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作文这就是我》、《感受自然》(关于秋
这就是我
每当我跟妈妈出去玩,碰到熟人,他们总是夸我生得好看。我长得好看?哼!其实我还不是集合了爸爸妈妈的缺点:小眼睛,眯成一条缝;淡眉毛,显不出一点个性,再说我的鼻子毫无特征可言,倒是嘴唇旁边多了一颗醒目的黑痣。 别人都说女孩子的皮肤总是比男孩子细腻点,白嫩点,可我却恰恰相反,又黑又粗,这也许是我的性格比较接近于男孩吧!这就是我——汤黎丽。
唉!姓“汤”的可真难听。爸爸做老汤,我做老汤的后代小汤。 班里同学常给我取外号,什么“肉汤”之类的。我真是气极了,真想用手向他们头上挥一拳,更恨不得破口大骂,可这又能怪谁呢?谁叫我的祖宗姓“汤”呢!这就是我——脾气暴躁。
我这张嘴只要看见香喷喷的...全部
这就是我
每当我跟妈妈出去玩,碰到熟人,他们总是夸我生得好看。我长得好看?哼!其实我还不是集合了爸爸妈妈的缺点:小眼睛,眯成一条缝;淡眉毛,显不出一点个性,再说我的鼻子毫无特征可言,倒是嘴唇旁边多了一颗醒目的黑痣。
别人都说女孩子的皮肤总是比男孩子细腻点,白嫩点,可我却恰恰相反,又黑又粗,这也许是我的性格比较接近于男孩吧!这就是我——汤黎丽。
唉!姓“汤”的可真难听。爸爸做老汤,我做老汤的后代小汤。
班里同学常给我取外号,什么“肉汤”之类的。我真是气极了,真想用手向他们头上挥一拳,更恨不得破口大骂,可这又能怪谁呢?谁叫我的祖宗姓“汤”呢!这就是我——脾气暴躁。
我这张嘴只要看见香喷喷的饭菜,就再也管不住了,像是有馋虫似的,非吃个过瘾才肯罢口。
瞧瞧,我现在的身材有点臃肿了。连爷爷奶奶都常对别人说:“我家孙女可比以前胖多了。”这哪成?我非要还我以前苗条身材不可!可这有点难呀,常常当桌面上出现美味佳肴,我只能盯着看,却又不能吃,只好干咽口水,忍痛割爱了。
这就是我——爱苗条。
我这个人性子真是急。上次奶奶住院了,一听到这消息,我就急忙骑上自行车心急火燎地直向医院冲去,一不小心,把一个中年妇女给擦了一下,我可急了,跳下车点头哈腰,连声说:“Sorry,Sorry,……我有急事。
”还没来得及好好照面,我又飞身上车,冲向医院。这就是我——做事莽撞。
只要你来到我们学校,经过我班教室,那笑得最起劲、最响、最开朗的肯定是我。平时班里同学有小矛盾,闹个小别扭,这时,只要我这个“笑话博士”亲自出马,发射几颗“笑弹”,准保阴转晴。
一回到家,外公外婆总是叫我“开心果”,动不动就拿我寻乐,笑得大家直不起腰来。俗话说“笑一笑,十年少”,被他们“利用了”,也值得。这就是我——笑口常开。
谈起我的学习,也算不错。一回到家,做完功课,接着就是复习、预习,从不需要爸爸妈妈的叮嘱。
在考试前期,你休想在电视机前找到我的影子,连我最爱看的卡通片《灌篮高手》也诱惑不住我,这就是我——热爱学习。
好了,自我介绍就到这里。怎么样,给我个评价吧!欢迎你们和老汤的后代小汤交个朋友。
感受自然(秋天篇)
又是一个初秋,一样的天空,一样的风,一样的日子,重温着我们一样的梦……
在那个梦幻的秋天,我们奇迹地相逢,又奇迹般地相识。在那个秋季里我们成为至交,你的身边多了一个知音,而我的身边多了一个知己。
我们一起看星星,一起看月亮,一起“疯狂”,一起“流浪”,在茫茫宇宙中寻找花季中属于我们纯真的友谊,“沉浸在幸福中的人,往往会觉得时间得太快。”我们彼此相信。
那个秋天笑着飞过,渐渐地夏天已又悄然离逝。
又像瑞雪一样的日子,你突然告诉我你要离开。我知道在这里你无法施展你的才华,那会儿,我很伤心,仿佛觉得那个奇迹的相聚预示着匆匆地离别……
在飞机场的等候室里,我看到了你那微红的双眼。我们彼此无语,但我们彼此深知此时彼此心中的千言万语,我们的友谊不在于口头的表达,而在于心灵彼此的沟通。
临行前,你把你最喜欢的小提琴送给了我,你说那是你从小的最爱,知音难求,你要我珍惜它。而我送你一个水晶球,球内镶着一片唯有秋天里才有的金黄的树叶,我想让你记得,在某个秋天,你曾经有个朋友与你梦幻般结识……
聚也匆匆,散也匆匆,一样的初秋,一样的天空,一样的风,一样的日子,重温着我们一样的梦……
金秋十月,阳光明媚。
在这个丰收的季节里,到处都能见到灿烂的笑脸,丰收的喜悦。
