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文化/艺术 民俗传统

请大家帮帮忙

大家帮忙一下了,拜托!有关苗族,彝族,壮族,白族,土家族和哈尼族的一些礼仪。

全部回答

2007-12-01

0 0
    苗族礼仪及禁忌 苗族勤劳朴实、开朗大方、热情好客,不论熟人还是陌生人,见面后常以一句“鸟荣”(一切可好)互相问候。当苗族看到一个外族人会讲苗语时,认为这是对苗族人民的尊重,将把客人奉为上宾接待。
  苗族人家的住房一般分为三间,进门的一间为堂屋,是接待客人的地方;两边各一间,分别 为火塘和主人家的卧室。  一般主人的卧室,外人不得随意进入。屋内不能吹口哨,老人面前不跷二郎腿,走路不从别人面前走过而要从背后绕行。
   苗族十分忌讳戴孝的人进入自己家。家里来了贵客 ,苗族必杀鸡以酒招待。男性客人一定要接受苗家的敬酒,若实在不会喝酒,应该非常有礼貌地加以说明,否则被神为无礼,将失去苗族同胞的信任。  在苗族人家做客,切记不能去夹鸡头吃。
  按苗 族传统的礼节,鸡头是要敬给老人的。为了表示对客人的最高敬意,主人常常把鸡头病例给客人,这时懂礼貌的客人就应该双手接过鸡头,然后再转献给在座的老人或长者。客人一般也不能夹鸡肝 、鸡杂和鸡腿,鸡肝、鸡杂要敬老年妇女,鸡腿则是留给小孩的。
    如果碰上苗族人家吃饭,主人必定邀客人入席。如果客人吃了或另有安排,要加实相告,不能以一句“不吃”加以拒绝,否则被认为不尊重主人。切不能一声不吭地离开,这样苗族会认为你没有礼貌。
  当主人把客人送到门口或寨外,叮嘱客人下次再来时,客人应说“要来的”,而不能说“不来了”,否则也被认为不懂礼貌。   参加苗族的婚礼、葬礼,应和当地人一样,带点钱物表示祝贺或哀悼。
  在葬礼中,收到了客人的财物后,一群孝儿孝女将向客人行跪拜礼敬酒,表示深深的谢意。客人不论喝多喝少,都要接过他们 的酒杯,否则被视为无礼。 苗族妇女生了小孩以后,忌讳外人进入,特别忌讳穿雨鞋者和孕妇进入。
    家有产妇,都要在门前悬挂一顶破草帽或在屋外岔路口插上一枝绿树枝,以示谢绝外人进入。如果不慎闯入产妇家,主人会 端出一碗水让客人喝。客人应该把水喝干,切记不能把喝不完的水倒掉。
  如果客人穿着雨鞋闯入了产妇人家,临走时主人让客人把鞋脱下倒拎着出门,客人应尊重主人的请求。  苗族习惯,产后3天之 内闯入产妇家者叫“踩生”,踩生者必须给婴儿取一个名字,做孩子的干爹、干妈。
  作为礼节,临 走时还应留一点钱物给孩子,以后还要记住这个干儿子或干女儿。如果婴儿日夜啼哭或经常生病,苗族认为应该给婴儿寻找保爷、保娘。寻找保爷、保忍受有两种方法,一是择算好吉日,在家等待 ,3天之内到家里来的第一个人,就是孩子的保爷或保娘;二是择吉日,背着孩子,抱着大公鸡,拿着香、纸等,到溪流桥边搭上新桥,等待第一个过往的行人。
    能够撞上苗族人家请保爷、保娘,据 说是彼此的福气,客人不应拒绝,应接过孩子,说些祝福的话,给孩子取一个吉祥如意的名字,接受主人家的酒肉款待,临走时给孩子留下点财物做纪念。
   彝族 彝族是一个文武并重,讲究文明礼貌的民族。长幼之间,谁长谁幼,谁大谁小,不仅论年龄,还依据父家谱蝶或母系谱蝶的长晚来定,不许喊错。  在特殊的公共场合里,就坐排位要以辈数大小排列,长辈在场时发言不准抢先。
  彝族有“客人长主三百岁”之俗话,凡有客人来,必须让位于最上方,至少也要烟茶相待。 民间素有“打羊”、“打牛”迎宾待客之习。凡有客至,必杀牲待客,并根据来客的身份、亲疏程度分别以牛、羊、猪、鸡等相待。
