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比较流行的课堂教学模式有哪些
教学模式的研究是当代教学论中的一个综合性的课题,其核心是用系统、结构和功能等观点研究教学过程中的各种方式方法,考察其理论的或实践的基础,从而形成一种系统化和多样化相统一的教学模式体系。理论界对教学模式的理解很不一致,有多种认识。 一种比较流行的看法是,教学模式是教学理论的转化形式,它是用于设计课题、选择教材、揭示教师活动的基本框架。 就语文学科而言,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也一直是有识之士研究的课题。目前比较被人们认可的有以下几种模式:(1)中学语文教学“三、五、七”模式。 其核心内容是打好三个基础,建立五条常规,注定七项禁忌。(2)语文目标教学模式。其核心内容是教材有明确的目标,教师为实...全部
教学模式的研究是当代教学论中的一个综合性的课题,其核心是用系统、结构和功能等观点研究教学过程中的各种方式方法,考察其理论的或实践的基础,从而形成一种系统化和多样化相统一的教学模式体系。理论界对教学模式的理解很不一致,有多种认识。
一种比较流行的看法是,教学模式是教学理论的转化形式,它是用于设计课题、选择教材、揭示教师活动的基本框架。 就语文学科而言,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也一直是有识之士研究的课题。目前比较被人们认可的有以下几种模式:(1)中学语文教学“三、五、七”模式。
其核心内容是打好三个基础,建立五条常规,注定七项禁忌。(2)语文目标教学模式。其核心内容是教材有明确的目标,教师为实现一个个特定的目标而教,学生为达到一个个特定的目标而学,教学领导人员以及招生考试部门的组织者和命题人员,以同样的学习目标为基本依据进行教学测量、考核、评估、考查学生的实际能力水平,检验老师的教学效果。
(3)语文“训练式”教学法,其核心内容是教师讲授新课时,把一篇课文的内容根据教学目的化解为各种题型的训练题,让学生当堂完成这些习题,教师当堂评讲这些习题,从而达到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课文内容,应用课文内容的目的。
(4)“情知对称”四分教学模式。其核心内容是借助教材所蕴含的情感因素,在教学中,不能把语文只作为单纯的知识达标课程,而应该让它成为培养学生“情知对称”的人格与智能双向平等发展的黄金三角洲。“四分”的含义是指情知分类,能级分层,训练分步,教材分型。
以上这四种语文教学模式,对我国的语文教学影响极大,毋容置疑,它们对推进我国语文教学的改革起过不可估量的作用。但是,随着现代社会对人才规格的要求而出现的教学任务、教学内容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以及教师、学生的各种不同特点,都决定了教学模式不可能是绝对的。
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不可能适用于一切教学活动,它都具有针对性。否则,教学模式就失去了自身的特点和作用,也就失去了它的生命力。到目前为止,语文教学理论上和实践中没有一种教学模式能够涵盖语文教学的所有,即使最先进的语文教学模式也只能是用于语文教学的某一侧面或某一角度,甚至某一类型的课文教学。
如果我们将某种语文教学模式用于语文教学的全体,那么势必会失真,会失实,于教学无益。语文教学是发展的,特别是随着课程、教材、考试制度的改革深化,多媒体现代教学技术手段的运用等,语文教学更呈现出新的发展,而发展带来的结果必然是先进的教学思想与教学理念的涌现与新的教学方法与程序的出现,这势必会使原有的教学模式受到影响或冲击,使其不断地修正、充实、改造。
只有这样语文教学才会不断地呈现新的模式,产生新的活力。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目标中,对学习方式变革给予了高度重视,提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并围绕这一目标的实现,在课程结构调整、课程标准制订、教材编写、教学过程、学习与教学评价等方面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就是说,当今时代,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力求在对合理的传统模式的继承基础上,不断改革自己的教学思想,以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个性和教学风格,使模式稳中有变,常教常新。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学生的脑力劳动中,摆在第一位的并不是背书,不是记住别人的思想,而是让学生本人进行思考,也就是说,进行生动的创造。”多少年后的今天,我们思考这段话,应当仍然会有所启迪。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对于课堂教学目标的定位,要着眼于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要突出“以学生为本”,使学生在学习知识、技能的过程中,不断加快发展自身的主体性。教师要重视教学目标对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导向功能,其中,既要有认识目标,更要有创新精神、创造性思维、创造能力的培养目标。
