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教育/科学 出国/留学

可带和不可带的物品都有哪些呢?

出国留学:可带和不可带的物品都有哪些呢?

全部回答

2017-07-08

51 0
     出国留学,去往国外留学,在这个适合出国留学,出门旅行的季节,已准备好的小伙伴开始收拾行李了,却发现,行李箱根本!不!够!装!   如此悲催的事,貌似会发生在每一位妹子的身上。
  这时候,你急需要一篇干货来拯救自己!如何带最少的行李出门呢?   原则①   绝对不带用不上的东西   1、“也许”路上会看的书,“可能”想要敷的面膜,“万一”下雨准备的雨伞,“说不定”会用到的另一个相机镜头,这些基本都用不到!不如一开始就把它们留在家里。
       2、行前把随身物品清一清,比如把用不到的卡证从钱包里拿出来。   该放下的东西就放下,比如把指甲剪短,指甲刀就不带了。   原则②   能小不要大,能软不要硬   1、洗漱类:分装所有洗漱用品,裹身的大浴巾留在家里享受,出门一条面巾就能擦头发擦身子。
     2、钱包:用零钱包代替硬质的长钱包,卡证票据则分开放,轻便也安全。     3、包包:带可以折起来的帆布袋,而不是又大又硬的皮质包。   4、帽子:不带帽子或者带好折的软质帽子,而不是草帽毡帽等定型的帽子,鞋子同理。
     原则③   一物多用的,用起来   1、背包:不选过于典型的户外背包,选休闲型的,城市暴走也可以背。   2、人字拖:可以穿着洗澡起居,也可以穿出门,两用。     3、睡衣:大两码的纯色T恤可以做睡衣,也可以穿出门。
     4、洗手液可以洗手也可以随手洗内衣裤。   5、深咖色的眼线笔可以拿来画眉毛。   干货一:旅途中要带什么样的衣服?   原则一:永远以低调轻便好穿为原则。   宽松的针织开衫比卫衣轻便,布裤子比牛仔裤轻便,浅口鞋比靴子轻便。
       如果一件衣服或鞋穿着怕破怕脏,或者走路不方便,别带。   原则二:多带基本款,带有多种组合搭配的单品,3件衣服+2条裤子可以互搭那种。如果一件衣服或一双鞋只有一种搭配,别带。
     原则三:同一种类型的衣服带一件就够。比如一条牛仔裤和一条卡其裤。   PS:以上仅适用于妹子。  。。   干货二:让你轻装上阵的小物推荐   1、颈枕:有搭扣可以挂在背包外面,坐车坐飞机都能用得上。
     现在还有充气的U形枕,不用的时候可以收起来,某宝有卖,强烈推荐。   2、洗漱包:带那种塑料洗漱包能装,能挂,防水耐脏。   3、票据包:沿途登机牌车票门票收据备忘小纸条统统往里面扔,护照甚至大额现金都可以塞,不怕丢不怕揉。
       4、抽绳布袋:有时候买鞋会送的,装鞋子用。   干货三:如何有技巧地打包行李?   记住一点:重的放底部,使用频率少的放底部,缝隙用零碎小物填满,分阶段一层一层的塞!   1、底层装折好的裤子,缝隙处就用内裤袜子之类的填满,把底层塞严实了,再往上装;   2、中层放洗漱包,侧面可以塞双鞋;再上一层放薄T恤;   3、最顶上是毛巾票据夹等频繁取用的零碎,找个沟壑顺手把牙刷轻轻推进去。
       这样到最后整个背包都会特别严实,如果先把所有衣物等大件都塞好了再去用小件填,可用空间会大大减少。   4、如果实在实在塞不下呢?身上已经有个背包,加个腰包太丑,加个挎包太蠢,那就拎个布袋。
     里面装体积大不好折又不重的东西,或者频繁取用的小物,比如一件很占地方的厚外套,还能塞双人字拖。     耳机移动电源什么的也能往里扔,方便且毫无负担。   干货四:出门旅行的几条有效建议   1、旅游证件类:   出境旅行时,最好把护照、身份证等重要证件都准备一份复印件,并且拍照存档。
  一旦在国外不小心丢失,有利于能够证明并迅速找回。   2、现金和信用卡类:   需要特别特别注意的是,绝对不可将证件、机票、任何种类的现金及贵重物品(照相机,摄影机、手提电脑、手机、电池等)放置于托运行李中,否则一旦行李遗失,责任在于航空公司,保险公司是不做赔偿的(且遗失的现金不作赔偿,实物根据航空公司相关条例作限额赔偿)。
       3、电子产品类:   出发前一定要确认相机是否能正常开启,存储卡是否能正常使用。   否则等出发后才发现有问题,那真的是欲哭无泪了。民航局规定,只要容量不超过20000毫安的充电宝,是可以带上飞机的。
     4、护肤化装品类:   日常护肤品类最好托运,手提行李内所有液体、凝胶及喷雾类物品,均须以容量不超过100毫升的容器盛载。  任何大于100毫升的容器,即使并未装满上述物品,也不能通过安检。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教育/科学
出国/留学
院校信息
升学入学
理工学科
职业教育
人文学科
外语学习
学习帮助
K12
出国/留学
出国/留学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