    在杀牲之前,要把活牲牵到客前,请客人过目后宰杀,以表示对客人的敬重。酒是敬客的见面礼,在凉山只要客人进屋,主人必先以酒敬客,然后再制作各种菜肴。待客的饭菜以猪膘肥厚大为体面,吃饭中间,主妇要时时关注客人碗里的饭,未待客人吃光就要随时加添,以表示待客的至诚。
  吃饭时,长辈坐上方,下辈依次围坐在两旁和下方,并为长辈添饭、夹菜、泡汤。   壮族 壮族是个好客的民族,过去到壮族村寨任何一家作客的客人都被认为是全寨的客人,往往几家轮流请吃饭,有时一餐饭吃五、六家。
  平时即有相互做客的习惯,比如一家杀猪,必定请全村各户每家来一人,共吃一餐。招待客人的餐桌上务必备酒,方显隆重。敬酒的习俗为“喝交杯”,其实并不用杯,而是用白瓷汤匙。   客人到家,必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给客人以最好的食宿,对客人中的长者和新客尤其热情。
  用餐时须等最年长的老人入席后才能开饭;长辈未动的菜,晚辈不得先吃;给长辈和客人端茶、盛饭,必须双手捧给,而且不能从客人面前递,也不能从背后递给长辈;先吃完的要逐个对长辈、客人说“慢吃”再离席;晚辈不能落在全桌人之后吃饭。
     路遇老人,男的要称“公公”,女的则称“奶奶”或“老太太”;遇客人或负重者,要主动让路,若遇负重的长者同行,要主动帮助并送到分手处。 壮族人忌讳农历正月初一这天杀牲;有的地区的青年妇女忌食牛肉和狗肉;妇女生孩子的头三天(有的是头七天)忌讳外人入内;忌讳生孩子尚未满月的妇女到家里串门。
     饮食礼仪 壮族平常进餐,一般是全家共席,不过有些新媳怕羞,端着饭碗,上面夹些菜,躲到一边用餐。翁姑子媳同桌,座位有严格的规定,正位(靠近神案一侧)为主位,公婆坐:公婆对面为下位,儿媳坐;左右两侧为儿子和姑娘的位子。
  有些地方稍有变化,如龙脊壮人,吃饭时全家围在火塘周围,正面家公在右,家婆在左。  右侧叫普通位,儿子坐。家公对面是他的女儿,家婆对面是儿媳。左侧空着不能坐人,不知何意。这个排法,有着男尊女卑、长幼有别的封建色彩。
  因此1949年以后除了保留主位作为敬老的一种表示之外,其它位子已经不按照传统的排法了。 平常进餐,幼辈必须给长辈端饭,特别是儿媳妇,要主动打饭。  递饭碗时,不能从别人面前递过去,必须绕到老人后侧,恭敬地双手递上,方为知礼。
   宴席一般是男女分席,男席在厅堂,女席在后堂。这除了男尊女卑的影响,也因为男人喝酒,女人不喝酒,收席时间不同的缘故。有的老妇人能喝两杯,也可以到厅堂入席。中年以下的妇人,是不能到厅堂入席的。
     宴请宾客,壮家极为注重礼节。坐席时,要请年老的客人与主家同辈老人坐正位,主人坐靠近中门一侧,客人在另一侧,年青人要站在客人身旁,先给客人斟酒。然后入座。给客人打饭,饭勺不能碰锅沿发出响声,怕客人以为锅中饭少,不敢吃饱。
  端饭得从客人后侧双手递上,但中间斟酒可以从席上探过身子,不算违礼。  席上夹菜,极讲究规矩,无论荤菜素菜,每次夹菜,都由一席之主先夹最好的送到客人碟里。 过去到壮族村寨任何一家做客,同时也是全村人的客人,各家往往要轮流宴请。
  特别是贵宾 ,有时一餐要吃五六家。有时候在第一家刚端上酒杯,第二、三家已派人站在身后等待。按壮家规矩,客人是不能推辞的,那怕到第二、三家坐一坐,饮口酒,夹一块肉,主人也很高兴,认为你看得起他。
    客人在宴席上狂喝烂饮,醉醺醺的,然后满嘴唾沫,胡言乱语,在壮人看来是很失礼的,要被人传为笑柄。 白族 白族性格外向、好客、尊老爱幼,在对人的称谓前喜欢加个“阿”字表示亲切和尊敬。
  白族访友或探病时一般不选择在上午,到农村遇到主人家有人分娩或有重病人时,进屋时应谨慎。  白族喜欢敬茶待客,同样有“酒满敬人,茶满欺人”之说;在喝酒方面,白族很文雅,通常是各自随意。