我喜欢秋,喜欢它的风,喜欢它的雨。
秋风,它没有春风的温柔,没有夏风的沉闷,也没有冬风的冷酷无情,它永远都是那么的潇洒,那么的执着。
置身于秋风中,让它整理衣裳,轻轻地拂起每一根青丝,在秋风中感受那份美好的感觉。让它穿过面颊,闭上眼静感悟它的气息,让你带走一切的不快,重新找回快乐的自我。
雨,秋天的它是一件罕物。秋雨淅淅洒洒,它没有夏天的雷雨那样使人害怕,我喜欢看雨,但我更喜欢听雨。
雨声似秋神的歌声,它让人陶醉,雨声似植物的笑声,它让人情悦,雨声更似妈妈的唠叨声,让我感到温暖。
我喜欢在雨中散步,也习惯了在雨中散步,蒙蒙细雨轻轻地拭去心灵上的尘埃,拭去所有的凡尘琐事。
我喜欢秋,喜欢它的风,也喜欢它的雨。“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或许作者与我有着对秋同样的感受吧。
感受秋天,未必不是一件好事,感受秋天,寻找我们胜利的果实。
〔提要〕
这是一篇纯粹的“自由文”--课外写作,话题不拘,题目自拟,篇幅不限。
让学生写自由文所给予的自由度是很大的,学生可以在适当的时间,舒适的心态下放松的写作,有话则长,无话则短,高兴的时候可以搞一搞“文学创作”。这种做法是课堂作文的延伸,也是养成练笔习惯的好方法,对于起始年段(高一年)的学生尤其有必要。
写作难的“病根”,往往在于自由的受制,如时间、空间、环境等外在条件的限制,更重要的还在于写作心理是“应试”心理的制约。写作是作为学生人人必备的“硬件”,一谈到写作,就产生害怕的心理这虽然普遍,却是最要不得的。
人的一生中不知道要写多少长短不一的各类文章。如果每次都是在痛苦中完成的,那么,这种痛苦何其漫长。其实写作应当是平常事,做平常事就要用平常心,用平常心就不会觉得繁重。所以,与其把写作看作是苦差事,不如把他看成和吃饭一样的赏心乐事。
反必须天天吃,作文必须常常写,这是天经地义的事。写得多不多,质量高不高,这和饭量大不大,吃得好不好是一回事。有的人吃的并不好,但同样是乐天派,这和有人写的并不好,但同样不悲观不气馁一样。“苦”的心理病根去除以后,剩下的就是“难”的问题了。
我们提倡写周记,就是给同学写自由文的空间,就是去除“难”字的第一步。有了自由度,可以供选择的余地就大多了。本习作就是在平常心态下写的。以第二人称为主,记述了和朋友相识、相离和相惜,巧妙的借秋绪抒写对朋友的挚情,写作缘情而入,率性而发,这是一个好的起点。
但如何表达内心的真感情,又是摆在学生面前的一个难题。适时引导学生去阅读抒写友情、乡情的优秀古诗文,从中得到情感的熏陶,获取可借鉴的方法,是突破这一难关的好方法。
漫游语文世界
“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是相等的”。
生活和语文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新教材中的综合性学习就非常明确地突出了语文的这一特点。综合性学习,在《语文课程标准》的“阶段目标”中是与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相并列的一个项目,这是过去的语文教学大纲中所未有过的,是破天荒第一次。
它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与其他学科的沟通,课堂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尤其注重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此,我们在新学期伊始,就制订了综合性学习的计划,并在已进行的一、二单元中进行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新教材一、二单元综合性学习的主题是“认识自我”,“漫游语文世界”。设计两个活动的意图是,通过系列活动,在教师的指导下,培养学生自主组织,合作探究,勇于创新的精神。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以及语文与生活的联系,获得语文实践的能力,让学生在感兴趣的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认识自我”目的是正确认识自我,展现自我风采,树立信心,增进自己与父母、老师、同学之间的相互了解,达到正确评价自我的目的,对形成健全、成熟的人格,健康地发展起到有效的作用。做法如下:
