能和处理实际问题的本领,又包括思辩性的猜想和假设,逻辑的思考和论证,准确的测量和数据分析,严密的推理和清晰的表述。
  在科学思想的指导下,用科学方法学习物理自然会有较高的收益。例如伽利略理想实验,经过抽象思维科学地推理出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向延续了2000多年的亚里士多德代表的错误观点提出挑战,并最终被人们所接受。
    例如在讲《自由落体运动》一节时老师用牛顿管(抽成真空约1米长的玻璃管)演示,金属片、羽毛和软木塞三种不同质量的物体在真空中下落的情况,同学们看到这种现象后,根据受力情况(它们分别只受重力)和牛顿第二定律F=ma,可得出a=g 即三物体的加速度相同。
  这样就不难明白它们为什么在牛顿管中同时落下,而空气中由于阻力影响不能同时下落的原因。  所以一定要认真观察实现过程、实验现象,并积极动脑分析发生现象的物理道理,这样就加深了对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理解。
   另外要自己动手做实验,要做参于者而不当旁观者,做实验所用到仪器性能、使用方法与物理知识有关,而实验原理往往就是所学的规律。还有就是在日常生活中多用心观察各种物理现象,如:天空为什么出现彩虹,它属于什么光学现象,怎样用物理知识解释,高速公路上行驶的汽车车距要求在200米,这是根据在刹车后制动力相同的情况下加速度相同,但初速度大的汽车滑行距离大。
    由公式Vt2-V02=-2as可得,因而车距要较大才能保证行驶安全。在实验中学习,在实践中学习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学习物理不是简单的套用公式,进行数字推导;物理知识重要的是要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
  要对基本物理概念、物理规律清楚弄清本质,明白相关概念和规律之间的联系,明白物理公式定理、定律在什么条件下应用而不能简单地以做习题,题海战术来代替,对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学习和理解,如果概念不清做题不仅费时间费精力,而且遇到的矛盾或困惑就越多,久而久之产生畏难情绪,做习题的目的是为了巩固基本知识,从而达到灵活运用。
    不少同学总是觉得自己对概念已懂了,就是不会用,一遇到物理题就不知从何下手。这是不少同学常有的困惑。应该怎么办呢?首先应对概念反复比较,找出与相近的概念和规律的区别。例如速度的概念大家比较容易接受,因为日常生活中有接触有体会,而加速度这个概念较抽象,在现实中如果不加分析只从表面上看无法接受它。
    因此除了通过比较搞清速度与加速度的不同点外,还要从运动物体速度变化中体会,加速度的存在及实际意义。另外要根据题目所给的条件,搞清物理过程、物理情景建立物理模型。然后找出每个物理过程遵守什么样的规律,各物理过程之间有什么联系。
  根据所学知识列出相应方程。做物理题的过程重要的是分析思考,分析思考的辅导手段是画图。  图就是一种很好的物理模型,这样变抽象为具体,变虚幻为真实,解起题来就容易多了。 四、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是一个开发思维,培养各种能力的过程,因而不能封闭式学习。
  大脑思维、情感语言不能封闭。要开放,开放是指向课本学习,要认真读课本,课本上的图形。例题,包括习题和参考阅读材料都应认真研读。  要将图、题、文字内容连系起来成为一个整体。
  开放之二是向老师学习,既上课注意听讲,眼、耳、手、脑、口并用,思想随着老师转(可以有独立见解),眼耳盯着黑板开,耳朵听还不算,常常动手,要真干(动手指适当笔记,和课堂练习)。不断与老师呼应,与老师交流。
  课堂时间充分利用。  开放之三是向同学们学习,既同学们互相交流互相帮助,这样有问题可及时解决不留尾巴,另外同学交流还可以互相启发,在不同观点争论时,有利于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同学往往不便于老师争论,而和同学争论却可以敞开思想,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开放之四是向课外读物学习,在读报看杂志,听新闻广播和看电视时,有关物理知识和内容要留心,顺便想一想这些内容与你学过的哪些知识有关。
    如果有些知识你还没有学到,这样可以促进你增长求知欲。 以上四方面只是总体上讲学习物理的方法,其实不同章节,不同内容又有具体不同的学习方法,因而学习的过程也是学法不断积累的过程,往往是一门功课学过去了,才似乎摸出一点门道,这门道或窍门其实就是方法。
  要根据自己的特点,总结方法为自己所用。   。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电脑/网络
互联网
硬件
电脑装机
程序设计
操作系统/系统故障
笔记本电脑
反病毒
百度
软件
互联网
互联网
QQ
网站推荐
上网帮助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