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王的习性是什么?
处女蜂王从王台中羽化出房后,首先爬到蜜房吸吮蜂蜜使身体强壮起来,当能够在巢脾上自由行走时,即寻找其他封盖王台,用螫针刺入杀死未羽化的其他处女王。若两个处女王在巢脾上相遇则立即互相厮杀,直至一个死亡为止。 出房后3~ 4日,处女王开始出巢试飞和认巢飞翔。7日后进行婚飞。婚飞的距离可达1~2千米,高度30~50米。处女王交配成功后,卵巢立刻膨大,使腹部膨大1~2倍,无法再出外飞翔,并开始产卵。蜂王产卵一般从蜂巢中心开始,这也是蜂巢中蜜蜂最集中的地方。 然后蜂王产卵以螺旋顺序扩大,再依次扩展至邻近巢脾。在每一巢脾中,产卵范围常呈椭圆形,养蜂术语上称为 “产卵圈”,或简称为“卵圈”。中央巢...全部
处女蜂王从王台中羽化出房后,首先爬到蜜房吸吮蜂蜜使身体强壮起来,当能够在巢脾上自由行走时,即寻找其他封盖王台,用螫针刺入杀死未羽化的其他处女王。若两个处女王在巢脾上相遇则立即互相厮杀,直至一个死亡为止。
出房后3~ 4日,处女王开始出巢试飞和认巢飞翔。7日后进行婚飞。婚飞的距离可达1~2千米,高度30~50米。处女王交配成功后,卵巢立刻膨大,使腹部膨大1~2倍,无法再出外飞翔,并开始产卵。蜂王产卵一般从蜂巢中心开始,这也是蜂巢中蜜蜂最集中的地方。
然后蜂王产卵以螺旋顺序扩大,再依次扩展至邻近巢脾。在每一巢脾中,产卵范围常呈椭圆形,养蜂术语上称为 “产卵圈”,或简称为“卵圈”。中央巢脾的卵圈最大,左右巢脾依次稍小。若以整巢的产卵区而论,则常呈一椭圆形球体。
产卵圈的大小和产卵圈内的空巢房数量,可反映出蜂王产卵力。一般情况下,产卵圈大、卵圈内空巢房少,且子脾同一区域的卵虫蛹发育一致,表明蜂王产卵力强。蜂王产卵量受诸多因素影响,主要与品种、亲代的产卵性能、个体生理特点、蜂群内部状况以及环境条件等有密切的关系。
同一蜂王产卵力的变化,主要取决于其食物和营养的摄取。蜂王食料的供应,又取决于群势、蜜粉源以及气候等条件。因此,在处于不同群势、不同蜜粉源、不同季节的条件下,蜂王的产卵力常随之变化。例如,在酷暑或严冬,或当食料缺乏时,蜂王常停止产卵,此乃蜜蜂种群生存适应的表现。
笔者测定了北京中蜂有效产卵量,日均产卵为600~900 粒,最高达1067粒。意蜂的产卵力比中蜂强。意蜂蜂王有效产卵量日平均最高达1587粒,以单日产卵量计算最高可达2000粒以上。卵有大小差别,用较大的卵培育的蜂王,其体重、卵巢管数量、产卵量增加,交配和产卵时间提前。
卵的大小,除了与蜂王发育和遗传因素有关外,更受到产卵速度影响,产卵速度慢产出的卵较大。在人工育王时,可以人为限制蜂王产卵,以增加卵重。处女王一般不产卵,但因未交配,长期保持“处女”状态时,也会产卵,但产下的卵为未受精卵,这种现象称为孤雌生殖。
蜜蜂孤雌生殖所产生的卵,多发育成雄蜂。蜂王除产卵外,通过上颚腺分泌“蜂王信息素”,这种信息素由多种羟基酸组成,主要成分是反式-9羟基-2-癸烯酸(9-HAD)。在巢脾上,随着蜂王的爬行,其周围总有10~15 只工蜂组成的侍从圈,经常接触和喂饲蜂王,又从蜂王处获得蜂王信息素。
通过工蜂之间频繁传递食物,蜂王信息素就能在群体中普遍传递,使全群工蜂知道蜂王存在。蜂王信息素能够抑制工蜂的卵巢发育和筑造蜂王房(王台)的活动,从而保特群体的正常活动。如果失去蜂王,蜂群很快变得混乱,出外采集工蜂迅速减少,几天以后少数工蜂就会代替失去的蜂王产卵,但产出是未受精卵。
未受精卵只能孵出小型的雄蜂,无法扩大群体及传宗接代,这时整个蜂群就面临覆灭的危险。蜂王通过其产卵力和外激素分泌直接影响蜂群的繁殖力和生产力。正常蜂群只有一只蜂王,而这只蜂王在蜂群中的作用是其他成员不可替代的,所以蜂王对蜂群和养蜂生产都是非常重要的。
在自然条件下,蜂王的寿命可达数年,但是中蜂蜂王一年后、意蜂蜂王一年半后产卵力便开始下降,所以,除了种用蜂王需要多年考察鉴定外,生产性用蜂王一般一年或一年多就需更换。转地放蜂的蜂群,蜂王几乎持续产卵,这样的蜂王衰老更快,需要一年更换1~2次。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