根据这一要求,本人认为当前只有改革教学活动中的要素关系,才是发展与建构语文教学模式的关键所在。 我们知道,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是依附于一定的教学形式而存在的。离开了一定的教学形式也就不存在着所谓的教学模式了,教学形式又是由诸多要素构成的,教师、学生、媒体(即教学手段)、教学过程等。
如果在教学中能实现以下四个转变,我想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一定会到来。 1、教师角色的转变:由权威型转变为伙伴型 传统的师生关系强调的是师道尊严,教师是至高无上的权威,学生只是绝对的顺从,这种不平等的师生关系导致的是学生学习主体意识的缺失。
一种积极的教学模式首先应该是一种有利于学生主体意识发展的教学形式。人的存在,人的发展,是现代教学最根本的理念,尤其是加入WTO以后,民主、平等、互动、合作更应成为师生关系的新的理念。这种理念是先进的教学模式建构与发展的基础。
据此,教师要由学生的权威变为学生的伙伴,在与学生的心灵的碰撞、情感的交流中完成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的建立与发展。 2、学生地位的转变:由被动听讲转变为主动参与 教学要促使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个性的发展是教学的最大成功。
但我们应该看到,目前我们的课堂教学由于受到不合理的地方性的评价机制的影响,学生的地位是受老师的操纵的,带有强烈的被动性。教师要学生学什么,学生就应该学什么,教师要学生怎么学,学生就得怎么学。这种现状制约着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形成,若不改变,学生就不可能成为学习的主体,不可能发展个性,不可能有学生的自主性,进而,教学模式的更新也是不可能的。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从被动听讲的从属的知识接受者的地位,转变为积极主动参与的学习主体地位(这个主体地位要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发挥的自主性、主动性、创造性上)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3、媒体作用的转变:由演示工具转变为认识工具 教学媒体的运用是教学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特征之一。
但无论是传统的教学媒体(如实物、图片等)还是现代的教学媒体(如录音、录像、电脑课件等),都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一种工具,或是一种手段。事实证明,课堂上恰当地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充分地利用人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具体、生动、直观、形象地获得知识技能,以求学得快,记得牢的效果,是现代课堂教学重要的学习策略。
如果在学生观察了媒体的演示或借助媒体而创设的情景后,教师不是越俎代疱式地分析、说明、讲解,而是引导学生自己分析、探究蕴含其中的反映事物本质和规律的理性知识,让学生自己去抽象、概括得出理性的结论,这样就使媒体的作用发生了质变,由教师的演示工具转变为学生的认识工具。
4、教学过程的转变:由传授型转变为引导型 传统教学观认为教学过程主要是教师教的过程,而忽视学生学的过程,因而对教学原则的探讨多局限于对教师做规定,而没有对学的指导,现代教学观认为,教学过程是教与学双方的活动,其中学生是主体,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不应再是服从,而是如何调动个性化的学习方式,教学原则的研究趋向于与学习策略的研究相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的作用,提倡学生的独立探索。
在这样的理念指导下,教学过程教师应从讲授知识的过程转变为在教师的主导下,学生通过主动探究去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从知识的直接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再体现在讲授上,也不再体现在对知识的“讲深讲透”的直接形式上,而是体现在进行周密、科学的教学设计和精心组织学生学习活动的更高层次的间接形式上,或是体现在帮学生将无序的知识整理为有序的知识上,体现在帮助学生将错误的知识修正为正确的知识。
这种转变是教师的教学责任,也是模式构建发展的必要条件。 以上就语文学科中的教学模式问题谈了个人的一点思考。
我想,研究语文教学模式,借鉴他人的教学经验,目的在于改革自己的教学,形成自己的个性和风格,由于模式本身的非定性和教学经验的个人性,因此我们每一位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解放思想,扬己之长,避己之短,灵活运用各种模式,并在此基础上发展或创造适宜的教学模式。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