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介绍下野生动物大鲵请介绍下野生动物大
别名麝、樟子、香猖子、林律、土猪、拉瓦(藏名)、勒(彝名)。林菌属偶蹄目、鹿科。是一种小型无角的鹿,因雄麝鼠银部有麝香腺囊,分泌麝香,因而得名。其体型小,体重10~16公斤。吻短。耳长、眼大,尾短,四肢细长,后肢比前肢长,腰部比肩部高。 全身的毛粗硬,空心,呈波状弯曲,细而脆,易脱落。吻鼻裸露,眼周褐色而杂以桔红色,前额及耳基黑褐色,耳缘具黑色镶边。体毛呈橄榄褐色,并染以桔红色,臀至尾上部深褐色。下颌、喉、颈下以至前胸为界限分明的白色或桔黄色区,两颗下向后至前胸有一条白色或淡黄色的链形颈纹。 成兽体色深棕,颈背从两耳至肩部及体上均无斑点,腹部及后肢内侧呈白色;幼兽棕色。雄兽上犬齿发达成...全部
别名麝、樟子、香猖子、林律、土猪、拉瓦(藏名)、勒(彝名)。林菌属偶蹄目、鹿科。是一种小型无角的鹿,因雄麝鼠银部有麝香腺囊,分泌麝香,因而得名。其体型小,体重10~16公斤。吻短。耳长、眼大,尾短,四肢细长,后肢比前肢长,腰部比肩部高。
全身的毛粗硬,空心,呈波状弯曲,细而脆,易脱落。吻鼻裸露,眼周褐色而杂以桔红色,前额及耳基黑褐色,耳缘具黑色镶边。体毛呈橄榄褐色,并染以桔红色,臀至尾上部深褐色。下颌、喉、颈下以至前胸为界限分明的白色或桔黄色区,两颗下向后至前胸有一条白色或淡黄色的链形颈纹。
成兽体色深棕,颈背从两耳至肩部及体上均无斑点,腹部及后肢内侧呈白色;幼兽棕色。雄兽上犬齿发达成燎牙,突出上唇,雌体上大齿小而不外露,这是区分雌雄的明显特征。
林麝栖息于多岩石的针叶林或针阔叶混交林中,很少在平坦的林地或沿河谷的松林中栖息。
麝性胆怯,易受惊吓,孤僻,不合群,喜独居,居住不固定。多单只活动,并有一定的活动场所和路线,行径多走向,常循熟悉的道路活动,行动轻快敏捷,能攀登上树,多在晨昏活动,白天隐蔽休息。主要以松树、冷杉等乔木和多种灌木的嫩枝。
叶以及首韩、青草等为食,喜食松萝、大木通。相刺木、锋力木、青皮藤等的嫩枝叶。
从12月到翌年1月是展的交配期。发情一般在10月中旬开始,多集中在11~12月份,少数可延至1月。发情时雌雄合群,雄首常为争偶而殴斗,雌兽则主动接近雄兽。
发情周期为15~25天,妊娠期约6个月。夏季产仔多产于5~6月份。每胎产1~2仔,少数3仔。初生幼仔颈背及体侧县黄色斑点,约2个月后换毛,斑点消失。雄麝一般一岁半到二岁性成熟,并开始分泌麝香,泌香量随年龄增长而增多,质量以秋季为佳。
仔麝2龄可生产繁殖。每年秋季换毛,7~8月基本换齐。天敌有狼、豺、熊、豹、黄喉貂等,狐和雕则危害幼麝。
(-)药用
麝的药用价值极高,是驰名中外的名贵药用兽。雄麝的分泌物——麝香含菌香酿、降麝香酮、雄酤烷衍生物,以及胆酤醇、胆烷酵、脂肪、树脂、蛋白质、氨基酸、卵磷脂、无机盐类等多种成份。
具有芳香开窍,辟秽、通络、活血散淤、止痛、消肿解毒、催产之功能,主治惊痛昏迷、中风痰厥、中恶烦闷、寒邪腹痛、症瘤痛积、跌打损伤、痈疮肿毒等症。其香气浓烈,刺激性强,对中枢神经有兴奋作用,对呼吸中枢、血管舒张及收缩中枢作用更大,是多种药物的重要原料。
(二)香料用
麝香又是香料的重要原料,作为高级香料和定香剂被广泛应用于日用化工产品及香料生产中。另外,麝香用途广泛,以它为原料的产品多达一千余种,其价格昂贵,在国际市场上麝兽的售价高于黄金。
(三)其它用途
麝的肉质细嫩,味美,在樟、鹿、鹿、免名贵野味中列居首位。麝皮可制革,毛可作为填充物。养殖技术:早在 1958年四川省就开展了野麝家养驯化试验,初步克服了麝的野性。
进而取得了人工饲养、繁殖的成功,并研究出活麝人工取香和二次取香的先进技术。近年来,省外进行了展的群体驯化饲养研究,在此基础上,还进行了林麝控制放牧试验,提高了展的体质,发病率降低 10%,成活率达到 90%。
我省可供人工养盛的地域广泛,全省各地均可饲养,而适宜的发展区主要是盆周山地和川西山地。
(四)饲养管理:麝的人工饲养可采用单只笼养,小群分散饲养。
群体饲养、控制放牧饲养。饲养技术的关键在于克服其胆怯怕人、独居等野性,提高驯化程度,加强管理,防止疾病发生、流行。