   土家族 土家族很注重礼仪,见面要互相问候,家有来客,必盛情款待。土家族平时粗茶淡饭,若有客至,夏天先喝一碗糯米甜酒,冬天就先吃一碗开水泡团馓,然后再以美酒佳肴待客。  一般说请客人吃茶是指吃油茶、阴米或汤圆、荷包蛋等。
   土家族无论婚丧嫁娶、修房造屋等红白喜事都要置办酒席,一般习惯于每桌九碗菜、七碗或十一碗菜,但无八碗桌、十碗桌。因为八碗桌被称勺吃花子席,十碗的十与石同音,都被视为对客人不尊,故回避八和十。
    土家族人,在社交活动中,重情节、礼行,讲友好,尚文明,并形成了人生的四大礼仪;土家族是山地民族,形成了一套山的习俗。     情礼文明 ,在社会上,土家族与人交往,都很讲情礼文明,注重和珍惜民族声誉。
  对人称呼,无论亲友长幼,“尊敬”二字为先。   在土家社会中,亲戚来往非常密切,礼仪不少,且不问贫富,不论亲疏。土家族有句谚语,“亲戚象把梭,往来脚跟脚”。   土家族不仅亲族往来,有优良的道德风尚,就是与一般人往来,也很讲究社交道德。
    一切都讲究文明礼貌,维系民族传统道德。   人生四礼   土家族在人的一生生活中,礼仪较多,但归结起来,只有四大礼仪,即诞生礼,成年簪冠礼、婚礼、葬礼。现将人生四大礼仪,分别记述之。
     诞生礼   诞生礼,是人生的开端祀。   土家族人,相当注重为婴儿举办诞生礼仪式,既含有为新生命祝吉的意思,也有为产妇驱邪的表示。  礼仪中带有浓厚的神秘色彩。
     土家族人举办诞生礼仪过程是较长的。   结婚礼   土家族人在不同历史阶段,不同社会制度里,有着不同的婚姻制度,不同的礼仪、习俗。   祝寿礼   祝寿,土家族把它视为人生礼仪中重大礼仪之一。
  对祝寿,土家族有些不成文的俗规;未满童限的小孩,称为“长尾巴”;成年人,则叫“过生日”;五十岁,方称“祝寿”。  但是,若父母在世,即使年过半百,也不能举办“祝寿”,有“尊亲在不敢言老”之说。
  最隆重的祝寿,是满六十花甲;特大隆重的寿诞,是年满百岁,称为“人间寿星”。   因此,土家族庆寿仪礼,也就因年龄而异。   葬礼   土家族葬礼,既有社会习俗的特点,又有对处理死者的信仰。
    不过,民族历史的悠久,民族杂居的融合,使土家族的葬俗不断发生演变。但是,无论怎样演变,其民族特征总是鲜明的,而且有着重大的科研价值。   土家山俗   土家族世代居住在山,奔走在山,耕种在山,烧伐在山,吃喝在山,交往在山,形成了一套独特的土家族山的习俗。
       概括起来,主要有刀耕火种,春种秋收,饲养猪牛,买蛋买盐去赶场,“闺女人人会绣花”等。 哈尼族 哈尼族普遍敬重长辈。吃饭时,好菜放在老人一边,让老人先尝。
  儿女要给老人斟酒、盛饭,双手捧上。在山间田野劳动休息时喝水,要让年长的先喝,如果人多,按年龄大小顺序饮用。  当劳动归来,晚辈要给老人端茶水、递上水烟筒。 哈尼族热情好客,在路上遇到相识或不相识的人,总是含笑问候、让路,并热情地邀请到家里做客。
  客人到家,全家老小都要起身让座,很快捧出一碗“焖锅酒”。客人饮过酒,主人会喜笑颜开地倒上一怀浓茶,倾心交谈。对客人必用最好的饭菜盛情款待。    进餐时,先给客人斟酒,当给所有人斟完酒后,还要给客人再斟一次,以示酒源不断,吉祥幸福。
  若是逢年过节到哈尼人家里作客,主人还会拿出雪白团圆的糯米粑粑到火塘边烘烤得两面金黄开花时,吹拍干净,双手捧给客人。客人上路,主人一直送到村边。 。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文化/艺术
民俗传统
文学
历史话题
书画美术
地理
器乐/声乐
舞蹈
民俗传统
民俗传统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