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沙漠反击战时间为:二战某年8月初
几个问题:
1、本战区西面应该我方控制,东面是对方控制,南、北及东南、东北是交战状态还是敌我其中一方控制?
2、对方是否可能有后续的增援?最快可能在什么时间抵达?
3、对方指挥官是什么样性格的人,大胆冒险—稳键—胆小谨慎,偏于哪一种?
4、对方兵力情况如何?北面107高地敌我各5个师,是否对方占优?
只有一个建议:
以敌5师、东面的城市、50高地三点做一个三角形,想办法以最快的速度直接穿插,占据该三角形的中心点。 速度一定要快!!!!
附:(可看可不看,估计军团长没耐心看完^-^!)
围绕着如何有效的实施进攻,苏联军事家们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国内战争经验的基础上,形成了大纵深作战思想。 一...全部
几个问题:
1、本战区西面应该我方控制,东面是对方控制,南、北及东南、东北是交战状态还是敌我其中一方控制?
2、对方是否可能有后续的增援?最快可能在什么时间抵达?
3、对方指挥官是什么样性格的人,大胆冒险—稳键—胆小谨慎,偏于哪一种?
4、对方兵力情况如何?北面107高地敌我各5个师,是否对方占优?
只有一个建议:
以敌5师、东面的城市、50高地三点做一个三角形,想办法以最快的速度直接穿插,占据该三角形的中心点。
速度一定要快!!!!
附:(可看可不看,估计军团长没耐心看完^-^!)
围绕着如何有效的实施进攻,苏联军事家们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国内战争经验的基础上,形成了大纵深作战思想。 一战后,军队和武装的发展非常迅速,军队已有新的技术装备,同时军队中已建立了新的兵种。
这些军事上的进步使进攻的威力大大增强,于是,军事家们提出了大纵深战斗的基本原则,规定在兵团和部队的战斗队型中应建立突击群、牵制群、预备队以及火力群。突击群用于主要突击方向上实施进攻:牵制群用于辅助突击方向上作战,其任务是转移敌人的注意力,保障突击群的顺利进攻;预备队用以完成战斗进程中突然出现的任务;火力群的主要任务就是保障突击群的快速突破。
初期,苏联军事专家们认为,为了粉碎敌人庞大的集团军,必须连续实施一系列在时间上互相联系并能导致全线胜利的战役。他们在分析当时几场战争的经验和新式兵器的发展情况后,得出结论:可以通过实施一系列连续的战役来消灭敌人。
连续战役的理论的实质就是在实施头一个战役的过程中就考虑并准备下一个战役,以防止供应中断和运输堵塞,达成战斗行动的连续性,不给敌人以变更部署和组织战斗的时间。连续战役的胜负主要取决于后勤工作是否跟得上。
根据这个理论,方面军被认为是一个战略单位,遂行统帅部赋予的任务。它应当统辖一个战区内的军队,并应当能够为了解决一个总战略任务而在几个作战方向上实施进攻。进攻地带的宽度定为300-400公里,战役的纵深定为200公里。
但是,随着军队大量装备新式武器和技术兵器,连续战役的理论已不再适合未来战争的要求。于是,大纵深作战理论应运而生。 最早对大纵深战役思想进行研究的是特里安达菲洛夫。他提出,为了夺取对敌人的全面胜利,必须实施一系列连续的突击,以打击敌人的所有兵力,打乱敌人的组织,使之无法继续进行顽强抵抗。
30年代,大纵深理论显得越来越重要。其实质就是,以杀伤兵器同时压制敌整个防御纵深,在选定方向上突破其战术地幅;接着,负责扩张战果的梯队,包括坦克、摩托化步兵等,投入交战,并以空降兵实施空降,迅速将战术胜利发展为战役胜利,以尽快达成预定目的。
大纵深理论认为,要顺利实施大纵深战役,必须要解决两大任务:第一,用步兵、坦克、炮兵和航空兵对敌人的整个战术纵深同时实施轰击,以摧毁敌人的防御;第二,用快速部队和空降兵的迅猛行动和航空兵的突击,将战术胜利发展为战役胜利。
为了实施突破,要求在主要突击方向上集中优势兵力兵器,各集团军纵深配置,建立强有力的冲击梯队、扩张战果梯队、预备队,以及航空兵和空降兵等。冲击梯队的主要任务是突破敌人防御,当打开一个突破口后,必须将快速兵团迅速投入突破口,以摧毁敌人在整个战役纵深内的抵抗,并协同其他兵种全歼敌人。
航空兵的任务就是夺取制空权,掩护方面军的军队和后方,支援军队突破敌人防御和在战役纵深内追击敌人,攻击敌人的预备队,保障空降兵着陆,给军队空运补给和实施空中侦察。收起