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教育/科学 职业教育 职业培训

什么是可变比例与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什么是可变比例与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全部回答

2017-07-16

45 0
    可变比例与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在不同行业的生产中,各种生产要素的配合比例是不同的。若生产某种产品所需要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比例不可改变,则该生产函数称为固定比例生产函数。若生产某种产品所需要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比例可以改变,则该生产函数称为可变比例生产函数。
   (一)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 假定生产中所投入的各种生产要素除一种为可变要素外,其他要素的投入固定不变,这种可变比例生产函数,反映的是产量与可变要素投入之间的关系。  在上述假定条件下,总产量是指一定量的可变要素投入与固定要素投入组合所生产的全部产量。
  平均产量指每单位可变要素平均生产的产量。边际产量指可变生产要素每增加一个单位所增加的产量。它们可用公式表示为: TP=f(x)                                  (1-18) AP=TP/X                                 (1-19) MP=△TP/△X                               (1-20) 式中,TP、AP、MP、X分别表示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以及某种可变要素的投入量。
     (二)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边际收益递减规律也称生产要素边际产量递减规律,是指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若其他要素固定不变,而不断增加某种可变要素的投入,开始会使总产量递增;当要素增加到一定限度后,虽然总产量继续增加,但增加的产量逐渐递减;超过了一定界限继续增加可变要素的投入,将使总产量减少。
    即可变生产要素增加所引起的产量(或收益)的变化可以分为边际产量递增、边际产量递减、总产量减少三个阶段。因此,生产要素存在合理投入的界限。下面我们通过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加以分析: 设资本等要素投入固定不变,随着劳动量的增加,最初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都是递增的,但各自增加到一定程度之后就分别递减。
    总产量曲线、平均产量曲线和边际产量曲线均表现出先升后降的特征。 当劳动要素的投入增加到一定量时,边际产量将达到最大值。此前,边际产量曲线的斜率为正,边际产量递增;超过此点,边际产量曲线的斜率变为负,边际产量递减;而在该点的对应处,总产量曲线上的点为该曲线由向上凹转为向下凹的拐点。
     继续增加劳动要素的投入,边际产量曲线将在平均产量曲线的最高点与之相交,此时边际产量等于平均产量(MP=AP),平均产量达到最大值。此前,平均产量递增,边际产量大于平均产量(MP>AP);超过此点后,平均产量递减,边际产量小于平均产量(MP  当劳动投入增加到使边际产量为零时,总产量达到最大值。
    此后边际产量为负,总产量将绝对减少。 根据上述生产的总产量曲线、平均产量曲线和边际产量曲线之间的关系,可将生产依边际产量(MP)的取值范围划为三个阶段。作为理性的厂商,其决策选择既不会考虑第Ⅰ阶段(MP>AP),也不会考虑第Ⅲ阶段(MP<0),而会在第Ⅱ阶段(MP≤AP至MP≥0之间)进行选择。
    在第Ⅰ阶段,增加劳动投入会增加平均产量,若要素和产品价格不变且产品总可以销售出去时,增加平均产量则会增加厂商利润,因此厂商至少会将可变要素(劳动量)增加到使边际产量等于平均产量时为止。
  而在第Ⅲ阶段,由于边际产量为负,总产量绝对减少,因而厂商也不会选择。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教育/科学
职业培训
院校信息
升学入学
理工学科
出国/留学
职业教育
人文学科
外语学习
学习帮助
K12
职业教育
职业培训
会计资格考试
远程教育
自考
司法考试
公务员考试
职业培训
职业培训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