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娱乐休闲 度假旅游

有谁认识精美工艺品兰州雕刻葫芦吗?

有谁认识精美工艺品兰州雕刻葫芦吗?

全部回答

2018-12-05

0 0
    兰州雕刻葫芦,又称“雕葫芦”或“刻葫芦”,因其加工技 法分为“雕"和“刻”两种而得名◦一种是用大、中、小三种特制的钢针,在葫芦表皮上,以纤细的线条阴刻出所要描绘的山 水、花卉和人物,然后涂上松墨,使刻线变得明显。
  行家把这种 技法称为“描写”,即“刻”。另一种技法是用刻刀将葫芦的壳 镂空,以粗犷的空隙线条勾勒出所要描绘的山水、花卉和人物, 行家把这种技法称为“雕刻”。  一般画面刻好之后,再在葫芦上 下饰以环形“S”字图案,最后配上化学或银质的底座,作品 便告完成。
  兰州刻葫芦所用的“葫芦”,是一种草本植物的果实,质地 坚硬,表面光滑,色呈土黄,形似鸡蛋,故称鸡蛋葫芦。不过一 般以圆形的居多,椭圆形的较少。据考察,兰州刻葫芦始见于清 光绪年间,传说当时有个裁缝叫王鸿平,经常在鸡蛋葫芦上镌刻 花草,供自己欣赏,算是兰州刻葫芦的始祖。
    到民国初年,有几 个人别出心裁,在鸡蛋葫芦上刻以刀马人物与风景名胜,作为儿 童玩具售诸市场,这才引起人们的注意。及至张广建督甘时期 (1914〜1921年),一方面他大力提倡,另一方面艺人李文斋创 造性的劳动,使刻葫芦一举由民间跃入上层社会,成为官僚士绅 互相馈赠的艺术珍品。
    李文斋,兰州人,是清朝末年的一个秀才。他起初刻的葫 芦,都要作如下处理:先剔去原生表皮,再涂上红、黄两种颜 料,然后才进行刻画。用这种方法处理过的刻葫芦,虽然色泽比 较鲜艳,线条也比较明显,但不为多数顾客所接受,所以后来又 恢复为本色雕刻。
  李文斋的遗作,内容多取材于历史故事和神话 传说,表现手法也多用“描写”,其中以《桃花源记》、《赤壁 赋》和《兰亭集序》最佳。  这些作品主题突出,情节简明,画 人物,寥寥数笔,栩栩如生,绘山水,疏而不稀,情意盎然,所 刻行书小草横竖成行,潇洒丰满,颇见功力,不愧为刻葫芦的成 功之作。
  民间艺人李文斋所刻的葫芦,开始只流行在甘肃的商号 与官府之间。1921年前后,首次由古董商携往北京,这才引起北京同行的注目,从此来兰州订货者络绎不绝,兰州刻葫芦遂饮 誉京、津等地。  每副(两个)的价格也由几串铜钱骤增到一二 十块银币。
  1940年初,兰州刻葫芦的以阮文宇、王德山、王云 山的作品较为有名。阮文宇的刻葫芦,题材广泛,刻功精细,凡 诗词书法,南北派山水,以及西厢、红楼、聊斋人物,应有尽 有,技法也日臻完善。到1950年,兰州刻葫芦空前繁荣,并于 1959年首次出口,行销于英国、德国、匈牙利和前苏联等国, 年出口量达到1100多件。
    今天的兰州刻葫芦艺人博采众长,针刀并举,不断创新,用 刻、铲、刮、磨等技法,来表现中国画的勾勒、点垛、渲染、皴 擦,从而仿刻出众多历代名家的泼墨、写意山水以及齐白石、徐 悲鸿的画格遗韵。
  阮文宇之子阮文辉以儿童生活为题材雕刻的 《婴戏图》,尽管人物多达120个,但是每个儿童的姿态神情都 迥然不同,因而在全国民间工艺品展览会上受到广泛的好评。    此 外,他所设计制作的彩备葫芦及其木雕、竹雕、根雕托架,也为 兰州刻葫芦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途径。
  他的微刻“飞天” 120 身,舞姿婆娑,疏密有致,呼应得当,刻在一个桃子大小的葫芦 上,堪称一绝。这个微雕和“唐诗204首”、“桃园行”、“夜游 图”、“八仙歌”等四套六个微雕葫芦被定为国家珍品,由中国 工艺美术馆收藏。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娱乐休闲
度假旅游
明星
音乐
电影
动漫
宠物
谜语
花鸟鱼虫
摄影摄像
脑筋急转弯
收藏
其它
电视
星座/运势
幽默滑稽
度假旅游
度假旅游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