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文化/艺术 历史话题

婚礼中关于轿子的礼仪有哪些?

婚礼中关于轿子的礼仪有哪些?

全部回答

2017-05-16

0 0
    按老北京的习俗,凡是嫁娶,都一定必用喜轿。即使是出身寒门的女子,出嫁时也一定坐喜轿。这种婚礼习俗是明媒正娶的标志,否则,就不是正式的婚礼,日后稍有不慎可能就会被一些长舌妇以各种骇人听闻的谎言搅乱生活。
  因为每家的经济条件不一样,因此有的喜轿由四个人抬,有的喜轿是八个人抬,称为八抬大轿。  喜轿的轿厢,多为竹木所制。轿围是最受人注目的地方,是一种奢华艳丽的裝饰品,以红绸或绿绸为底儿,上面有不一样的彩绣,有如意头、祥云锦、柿蒂纹、团凤等,造型美观、想象丰富、寓意隽永。
  比较殷实的人家,除新娘乘坐的红轿之外,还有专门供娶亲与迎亲的女宾乘坐的绿轿。迎亲的前一天下午,男方会让轿夫和一切执事在家门前展览出来,招来四面八方的围观者,一方面显示富有,另一方面增添喜庆的气氛,这一活动被称为“晾轿”。
    迎亲当天,非常热闹,首先,在发轿之前,要请“福禄双星”和“搜轿”,由双方家中的长辈拿着镜子和蜡烛把轿子找一遍,然后用熨斗在轿内熏一下,有驱邪迎新的意思。并请两名幼童坐在迎亲的轿子里“压轿”,这才开始发轿。
  若男方距女方家非常远,中途轿夫需要休息的时候怎么办呢?轿子不能着地,轿夫要用鞋垫在轿子的四个角,称为“垫轿”。  当轿子到了女方家中时,还要“照轿”,就是新郎请几名没有结婚的姑娘前后左右看一下轿子。
  之后新郎还要“摆轿羹”。下面就是女方家要做的事情了。新娘在上轿之前要“扮上轿”,穿上特定的“上轿衣”,然后由亲兄弟抱着或者背着上轿,称为“抱轿”。旧时,还有“哭轿”,姑娘出嫁的时候一定要哭,不哭不吉利,有越哭越发的说法。
    这一切都有了之后,新娘才能上轿,用被子围住身子,脚放在脚炉上,以火“珥轿"。新娘上完轿之后,女方要用水洒在轿子的角上,这叫作“洗轿”。喜轿还没到新郎家时,还有专门的“迎轿”的仪式,敲锣打鼓,鞭炮齐鸣。
  新郎还要在家门口等候,对轿子行礼,感谢轿神保佑新娘能够平安到达。  然后就是“闷轿”,就是婆家紧闭大门,不让新娘下轿,来压压新娘的性子。为了使妻子能够在以后的生活中百依百顺,新郎在新娘下轿之前赶紧去“踢轿”,显示自己的威风。
  可见,这轿子在老北京的婚礼中是多么地重要,从中也能看出来,与现在成亲相比,旧时成亲的确不是一件易事。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文化/艺术
历史话题
民俗传统
文学
书画美术
地理
器乐/声乐
舞蹈
历史话题
历史话题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