1。麝圈
群体饲养的圈舍主要由活动场、饲养台和房舍构成。活动场每头占地15~20平米,活动场中央设置料台,供麝集体取食和引水,台高40厘米,面积视麝群大小而定,台的中央放置共用食槽,四角分设水盆,台的上空搭立顶棚。
房舍为麝的避护场所,单间面积4平方米,每5头麝共用一间。此外,场内应有适量树木,以利于调节环境,避免强光暴晒,运动场地还应按每10头麝搭一根斜撑的独木作为运动架。
2。饲料
麝的饲料广泛,粗料有多种植物的叶片、嫩枝、蔬菜和农作物的叶、果实及块根;如芥子、红著、南瓜、胡萝卜等;精饲料有玉米、黄豆。
麦皮、米糠等。每头麝平均日粮标准为,粗料约1公斤,精料约0.1公斤。此外应根据需要供给少量的矿物质和食盐。
3。管理
①提高驯化程度,克服麝的胆怯和独居习性。采用食物引诱、抚摸幼仔、群体饲养等措施,克服人与麝、麝与麝之间的陌生关系,防止麝持续性的惊恐和运动,逐步改变麝的胆怯和独居性,提高驯化程度。
②分群饲养,即按年龄、体质、性别等分群饲养。分群应注意大小均匀,强弱相差不大的个体搭配组成,群的大小视圈舍面积而定,但群体不宜大,雌雄比例要恰当,以减少雄麝殴斗和以强欺弱。
③加强特殊时期的管理。
麝的配种、产仔、哺乳和泌盾反应期叫做特殊时期,应加强此时期内的管理工作。配种要提前合群,若母麝发情而公麝不配,要及时替找。配种结束后,将雄麝调出,以免追逐引起流产。产仔期须注意观察和护理,个别发生难产者,要人工助产。
不哺乳的母麝须行人工哺乳。哺乳期需喂优质饲料,保证奶量充足。在泌香期和性活动时期要加强护理,保持环境安静,防止麝因追逐、咬斗、发狂、闹圈引起伤亡事故的发生。
④注意卫生,作好疾病预防工作。
疾病预防是养麝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要搞好环境卫生,每天打扫圈舍,每季度进行一次全面消毒:活动场所撤石灰粉,圈告用5%来苏儿或0.1%新洁而灭溶液喷洒,饲养器具蒸煮消毒,圈门入口处铺撤石灰作人圈人鞋底的消毒。
搞好灭鼠和蚊蝇防除。从饲料的采收、储存、加工到投食各个环节,搞好清洁卫生。
(二)繁殖:一般在10月至翌年2月进行配种,雄麝以3~8岁。雌麝2龄即可参配。采用“单公群母”方式配种,按1:5~6搭配,并提前合群。
选择产香量高、体格健壮、配种性能良好的雄麝作种公麝,选择母性强的个体作母麝。配种结束后及时调出雄麝。4~7月进入产仔期,产前将受孕母麝提前进行单独饲养,加强母麝的护理,供应优质和多外的饲料。哺乳期3~4个月,断奶后的仔麝即可将雌雄麝分群饲养,并保证仔麝鲜嫩饲料的供应。
一般仔麝2龄即性成熟,可以繁殖后代。
(三)驯化:麝的驯化程度是野麝家养的决定性因素。驯化可分为个体驯化、群体驯化和控制放牧。
9个体刻比:包括人工哺乳、羊代乳、接近抚摸和牵弓侧毗四种方法。
接近抚摸是人主动与麝接近并用手抚摸,以7月龄的仔麝即开始进行,待麝不拒抚摸后作怀抱仔麝的训练,达到麝主动与人接近,改变其胆怯习性,脚顶刺激不引起惊恐。牵引驯化是将完成接近抚摸的仔麝戴上笼头牵引到野外放牧的训练,使麝逐步能够顺利
地走向牧场和返回圈告,进而达到能自由放牧。
2。群林驯化:用断乳后的仔麝为对象在圈舍内进行。采用定时。定量、定点投放饲料的训陈方法,使之建立召集信号条件反射,达到麝群集体采食、活动、栖卧。
3。放牧:以具备合群习性的麝群为对象,在人工牧场内进行放牧驯练。
成功的关键在于调教骨干麝群和培养群体移动性。选择性温顺、能接近抚摸、合群的个体组成骨干麝群,采用个体驯化和群体驯化的方法重点调教,使之成为麝群放牧的带头麝,采用改变饲料的投递点来引导麝群移动,即训练麝群按指定地点移动。
最后,麝群通过召集信号集中起来,在饲养员的带领下进行控制放牧,达到能顺利地出牧和归牧的目的。
(四)、取香方法:取香时将麝捉住,将香囊口用70%酒精消毒后,取香人用左手食指和中指夹住香囊,右手持取香银匙,插入香囊孔内掏取,操作要由慢到快、由浅入深,同时左手挤压香囊,两手动作协调,注意避免擦伤香囊口和掏坏“银皮”,一般几分钟即可完成取香。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