一、父母眼中的孩子
让孩子了解自己在父母心中的形象,体会父母的拳拳爱心,殷殷希望,以及存在的不足。
从家长一篇篇饱含深情的文章中,真真切切地让孩子们感受到了“可怜天下父母心”的真挚情感,无形之中孩子和父母的心贴近了,孩子们长大了。从最亲近的人眼中透视自己,往往有震撼心灵的效果,这就是这一活动带给师生最大的收获。
二、这就是我
以课前演讲或专题演讲的形式进行,向同学们展现自我风采,树立形象,提升自我,增进同学之间的相互了解。
三、写作《我》或《这就是 的我》
综合前两项活动的内容,写出一个真实的我。
这次写作是在一定的积累之上进行的,因而内容较为充实,有的还别具特色,生动活泼,富有创新意识,如李洋同学的《名字》,王晓蕾同学的《这就是倔强的我》等等,都写得精彩纷呈,别具匠心。在《名字》一文中,李洋同学对自己的名字过于大众化,重名较多的现象进行思考,认为名字不过是一个代号,以平易的态度看待这一问题。
并对时下改名风提出自己的看法,用较为生动、幽默的语言批评了社会上一些在取名上求新、求特、求异的人。可以说他在活动实践中已经开始学会探究、思考,这对一个少年来说实在是很难得的进步。
四、交流写作成果
同学之间互相交流,评价,评选出优秀的文章。
老师对作品评价的同时,也谈谈对部分同学的最初印象,发掘优点,赞美褒扬,赏识关爱,迎合孩子们内心向善的心理,拉近师生间的距离,提高孩子们的自信心,让孩子们懂得赏识他人的可贵。
通过以上的系列活动,以“我”中心,多角度,全方位地展开。
在与父母的交流中,感受了亲情的可贵;与同学的互动中,体会到和谐的学习氛围是建立在相互之间的沟通、了解之上;老师在活动中的桥梁作用也尤为突出地表现出来。此次活动为将来的学习生活开启了一扇心灵的窗户,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同时,这次活动还获得了意想不到的副产品,那就是在接下来的一个月的学习中,有的同学已在不经意间形成了审视自我,省察自我的良好习惯,竟写出了“我”之续集,如沈鸿洋同学的《我变了》、辛德浩同学的《我的过去式和现在式》……“如今,跨入初中的大门已一月有余,我突然间发觉自己在无形的改变。
以前我总是喜欢顶撞父母,甚至还在背后偷偷的骂他们‘白痴’。在小学时,我是不以为意地看待这些问题,但在学习活动中,在老师的话语中,我懂得了尊敬父母是一个人最基本的道德品质,如果连父母都不屑一顾,那么,我们如何对待他人,如何在社会上立足。
我不知道是哪一天,我突然领悟了这个道理,彻底领悟了。我变得懂得尊敬他人,我欢呼雀跃!”朴素的语言里掩饰不住的是学生成长的喜悦,可以感受到学生已由被动接受改变自我而逐渐向自觉改造自我的良性方向发展,向健全人格的方向发展。
他人的激励也许像咖啡,只能暂时提振渴求者的上进心;自我反省才是永动机,使人终身受益。这正是《语文课程标准》所要达到的学会自主、创新、终身学习的目的。
“漫游语文世界”就是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语文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了解语文学习的资源和运用语文的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初步尝试在语文学习中沟通课堂内外,课本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从而开发社会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
搜集社会生活中新鲜语汇和不规范现象,注意街头语文和广告语言的表现形式,锻炼口头表达能力,写作中学会观察生活。初
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方法。为此开展了以下活动:
1。 写作《语文与生活》
作文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初步感知一下语文与生活的联系。
此次作文的结果是内容空洞,无话可说,懵懵懂懂,一桶糨糊。老师看得也是一头雾水,不明不白。其实这也是在意料之中的,因为他们从来都没有真正地留心生活,感受生活,走进生活,更谈不上了解生活和语文的联系了,在他们的印象中语文永远都是游离在生活之外的。
老师在了解到学生语文学习与生活的严重割裂的现状后,适时地开展了下面的活动。
2。 举行专题讲座,带领学生进入生活中的语文世界
主要内容列举如下:“欢渡(度)春节”(街头标语错别字)
乐(yuè)乐(yào)乐(lè)(易读错的人名)
“白事可乐,即中即奖”(广告语中的书面语)
“一字之错,损失惨重”“一字之改,换回一命”(语文典故)
“他的歌见证过你的青春”(“罗大佑深圳演唱会”广告词中亮点)……
这次讲座使同学们突然发现,原来生活中语文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只是我们在不经意间与它擦肩而过了。
接下来就可以顺利地进行下面的活动,走进生活,关注生活,发现生活中的语文,在生活中学习语文。
3。 开展搜集公益广告、新词汇、错别字、精彩店名的活动,选择一个主题,分组完成。
① 公益广告集锦(搜集、分类、评价其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② 新新词汇(搜集新词、新流行语、新外来语,感受社会与生活的变化)
③ 错别字门诊(搜集街头匾额、标语、广告、报刊等用语中存在的错别字,并加以改正,正视大众生活用语中语言的不规范现象,懂得为纯洁祖国的语言文字要从自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身边事做起。
)
④ 精彩店名举偶(搜集、分类、评价)
4。 走上街头,走近荧屏,走到图书馆,走进网络,搜集资料,筛选,分类,编排,装帧设计,制作成手抄报。
5。 交流,评价,评选优秀作品,公布张贴,锻炼口语交际能力,分享活动的快乐。
在这次活动中,同学们积极参与,精心策划、制作,合作交流,气氛空前热烈。透过他们的作品,你可以欣喜地发现,每一篇作品都闪烁着同学们智慧的结晶、合作的愉悦和分享的快乐。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锻炼了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实施的能力,培养了语文实践的能力。
更令人高兴的是,有的同学还主动在随笔中写下了参与活动的心得体会,如汪知笛同学的《“新新词汇”发现记》,林敏儿的《寻找错别字》等等。这在无形之中又主动、自觉地实现了第六个步骤——写作“活动后记”。
文中写到:“在今天下午,我几乎沉浸在寻找错别字的活动中……它培养了我的观察能力,还有耐心……”“这次活动使我惊奇地发现E—时代的飞速发展,生活的巨大变化,……锻炼了我的社会实践能力,增长了知识……”这些都是发自肺腑的话语,都是真切的体会,可以说他们在实践中“悟”出来了。
语文实践和写作、口语交际自然而然地结合起来,学生何需恐惧作文,何愁无话可说,无东西可写。这不正说明了写作、口语交际是生命活动、精神活动的一部分?从语文和生活之间的不可逾越的隔膜,到和语文发生第一次,第二次亲密的接触,学生和老师的心中都流露出一种惊喜,一种振奋,那就是语文的亲切,它不再是永远端坐在语文书上的老先生,板着冷酷的面孔,没完没了地讲着不变的话题,还有就是生活中的语文是如此的新鲜生动、丰富多彩。
两个单元的综合性学习,切实地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合作意识,创新精神。在新的课程,新的学习方式,新的学习氛围下,我们将开辟一片新的语文学习生活的天地,在这片天地里,老师和学生将共同成长!
。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